zhí
年級字:直(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彎、曲、橫不彎曲:直線。直角。直徑。直立。直截了當。直覺(jué)。直觀。
把彎曲的伸開:直起腰來。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氣壯。耿直。正直。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shuài)。直諫。直誠。直言不諱。
一個勁兒地,連續不斷:一直走。直哭。
豎,與“橫”相對:不要橫著寫,要直著寫。
漢字筆形之一,自上至下。
姓。
zhí shǐ
年級字:直(P1) 使(P2)
詞性:名詞,連詞
1.當值之使者。
《戰國策·齊策三》:“ 郢 之 登徒 ,直使送之,不欲行。” 鮑彪 注:“直猶當。”
2.猶即使。
宋 辛棄疾 《新居上樑文》:“直使便為江海客,也應憂國願年豐。”
zhí shè
zhí háng
Jing zhí
zhào zhí
年級字:照(P2) 直(P1)
詞性:助詞
1.徑直,不轉彎。
2.[說話] 乾脆;爽快。
3.說話或者辦事遵照實況,不繞彎子。
Zhí yāo
zhí shuài
zhí dǐ
zhí xiá
zhí cì
年級字:直(P1) 刺(P3)
詞性:名詞,動詞
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角,垂直方向刺入,適於全身肌肉豐厚處大多數穴,如四肢部、腹部穴多用直刺。
Zuò zhí
年級字:坐(P1) 直(P1)
詞性:動詞
坐得身子很直,很端正。
例:馬上就要宣布誰是影帝,參賽者都不禁坐直身子,期待聽到自己的名字。
Zhí tōng
Zhí duō
zhí wǎng
jiǎn zhí
年級字:簡(P2) 直(P1)
詞性:副詞
1. 表示情況或行動確實是這樣。
2. 表示情況或行為差不多是這樣。
3. 表示事物或狀態達到的程度非常高,相當於很、十分。
4. 在某種方言裡,表示乾脆如此,相當於索性。
5. 完全地,十足地。
6. 簡明直截,不加修飾。
chuí zhí
年級字:垂(P2) 直(P1)
詞性:形容詞
筆直傾斜,
彎曲,
水平1.與給定直線或平面成直角的或以直角放置的。
2.與水平面成直角的。
3.與鉛垂線的方向一致的。
zhí dá
年級字:直(P1) 達(P1)
詞性:助詞
中轉中途不必換車、換船等而直接到達;車、船、飛機等中途不停靠而直接到達。
zhí bō
zhí tài
zhí máng
年級字:直(P1) 忙(P2)
詞性:動詞
一直忙碌
例:過年時,母親準備家宴和拜神,直忙到天亮
zhí dào
年級字:直(P1) 到(P1)
詞性:形容詞,副詞
1. 直接到。徑直抵達。
2. 一直到,等到(多指時間)。
Zhí sòng
Zhílù
yī zhí
qūzhí
zhí shì
zhí tǎng
zhí jìn
zhí tǐng
Zhí tiào
Zhí bēn
年級字:直(P1) 奔(P3)
指心中別無其他雜念,一直向著某些事情或某個地點。或直接去做某些事情,中途不做其他與目標不相干的事
Zhí xiào
zhí shēng
gěng zhí
zhí shù
年級字:直(P1) 豎(P4)
詞性:動詞
1.直立。
例:茅盾 《子夜》十九:“ 吳蓀甫 猛然打一個寒噤,渾身汗毛都直豎了。”
2.跟“橫”相對。
例: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一:“那是五座直豎的匾額。”
zhí chén
Zhí wàng
zhí tuǐ
zhí jié
shēn zhí
zhí zhì
zhí dèng
zhí xiàn
年級字:直(P1) 綫(P2)
詞性:名詞
常用口語1. 一條沒有灣曲的綫。
2. 有應用為「直接電話號碼」的簡稱或常用口語。
zhí zhí
zhí gǎn
zhí zhǐ
zhí jìng
年級字:直(P1) 徑(P4)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通過一平面圖形或立體(如圓、圓錐截面、球、立方體)中心的基準線直線。
bǐ zhí
zhí jiē
zhí shǔ
zhí hū
zhí shuì
zhí shuǎng
tǐng zhí
fā zhí
Zhàn zhí
Zhí pǎo
jiāng zhí
shuǎng zhí
Zhí rèn
jìng zhí
zhíxíng
zhí péi
zhí chōng
zhí lì
年級字:直(P1) 轄(P0) 市(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直轄, 政治, 管治
直轄市在中國一種在中國領土內一種按管治方式劃分的地區。
它是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轄的城市, 一般特性是居住人口比較高,在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直轄市在中國包括: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
年級字:惡(P3) 直(P1) 醜(P3) 正(P1)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醜正。”
年級字:橫(P2) 衝(P2) 直(P1) 撞(P2)
明·李贄《續焚書·與友人論文》:“凡作文皆從外邊攻進裏去,我謂文章就時而攻打出來,就他城池,食他糧草,統率他兵馬,直衝橫撞,攪得他粉碎,故不費一毫氣力而自然有餘也。”
年級字:直(P1) 眉(P3) 眼(P1)
