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百(P1) 舍(P2) 重(P1)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勞。亦作“百舍重繭”。
《莊子·天道》:“吾聞夫子聖人也。吾固不辭遠道而來願見,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修務訓》:“昔南榮疇恥聖道之獨亡於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見老聃。”
年級字:百(P1) 二(P1) 關(P2) 河(P1)
金·元好問《岐陽》詩之二:“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年級字:漏(P3) 洞(P2) 百(P1) 出(P1)
魯迅《病後雜談之餘》:“留心研究起來,那就漏洞百出。”
年級字:百(P1) 世(P1) 流(P1) 芳(P2)
明·徐霖《繡襦記·逼娃逢迎》:“賤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煙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年級字:百(P1) 廢(P4) 待(P3) 舉(P2)
吳晗《海瑞罷官》:“百廢待舉,他不出頭做主,實在令人着急。”
年級字:千(P1) 方(P1) 百(P1) 計(P2)
《朱子語類·論語十七》:“譬如捉賊相似,須是着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他。”
年級字:百(P1) 舌(P2) 之(P2) 聲(P1)
《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人有少言者,猶不脂之戶。”
年級字:本(P2) 支(P1) 百(P1) 世(P1)
《詩·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毛傳:“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鄭玄箋:“其子孫適爲天子,庶爲諸侯,皆百世。”
年級字:千(P1) 瘡(P6) 百(P1) 痍(P6)
猶千瘡百孔。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壞的程度嚴重。
年級字:百(P1) 二(P1) 河(P1) 山(P1)
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後指國力強盛,邊防穩固的國家。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年級字:百(P1) 卉(P3) 千(P1) 葩(P0)
明·無名氏《紫微宮》第二折:“仲冬佳節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豔妖。”
年級字:勸(P4) 百(P1) 諷(P5) 一(P1)
形容規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意在使人警戒,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爲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年級字:千(P1) 奇(P2) 百(P1) 怪(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殺人竟不償命,不殺人到要償命,死者生者,怨氣沖天,縱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鑑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機會來了此公案。”
年級字:百(P1) 身(P1) 何(P1) 贖(P2)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贖:抵。拿一百個我,也無法把你換回來了。表示極沉痛地悼念。
年級字:百(P1) 事(P1) 無(P2) 成(P1)
唐·劉禹錫《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詩:“更將何面上春臺,百事無成老又催。”
年級字:百(P1) 川(P2) 赴(P5) 海(P1)
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歸大海。比喻衆望所歸或大勢所趨。也比喻許多事物由分散而彙集到一處。
《朱子語類·卷二·理氣下》:“百川赴海而海不溢。”
年級字:千(P1) 了(P1) 百(P1) 當(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不道你不是千了百當底人,此語只似先師下底語。”
年級字:一(P1) 了(P1) 百(P1) 了(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以後,其餘有關的事情也跟着了結。
了:了結,解決。
一了: 一件事情了結之後。
百了: 隨後一百件事情也了結。
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以後,其餘有關的事情也跟着了結。
《傳習錄.卷下》:「聖人只是知幾,遇變而通耳。良知無前後,只知得見在的幾,便是一了百了。」
語本《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
年級字:百(P1) 年(P1) 之(P2) 好(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四回:“忙了幾時,到了重陽吉期,小峯同紅蕖成了百年之好:”
年級字:千(P1) 迴(P3) 百(P1) 轉(P2)
元·範居中《秋思》:“我這裏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
年級字:人(P1) 百(P1) 其(P2) 身(P1)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別人願意死一百次來換取死者的復生。表示對死者極沉痛的悼念。
年級字:千(P1) 瘡(P6) 百(P1) 孔(P3)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漢室以來,羣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髮引千鈞。”
年級字:百(P1) 無(P2) 一(P1) 用(P1)
清·黃景仁《雜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年級字:百(P1) 不(P1) 獲(P5) 一(P1)
一百個裏面也得不到一個。形容人或物的難得或所得極少。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百五回:“人品自會端正,文移自會清順,曉暢,然着實是百不獲一的。”
年級字:百(P1) 品(P1) 千(P1) 條(P1)
《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又訂出雄雉頭、鶴氅、白鷺縗,百品千條,無復窮已。”
年級字:富(P3) 面(P1) 百(P1) 城(P2)
《魏書·逸士傳·李謐》:“每曰:‘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絕跡下幃,杜門卻掃,棄產營書,手自刪削,卷無重複者四千有餘矣。”
年級字:鬼(P2) 計(P2) 百(P1) 端(P2)
清·周亮工《書影》卷十:“關雲長《三上張翼德書》雲:‘操之鬼計百端,非羽智縛,安有今日!’”
