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畫(P1) 棟(P5) 雕(P3) 樑(P5)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鬱巍巍畫樑雕棟。”
年級字:畫(P1) 梁(P5) 雕(P3) 棟(P5)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鬱巍巍畫梁雕棟。”
年級字:指(P2) 方(P1) 畫(P1) 圓(P1)
明·宋濂《王府君墓誌銘》:“或共其議論,輒掀眉吐氣,指方畫圓,滾滾數千言不休。”
年級字:張(P2) 敞(P2) 畫(P1) 眉(P3)
張敞:漢時平陽人,宣帝時爲京兆尹。張敞替妻子畫眉毛。舊時比喻夫妻感情好。
《漢書·張敞傳》:“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又爲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撫。”
年級字:琴(P2) 棋(P2) 書(P1) 畫(P1)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唐高測,彭州人。聰明博識,文翰縱橫。至於天文歷數,琴棋書畫,長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年級字:畫(P1) 教(P1) 子(P1)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年級字:詩(P3) 情(P2) 畫(P1) 意(P1)
宋·周密《清平樂·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年級字:故(P1) 步(P1) 自(P1) 畫(P1)
郭沫若《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我國自印度思想輸入以後,幾千年來溺佛者遁世無營,避佛者亦故步自畫。”
年級字:畫(P1) 棟(P5) 飛(P1)
有彩繪裝飾的屋樑,高聳的屋脊。形容建築物富麗堂皇。
《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汪大尹看這子孫堂,也是三間大殿,雕樑繡柱,畫棟飛甍,金碧耀目。”
年級字:畫(P1) 眉(P3) 舉(P2) 案(P2)
畫眉:指漢張敞爲妻畫眉毛的故事;舉案:指漢朝孟光爲夫送飯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愛。
《漢書·張敞傳》:“(敞)又爲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
年級字:指(P2) 東(P1) 畫(P1) 西(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宋·釋惟白《續傳燈錄》:“際出今日去卻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
年級字:畫(P1) 塗(P5) 鴉(P2)
明·宋濂《贈會稽韓伯時序》:“顧餘不敏,操無用之學,徒以空文出應時須,畫蚓塗鴉,日不暇給。”
年級字:畫(P1) 地(P1) 爲(P2) 獄(P4)
《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爲獄,議不入;刻木爲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年級字:書(P1) 畫(P1) 卯(P6+) 酉(P6+)
年級字:畫(P1) 一(P1) 之(P2) 法(P1)
《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太叔致猛政之褒,國子流遺愛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陽循畫一之法。”
年級字:詩(P3) 中(P1) 有(P1) 畫(P1)
形容長於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美。
宋·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關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年級字:泛(P5) 畫(P1) 塗(P5)
彗:掃帚;汜:以水灑地。塗:泥。謂以帚掃穢,以刀劃泥。比喻極其容易。
《漢書·王褒傳》:“及至巧冶鑄干將之樸,清水焠其鋒,越砥斂其咢。水斷蛟龍,陸犀革。忽若彗汜畫塗。”顏師古注:“彗,帚也。汜,把灑地也。塗,泥也。加以帚掃汜灑之地,以刀畫泥中,言其易。”
年級字:一(P1) 畫(P1) 開(P1) 天(P1)
相傳伏羲畫八卦,始於乾卦三之第一畫,幹爲天,故指“一畫開天”。
年級字:銀(P2) 鐵(P3) 畫(P1)
唐·歐陽洵《用筆論》:“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
年級字:畫(P1) 卵(P2) 雕(P3) 薪(P6)
在雞蛋、薪木上雕畫圖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窮奢極侈的一種表現。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晉室石崇乃是庶姓,猶能雉頭狐腋,畫卵雕薪,況我大魏天王,不爲華侈?”
