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皆(P3) 大(P1) 歡(P1) 喜(P1)
年級字:連(P1) 戰(P4) 皆(P3) 捷(P5)
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年級字:全(P2) 民(P1) 皆(P3) 兵(P3)
指把能參加戰鬥的人民全都武裝起來,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
年級字:亞(P2) 皆(P3) 老(P1) 街(P2)
詞性:名詞
亞皆老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一條主要道路。除新填地街至西洋菜南街一段外,為四線雙程行車,整體為東西走向道路。亞皆老街周邊主要有港鐵旺角站/旺角東站、朗豪坊、先達廣場、香港中華電力總部、九龍醫院、香港眼科醫院、西九龍總區總部、九龍城警署、播道醫院、世運公園等設施。
年級字:草(P1) 木(P1) 皆(P3) 兵(P3)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年級字:所(P2) 向(P1) 皆(P3) 靡(P0)
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同“所向披靡”。
年級字:俯(P5) 拾(P2) 皆(P3) 是(P1)
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年級字:路(P1) 人(P1) 皆(P3) 知(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人所共知秘而不宣《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年級字:有(P1) 口(P1) 皆(P3) 碑(P5)
碑:指記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比喻人人稱讚。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年級字:玉(P1) 石(P1) 皆(P3) 碎(P3)
三國·魏·鍾會《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
年級字:四(P1) 大(P1) 皆(P3) 空(P1)
四大:古印度稱地、水、火風爲“四大”。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
《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年級字:五(P1) 蘊(P5) 皆(P3) 空(P1)
五蘊:佛家語,指色、受、想、行、識。衆生由此五者積集而成身,故稱五蘊。五蘊都沒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年級字:雞(P1) 犬(P1) 皆(P3) 仙(P2)
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後,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裏,雞和狗吃了,也都昇天了。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着得勢。
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年級字:一(P1) 座(P2) 皆(P3) 驚(P2)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年級字:人(P1) 人(P1) 皆(P3) 知(P1)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人人皆知以多勝少是最好的辦法。”
年級字:比(P1) 肩(P3) 皆(P3) 是(P1)
《舊唐書·元行衝傳》:“然雅達通博,不代而生;浮學守株,比肩皆是。”
年級字:滿(P2) 盤(P2) 皆(P3) 輸(P4)
下棋時走錯一步,整個棋就輸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響而使全局歸於失敗。
年級字:觸(P6) 目(P1) 皆(P3) 是(P1)
唐·朱敬則《五等論》:“故魏太祖曰:‘若使無孤,天下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明竊號議者觸目皆是。”
年級字:盡(P3) 人(P1) 皆(P3) 知(P1)
年級字:百(P1) 堵(P4) 皆(P3) 作(P2)
《詩經·小雅·鴻雁》:“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年級字:鬚(P6) 髮(P2) 皆(P3) 白(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鬚髮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繫皁絲絛,足穿熟皮靴。”
年級字:所(P2) 在(P1) 皆(P3) 是(P1)
宋·蘇軾《石鐘山記》:“石之鏗然有聲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年級字:投(P3) 刃(P1) 皆(P3) 虛(P4)
《莊子·養生主》謂庖丁解牛,三年後所見皆非全牛,只見其骨節皆空虛,“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然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年級字:百(P1) 念(P1) 皆(P3) 灰(P2)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歸見老母。”
年級字:比(P1) 比(P1) 皆(P3) 然(P2)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十三回:“將無固守之志,兵無敢死之心,人情趨利,比比皆然。”
年級字:婦(P2) 孺(P0) 皆(P3) 知(P1)
《星火燎原·湘西再起》:“可是提起他(賀龍)的名字,湘鄂本的人民差不多是婦孺皆知。”
年級字:舉(P2) 世(P1) 皆(P3) 知(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
年級字:前(P1) 功(P1) 皆(P3) 棄(P4)
功:功績。皆:全部。棄:丟掉。以前取得的功勞全部丟掉了。亦作“前功盡棄”、“前功盡滅”。
年級字:比(P1) 比(P1) 皆(P3) 是(P1)
《戰國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請救濟江淮饑民疏》:“年亢旱,民食艱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年級字:啼(P4) 笑(P1) 皆(P3) 非(P2)
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纔好。形容處境尷尬或既令人難受又令人發笑的行爲。
年級字:寵(P3) 辱(P5) 皆(P3) 忘(P2)
受寵或受辱都毫不計較。常指一種通達的超絕塵世的態度。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年級字:一(P1) 坐(P1) 皆(P3) 驚(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張欲自發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於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
年級字:面(P1) 面(P1) 皆(P3) 到(P1)
各方面都能照顧到,十分周全。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重點不突出。
清·樑章鉅《楹聯續話·輓詞》:“後數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復令改制一聯,雲:‘來去有前因,遺範難忘聯襼日;寬嚴能並濟,新恩惜在蓋棺時。’則面面皆到矣。”
年級字:四(P1) 海(P1) 皆(P3) 兄(P1) 弟(P1)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同“四海之內皆兄弟”。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年級字:放(P1) 之(P2) 四(P1) 海(P1) 而(P1) 皆(P3) 準(P2)
四海:古人認爲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故稱全國爲“四海”;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年級字:放(P1) 諸(P4) 四(P1) 海(P1) 而(P1) 皆(P3) 準(P2)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同“放之四海而皆準”。
《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年級字:四(P1) 海(P1) 之(P2) 內(P1) 皆(P3) 兄(P1) 弟(P1)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xī xiào nù mà jiē chéng wén zhāng
年級字:嬉(P4) 笑(P1) 怒(P2) 罵(P3) ,(P1) 皆(P3) 成(P1) 文(P1) 章(P3)
宋·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之一:“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fēng shēng hè lì cǎo mù jiē bīng
年級字:風(P1) 聲(P1) 鶴(P2) 唳(P0) ,(P1) 草(P1) 木(P1) 皆(P3) 兵(P3)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爲王師已至。”
yī zhāo bù shèn mǎn pán jiē shū
年級字:一(P1) 着(P2) 不(P1) 慎(P5) ,(P1) 滿(P2) 盤(P2) 皆(P3) 輸(P4)
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元·李元蔚《將神靈應》第二折:“只因一着錯,輸了半盤棋。”
bā gōng shān shàng cǎo mù jiē bīng
年級字:八(P1) 公(P1) 山(P1) 上(P1) ,(P1) 草(P1) 木(P1) 皆(P3) 兵(P3)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shī xiàng bó tù jiē yòng quán lì
年級字:獅(P2) 象(P1) 搏(P5) 兔(P1) ,(P1) 皆(P3) 用(P1) 全(P2) 力(P1)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lù rén jiē zhī
年級字:司(P1) 馬(P1) 昭(P2) 之(P2) 心(P1) ,(P1) 路(P1) 人(P1) 皆(P3) 知(P1)
三國成語《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鬆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wànbān jiē xiàpǐn, wéi yǒu dúshū gāo
年級字:萬(P2) 般(P2) 皆(P3) 下(P1) 品(P1) ,(P1) 唯(P4) 有(P1) 讀(P1) 書(P1) 高(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