年級字:百(P1) 無(P2) 是(P1) 處(P2)
宋·辛棄疾《浣溪沙·漫興作》詞:“一似舊時春意思,百無是處老形骸,也曾頭上帶花來。”
年級字:流(P1) 芳(P2) 百(P1) 世(P1)
《三國志·魏志·后妃傳》:“並以聖明,流芳上世。”《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年級字:魚(P1) 肉(P1) 百(P1) 姓(P3)
魚肉:指受宰割者。後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殘害無辜的人們。
《後漢書·仲長統傳》:“於是驕逸自恣,志意無厭,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年級字:死(P3) 求(P2) 百(P1) 賴(P3)
年級字:百(P1) 年(P1) 大(P1) 計(P2)
大計:長遠的重要的計劃。指關係到長遠利益的計劃或措施。
清·梁啓超《論民族競爭之大勢》:“數月之間,而其權力已深入鞏固,而百年大計於以定矣。”
年級字:百(P1) 巧(P2) 千(P1) 窮(P3)
宋·陳師道《早起》詩:“有家無食違高枕,百巧千窮只短檠。”
年級字:百(P1) 感(P3) 交(P1) 集(P3)
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複雜。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年級字:百(P1) 年(P1) 不(P1) 遇(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百年一見少有的機會。
老舍《龍鬚溝》第三幕:「不是要開大會嗎?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開會去。」
年級字:一(P1) 呼(P2) 百(P1) 應(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呼百諾比喻良好的領導力、影響力和團結。
領導力、號召力。
「一呼」一人呼叫、呼喚。
「百應」多人回應。
一個人呼喊,馬上有很多人響應。
《文明小史.第九回》:「其時百姓為貪官所逼,怨氣沖天,早已大眾齊心,一呼百應。」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
年級字:百(P1) 二(P1) 金(P1)
甯調元《壬子感事》詩之三:“五千貂錦張旗鼓,百二金甌資棟樑。”
年級字:賞(P4) 一(P1) 勸(P4) 百(P1)
年級字:崇(P3) 百(P1) 雉(P0)
清·褚人獲《堅瓠廣集·蘆溝斗城》:“於是當橋之北,規裏許爲斗城,局制雖小,而崇墉百雉,儼若雄關。”
年級字:百(P1) 謀(P4) 千(P1) 計(P2)
元·關漢卿《魔合羅》第四折:“這其間詳細,索用心機,要搜尋百謀千計。”
年級字:殺(P4) 一(P1) 礪(P0) 百(P1)
年級字:百(P1) 鬼(P2) 衆(P3) 魅(P6)
《後漢書·方術傳下·解奴辜》:“章帝時有壽光侯者,能劾百鬼衆魅,令自縛見形。”
年級字:百(P1) 二(P1) 山(P1) 河(P1)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
年級字:九(P1) 流(P1) 百(P1) 家(P1)
年級字:百(P1) 難(P2) 辭(P5)
清·夏燮《中西紀事·江上議款》:“江自以賣城之罪百喙難辭,因乘間自盡。”
年級字:百(P1) 年(P1) 難(P2) 遇(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若說一樣的動心,把這等終身要緊的大事、百年難遇的良緣,倒扔開自己,雙手送給我這樣一個初次見面旁不相干的張金鳳,尤其不是情理。”
年級字:百(P1) 齡(P4) 眉(P3) 壽(P4)
唐·虞世南《琵琶賦》:“願百齡兮眉壽,重千金之巧笑。”
年級字:舉(P2) 一(P1) 廢(P4) 百(P1)
舉:提出;廢:棄。提出一點,廢棄許多。指認識片面。
《孟子·盡心上》:“所惡執一者,爲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年級字:一(P1) 吠(P5) 百(P1) 聲(P1)
明·何景明《上楊邃庵書》:“羣猜共怒,一吠百聲,持辯風起,發言雷同矣。”
年級字:百(P1) 歲(P2) 之(P2) 好(P1)
明·屠隆《曇花記·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將圖百歲之好,非僅邀一夕之歡。”
年級字:四(P1) 肢(P5) 百(P1) 體(P2)
年級字:百(P1) 鳥(P1) 朝(P3) 鳳(P4)
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衆望所歸。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羣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年級字:百(P1) 戰(P4) 百(P1) 勝(P2)
詞性:副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年級字:百(P1) 凡(P3) 待(P3) 舉(P2)
平佚《臨時政府成立記》:“而滬軍陳都督,復以民軍倡義伊始,百凡待舉,無總機關以代表全國,外人疑慮,交涉爲難。”
年級字:百(P1) 年(P1) 諧(P5) 老(P1)
《全元散曲·集賢賓·皁羅袍》:“美滿恩深情厚,原百年諧老,共守白頭。”
年級字:百(P1) 般(P2) 刁(P0) 難(P2)
郭戈《金瓶梅傳奇》第十一回:“柔玉不便道出自己身世,編個話兒與她道:‘奴家父母早逝,自幼跟哥嫂度日。只是嫂嫂容不得,百般刁難,與其受人凌辱,倒不如自尋清淨,避開人世煩惱。’”
年級字:百(P1) 般(P2) 撫(P5) 慰(P4)
《中國通史》(第九冊)第十一章第三節:“代宗對於河北安史降將雖然一味姑息,百般撫慰,但他們並未感恩戴德,反而視爲軟弱可欺。”
年級字:千(P1) 迴(P3) 百(P1) 折(P2)
形容文藝作品或歌聲、樂曲跌宕婉轉。也形容事態的發展、前進的歷程彎彎曲曲,很不順利。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書·五》:“百川時文,精粹湛深,抽心苗,發奧旨,繪物態,狀人情,千迴百折,而卒造乎淺近。”
年級字:人(P1) 一(P1) 己(P1) 百(P1)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年級字:百(P1) 慮(P4) 攢(P0) 心(P1)
年級字:熊(P2) 百(P1) 萬(P2)
熊羆:兩種猛獸,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萬。形容軍隊人多將廣,英勇善戰。
宋·王邁《觀獵行》:“汝不聞去歲淮甸間,熊羆百萬臨危堞。”
年級字:百(P1) 伶(P4) 百(P1) 俐(P4)
明·馬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七卷:“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顏色,女工針指,卻也百伶百俐;只是心有些狠素。”
年級字:衣(P1) 百(P1) 結(P1)
鶉:鵪鶉鳥;結:懸掛連綴。鵪鶉的尾巴短而禿,象打滿補丁一樣。形容衣服非常破爛。
年級字:四(P1) 肢(P5) 百(P1) 骸(P0)
年級字:殺(P4) 一(P1) 百(P1)
《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年級字:百(P1) 不(P1) 一(P1) 遇(P2)
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下》:“言立策成,終無咎悔,若此之事,百不一遇,其知之所見,萬不及一也。”
年級字:百(P1) 花(P1) 爭(P2) 豔(P3)
年級字:百(P1) 無(P2) 所(P2) 成(P1)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
年級字:百(P1) 年(P1) 之(P2) 約(P2)
清·李漁《蜃中樓·雙訂》:“小生不揣,要與小姐訂百年之約,不知可肯俯從。”
年級字:百(P1) 寶(P2) 萬(P2) 貨(P2)
清·龔自珍《尊隱》:“天下法宗禮,族歸心,鬼歸祀,大川歸道,百寶萬貨,人功精英,不翼而飛,府於京師。”
年級字:百(P1) 戰(P4) 不(P1) 殆(P0)