年級字:指(P2) 天(P1) 畫(P1) 地(P1)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招聚天下豪傑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不仰視天而俯畫地,闢倪兩宮間,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後漢書·侯霸傳》:“歆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坐免,歸田裏。”
年級字:畫(P1) 地(P1) 而(P1) 趨(P4)
年級字:畫(P1) 地(P1) 作(P2) 獄(P4)
漢·劉向《說苑·貴德》:“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可入;刻木爲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漢書·路溫舒傳》引作“畫地爲獄”。
年級字:畫(P1) 意(P1) 詩(P3) 情(P2)
宋·周密《清平樂·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年級字:喬(P2) 龙(P2) 画(P1) 虎(P1)
年級字:畫(P1) 地(P1) 刻(P2) 木(P1)
《梁書·王僧儒傳》:“蓋畫地刻木,昔人所惡。叢棘既累,於何可聞?”
年級字:描(P3) 頭(P1) 畫(P1) 角(P2)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阮亭之意,必欲其描頭畫角若明七子,而後謂之窺盛唐乎?”
年級字:畫(P1) 地(P1) 成(P1) 牢(P3)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詩之有皎然、虞伯生,經義之有茅鹿門、湯賓尹、袁了凡,皆畫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
年級字:畫(P1) 疆(P5) 墨(P2) 守(P2)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二:“唐初比偶……繼以李杜代興,杯酒論文,雅稱同調,而李不襲杜,杜不謀李,未嘗黨同伐異,畫疆墨守。”
年級字:畫(P1) 龍(P2) 點(P1) 晴(P2)
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年級字:充(P2) 飢(P3) 畫(P1) 餅(P2)
畫個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於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元·宋方壺《醉花陰·雪浪銀濤套·古水仙子曲》:“當初指雁爲羹,充飢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年級字:畫(P1) 脂(P4) 鏤(P0) 冰(P1)
鏤:雕刻。在沒脂上繪畫,在冰上雕刻。比喻勞而無功。
漢·桓寬《鹽鐵論·殊路》:“故內無其質,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年級字:畫(P1) 虎(P1) 不(P1) 成(P1)
東漢·班固《東觀漢記》:“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刻(P2) 畫(P1) 入(P1) 微(P2)
微:細小。精心細緻地描摹,連極小之處也不大意。形容認真細緻,一絲不苟。
年級字:畫(P1) 虎(P1) 成(P1) 狗(P2)
畫老虎不成,卻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畫(P1) 樑(P5) 雕(P3) 棟(P5)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鬱巍巍畫樑雕棟。”
年級字:畫(P1) 符(P2) 唸(P2) 咒(P5)
瞿秋白《亂彈·啞巴文學》兩千多年中國紳士的畫符唸咒,保持象形文字,壟斷着知識,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絕妙工具。”
年級字:描(P3) 神(P1) 畫(P1) 鬼(P2)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葉紫<豐收>序》:“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了神思。”
年級字:畫(P1) 丸(P3) 熊(P2)
宋·歐陽修幼時,母鄭氏以荻畫地教子讀書。唐·柳仲郢幼嗜學,母韓氏用熊膽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嚥以提神醒腦。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盡識鹿車鴻案?善教子者,豈皆熟記畫荻和丸?”
年級字:描(P3) 寫(P1) 畫(P1) 角(P2)
年級字:指(P2) 手(P1) 畫(P1) 腳(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見這李虞侯、張幹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着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年級字:運(P3) 籌(P5) 畫(P1) 策(P4)
唐·劉知幾《史通·言語》:“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
年級字:春(P1) 聯(P3) 年(P1) 畫(P1)
詞性:名詞
春節時在家中掛在牆上的吉祥「揮春」、對聯和繪畫,令房間充滿歡樂洋溢的氣氛。
年級字:畫(P1) 地(P1) 成(P1) 圖(P2)
在地上畫出地圖,來說明山川河嶽等地理形勢。形容信手拈來,才能出衆。
年級字:刻(P2) 畫(P1) 無(P2) 鹽(P4)
無鹽:傳說中的古代醜女。精細地描摹醜女無鹽。比喻以醜比美,引喻比擬得不恰當。
年級字:畫(P1) 塗(P5)
彗:掃帚;汜:水灑地;塗:泥土。用帚掃灑水在地上,用刀劃泥土。比喻極容易做的事。
《漢書·王褒傳》:“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忽若彗汜畫塗。”
年級字:畫(P1) 水(P1) 鏤(P0) 冰(P1)
年級字:出(P1) 謀(P4) 畫(P1) 策(P4)
謀:謀略。畫:籌劃。制定計謀策略。常指爲人出主意。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年級字:毀(P3) 瓦(P2) 畫(P1)
打碎屋瓦,塗滅已畫好的田地界線。比喻一種無益不害的行爲。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有人於此,毀瓦畫墁,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趙岐注:“孟子言人但破碎瓦,畫地則復墁滅之,此無用之爲也,然而其意反欲求食,則子食乎?”
