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標(P2) 新(P1) 領(P2) 異(P3)
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衆不同。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於衆賢之外。”
年級字:異(P3) 乎(P2) 尋(P3) 常(P1)
異:不同;乎:於;尋常:平常。跟平常的情況很不一樣。
茹志娟《在社會主義的軌道上》:“我跨上列車,心情是異乎尋常的,彷彿這緊張生動的生活節奏,將我全身的‘螺絲’也擰緊了。”
年級字:獨(P4) 異(P3) 於(P2) 人(P1)
獨:獨自,單獨;異:不同。獨自與別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於世俗。
年級字:奇(P2) 裝(P1) 異(P3) 服(P1)
戰國楚·屈原《涉江》:“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年級字:標(P2) 新(P1) 競(P3) 異(P3)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雜觚·文人害國》;“魏大中答蕭元恆雲:……衡文者日閱數十百卷,皆束書不觀,而荒於嬉者之文。得一二標新競異之文,安得有亟賞之而亟拔之。”
年級字:傳(P2) 聞(P2) 異(P3) 辭(P5)
傳聞:原指久遠的事,後指聽來的傳說;異辭:原指措詞有所不同,後指說法不一致。指傳說不一致。
《公羊傳·隱公元年》:“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年級字:異(P3) 地(P1) 相(P1) 逢(P4)
唐·李鹹用《春日喜逢鄉人劉鬆》詩:“故人不見五春風,異地相逢嶽影中。”
年級字:異(P3) 路(P1) 同(P1) 歸(P3)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文子·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
年級字:日(P1) 異(P3) 月(P1) 更(P1)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三》:“文字之變,日異月更,不可窮詰。”
年級字:求(P2) 同(P1) 存(P3) 異(P3)
求:尋求;存:保留;異:不同的。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
年級字:見(P1) 異(P3) 思(P2) 遷(P5)
遷:變動。看見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年級字:標(P2) 新(P1) 創(P4) 異(P3)
清·李漁《閒情偶寄·居室·房舍》:“以構造園亭之勝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標新創異之文人。”
年級字:竹(P1) 柏(P2) 異(P3) 心(P1)
《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達也;柏心實,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達道德,而君閉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異心也。”
年級字:身(P1) 首(P1) 異(P3) 處(P2)
唐·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假使獲罪於天,身首異處,蓋如一螻蟻爾,亦何足可稱?”
年級字:析(P4) 微(P2) 察(P2) 異(P3)
明何景明《結腸賦》:“有木連理,草交莖兮;烈魂潔魄,孚女貞兮;析微察異,實此之類兮;附物著靈,見胸臆兮。”
年級字:同(P1) 源(P3) 異(P3) 派(P2)
指起始、發端相同而趨向、終結不同。同“同源異流”。
年級字:拘(P4) 奇(P2) 抉(P6) 異(P3)
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記》:“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幹霄之興。”
年級字:異(P3) 軍(P2) 突(P3) 起(P1)
《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爲王,異軍蒼頭特起。”
年級字:枝(P1) 別(P1) 條(P1) 異(P3)
漢張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見陛下思光先緒,以典籍爲本,而史書枝別異,不同一貫。”
年級字:異(P3) 軍(P2) 特(P2) 起(P1)
另組一支軍隊,自樹一幟。比喻突然興起的新生力量。亦作異軍突起。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六嬰便爲王,異軍蒼頭特起。”
年級字:月(P1) 異(P3) 日(P1) 新(P1)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比見國家奮籌富強之術,月異日新,不遺餘力,駸駸乎將與歐洲並駕矣。”
年級字:異(P3) 香(P1) 撲(P2) 鼻(P1)
年級字:異(P3) 草(P1) 奇(P2) 花(P1)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白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鬆,奇花異草,駢闐堦砌。”
年級字:異(P3) 途(P3) 同(P1) 歸(P3)
