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òng
年級字:痛(P2)
詞性:動詞,形容詞,副詞
文言文字詞「疒」與疾病有關。
身體不適: 病痛、疾痛、痛腳、痛癢、痛苦、痛楚、痛不欲生、累得酸痛、痛入骨髓。
比喻心裏非常難受: 痛定思痛、苦痛、痛恨、痛惜、痛惋、悲痛、哀痛未盡
比喻極度: 痛愛、痛斥、痛心、痛快、痛心疾首、
暗喻:痛腳 - 遺法的證據。
身體不適令大腦神經產生的警告之一,是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讓人必須休息或接受醫治。
《說文》痛,病也。
《易·說卦》坎為耳痛。
《韓非子·喻老》桓侯體痛。
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身體痛。
《漢書·李廣蘇建傳》自痛負漢。
諸葛亮《出師表》嘆息痛恨。
tòng kuài
yǐn tòng
tòng chù
zhǐ tòng
chén tòng
tòng hèn
tòng kǔ
zhī tòng
tòng dǎ
kǔ tòng
tòng jué
年級字:痛(P2) 絕(P4)
詞性:動詞,形容詞
xīn tòng
年級字:心(P1) 痛(P2)
詞性:形容詞
1. 心中悲傷惋惜,極其傷心。
2. 愛惜,憐惜,可惜。
3. 心臟所在部位感覺疼痛。
bìng tòng
zuì tòng
Gèng tòng
年級字:更(P1) 痛(P2)
詞性:助詞
更:愈加,更加。
痛:痛苦,悲傷。愈加痛苦,更加悲傷。
tóu tòng
年級字:頭(P1) 痛(P2)
詞性:形容詞
1.凡整個頭部以及頭的前、後、偏側部的疼痛,總稱頭痛。
2.比喻感到厭煩或為難。
tòng yǐn
shāng tòng
fēn tòng
年級字:分(P2) 痛(P2)
詞性:名詞
宋 代的一種民間禮俗。
例: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凡孕婦入月,於初一日,父母家以銀盆或錂或彩畫盆盛粟稈一束,上以錦綉或生色帕覆蓋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羅五男二女花花樣,用盤合裝送饅頭,謂之'分痛'。”
tòng xīn
tòng qiè
cǎn tòng
年級字:慘(P3) 痛(P2)
詞性:動詞,形容詞
淒慘,
慘惻悲傷沉痛。
清 劉大魁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誌銘》:“忽大風髮屋,覆壓應試童子四十餘人皆死。其餘折傷肢體者無數。人情慘痛。”
tòng xī
Tài tòng
年級字:太(P1) 痛(P2)
詞性:形容詞
太過疼痛
例:馬太太生孩子時實在太痛了,禁不住尖叫起來。聽得馬先生也不忍,馬上拉著太太的手。
téng tòng
jiǎo tòng
tòng gǎn
zuò tòng
rěn tòng
chuāng tòng
tòng shǐ
bēi tòng
āi tòng
jù tòng
suān tòng
年級字:酸(P3) 痛(P2)
詞性:名詞
1. 悲痛。
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六》:“城中老母嬰兒,口以萬數,兵火大縱,可為酸痛。” 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誄》:“發酸痛於仁詔,令寵贈於哀心。” 巴金《家》二四:“近來雖然淚少了,可是心卻常常酸痛,好像眼淚都流在心裡似的。”2. 酸麻疼痛。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酸棗》:“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痛溼痺。”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狐夢》:“移時,轉置二娘懷中,曰:'壓我脛股酸痛!'”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他這胳臂好比晴雨表,只要一酸痛,就知道要刮風下雨。”
tòng kū
tòng tòng
tòng mà
zhèn tòng
年級字:陣(P2) 痛(P2)
詞性:名詞
通常是一種間歇的、劇烈的且痙攣性的、具有諸如分娩過程那樣特點的疼痛。
tòng chǔ
cì tòng
年級字:不(P1) 知(P1) 痛(P2) 癢(P4)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而今的世界只管講那道學,說正心誠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風痹病,不知痛癢之人。”
年級字:痛(P2) 下(P1)
鍼砭:古代以砭石爲針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徹尖銳地批評錯誤,以便改正。
《清史稿·藝術傳·徐大椿》:“《慎疾芻言》,爲溺於邪說俗見者痛下鍼砭。”
年級字:深(P2) 惡(P3) 痛(P2) 嫉(P4)
魯迅《僞自由書·“以夷制夷”》:“揭開了‘以華制華’的黑幕,他們竟有如此的深惡痛嫉,莫非真是太傷了此輩的心麼?”