年級字:雕(P3) 龍(P2) 畫(P1) 鳳(P4)
胡世香《巧取陳家寨》:“門上雕龍畫鳳,粉壁襯着紅漆傢俱,分外耀眼。”
年級字:畫(P1) 沙(P2) 聚(P3) 米(P1)
在沙上畫地圖,聚米爲山谷,指畫軍事形勢,運籌決策。
清·錢謙益《李秀東六十壽序》:“[餘]與之規輿圖,講戰守,畫沙聚米,方略井然。”
年級字:畫(P1) 餅(P2) 充(P2) 飢(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望梅止渴《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年級字:如(P2) 錐(P0) 畫(P1) 沙(P2)
象用錐子在沙上畫出來似的。形容書法筆力勻整而不露鋒芒。
宋·姜夔《續書譜·用筆》:“用筆……如錐畫沙……欲其勻面藏鋒。”
年級字:畫(P1) 蛇(P4) 著(P2) 足(P1)
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同“畫蛇添足”。
唐·韓愈《感春》詩之四:“畫蛇著足無處用,兩鬢雪白趨埃塵。”
年級字:口(P1) 講(P3) 指(P2) 畫(P1)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爲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年級字:畫(P1) 虎(P1) 刻(P2) 鵠(P0)
①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東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爲謹飭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畫(P1) 中(P1) 有(P1) 詩(P3)
宋·蘇軾《東坡志林·題王維〈藍關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年級字:畫(P1) 蛇(P4) 添(P3) 足(P1)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年級字:畫(P1) 地(P1) 為(P2) 牢(P3)
在地上畫一個圈當做監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年級字:雕(P3) 樑(P5) 畫(P1) 棟(P5)
詞性:名詞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鬱巍巍畫樑雕棟。”
年級字:較(P2) 若(P3) 畫(P1) 一(P1)
年級字:照(P2) 貓(P1) 畫(P1) 虎(P1)
《歧路燈》第十一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年級字:畫(P1) 地(P1) 爲(P2) 牢(P3)
在地上畫一個圈當做監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爲牢,勢不可入,削木爲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年級字:京(P1) 兆(P1) 畫(P1) 眉(P3)
《漢書·張敞傳》:“[敞]又爲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一,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
年級字:點(P1) 紙(P2) 畫(P1) 字(P1)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家禮·婚禮》:“諸婚娶兩家,並用點紙畫字,寫立合同文約,明白具載往回聘禮。”
年級字:點(P1) 指(P2) 畫(P1) 字(P1)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家禮·婚禮》:“諸婚娶兩家,並用點指畫字,寫立合同文約,明白具載往回聘禮。”
年級字:畫(P1) 沙(P2) 印(P3) 泥(P2)
唐·褚遂良《論書》:“用筆當如錐畫沙,如沙印泥。”
年級字:畫(P1) 野(P2) 分(P2) 疆(P5)
年級字:斷(P3) 畫(P1) 粥(P5)
斷:切斷;齏:醬菜或醃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
宋·釋文瑩《湘山野錄》:“范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爲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
年級字:對(P1) 景(P2) 掛(P2) 畫(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他們諸位姐姐過謙,都不肯猜,我卻打着了,是‘集賢賓’,這才叫對景掛畫哩。”
年級字:畫(P1) 和(P1) 丸(P3)
宋·歐陽修幼時,母鄭氏以荻畫地教子讀書。唐·柳仲郢幼嗜學,母韓氏用熊膽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嚥以提神醒腦。郭沫若《虎符》附錄《寫作緣起》:“但要寫母愛,在兒女小的時候容易表現,如推幹就溼、畫荻和丸之類,都是兒女小時的事。”