年級字:一(P1) 呼(P2) 百(P1) 諾(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呼百應形容有錢有勢,僕從很多。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三齣》:「羅公獨坐當中,一呼百諾,掌著生殺之權。」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
年級字:百(P1) 年(P1) 之(P2) 柄(P4)
《後漢書·班彪傳》:“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
年級字:海(P1) 納(P4) 百(P1) 川(P2)
納:容納,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量很大。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
年級字:百(P1) 業(P2) 蕭(P5) 條(P1)
蕭條:冷落、凋敝。指各行各業都很冷落、不興旺。形容社會的衰敗。
年級字:百(P1) 科(P1) 全(P2) 書(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屈(P4)
清·惲敬《〈卓忠毅公遺稿〉書後》:“一旦竟成其名,史書及府縣誌紀錄則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後,人人變色動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學士、鐵尚書者也。”
年級字:一(P1) 樹(P1) 百(P1) 穫(P3)
樹:種植。種一次收穫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長期獲益。
《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
年級字:百(P1) 無(P2) 禁(P4) 忌(P5)
清·範寅《越諺·名物·風俗》“百無禁忌,諸邪迴避。”
年級字:百(P1) 不(P1) 一(P1) 貸(P5)
《新唐書·酷吏傳·來俊臣》:“後信之,詔於麗景門別置獄,敕俊臣等顓按事,百不一貸。”
年級字:千(P1) 百(P1) 年(P1) 來(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百(P1) 城(P2) 之(P2) 富(P3)
語出《魏書·李謐傳》:“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年級字:百(P1) 不(P1) 失(P2) 一(P1)
一百次中無一次失誤。表示射箭或打槍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漢·王充《論衡·須頌》:“從門應庭,聽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窺室,百不失一。”
年級字:百(P1) 世(P1) 之(P2) 師(P1)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年級字:四(P1) 百(P1) 四(P1) 病(P2)
年級字:百(P1) 中(P1) 百(P1) 發(P1)
中:射中目標。發:發射。形容射箭、投擲或射擊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從不落空。同“百發百中”。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一:“回陳桐聞腦後鸞鈴響處,料是飛虎趕來,掛下畫戟,取火龍標掌在手中,此標乃異人祕授,出手煙生,百中百發。”
年級字:百(P1) 密(P2) 一(P1) 疏(P3)
清·魏源《庸易通義》:“至道問學之有知無行,分溫故爲存心,知新爲致知,而敦厚爲存心,崇禮爲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年級字:四(P1) 體(P2) 百(P1) 骸(P0)
年級字:罰(P5) 一(P1) 勸(P4) 百(P1)
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不晚耳。”李漢注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衆。’”
年級字:懸(P5) 百(P1) 結(P1)
鵪鶉的羽毛又短又花,因以懸鶉比喻破爛的衣服。形容破爛,補釘很多。
北周·庾信《擬連珠》:“蓋聞懸鶉百結,知命不憂。”
年級字:百(P1) 福(P1) 具(P1) 臻(P6+)
《舊唐書·李藩傳》:“伏望陛下每以漢文孔子之意爲準,則百福具臻。”
年級字:坐(P1) 擁(P3) 百(P1) 城(P2)
有一萬卷書,勝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書極豐富。
《魏書·李謐傳》:“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年級字:懲(P6) 一(P1) 百(P1)
《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年級字:事(P1) 半(P1) 功(P1) 百(P1)
年級字:百(P1) 端(P2) 交(P1) 集(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雲:‘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年級字:百(P1) 獸(P3) 率(P3) 舞(P3)
年級字:以(P1) 一(P1) 百(P1)
蕭復興《貼深藍色海綿的球拍》:“連隊的指導員是個複員軍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評她一通。”
年級字:百(P1) 年(P1) 之(P2) 業(P2)
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遺汝五百縑,歸鄉足成~。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九十四
年級字:百(P1) 折(P2) 千(P1) 回(P1)
趙樸初《與日本佛教友人談時事爲拈一偈》:“百折千迴心不退,無畏方能施無畏。”
年級字:百(P1) 世(P1) 不(P1) 磨(P3)
《後漢書·南匈奴傳論》:“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年級字:百(P1) 千(P1) 聲(P1)
宋·歐陽修《畫眉鳥》詩:“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年級字:百(P1) 般(P2) 折(P2) 磨(P3)
宋·李昉《太平廣記·精察二·孟簡》:“土豪又叫村裏的二十多個婦女……然後揪着她的頭髮把頭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來就瘦弱多病,並且懷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年級字:百(P1) 年(P1) 好(P1) 合(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永結同心,
白頭偕老婚姻美滿,夫妻關係持久和好。
百年: 永久的含義。
好合: 和好、合作的相處。
夫妻永遠和好相處的意思。
年級字:百(P1) 口(P1) 莫(P2) 辯(P3)
莫:不能;辯:辯白。即使有一百張嘴也辯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樣辯白也說不清楚。
宋·劉過《建康獄中上吳居父》:“雖有百口而莫辯其辜。”
年級字:百(P1) 歲(P2) 千(P1) 秋(P1)
《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恬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年級字:闔(P0) 門(P1) 百(P1) 口(P1)
《後漢書·趙岐傳》:“[孫嵩]密問岐曰:‘視子非賣餅者,以相問而色動,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孫賓石,闔門百口,勢均力敵能相濟。’”
年級字:百(P1) 里(P1) 挑(P3) 一(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里挑一的。”
年級字:百(P1) 丈(P2) 竿(P2) 頭(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年級字:千(P1) 隨(P3) 百(P1) 順(P2)