鄧十喆《活礦工和死把頭》:“老礦工直眉楞眼地坐了半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兒。”
年級字:枉(P6) 曲(P2) 直(P1) 湊(P4)
指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年級字:直(P1) 眉(P3) 怒(P2) 目(P1)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七:“孔二老婆並不上他的當,直眉怒目罵他。”
年級字:直(P1) 捷(P5) 了(P1) 當(P2)
形容說話、做事不繞彎子,乾脆爽快。同“直截了當”。
魯迅《墳·燈下漫筆》:“但措施太繞彎子了。有更其直捷了當的說法在這裏。”
年級字:正(P1) 色(P1) 直(P1) 繩(P2)
《南史·孔休源傳》:“[孔休源]遷御史中丞,正色直繩,無所迴避,百僚憚之。”
年級字:心(P1) 直(P1) 口(P1) 快(P1)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年級字:事(P1) 核(P4) 言(P1) 直(P1)
年級字:蓬(P4) 賴(P3) 麻(P1) 直(P1)
《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年級字:奮(P2) 起(P1) 直(P1) 追(P1)
老舍《秦氏三兄弟》第一章:“西方務國強盛,處心積慮要宰割我們,我們再不奮起直追,必定亡國。”
年級字:勇(P2) 往(P1) 直(P1) 前(P1)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年級字:直(P1) 抒(P6) 胸(P3) 臆(P0)
胸臆:胸腔,內心,引申爲心意。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負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廣酬事物之變而無礙。”
年級字:強(P2) 直(P1) 自(P1) 遂(P0)
年級字:奮(P2) 筆(P1) 直(P1) 書(P1)
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同“奮筆疾書”。
清·墨憨齋《醒名花》第十四回:“賢侄今日,奮筆直書,如行雲流水,珠璣錯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鷹之摩秋漢,真命世傑也,與古人何多讓焉,將來正未可量。”
年級字:昂(P4) 然(P2) 直(P1) 入(P1)
年級字:平(P1) 鋪(P3) 直(P1) 敘(P3)
鋪:鋪陳;敘:敘述。說話或寫文章不加修飾,沒有起伏,重點不突出。
清·錢謙益《初學集》卷八十三:“吾讀子瞻《司馬溫公行狀》之類,平鋪直序(敘),以爲古今未有此體。”
年級字:剛(P2) 直(P1) 不(P1) 阿(P2)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爲不賢。”
年級字:大(P1) 直(P1) 若(P3) 屈(P4)
《後漢書荀淑傳論》:“及後潛圖董氏,幾振國命,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年級字:直(P1) 言(P1) 無(P2) 隱(P4)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視君國之危亡,故敢直言無隱。”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三回:“年兄宜直言無隱,某亦有肺腑相通。”
年級字:直(P1) 道(P1) 而(P1) 行(P1)
《論語·衛靈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年級字:直(P1) 言(P1) 正(P1) 論(P2)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王荊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論折之,不能勝。”
年級字:董(P0) 狐(P3) 直(P1) 筆(P1)
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於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爲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爲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爲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讚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年級字:短(P2) 刀(P1) 直(P1) 入(P1)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一:“我們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個社會的真實相,而且還可藉以判明以前的舊史料一多半都是虛偽。”
年級字:直(P1) 撞(P2) 橫(P2) 衝(P2)
《英烈傳》第二十八回:“這些隨來的精勇,個個持死殺來,真個是摧枯拉朽,直撞橫衝,殺得友諒遠走二十里之地。”
年級字:縱(P5) 曲(P2) 枉(P6) 直(P1)
《抱朴子·內篇·微旨》:“縱曲枉直,廢公爲私,刑加無辜。”
