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傾(P4) 家(P1) 敗(P2) 產(P2)
年級字:棄(P4) 家(P1) 蕩(P3) 產(P2)
年級字:文(P1) 化(P1) 遺(P3) 產(P2)
詞性:名詞
年級字:分(P2) 煙(P2) 析(P4) 產(P2)
《宋史·食貸志上二》:“其分煙析產,典賣割移,官給契,縣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爲正。”
年級字:沉(P2) 灶(P3) 產(P2) 蛙(P2)
《國語·晉語九》:“晉師圍而灌之,沉灶產蛙,民無叛意。”《戰國策·趙策一》:“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升蛙,人馬相食。”
年級字:破(P2) 家(P1) 敗(P2) 產(P2)
年級字:破(P2) 產(P2) 蕩(P3) 業(P2)
年級字:破(P2) 家(P1) 竭(P6) 產(P2)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三:“後唐明宗嘗入倉觀受納……曰:‘倉稟宿藏,動經數歲,若取之如此,後豈免銷折乎?’吏因訴曰:‘自來主藏者所以至破家竭產以償欠,正爲是。’”
年級字:蕩(P3) 產(P2) 傾(P4) 家(P1)
明·楊珽《龍膏記·脫難》:“盡他萬千掗靶,亂國家使些奸詐,少不了蕩產傾家,能幾日狀孤做大。”
年級字:破(P2) 家(P1) 喪(P5) 產(P2)
年級字:破(P2) 家(P1) 蕩(P3) 產(P2)
年級字:中(P1) 産(P1) 階(P3) 級(P2)
指社會其中的階層。這是中等收入或擁有少許(社會平均值)資產的人仕或家庭。
年級字:分(P2) 家(P1) 析(P4) 產(P2)
《文匯報》1984.9.19:“周善騰想:‘現在社會上因分家析產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這起糾紛若不及時解決,後果不堪設想。’”
年級字:沉(P2) 產(P2) 蛙(P2)
《國語·晉語九》:“晉師圍而灌之,沉竈產蛙,民無叛意。”《戰國策·趙策一》:“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竈升蛙,人馬相食。”
年級字:傾(P4) 家(P1) 破(P2) 產(P2)
年級字:傾(P4) 家(P1) 蕩(P3) 產(P2)
《三國志·蜀書·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年級字:傾(P4) 家(P1) 竭(P6) 產(P2)
年級字:中(P1) 國(P1) 共(P1) 産(P1) 黨(P6)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共産黨、共黨、中共無産階級的政黨。
「共」共同。
「產」生產、產業。
「黨」政治黨派。
指貧窮國家的經濟系統通過人民共同勞動負責生產和分享成果,個人不持有私人財產,也稱為「無産階級」。毛澤東先生於1921年在中國成立。自1949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接管統治權,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為「中共」。
直到1981年6月,鄧小平先生開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倡導的改革開放以後,在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的理論及意識形態的基礎上,保持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的立場,並在市場經濟部份引入資本主義的概念。
年級字:非(P2) 物(P1) 質(P4) 遺(P3) 產(P2)
詞性:名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公約所定義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 包括以下方面: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Shì jiè fēi wù zhí wén huà yí chǎn
年級字:世(P1) 界(P2) 非(P2) 物(P1) 質(P4) 文(P1) 化(P1) 遺(P3) 産(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