隨:追隨;順:順從。形容完全順隨別人,別人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一折:“欲要見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隨百順。”
年級字:死(P3) 乞(P1) 百(P1) 賴(P3)
年級字:諷(P5) 一(P1) 勸(P4) 百(P1)
諷:用委婉含蓄的言語批評、指責;勸:勸告,勸戒。委婉含蓄地批評、指責一個,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爲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年級字:百(P1) 足(P1) 之(P2) 蟲(P4)
百足:一種多節多足的爬蟲,即馬陸。比喻有實力基礎的勢力,雖一時敗落,但不會很快徹底垮臺。也指某一惡勢力被摧垮後餘孽尚存。
明·徐學謨《歸有園塵談》:“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則爲過街老鼠;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則爲百足之蟲。”
年級字:百(P1) 裏(P1) 挑(P3) 一(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裏挑一的。”
年級字:百(P1) 辭(P5) 莫(P2) 辯(P3)
魯迅《準風月談·後記》:“被責難者處於時勢潮流之下,百辭莫辯,辯則反動更爲證實。”
年級字:百(P1) 事(P1) 大(P1) 吉(P1)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桃符獲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年級字:百(P1) 年(P1) 樹(P1) 人(P1)
《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年級字:百(P1) 廢(P4) 具(P1) 興(P2)
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建原廟以安祖考,正六宮而修典刑,百廢具興,多士爰集。”
年級字:百(P1) 口(P1) 同(P1) 聲(P1)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時已亭午,小珠跌坐墳下,哭個不住。末後禿頭與跟人勸止,大衆百口同聲,小珠方停了哭,謝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禿頭家來。”
年級字:百(P1) 川(P2) 朝(P3) 海(P1)
衆水奔流趨向大海。多比喻無數分散的事物都彙集到一處。
漢·焦贛《易林·謙之無妄》:“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雖遼遠,無不到者。”
年級字:柔(P3) 腸(P5) 百(P1) 轉(P2)
年級字:殺(P4) 一(P1) 利(P2) 百(P1)
《周書·蘇綽傳》:“若有深奸巨猾,傷化敗俗,悖亂人倫,不忠不孝,故爲背道者,殺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年級字:百(P1) 代(P2) 過(P1) 客(P2)
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天地者,萬物直逆旅也;光陰者,百代直過客也。”
年級字:百(P1) 忍(P1) 成(P1) 金(P1)
《舊唐書·孝友傳·張公藝》:“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過鄆州,親倖其宅,問其義由。其人請紙筆,但書百餘‘忍’字。”
年級字:百(P1) 計(P2) 千(P1) 謀(P4)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據着他全忠盡孝真良將,怎肯做背義忘恩那死囚,幹費了百計千謀。”
年級字:百(P1) 廢(P4) 具(P1) 舉(P2)
宋·王明清《揮麈錄》卷一:“吳明可帥會稽,百廢具舉,獨不傳書。”
年級字:一(P1) 唱(P1) 百(P1) 和(P1)
此項提議對各方面都有利,所以能~,立刻獲得許多人的支持。
年級字:百(P1) 不(P1) 當(P2) 一(P1)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下》:“平易相遠,山谷幽澗,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當一。”
年級字:百(P1) 孔(P3) 千(P1) 瘡(P6)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漢室以來,羣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髮引千鈞。”
年級字:百(P1) 戰(P4) 百(P1) 敗(P2)
《漢書·蕭何傳》:“漢王曰:‘何爲乃死也?’何曰:‘今衆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爲?’”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摧(P4)
宋·蘇轍《祭亡兄端明文》:“義氣外強,道心內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年級字:百(P1) 鍊(P6+) 成(P1) 剛(P2)
剛通鋼。鐵經過反覆錘鍊便成爲堅韌的鋼。比喻人經過多次磨鍊而成爲有用之才。
郭小川《保衛我們的黨》詩:“點起鬥爭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鍊成剛。”
年級字:一(P1) 擲(P4) 百(P1) 萬(P2)
《晉書·何無忌傳》:“劉毅家無儋石之儲,樗蒱一擲百萬。”
年級字:百(P1) 世(P1) 之(P2) 利(P2)
《呂氏春秋·義賞》:“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年級字:百(P1) 依(P2) 百(P1) 隨(P3)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這顏婆惜被那張三小意兒百依百隨,輕憐重惜,賣俏迎奸。”
年級字:百(P1) 二(P1) 山(P1) 川(P2)
《全元散曲·新水令》:“隨人願、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點金星瑞雲裏現。”
年級字:百(P1) 年(P1) 好(P1) 事(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我與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擔只在此兩件上面了!萬望龍香姐竭力周全,討個迴音則個。”
年級字:身(P1) 經(P1) 百(P1) 戰(P4)
《資志通鑑·後唐紀·莊宗同光三年》:“且羣臣或從陛下歲久,身經百戰,所得不過一州。”
年級字:醜(P3) 態(P2) 百(P1) 出(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七回:“得失心未免過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醜態百出。”
年級字:錯(P1) 漏(P3) 百(P1) 出(P1)
錯漏: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現次數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說話、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
年級字:百(P1) 紫(P2) 千(P1) 紅(P1)
宋·王安石《越人以幕養花因遊其下》詩之一:“幕天無日地無塵,百紫千紅佔得春。”宋·辛棄疾《定風波·賦杜鵑花》詞:“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
年級字:百(P1) 歲(P2) 之(P2) 後(P1)
《詩·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史記·李不韋列傳》:“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爲王,終不失勢。”
年級字:百(P1) 年(P1) 之(P2) 後(P1)
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俺女兒百年之後,可往俺劉家墳裏埋也,去他張家墳裏埋?”