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周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年級字:異(P3) 想(P1) 天(P1) 開(P1)
異:奇異;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實際,非常奇怪。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這可謂異想天開了。”
年級字:離(P2) 世(P1) 異(P3) 俗(P2)
《莊子·刻意》:“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爲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
年級字:炫(P6) 異(P3) 爭(P2) 奇(P2)
年級字:異(P3) 聞(P2) 傳(P2) 說(P1)
年級字:甄(P6) 奇(P2) 錄(P2) 異(P3)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騭於是條於時事業在荊州界者,諸葛瑾……李肅、周條、石幹十一人,甄別形狀。”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李肅]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錄異,薦述後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衆以此服之。”
年級字:異(P3) 曲(P2) 同(P1) 工(P1)
詞性:形容詞
不約而同,
不謀而合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緻。
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目的和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年級字:本(P2) 同(P1) 末(P3) 異(P3)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來的末流則有所不同。
年級字:標(P2) 同(P1) 伐(P5) 異(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抵》:“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
年級字:逞(P4) 奇(P2) 眩(P5) 異(P3)
明·歸有光《太極在先天範圍之內》:“雖然,聖賢固非逞奇眩異,苟爲製作以駭於天下,則其始之爲象也,將謂其足以該道也。”
年級字:奇(P2) 花(P1) 異(P3) 卉(P3)
卉:草的總稱。原意是指希奇少見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白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鬆,奇花異草,駢闐堦砌。”《西京雜記》卷三:“奇樹異草,靡不具植。”
年級字:別(P1) 財(P3) 異(P3) 居(P2)
《宋史·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年級字:身(P1) 首(P1) 異(P3) 地(P1)
年級字:棄(P4) 同(P1) 即(P1) 異(P3)
①指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②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
年級字:異(P3) 口(P1) 同(P1) 韻(P3)
老舍《趙子曰》第一:“現在的人們不但不復以窄窄金蓮爲美,反異口同韻的詆爲醜惡。”
年級字:拔(P4) 新(P1) 領(P2) 異(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
年級字:詭(P5) 雅(P3) 異(P3) 俗(P2)
章炳麟《與人論文書》:“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議,日競於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詭雅異俗者據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懼邪!”
年級字:雲(P1) 泥(P2) 異(P3) 路(P1)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閒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雲泥異路又如許。
年級字:珍(P2) 禽(P5) 異(P3) 獸(P3)
《尚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於國。”
年級字:都(P1) 頭(P1) 異(P3) 姓(P3)
《新唐書·劉悟傳》:“兄岌(郭岌),事悟爲牙將,常樂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將葬此,望氣者言其地當三世爲都頭異姓,河北謂都頭異姓,至貴稱也。’”
年級字:異(P3) 木(P1) 奇(P2) 花(P1)
年級字:時(P1) 異(P3) 勢(P3) 殊(P3)
年級字:因(P1) 人(P1) 而(P1) 異(P3)
魯迅《準風月談·難得糊塗》:“然而風格和情緒、傾向之類,不但因人而異,而且因事而異,因時而異。”
年級字:排(P2) 斥(P1) 異(P3) 己(P1)
排擠、清除和自己意見不同或不屬於自己集團派系的人。
《晉書·殷顗傳》:“顗見江績亦以正直爲仲堪所斥,知仲當逐異己,樹置所親。”
年級字:異(P3) 口(P1) 同(P1) 音(P1)