年級字:西(P1) 臺(P0) 痛(P2) 哭(P1)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敗被害。八年後,謝翱與友人登西臺痛哭致祭,並作《登西臺慟哭記》以記其事。後用以稱亡國之痛。
柳棄疾《懷人詩》之四:“西臺痛哭謝晞髮,眢井沉書鄭億翁。”
年級字:痛(P2) 自(P1) 創(P4) 艾(P4)
明·張居正《素庵戴公墓誌銘》:“裏中少年有毆母者,公欲與其父直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懼,叩頭流血請教,公乃許之,而其人亦痛自創艾,卒爲善士,爲鄉里所重如此。”
年級字:十(P1) 病(P2) 九(P1) 痛(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兩日不好。”
年級字:酣(P0) 痛(P2) 淋(P3) 漓(P5)
清·魏源《夜雨行》:“倉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賈。”
年級字:痛(P2) 誣(P0) 醜(P3) 詆(P0)
清·薛福成《庸庵筆記·軼聞·〈盾鼻隨聞錄〉當毀》:“[汪堃所著《盾鼻隨聞錄》對]何氏自文安公凌漢以下,並逮其家婦孺,無不痛誣醜詆,至令人不忍觀。”
年級字:痛(P2) 入(P1) 心(P1) 脾(P4)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兒]餓到六天上,不能起牀,母親看着,傷心慘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年級字:痛(P2) 宿(P3) 垢(P5)
明·張居正《請戒諭羣臣疏》:“朕方嘉與臣民會皇極之路,爾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
年級字:痛(P2) 心(P1) 傷(P2) 臆(P0)
《後漢書·李固傳》:“積敝之後,易致中興,誠當沛然思惟善道;而論者猶雲,方今之事,復同於前。臣伏從山草,痛心傷臆。”
年級字:沉(P2) 著(P2) 痛(P2) 快(P1)
《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
年級字:深(P2) 惡(P3) 痛(P2) 絕(P4)
惡:厭惡;痛:痛恨;絕:極。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孟子·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朱熹集註:“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爲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年級字:不(P1) 痛(P2) 不(P1) 癢(P4)
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
明·吳炳《情郵記·反噬》:“這事不痛不癢,卻是一個大題目。”
年級字:灼(P5) 艾(P4) 分(P2) 痛(P2)
《宋史·太祖紀》:“太宗嘗病亟,帝往視之,親爲灼艾。太宗覺痛,帝亦取艾自炙。”
年級字:痛(P2) 心(P1) 絕(P4) 氣(P1)
《晉書·桓溫傳》:“今寇賊冰消,大事垂定……而橫議妄生,成此貝錦,使垂滅之賊復獲蘇息,所以痛心絕氣,悲慨彌深。”
年級字:痛(P2) 飲(P2) 黃(P1) 龍(P2)
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爲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後泛指爲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宋史·岳飛傳》:“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衆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年級字:痛(P2) 心(P1) 疾(P2) 首(P1)
《左傳·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年級字:抱(P1) 頭(P1) 痛(P2) 哭(P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四回:“這裏於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頭痛哭。”
年級字:痛(P2) 悔(P3) 前(P1) 非(P2)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無限的虐待,已經弄得來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年級字:龍(P2) 胡(P1) 之(P2) 痛(P2)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羣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
年級字:創(P4) 痛(P2) 仍(P3)
唐·柳宗元《壽州安豐縣孝門銘》:“創鉅痛仍,號於穹旻。”
年級字:剝(P3) 膚(P3) 之(P2) 痛(P2)
年級字:切(P2) 齒(P3) 痛(P2) 心(P1)
切齒:咬緊牙齒;痛心:形容心中極恨。形容憤恨到極點。
《戰國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齒腐心也。”《史記·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年級字:切(P2) 膚(P3) 之(P2) 痛(P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冤獄》:“帶一名於紙尾,遂成附骨之疽,受萬罪於公門,競屬切膚之痛。”