年級字:百(P1) 下(P1) 百(P1) 着(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着。”
年級字:一(P1) 瀉(P5) 百(P1) 里(P1)
形容江河水勢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同“一瀉千里”。
唐·韓愈《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雲濤。”
年級字:百(P1) 川(P2) 歸(P3) 海(P1)
川:江河。許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勢所趨或衆望所歸。也比喻許多分散的事物彙集到一個地方。
年級字:經(P1) 史(P2) 百(P1) 子(P1)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議論證據古今,出入經史百子。”
年級字:問(P1) 十(P1) 道(P1) 百(P1)
年級字:百(P1) 廢(P4) 待(P3) 興(P2)
廢:被廢置的事情;待:等待;興:興辦。許多被擱置的事情等著要興辦。
王穎《海外赤子》:“百廢待興,一下子怎麼能抓得過來。”
年級字:迴(P3) 腸(P5) 百(P1) 轉(P2)
年級字:百(P1) 里(P1) 之(P2) 才(P1)
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後稱才能平常的人。
《三國志·蜀志·蔣琬傳》:“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年級字:百(P1) 念(P1) 皆(P3) 灰(P2)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歸見老母。”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撓(P6)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年級字:百(P1) 讀(P1) 不(P1) 厭(P2)
厭:厭煩,厭倦。讀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年級字:百(P1) 無(P2) 一(P1) 失(P2)
漢·王充《論衡·須頌》:“從門應庭,聽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窺室,百不失一。”
年級字:長(P1) 命(P3) 百(P1) 歲(P2)
元·無名氏《藍采和》第四折:“這廝淡則淡到長命百歲。”
年級字:一(P1) 樹(P1) 百(P1) 獲(P5)
樹:種植。種一次收穫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長期獲益。
《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年級字:本(P2) 枝(P1) 百(P1) 世(P1)
年級字:魚(P1) 龍(P2) 百(P1) 變(P2)
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啓》:“譬其毫翰,則風雨爭飛;論其文采,則魚龍百變。”
年級字:百(P1) 怪(P1) 千(P1) 奇(P2)
清·李漁《閒情偶寄·飲饌·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稱百怪千奇。自新鮮以至於醃糟醬臘,無一不曲盡奇能,務求至美。”
年級字:百(P1) 難(P2) 辯(P3)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縱有衆多百口也很難辯解。同“百口莫辯”。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三十六回:“此時證據顯然,百喙難辯。榮復證成延廣罪案十條,每服一事,即授一籌。”
年級字:百(P1) 花(P1) 齊(P2) 放(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顧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齊放。”
年級字:精(P2) 神(P1) 百(P1) 倍(P4)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想罷,取下玉牌,把朱草從根折斷,齊放掌中,連揉帶搓,果然玉已成泥,其色甚紅。隨即放人口內,只覺芳馨透腦。方纔吃完,陡然精神百倍。”
年級字:百(P1) 結(P1) 愁(P3) 腸(P5)
宋·蔣興祖女《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詞:“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
年級字:百(P1) 了(P1) 千(P1) 當(P2)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不如屏淨塵緣,豎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川八穴,百了千當,向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亦不枉受人天供養。”
年級字:百(P1) 下(P1) 百(P1) 全(P2)
漢·班固《漢書·馮奉世傳》:“以將軍材質之美,奮精兵,誅不軌,百下百全之道也。”
年級字:一(P1) 通(P3) 百(P1) 通(P3)
通:通曉。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
明·吳承恩《西遊記》:“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習自練,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年級字:百(P1) 孔(P3) 千(P1) 創(P4)
宋·周必大《跋宋運判昞奏稿》:“黎庶凋瘵,百孔千創。”
年級字:正(P1) 經(P1) 八(P1) 百(P1)
張天民《創業》第二章:“秦發憤卻當了真,正經八百地說:‘抗美援朝的時候起的。’”
年級字:百(P1) 廢(P4) 俱(P6) 興(P2)
俱:全,都。許多已經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具(俱)興。”
年級字:百(P1) 莫(P2) 辯(P3)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縱有衆多的嘴也不能辯解。同“百口莫辯”。
宋·陳亮《謝何正言啓》:“謗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辯;變生意料之餘,三肱並折。”
年級字:千(P1) 錘(P6+) 百(P1) 煉(P4)
比喻經歷多次艱苦鬥爭的鍛鍊和考驗。也指對文章和作品進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晉·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剛,化爲繞指柔。”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三:“百鍛爲字,千煉成句。”
年級字:百(P1) 順(P2) 千(P1) 隨(P3)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六:“李將軍見他聰明伶俐,知書曉事,愛得他如珠似玉一般,十分擡舉,百順千隨。”
年級字:千(P1) 磨(P3) 百(P1) 折(P2)
年級字:一(P1) 以(P1) 當(P2) 百(P1)
清·李漁《比目魚》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領全軍殺將前去。及至兩不相對,真個人強馬壯,一以當百。殺得那些山賊,抱頭而竄。”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回(P1)
折:挫折。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年級字:一(P1) 警(P2) 百(P1)
清·夏燮《<中西紀事>後序》:“殲一警百,消其觀望。”
年級字:百(P1) 無(P2) 一(P1) 成(P1)
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為沒有一樣成功,即毫無成就。
清·曾國藩《聖哲畫象記》:“志學不早……駑緩多病,百無一成。”
年級字:一(P1) 倡(P4) 百(P1) 和(P1)
和:呼應,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惠周惕》:“郢書燕說,一倡百和。”
年級字:百(P1) 思(P2) 不(P1) 解(P2)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年級字:一(P1) 笑(P1) 百(P1) 媚(P4)
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年級字:百(P1) 世(P1) 不(P1) 易(P2)
《漢書·鄒陽傳》:“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願大王孰計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年級字:殺(P4) 一(P1) 警(P2) 百(P1)
年級字:百(P1) 身(P1) 莫(P2) 贖(P2)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贖:抵。拿一百個我,也無法把你換回來了。表示極沉痛地悼念。
年級字:多(P1) 方(P1) 百(P1) 計(P2)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東京學界告鄉人書》:“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計以求之,總必達目的而後已。”
年級字:千(P1) 了(P1) 百(P1) 了(P1)
年級字:百(P1) 端(P2) 待(P3) 舉(P2)
周恩來《人民政協共同綱領草案的要點》:“經濟建設是百端待舉,但須有緩急輕重之分。”
年級字:斗(P1) 酒(P4) 百(P1) 篇(P3)
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年級字:百(P1) 思(P2) 莫(P2) 解(P2)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年級字:百(P1) 年(P1) 偕(P0) 老(P1)
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俺衙內大財大禮,娶將你來,指望百年偕老,你只是不肯隨順,可是爲何?”