年級字:單(P2) 刀(P1) 直(P1) 入(P1)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後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十二:“若是作家戰將,便請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年級字:屎(P1) 屁(P4) 直(P1) 流(P1)
年級字:以(P1) 直(P1) 報(P2) 怨(P3)
年級字:氣(P1) 壯(P1) 理(P2) 直(P1)
年級字:長(P1) 驅(P4) 直(P1) 入(P1)
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戰國策·燕策二》:“輕卒銳兵,長驅至國。”漢·曹操《勞徐晃令》:“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直入敵圍者也。”
年級字:扶(P3) 搖(P2) 直(P1) 上(P1)
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年級字:直(P1) 情(P2) 徑(P4) 行(P1)
徑:直;行:從事。憑着自己的意思徑直地去做。比喻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禮記·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年級字:例(P2) 直(P1) 禁(P4) 簡(P2)
年級字:直(P1) 抒(P6) 己(P1) 見(P1)
年級字:枉(P6) 尺(P1) 直(P1) 尋(P3)
枉:彎曲;直:伸直;尋: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卻有一尋。比喻在小處委屈一些,以求得較大的好處。
年級字:心(P1) 直(P1) 嘴(P2) 快(P1)
年級字:沽(P6+) 譽(P4) 買(P1) 直(P1)
《續資治通鑑·宋高宗建炎二年》:“若方其爭論新法之際,便行竄黜,謂之立異好勝,謂之沽譽買直,謂之非上所建立,謂之不能體國,謂之不遵稟處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責,亦不能成其美矣。”
年級字:沽(P6+) 名(P2) 賣(P3) 直(P1)
《明史·錢唐韓宜可等傳贊》:“伯巨、敬心以縫掖諸生言天下至計,雖違於信而後諫之義,然原厥本心,由於忠愛,以視末季沽名賣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語者也。”
年級字:急(P1) 起(P1) 直(P1) 追(P1)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祐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爲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年級字:直(P1) 內(P1) 方(P1) 外(P1)
年級字:直(P1) 撲(P2) 無(P2) 華(P2)
羅惇曧《文學源流》:“至於《易》著《文言》,詞尚整飾,《書》垂《典》《誥》,尤多叶韻,羣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日直撲無華,遂稱復古也。”
年級字:橫(P2) 行(P1) 直(P1) 撞(P2)
《古今小說·臨安裏錢婆留發跡》:“當先顧全武一騎馬,一把刀,橫行直撞,逢人便殺。”
年級字:直(P1) 言(P1) 正(P1) 諫(P0)
《戰國策·齊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年級字:平(P1) 鋪(P3) 直(P1) 序(P2)
鋪:鋪陳。序:敘述。形容說話或寫文章不加修飾按順序直接地敘述。也形容說話或寫文章平淡乏味,重點不突出。亦作“平鋪直敘”。
年級字:舉(P2) 直(P1) 錯(P1) 枉(P6)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年級字:直(P1) 眉(P3) 瞪(P4) 眼(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連司棋也都氣了個直眉瞪眼,無計挽回。只得罷了。”
年級字:舉(P2) 直(P1) 措(P5) 枉(P6)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論語·爲政》:“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年級字:長(P1) 驅(P4) 直(P1) 進(P1)
《三國演義》第九六回:“若擒了曹休,便長驅直進,唾手而得壽春,以窺許洛,此萬世一時也。”
年級字:枉(P6) 直(P1) 隨(P3) 形(P2)
年級字:不(P1) 直(P1) 一(P1) 文(P1)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愛一文,不直一文。”
年級字:直(P1) 言(P1) 取(P2) 禍(P4)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爲招致。指說話直率的人會惹禍。
年級字:直(P1) 言(P1) 無(P2) 諱(P6)
語出《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士,不同君所欲;見不善而廢之,不闢君所愛;行已而無私,直言而無諱。”