年級字:江(P2) 山(P1) 如(P2) 畫(P1)
宋·蘇軾《念如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年級字:喬(P2) 龍(P2) 畫(P1) 虎(P1)
年級字:畫(P1) 虎(P1) 類(P3) 犬(P1)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像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畫(P1) 龍(P2) 刻(P2) 鵠(P0)
清·唐孫華《送吳振西北遊》詩:“東箭南金誰國士,畫龍刻鵠半虛名。”
年級字:宋(P3) 畫(P1) 吳(P6+) 冶(P4)
據《莊子·田子方》載,宋元君召集衆畫家作畫,大家都敬立作畫,只有一人回舍,解衣伸腿而坐。宋元君認爲他是真正的畫師。又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吳人干將、莫邪夫婦善鑄劍。
年級字:擬(P6) 規(P4) 畫(P1) 圓(P1)
年級字:畫(P1) 虎(P1) 類(P3) 狗(P2)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體(P2) 規(P4) 畫(P1) 圓(P1)
年級字:畫(P1) 土(P1) 分(P2) 疆(P5)
清·魯一同《正統論》:“高光崛起,李趙彷徨,魏晉盜竊,秦隋強梁,偏安割據,畫土分疆,無所拘滯,安所紛擾哉。”
年級字:爲(P2) 蛇(P4) 畫(P1) 足(P1)
《戰國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爲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爲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
年級字:畫(P1) 龍(P2) 點(P1) 睛(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年級字:眉(P3) 目(P1) 如(P2) 畫(P1)
《後漢書·馬援傳》:“援自還京師,數被進見。爲人明鬚髮,眉目如畫。”
年級字:鐵(P3) 畫(P1) 銀(P2)
唐·歐陽洵《用筆論》:“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
年級字:依(P2) 葫(P4) 蘆(P4) 畫(P1) 瓢(P0)
《詩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論事,依葫蘆畫瓢,就會寫成:一條搭肩六尺長,勞動一天沾了灰。”
年級字:依(P2) 樣(P1) 畫(P1) 葫(P4) 蘆(P4)
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診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年級字:照(P2) 葫(P4) 蘆(P4) 畫(P1) 瓢(P0)
年級字:依(P2) 本(P2) 畫(P1) 葫(P4) 蘆(P4)
比喻單純模仿原樣照搬或沒有改變、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朱子語類》卷四二:“仲弓卻只是據見本子做,只是依本畫葫蘆。”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年級字:畫(P1) 虎(P1) 不(P1) 成(P1) 反(P1) 類(P3) 犬(P1)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唐·劉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年級字:畫(P1) 虎(P1) 不(P1) 成(P1) 反(P1) 類(P3) 狗(P2)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畫(P1) 虎(P1) 畫(P1) 皮(P1) 難(P2) 畫(P1) 骨(P2)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
年級字:畫(P1) 龍(P2) 不(P1) 成(P1) 反(P1) 爲(P2) 狗(P2)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後漢書·儒林傳上·孔僖》:“[僖與崔駰]同遊太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嘆曰:‘若是,所謂畫龍不成反爲狗者。’”
yòu shǒu huà yuán zuǒ shǒu huà fāng
年級字:右(P1) 手(P1) 畫(P1) 圓(P1) ,(P1) 左(P1) 手(P1) 畫(P1) 方(P1)
比喻用心不專,什麼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韓非子·功名》:“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