年級字:百(P1) 尺(P1) 竿(P2) 頭(P1)
桅杆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爲家。”
年級字:百(P1) 尺(P1) 無(P2) 枝(P1)
年級字:百(P1) 依(P2) 百(P1) 順(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三卷:“做爺孃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
年級字:百(P1) 世(P1) 一(P1) 人(P1)
宋·蘇軾《祭司馬君實文》:“百世一人,千載一時,惟時與人,鮮偶常奇。”
年級字:諸(P4) 子(P1) 百(P1) 家(P1)
原指先秦時期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個派別,後用來對先秦至漢初各種流派的總稱。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爲博士。”
年級字:百(P1) 慮(P4) 一(P1) 致(P3)
語出《易·繫辭下》:“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年級字:千(P1) 姿(P3) 百(P1) 態(P2)
蔣子龍《好景門》:“食客五花八門,論服飾千姿百態,論膚色黃白都有。”
年級字:百(P1) 結(P1) 懸(P5)
《黑籍冤魂》第二十回:“乞丐身上,破衣襤褸,百結懸鶉,怎抵得住那一天風雪?”
年級字:千(P1) 災(P3) 百(P1) 難(P2)
年級字:百(P1) 萬(P2) 雄(P1) 兵(P3)
宋·趙葵《南鄉子》詞:“束髮領西藩。百萬雄兵掌握間,召到廟堂無一事,遭彈。”
年級字:百(P1) 巧(P2) 成(P1) 窮(P3)
宋·陳師道《寄單州張朝請》詩:“一言悟主心猶壯,百巧成窮發自新。”
年級字:百(P1) 花(P1) 爭(P2) 妍(P0)
年級字:百(P1) 無(P2) 聊(P4) 賴(P3)
年級字:百(P1) 廢(P4) 俱(P6) 舉(P2)
《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樓櫓雉堞,增置器械,教習牌手,申嚴軍律……居數月,百廢俱舉。”
年級字:百(P1) 舉(P2) 百(P1) 捷(P5)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辦事萬無一失。同“百舉百全”。
《三國志·吳志·周魴傳》:“魴生在江淮,長於時事,見其便利,百舉百捷。”
年級字:百(P1) 萬(P2) 雄(P1) 師(P1)
宋·張載《慶州大順城記》:“百萬雄師,莫可以前。”
年級字:百(P1) 媚(P4) 千(P1) 嬌(P4)
南朝·陳·徐陵《雜曲》詩:“綠黛紅顏兩相發,千嬌百態情無歇。”唐·張文成《遊仙窟》:“千嬌百媚,造次無可比方;弱體輕身,談之不能備盡。”
年級字:柔(P3) 腸(P5) 百(P1) 結(P1)
《花月痕》二七回:“秋痕給跛腳提醒這一句,柔腸百轉,方覺一股刺骨的悲酸,非常沉痛!整整和跛腳對哭到天亮。”
年級字:百(P1) 花(P1) 生(P1) 日(P1)
清·秦味芸《月令粹編》卷五:“《陶朱公書》:‘二月十二日爲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年級字:百(P1) 年(P1) 大(P1) 業(P2)
指關係到長遠利益的重要計劃或措施。同“百年大計”。
年級字:懲(P6) 一(P1) 警(P2) 百(P1)
語出《漢書·尹翁歸傳》:“翁歸治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年級字:南(P1) 面(P1) 百(P1) 城(P2)
年級字:百(P1) 弊(P5) 叢(P3) 生(P1)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處。各種弊害都產生出來了。
梁啓超《政治學學理摭言》:“而此等異論,何以能容喙焉?何以能動人焉?則以智慧程度未達於大多數,而欲幸福之程度進於大多數,未有不百弊叢生,而貽反對之徒以口實者也。”
年級字:百(P1) 計(P2) 千(P1) 心(P1)
明·陸採《明珠記·授計》:“你爹憐母惜,你爹憐母惜,當時許下偕老鴛衾;到如今,用盡了百計千心,只落得淚珠兒羅衫溼浸。”
年級字:百(P1) 足(P1) 不(P1) 僵(P5)
章炳麟《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即觀今日緬甸,已並於英,而本邦土司,以彈丸黑子之地,猶足自保,非人自爲首、百足不僵之勢耶!”
年級字:百(P1) 世(P1) 流(P1) 芬(P3)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結構》:“予以生花之筆,撰爲倒峽之詞,使人人讚美,百世流芬。”
年級字:百(P1) 家(P1) 爭(P2) 鳴(P4)
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百家,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
《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捨諸候。”
年級字:百(P1) 發(P1) 百(P1) 中(P1)
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年級字:擁(P3) 書(P1) 百(P1) 城(P2)
魏書·逸士傳·李謐》:“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年級字:百(P1) 計(P2) 千(P1) 方(P1)
宋·辛棄疾《一枝花》:“百計千方久,似鬥草兒童,贏箇他家偏有。”
年級字:百(P1) 舍(P2) 重(P1) 繭(P6)
《戰國策·宋策》:“公輸盤爲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盤。”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移(P2)
明·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即其可名狀者言之,則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年級字:距(P2) 躍(P3) 三(P1) 百(P1)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魏傷於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
年級字:百(P1) 依(P2) 百(P1) 從(P1)
百:比喻很多;依:順從;從:跟從。什麼都依從。形容一味順從。
楊纖如《傘》:“討厭他過於粗暴魯莽,常辦錯事,喜愛他忠實聽話,百依百從。”
年級字:瑜(P0) 百(P1) 瑕(P0) 一(P1)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五:“觀玩全書,瑜百瑕一,津逮來學,誠為有裨。”
年級字:一(P1) 致(P3) 百(P1) 慮(P4)
一致:趨向相同;百慮:各種考慮。趨向雖然相同,卻有各種考慮。儒家指慮雖種種,理歸於一。
《周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年級字:百(P1) 廢(P4) 具(P1) 作(P2)
清·管同《恩縣四女祠碑》:“陽湖孫使君督糧山東,起痿瞭矇,百廢具作。”
年級字:千(P1) 嬌(P4) 百(P1) 媚(P4)
南朝陳·徐陵《雜曲》詩:“綠黛紅顏兩相發,千嬌百態情無歇。”唐·張文成《遊仙窟》:“千嬌百媚,造次無可比方;弱體輕身,談之不能備盡。”
年級字:精(P2) 金(P1) 百(P1) 煉(P4)
南·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精金成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
年級字:百(P1) 墮(P5) 俱(P6) 舉(P2)
墮:荒廢;廢棄。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錢基博《吳祿貞傳》:“在邊三年,百墮俱舉,而刊有《延吉邊務報告》四冊,則其客江陰章鍾祚搜輯祿貞在邊之書牘也。”
年級字:百(P1) 如(P2) 一(P1)
猶言衆口一辭。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
清·王夫之《孝烈傳》:“唯習聞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年級字:百(P1) 無(P2) 一(P1) 堪(P6)
《舊唐書·郭子儀傳》:“蓋以六軍之兵,素非精練,皆市肆屠沽之人,務掛虛名,苟避徵賦,及驅以就戰,百無一堪。”
年級字:百(P1) 衣(P1) 百(P1) 隨(P3)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三卷:“做爺孃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
年級字:百(P1) 口(P1) 難(P2) 分(P2)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這‘薄倖’兩字,我也百口難分了!”