年級字:悲(P3) 痛(P2) 欲(P5) 絕(P4)
年級字:不(P1) 關(P2) 痛(P2) 癢(P4)
痛癢:比喻疾苦或緊要的事。比喻切身相關的事。指與自身利害沒有關係。
年級字:痛(P2) 貫(P1) 心(P1)
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巖肖之先君光祿,靖康間爲京城守禦司屬官,嘗以守禦策獻之朝,而議者沮之。京城失守,督將士與虜戰,遂以身殉國。及歸葬日,公爲輓詩……巖肖每一讀之,痛貫心膂。”
年級字:炊(P0) 臼(P0) 之(P2) 痛(P2)
清·查爲仁《蓮坡詩話》卷中:“辛丑仲春,餘遭炊臼之痛,同人和悼亡詩甚多。”
年級字:痛(P2) 深(P2) 惡(P3) 絕(P4)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惡絕了大哥,因爲大哥竟敢公然與冠家爲敵,幫着錢默吟和金三爺到冠家叫鬧,打架。”
年級字:創(P4) 劇(P3) 痛(P2) 深(P2)
郭末若《蘇聯遊記·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雲創劇痛深,全市無一家完整房屋。”
年級字:無(P2) 關(P2) 痛(P2) 癢(P4)
痛癢:比喻疾苦或緊要的事。指與自身利害沒有關係或無足輕重。
年級字:急(P1) 痛(P2) 攻(P3) 心(P1)
年級字:迎(P2) 頭(P1) 痛(P2) 擊(P3)
迎頭:迎面,當頭;痛:狠狠地。迎上去給敵人以狠狠的打擊。
魯迅《華蓋集·並非閒話(三)》:“我只見到對青年作家的迎頭痛擊,冷笑,抹殺,卻很少見誘掖獎勸的意思的批評。”
年級字:痛(P2) 心(P1) 切(P2) 骨(P2)
傷痛透到骨頭裏。形容悲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極深。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白萍》:“子負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年級字:親(P1) 痛(P2) 仇(P4) 快(P1)
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敵人高興。指某種舉坳只利於敵人,不利於自己。
漢·朱浮《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爲親厚者所痛,而爲見仇者所快。”
年級字:痛(P2) 癢(P4) 相(P1) 關(P2)
明·楊士聰《玉堂薈記》:“外而督託,內而各部,無一刻不痛癢相關,凡奏疏所不能及者,竿牘往來,罔非至計。”
年級字:黃(P1) 之(P2) 痛(P2)
壚:放酒甕的土墩子;黃壚:黃公酒壚;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後車客曰:‘吾昔與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自稽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爲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年級字:創(P4) 巨(P2) 痛(P2) 深(P2)
創:創傷;痛:疼痛。受了很大創傷,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喪,猶如體受重創。後多比喻遭受很大的傷害和痛苦。
《禮記·三年問》:“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也。”
年級字:互(P2) 剝(P3) 痛(P2) 瘡(P6)
《醒世緣彈詞》第十回:“潘大娘說林老太婆的媳婦結識戲子,林老太婆說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剝痛瘡。”
年級字:深(P2) 惡(P3) 痛(P2) 疾(P2)
惡:厭惡;痛:痛恨。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孟子·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朱熹集註:“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爲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年級字:創(P4) 痛(P2) 深(P2)
創:創傷;痛:疼痛。受了很大創傷,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喪,猶如體受重創。後多比喻遭受很大的傷害和痛苦。
《禮記·三年問》:“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稱情而立文,所以爲至痛極也。”
年級字:喪(P5) 明(P1) 之(P2) 痛(P2)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後指喪子的悲傷。
年級字:痛(P2) 窮(P3) 迫(P4)
清·王韜《甕牑餘談·賊中悍酋記》:“一鼓而殲之,乃西竄慈野,痛剿窮迫。斬獲無數。”
年級字:痛(P2) 入(P1) 骨(P2) 髓(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戰國策·燕策三》:“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年級字:七(P1) 病(P2) 八(P1) 痛(P2)