年級字:直(P1) 口(P1) 無(P2) 言(P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一回:“衆人被他罵的直口無言。”
年級字:犯(P4) 言(P1) 直(P1) 諫(P0)
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爲諫臣。”
年級字:青(P1) 雲(P1) 直(P1) 上(P1)
青雲:指青天;直上:直線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潔,幹青雲而直上。”
年級字:一(P1) 直(P1) 顫(P6) 抖(P3)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嘴(P2) 直(P1) 心(P1) 快(P1)
年級字:直(P1) 木(P1) 必(P2) 伐(P5)
直木:筆直的樹木;伐:砍。成材的樹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逸周書·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年級字:直(P1) 上(P1) 青(P1) 雲(P1)
唐·李白《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
年級字:詞(P1) 正(P1) 理(P2) 直(P1)
《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按院見說得詞正理直,更不再問。”
年級字:是(P1) 非(P2) 曲(P2) 直(P1)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輕慢,將是非曲直分明看。”
年級字:撓(P6) 曲(P2) 枉(P6) 直(P1)
漢桓寬《鹽鐵論·大論》:“俗非唐虞之時,而世非許由之民,而欲廢法以治,是猶不用隱括斧斤欲撓曲枉直也。”
年級字:正(P1) 法(P1) 直(P1) 度(P2)
年級字:直(P1) 言(P1) 切(P2) 諫(P0)
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於臣下對君主。同“直言極諫”。
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
年級字:不(P1) 直(P1) 一(P1) 錢(P2)
語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爲壽,乃效女兒咕囁耳語。”
年級字:正(P1) 色(P1) 直(P1) 言(P1)
《晉書·王恭傳》:“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憚而忿之。”
年級字:徑(P4) 情(P2) 直(P1) 遂(P0)
徑情:任意,隨心;遂:成功。隨着意願,順利地得到成功。
年級字:直(P1) 認(P2) 不(P1) 諱(P6)
中國近臺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徐錫麟安慶起義清方檔案》:“馬子畦一犯即現獲之黃福詭名,亦經質訊明確,直認不諱。”
年級字:小(P1) 枉(P6) 大(P1) 直(P1)
年級字:口(P1) 快(P1) 心(P1) 直(P1)
清·曹雪芹《紅樓夢》:“雲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年級字:鳴(P4) 雁(P3) 直(P1) 木(P1)
年級字:師(P1) 直(P1) 為(P2) 壯(P1)
師:軍隊;直:理由正當;壯:壯盛,有力量。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鬥力。現指為正義而戰的軍隊鬥志旺盛,所向無敵。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
年級字:橫(P2) 衝(P2) 直(P1) 闖(P4)
沙汀《困獸記》三:“他有一種脾氣,凡事只需聽憑感情橫衝直闖一陣……絲毫不管他所說的做的是不妥當。”
年級字:徑(P4) 情(P2) 直(P1) 行(P1)
年級字:舉(P2) 枉(P6) 措(P5) 直(P1)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論語·爲政》:“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年級字:直(P1) 木(P1) 先(P2) 伐(P5)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樹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會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年級字:撓(P6) 直(P1) 爲(P2) 曲(P2)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二》:“撓直爲曲,斫方爲圓;穢素絲之潔,推亮直之心。”
年級字:青(P1) 霄(P0) 直(P1) 上(P1)
宋·劉克莊《送洪侍御》詩之一:“青霄直上雲梯易,白首能堅鐵壁難。”
年級字:正(P1) 言(P1) 直(P1) 諫(P0)
三國·魏·桓範《諫爭》:“今正言直諫,則近死辱而遠榮寵,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於主耳!”