年級字:百(P1) 歲(P2) 之(P2) 盟(P5)
清·李漁《意中緣·先訂》:“他要與小娘子訂百歲之盟,不知可肯相許。”
年級字:以(P1) 一(P1) 奉(P3) 百(P1)
奉:供養。用一個人生產的物品供養一百個人。指生產的人少,消費的人多。
漢·王符《潛夫論·浮侈》:“今察洛陽資末業者,什於農夫;虛僞遊手,什於末業。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年級字:百(P1) 堵(P4) 皆(P3) 作(P2)
《詩經·小雅·鴻雁》:“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年級字:百(P1) 縱(P5) 千(P1) 隨(P3)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怎不記舊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縱千隨。“
年級字:一(P1) 了(P1) 百(P1) 當(P2)
明·張居正《答山東巡撫何來山》:“清丈事實百年曠舉,宜及僕在位,務爲一了百當,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時,徒爲虛文耳。”
年級字:百(P1) 一(P1) 詞(P1)
清·龔自珍《大誓答問第一》:“儒者百喙一詞,言伏生《尚書》二十八篇。”
年級字:百(P1) 步(P1) 穿(P1) 楊(P2)
在一百步遠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年級字:破(P2) 綻(P5) 百(P1) 出(P1)
年級字:以(P1) 一(P1) 警(P2) 百(P1)
《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年級字:百(P1) 般(P2) 奉(P3) 承(P4)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折:“百般奉承他,常怕一個留他不住。”
年級字:百(P1) 順(P2) 百(P1) 依(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七卷:“[焦氏]況兼正在妙齡,打扮得如花朵相似,枕蓆之間,曲意取媚。果然哄得李雄千歡萬喜,百順百依。”
年級字:愁(P3) 腸(P5) 百(P1) 結(P1)
愁腸:憂愁的心腸。百結:極多的結頭。憂愁苦悶的心腸好象凝結成了許多的疙瘩。形容愁緒鬱結,難於排遣。
《敦煌變文集·王昭君變文》:“愁腸百結虛成着,口口口行沒處論。”
年級字:教(P1) 一(P1) 識(P2) 百(P1)
漢·劉向《列女傳·母儀》:“文王生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
年級字:舛(P0) 訛(P0) 百(P1) 出(P1)
舛:錯亂。訛:錯誤。錯亂的地方很多。一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製不精。
年級字:百(P1) 煉(P4) 成(P1) 鋼(P2)
年級字:百(P1) 拙(P5) 千(P1) 醜(P3)
宋·曉瑩《羅湖野錄·辯禪師》:“黃龍鼻下無口,當然所見顢頇,至今百拙千醜。”
年級字:懲(P6) 一(P1) 戒(P3) 百(P1)
明·沈釆《千金記》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問,懲一戒百難容忍。”
年級字:百(P1) 死(P3) 一(P1) 生(P1)
《北齊書·杜弼傳》:“諸勳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年級字:八(P1) 百(P1) 孤(P3) 寒(P2)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許許多多貧寒的讀書人。
清·黃景仁《兩當軒集·十四·歲暮懷人》:“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年級字:千(P1) 伶(P4) 百(P1) 俐(P4)
年級字:變(P2) 態(P2) 百(P1) 出(P1)
《新唐書·藝文志一》:“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態百出,不可窮極,何其多也。”
年級字:百(P1) 無(P2) 一(P1) 是(P1)
幹一百件事,也沒有做對一件。形容全都做錯了,一無是處。
宋·袁採《袁氏世範》:“至於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爲難處。”
年級字:百(P1) 無(P2) 一(P1) 能(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二回:“宋江道:‘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
年級字:百(P1) 鍊(P6+) 成(P1) 鋼(P2)
年級字:百(P1) 廢(P4) 鹹(P4) 舉(P2)
明·劉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記》:“公受命來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廢鹹舉。吏民順令,如臂使指。”
年級字:身(P1) 價(P5) 百(P1) 倍(P4)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年級字:千(P1) 依(P2) 百(P1) 順(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麼,他千依百順。”
年級字:百(P1) 代(P2) 文(P1) 宗(P2)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遠的年代裏堪爲文人楷模的人物。
《晉書·陸機傳》:“制曰:‘故足遠超枚(枚乘)馬(司馬相如),……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年級字:百(P1) 不(P1) 一(P1) 存(P3)
《南史·蔡廓傳附蔡興宗》:“時士庶危懼,衣冠鹹欲遠徙,後皆流離外難,百不一存。”
年級字:百(P1) 舉(P2) 百(P1) 全(P2)
每次行動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應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國志·魏志·郭嘉傳》:“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年級字:垂(P2) 範(P3) 百(P1) 世(P1)
垂:流傳。範:典範。指光輝榜樣或偉大精神永遠流傳。
宋·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範百世。”
年級字:百(P1) 載(P3) 樹(P1) 人(P1)
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纔是百年大計,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同“百年樹人”。
粵劇《搜書院》第五幕第二場:“百載樹人是我一生抱負。”
年級字:罷(P2) 黜(P0) 百(P1) 家(P1)
罷黜:廢棄不用。原指排除諸子雜說,專門推行儒家學說。也比喻只要一種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漢書·武帝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年級字:三(P1) 百(P1) 甕(P0)
指長期以鹹菜度日,生活清貧。齏,鹹菜。三百甕,極言其多,一時吃不完。
bǎi chǐ gān tóu gèng jìn yī bù