南朝·樑·沈約《宋書·庾炳之傳》:“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蹟,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年級字:世(P1) 異(P3) 時(P1) 移(P2)
世、時:社會、時代。異、移:不同、變化。社會變化了,時代不同了。亦作“時移世改”、“時移世異”、“時移俗易”、“時異事殊”。
年級字:同(P1) 床(P1) 異(P3) 夢(P3)
異:不同。原指夫婦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裡各有各的打算。
宋·陳亮《與朱元晦秘書書》:“同床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年級字:殊(P3) 勳(P0) 異(P3) 績(P3)
殊:突出。勳:功勳。異:不同。指功勳業績卓越。亦作“殊勳茂績”。
年級字:日(P1) 異(P3) 月(P1) 殊(P3)
年級字:逞(P4) 異(P3) 誇(P3) 能(P1)
《封神演義》第九二回:“梅山七怪阻周兵,逞異誇能苦戰爭。”
年級字:頭(P1) 足(P1) 異(P3) 所(P2)
年級字:奇(P2) 珍(P2) 異(P3) 玩(P1)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十七回:“邊遠地方,無不來進貢奇珍異玩,名馬美姬,盡將來進獻。”
年級字:時(P1) 移(P2) 世(P1) 異(P3)
年級字:別(P1) 籍(P4) 異(P3) 居(P2)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時別籍異居……朝廷寧願放免丁役,不許無故析戶分居。”
年級字:小(P1) 異(P3) 大(P1) 同(P1)
年級字:時(P1) 殊(P3) 風(P1) 異(P3)
時:時代。風:風俗。殊、異:不同。時代不同,風俗也不同。
年級字:大(P1) 同(P1) 小(P1) 異(P3)
《莊子·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年級字:同(P1) 門(P1) 異(P3) 戶(P1)
漢·揚雄《法言·君子》:“至於子思孟軻詭哉,曰吾於孫卿與,見同門而異戶也。”
年級字:豐(P3) 神(P1) 異(P3) 彩(P1)
明·胡文煥《羣音類選·〈金貂記·鄂公慶奉〉》:“尤妙,晚景逍遙,豐神異彩,德類傅伊周召。”
年級字:標(P2) 新(P1) 立(P1) 異(P3)
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衆不同。
《世說新語·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於衆賢之外。”
年級字:異(P3) 寶(P2) 奇(P2) 珍(P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異寶,乏識者耳。”
年級字:頭(P1) 足(P1) 異(P3) 處(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年級字:黨(P6) 同(P1) 伐(P5) 異(P3)
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夥,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後漢書·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年級字:黨(P6) 同(P1) 妒(P4) 異(P3)
猶言黨同伐異。指結幫分派,偏向同夥,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唐·張說《府君墓誌銘》:“君以律有違經背禮,著《妨難》十九篇,書奏,帝下有司而刪定之;官黨同妒異,竟寢其議。”
年級字:誅(P5) 鋤(P4) 異(P3) 己(P1)
指消滅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對自己或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
《梁書·止足·陶季直傳》:“齊武帝崩,明帝作相,誅鋤異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頗忌之,乃出爲輔國長史、北海太守。”
年級字:異(P3) 端(P2) 邪(P4) 說(P1)
《論語·爲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若異端邪說釋老之學。”
年級字:伐(P5) 異(P3) 黨(P6) 同(P1)
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夥,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後漢書·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年級字:手(P1) 足(P1) 異(P3) 處(P2)
年級字:異(P3) 塗(P5) 同(P1) 歸(P3)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漢·桓寬《鹽鐵論·論儒》:“聖人異塗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年級字:日(P1) 新(P1) 月(P1) 異(P3)
新:更新;異: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變化。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年級字:他(P1) 鄉(P2) 異(P3) 縣(P3)