年級字:中(P1) 通(P3) 外(P1) 直(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潔身自愛比喻一個人的言行、品德有自己的原則和修養,思想和行為不受不良的環境所影響,懂得如何自愛。
指蓮梗中空,直挺不彎。
喻心胸寬廣,行為端正。
宋·朱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年級字:直(P1) 接(P2) 了(P1) 當(P2)
形容說話、做事不繞彎子,乾脆爽快。同“直截了當”。
聶紺弩《關於知識分子》:“因爲反正無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點‘賣身投靠’的直接了當。”
年級字:急(P1) 轉(P2) 直(P1) 下(P1)
形容形勢或文筆等突然轉變,並且很快地順勢發展下去。
葉劍英《偉大的戰略決戰》:“由於迅速而順利地取得了遼瀋戰役的勝利,就使全國戰局急轉直下,使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爲縮短。”
年級字:直(P1) 搗(P5) 黃(P1) 龍(P2)
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爲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黃龍府。指搗毀敵人的巢穴。
《宋史·岳飛傳》:“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衆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年級字:直(P1) 言(P1) 不(P1) 諱(P6)
《晉書·劉隗傳》:“臣鑑先徵,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
年級字:直(P1) 言(P1) 賈(P4) 禍(P4)
直:坦率、直爽;賈:買,引伸爲招致。指說話坦率的人會惹禍。
年級字:直(P1) 權(P5) 無(P2) 華(P2)
年級字:分(P2) 文(P1) 不(P1) 直(P1)
直:同“值”。一分錢一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八:“有人讚歎此事,如虎帶角;有人輕毀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麼事,因什麼毀贊不是。”
年級字:師(P1) 直(P1) 爲(P2) 壯(P1)
師:軍隊;直:理由正當;壯:壯盛,有力量。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鬥力。現指爲正義而戰的軍隊鬥志旺盛,所向無敵。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爲壯,曲爲老,豈在久乎?”
年級字:徑(P4) 行(P1) 直(P1) 遂(P0)
語出《禮記·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年級字:直(P1) 言(P1) 極(P2) 諫(P0)
①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於臣下對君主。②直言極諫科的省稱。
漢·晁錯《舉賢良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內無邪辟之行,外無騫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
年級字:橫(P2) 行(P1) 直(P1) 走(P1)
清·陳天華《警世鐘》:“當初金韃子、元韃子,在中國橫行直走,沒有一個敢擋住他。”
年級字:言(P1) 直(P1) 聲(P1)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唐·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誌銘序》:“(元稹)由校書郎拜左拾遺,不數月,讜言直聲動於朝廷。”
年級字:秉(P5) 公(P1) 任(P3) 直(P1)
明·張居正《答鄭範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紛紛之言,不足爲意。”
年級字:扭(P4) 直(P1) 作(P2) 曲(P2)
年級字:聰(P3) 明(P1) 正(P1) 直(P1)
年級字:清(P1) 廉(P4) 正(P1) 直(P1)
《韓非子·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年級字:正(P1) 直(P1) 無(P2) 私(P3)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孔穎達疏:“襄七年傳曰:‘正直爲正,正曲爲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年級字:直(P1) 諒(P3) 多(P1) 聞(P2)
直:正直;諒:信實;多聞:學識淵博。爲人正直信實,學識廣博。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年級字:直(P1) 眉(P3) 眼(P1)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七:“那個直眉睖眼的小子是他們的炮手呵!”