年級字:百(P1) 尺(P1) 竿(P2) 頭(P1) ,(P1) 更(P1) 進(P1) 一(P1) 步(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
祝福語。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爲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dú shū bǎi biàn qí yì zì xiàn
年級字:讀(P1) 書(P1) 百(P1) 遍(P2) ,(P1) 其(P2) 義(P3) 自(P1) 見(P1)
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年級字:行(P1) 百(P1) 里(P1) 者(P1) ,(P1) 半(P1) 於(P2) 九(P1) 十(P1)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qiān jīn yòng bīng bǎi jīn qiú jiàn
年級字:千(P1) 金(P1) 用(P1) 兵(P3) ,(P1) 百(P1) 金(P1) 求(P2) 間(P1)
táng shàng yī hū jiē xià bǎi nuò
年級字:堂(P2) 上(P1) 一(P1) 呼(P2) ,(P1) 階(P3) 下(P1) 百(P1) 諾(P4)
諾:答應。堂上一聲呼喚,階下齊聲答應。多形容舊時豪門權貴威勢烜赫,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
《呂氏春秋·過理》:“宋王大悅,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堂上已應,堂下盡應。門外庭中聞之,莫敢不應。”
bǎi zú zhī chóng duàn ér bù jué
年級字:百(P1) 足(P1) 之(P2) 蟲(P4) ,(P1) 斷(P3) 而(P1) 不(P1) 蹶(P6+)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yī quǎn fèi xíng bǎi quǎn fèi shēng
年級字:一(P1) 犬(P1) 吠(P5) 形(P2) ,(P1) 百(P1) 犬(P1) 吠(P5) 聲(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沒有主見,只是跟隨或附和他人。
一犬吠形: 一隻狗遠看到移動的影子或形體便吠起來。
百犬吠聲: 多隻狗吠起來。
指一隻狗遠看到移動的影子或形體便吠起來,多隻狗因為聽到吠聲之後便一起吠起來。
比喻沒有主見,只是跟隨或附和他人。
吠:狗叫;形:影子。一隻狗看到影子叫起來,很多狗也跟着亂叫。比喻不瞭解事情真相,隨聲附和。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世之疾此,固久矣哉。吾傷世之不察真偽之情也。」
shí nián shù mù bǎi nián shù rén
年級字:十(P1) 年(P1) 樹(P1) 木(P1) ,(P1) 百(P1) 年(P1) 樹(P1) 人(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
成語勤奮、毅力形容培養人才是長久的教育使命,必須有承擔、恆心和毅力。
《管子.權修》:「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bǎinián hǎo hé, yǒng jié tóngxīn
年級字:百(P1) 年(P1) 好(P1) 合(P1) ,(P1) 永(P2) 結(P1) 同(P1) 心(P1)
詞性:形容詞
美滿婚姻, 關係持久。
百年好合: 夫妻永遠和好相處的意思。
永結同心: 思想、興趣、喜愛的事情都一齊,生活永遠在一起。
bǎi bù wéi duō yī bù wéi shǎo
年級字:百(P1) 不(P1) 爲(P2) 多(P1) ,(P1) 一(P1) 不(P1) 爲(P2) 少(P1)
《南史·任昉傳》:“褚彥回嘗謂遙曰:‘聞卿有令子,相爲喜之。所謂百不爲多,一不爲少。’由是聞聲藉甚。”
yī bù yā zhòng bǎi bù suí yī
年級字:一(P1) 不(P1) 壓(P2) 衆(P3) ,(P1) 百(P1) 不(P1) 隨(P3) 一(P1)
清·冷佛《春阿氏謀夫案》第五回:“本來你胡鬧嗎!十個人當差,偏你要獨出己見麼?俗語說:‘一不扭衆,百不隨一’,誰叫你胡說白道,出這宗甑兒糕呢。”
bǎi zú zhī chóng zhì duàn bù jué
年級字:百(P1) 足(P1) 之(P2) 蟲(P4) ,(P1) 至(P1) 斷(P3) 不(P1) 蹶(P6+)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文選·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魯連子》:“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衆也。”
bǎ wàn mǎi zhái qiān wàn mǎi lín
年級字:百(P1) 萬(P2) 買(P1) 宅(P5) ,(P1) 千(P1) 萬(P2) 買(P1) 鄰(P3)
《南史·呂僧珍傳》:“宋季雅罷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側。僧珍問宅價。曰:‘一千一百萬。’怪其貴。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yī rén shàn shè bǎi fū jué shí
年級字:一(P1) 人(P1) 善(P2) 射(P2) ,(P1) 百(P1) 夫(P2) 決(P2) 拾(P2)
古諺語,意思是爲將者善戰,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比喻凡事爲首者倡導於前,則其衆必起而效之。
《國語·吳語》:“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志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韋昭注:“決,勾弦。拾,捍。言申胥、華登善用兵衆必化之;猶一人善射,而百夫競著決拾而效之。”
bǎi huā qí fàng bǎi jiā zhēng míng
年級字:百(P1) 花(P1) 齊(P2) 放(P1) ,(P1) 百(P1) 家(P1) 爭(P2) 鳴(P4)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bǎi zú zhī chóng zhì sǐ bù jiāng
年級字:百(P1) 足(P1) 之(P2) 蟲(P4) ,(P1) 至(P1) 死(P3) 不(P1) 僵(P5)
百足:蟲名,軀幹計二十節,切斷後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衆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bǎi zú zhī chóng sǐ ér bù jiāng
年級字:百(P1) 足(P1) 之(P2) 蟲(P4) ,(P1) 死(P3) 而(P1) 不(P1) 僵(P5)
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衆也。”
zhì niǎo lèi bǎi bù rú yī è
年級字:鷙(P0) 鳥(P1) 累(P3) 百(P1) ,(P1) 不(P1) 如(P2) 一(P1)
《漢書·鄒陽傳》:“臣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顏師古注引如淳曰:“鷙鳥比諸侯,鶚比天子。”《文選·孔融〈薦禰衡表〉》:“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李善注:“《史記》趙簡子曰:鷙鳥累百,不如一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