《樂府詩集·飲馬長城窟行》:“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
年級字:奇(P2) 形(P2) 異(P3) 狀(P2)
年級字:領(P2) 異(P3) 標(P2) 新(P1)
鄭觀應《盛世危言·商戰上》:“下至淫巧奇技,亦領異標新,錐刀競逐,窮天地之精華,竭閭閻之脂膏。”
年級字:自(P1) 厝(P6+) 同(P1) 異(P3)
《宋書·沈攸之傳》:“卿忘廉、藺、寇、賈之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濟艱難,豈可自厝同異。”
年級字:異(P3) 名(P2) 同(P1) 實(P1)
年級字:同(P1) 源(P3) 異(P3) 流(P1)
明·何景明《寄粹夫》詩之一:“君就河內棲,予從關西役;同源異流止,撫事乘心跡。”
年級字:奇(P2) 才(P1) 異(P3) 能(P1)
唐·吳兢《貞觀政要·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
年級字:違(P6) 世(P1) 異(P3) 俗(P2)
年級字:馬(P1) 鹿(P2) 異(P3) 形(P2)
《後漢書·崔琦傳》:“反覆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年級字:名(P2) 同(P1) 實(P1) 異(P3)
年級字:異(P3) 口(P1) 同(P1) 聲(P1)
詞性:形容詞
同聲同氣不同的人的口說出相同的話。
不同的人的口說出相同的話。指大家說的、表達的得都一樣。
《宋書·庾炳之傳》:「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蹟,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年級字:時(P1) 異(P3) 事(P1) 殊(P3)
殊:不同;差異。時間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樣。意思是事物隨着時間改變而發生變化。亦作“時異勢殊”。
年級字:排(P2) 除(P2) 異(P3) 己(P1)
排擠、清除和自己意見不同或不屬於自己集團派系的人。
《晉書·殷顗傳》:“顗見江績亦以正直爲仲堪所斥,知仲堪當逐異己,樹置所親。”
年級字:好(P1) 奇(P2) 尚(P2) 異(P3)
好:喜歡。尚:注重,喜愛。喜歡和注重奇怪特別的事物。
年級字:標(P2) 新(P1) 豎(P4) 異(P3)
清·錢謙益《<外製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黃對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標新豎異,牛鬼蛇神,其失也纖。”
年級字:奇(P2) 光(P1) 異(P3) 彩(P1)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一回:“向裏一望,只見是個窈窕洞房,滿室奇光異彩,也不辨是金是玉,是花是繡,但覺眼光繚亂而已。”
年級字:樹(P1) 同(P1) 拔(P4) 異(P3)
年級字:別(P1) 籍(P4) 異(P3) 財(P3)
《唐律·戶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
年級字:日(P1) 異(P3) 月(P1) 新(P1)
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同“日新月異”。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巾履》:“近年以來,殊詭制,日異月新。”
年級字:同(P1) 工(P1) 異(P3) 曲(P2)
工:細緻,巧妙;異:不同的。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
年級字:分(P2) 居(P2) 異(P3) 爨(P0)
年級字:奇(P2) 花(P1) 異(P3) 草(P1)
年級字:奇(P2) 葩(P0) 異(P3) 卉(P3)
年級字:別(P1) 居(P2) 異(P3) 財(P3)
清·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婦,與父母別居異財,甚者不相聞問。”
年級字:奇(P2) 珍(P2) 異(P3) 寶(P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異寶,乏識者耳。”
年級字:殊(P3) 方(P1) 異(P3) 域(P5)
年級字:同(P1) 牀(P1) 異(P3) 夢(P3)
異:不同。原指夫婦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裏各有各的打算。
宋·陳亮《與朱元晦祕書書》:“同牀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年級字:非(P2) 異(P3) 人(P1) 任(P3)
異人:別人;任:承擔。不是別人的責任。表示某事應由自己負責。
《左傳·襄公二年》:“楚君以鄭故,親集矢於其目,非異人任,寡人也。”
年級字:首(P1) 足(P1) 異(P3) 處(P2)
年級字:賞(P4) 同(P1) 罰(P5) 異(P3)
指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
年級字:逐(P4) 新(P1) 趣(P3) 異(P3)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聲律》:“夫吃文爲患,生於好詭,逐新趣異,故喉脣糾紛;將欲解結,務在剛斷。”
年級字:求(P2) 大(P1) 同(P1) 存(P3) 小(P1) 異(P3)
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對某些小的、次要的問題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