年級字:矯(P4) 枉(P6) 過(P1) 直(P1)
漢·袁康《越絕書·篇敘外傳記》:“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
年級字:秉(P5) 筆(P1) 直(P1) 書(P1)
我是~,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年級字:正(P1) 直(P1) 無(P2) 邪(P4)
漢順帝《會葬宋漢策》:“太中大夫宋漢清修雪白,正直無邪。”
年級字:直(P1) 入(P1) 公(P1) 堂(P2)
老舍《駱駝祥子》九:“可是,咱們就這麼直入公堂的去說,還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這幾家去!別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嗎?要順口答應的探聽有什麼路子可走!”
年級字:直(P1) 截(P3) 了(P1) 當(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年級字:理(P2) 直(P1) 氣(P1) 壯(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
年級字:扭(P4) 曲(P2) 作(P2) 直(P1)
元·嶽伯川《鐵柺李》第一折:“兄弟,您哥哥平日不曾扭曲作直,所以不走不逃。”
年級字:以(P1) 直(P1) 抱(P1) 怨(P3)
他與同事相處,一向抱着~的宗旨,因此往往能化敵爲友,融洽共處。
年級字:直(P1) 言(P1) 勿(P1) 諱(P6)
清·張廷玉《明史·弋謙傳》:“爾羣臣勿以前事爲戒,於國家利弊、政令未當者,直言勿諱。”
年級字:理(P2) 正(P1) 詞(P1) 直(P1)
年級字:枉(P6) 直(P1) 同(P1) 貫(P1)
年級字:公(P1) 平(P1) 正(P1) 直(P1)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體面,方纔得公平正直萬人傳。”
年級字:直(P1) 上(P1) 直(P1) 下(P1)
《朱子全書》卷四:“凡事都分做兩邊,是底放一邊,非底放一邊。是底是天理,非底是人慾。是即守而勿失,非即去而不留:此治一身之法也。治一家則分別一家之是非,治一邑則分別一邑之邪正,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莫不皆然:此~之道。”
年級字:口(P1) 直(P1) 心(P1) 快(P1)
巴金《家》:“倒是覺慧口直心快,他終於說了出來。”
年級字:直(P1) 言(P1) 正(P1) 色(P1)
《三國志·魏志·國淵傳》:“每於公朝論議,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
年級字:一(P1) 往(P1) 直(P1) 前(P1)
陶成章《浙案紀略》第四章第二節:“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氣,而不慮其他。”
年級字:竿(P2) 頭(P1) 直(P1) 上(P1)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huì zhí
年級字:船(P2) 到(P1) 橋(P2) 門(P1) 自(P1) 會(P1) 直(P1)
茅盾《賽會》:“算了罷!船到橋門自會直!忘八纔去趕他媽媽的夜市!”
péng shēng má zhōng bù fú zì zhí
年級字:蓬(P4) 生(P1) 麻(P1) 中(P1) ,(P1) 不(P1) 扶(P3) 自(P1) 直(P1)
蓬昔日長在大麻田裏,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裏,得到健康成長。
《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dà péng yī rì tóng fēng qǐ, fú yáoz hí shàng jiǔ wàn lǐ
年級字:大(P1) 鵬(P0) 一(P1) 日(P1) 同(P1) 風(P1) 起(P1) ,(P1) 扶(P3) 搖(P2) 直(P1) 上(P1) 九(P1) 萬(P2) 里(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志高氣昻【核心意義】立志
大鵬一方面具有強壯的雙翼,也能乘著大風的力量,冲上遠遠的高空。
比喻有志的人可以強化自身的能力,如同大鵬,然後趁著利好的時機,創造偉大的事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