清·曾樸《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裏,一年到頭,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圓兒的。”
年級字:怕(P1) 痛(P2) 怕(P1) 癢(P4)
年級字:沉(P2) 着(P2) 痛(P2) 快(P1)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其大概有二,曰優遊不迫,曰沉着痛快。”
年級字:輕(P2) 憐(P2) 痛(P2) 惜(P2)
年級字:哀(P4) 痛(P2) 欲(P5) 絕(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年級字:痛(P2) 不(P1) 欲(P5) 生(P1)
宋·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年級字:切(P2) 齒(P3) 痛(P2) 恨(P4)
年級字:痛(P2) 快(P1) 淋(P3) 漓(P5)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3回:“買了一票磚,害得人家一個痛快淋漓。”
年級字:痛(P2) 心(P1) 病(P2) 首(P1)
《新唐書·突厥傳上》:“帝謂羣臣曰:‘往國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詭而臣之,聯常痛心病首,思一刷恥於天下。”
年級字:痛(P2) 定(P1) 思(P2) 痛(P2)
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唐·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年級字:額(P3) 蹙(P0) 心(P1) 痛(P2)
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塗脂調粉之輩,此文長所爲額蹙心痛者乎。”
年級字:痛(P2) 哭(P1) 流(P1) 涕(P5)
《漢書·賈誼傳》:“臣竊惟事勢,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可爲長太息者六。”《宋史·胡銓傳》:“而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國勢陵夷不可復振,可爲痛哭流涕長太息矣。”
年級字:痛(P2) 心(P1) 拔(P4) 腦(P2)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陸機與長沙顧母書,述從祖弟士橫死。乃言,痛心拔腦,有如孔懷。”
年級字:疾(P2) 首(P1) 痛(P2) 心(P1)
《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曹海凝墓誌》:“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虞寄傳》:“不意將軍惑於邪說,翻然異計,寄所以疾首痛心,泣盡繼之以血,萬全之策,竊爲將軍惜之。”
年級字:三(P1) 病(P2) 四(P1) 痛(P2)
年級字:痛(P2) 改(P2) 前(P1) 非(P2)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癡公子很使噪脾錢》:“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年級字:痛(P2) 心(P1) 入(P1) 骨(P2)
《後漢書·袁紹傳》:“是以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
年級字:頭(P1) 痛(P2) 額(P3) 熱(P2)
年級字:撫(P5) 今(P1) 痛(P2) 昔(P1)
明·陳汝元《金蓮記·釋憤》:“感惠忘仇,撫今痛昔。”
年級字:頭(P1) 痛(P2) 腦(P2) 熱(P2)
年級字:黃(P1) 龍(P2) 痛(P2) 飲(P2)
宋金交戰,岳飛曾說要直搗黃龍府,與人痛飲。龔振黃《青島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門學界,糾合學界同志,連絡全國人民,黃龍痛飲,嶽武穆之是法;馬革裹屍,漢伏波之未死。”
年級字:艾(P4) 分(P2) 痛(P2)
《宋史·太祖紀三》:“太宗嘗病亟,帝往視之,親爲灼艾。太宗覺痛,帝亦取艾自灸。”
hǎo le chuāng bā wàng le tòng
年級字:好(P1) 了(P1) 瘡(P6) 疤(P5) 忘(P2) 了(P1) 痛(P2)
tóu tòng jiǔ tóu jiǎo tòng jiǔ jiǎo
年級字:頭(P1) 痛(P2) 頭(P1) ,(P1) 腳(P2) 痛(P2) 腳(P2)
指針對疼痛的部位治療,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生問題的根源。
tóu tòng yī tóu jiǎo tòng yī jiǎo
年級字:頭(P1) 痛(P2) 醫(P2) 頭(P1) ,(P1) 腳(P2) 痛(P2) 醫(P2) 腳(P2)
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加以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總不是個辦法。
tóu tòng zhì tóu zú tòng zhì zú
年級字:頭(P1) 痛(P2) 治(P2) 頭(P1) ,(P1) 足(P1) 痛(P2) 治(P2) 足(P1)
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生問題的根源。同“頭痛灸頭,腳痛灸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