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òu lǐ
jiǎng lǐ
lǐ shùn
zǒng lǐ
dài lǐ
年級字:代(P2) 理(P2)
詞性:名詞
代辦,
代勞,
署理短時間代人擔任職務。受委託代表當事人進行某種活動, 如: 訴訟、簽訂合同等。對為別人進行訴訟的人的認可。代理人的職務。
lǐ huà
lǐ jié
年級字:理(P2) 結(P1)
詞性:動詞
擾弄
例: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潛身再聽在墻角東,原來是近西廂理結絲桐。”
huì lǐ
年級字:會(P1) 理(P2)
詞性:動詞
明理。
例:明 樊鵬 《何大復先生行狀》:“博物洽聞,會理守約。究其所造,可謂渾然成矣。”
dì lǐ
píng lǐ
dā li
lǐ xiǎng
lǐ lùn
年級字:理(P2) 論(P2)
詞性:動詞
講理, 計較, 在某一活動領域 (如醫學或音樂) 中聯繫實際推演出來的概念或原理。
xué lǐ
lǐ cǎi
lǐ rén
年級字:理(P2) 人(P1)
治理百姓 -:
漢蔡邕《陳政要七事疏》:“既加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祿,於義已弘,不可復使理人及仕州郡。” 唐張九齡《郡內閒齋》詩:“理人無異績,為郡但經時。” 宋曾鞏《南軒記》:“其於天地萬物小大之際,修身理人、國家治亂安危存亡之致,罕不畢載
zhì lǐ
lǐ zhǔn
年級字:理(P2) 準(P2)
詞性:形容詞
道理準確。
例: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
lǐ niàn
jīng lǐ
míng lǐ
dào lǐ
年級字:道(P1) 理(P2)
詞性:名詞
事理,
情理,
意義,
意思,
真理事物的規律。事情或論點的根據;理由。辦法, 打算, 處置, 處理。
chǔ lǐ
yuán lǐ
xié lǐ
年級字:協(P3) 理(P2)
詞性:名詞,動詞
副理,
助理,
協助,
襄助1.協助辦理。
2.舊時某些銀行、企業中地位次於經理的負責人。
xiū lǐ
shū lǐ
年級字:梳(P3) 理(P2)
詞性:動詞
1.用梳子整理(鬚、髮等)。
2.紡織過程中用有針或齒的機件使纖維排列整齊並剔除其中短纖維和雜質的工序。
Zhào lǐ
年級字:照(P2) 理(P2)
詞性:連詞
1.按理;依據事理。
2.照料。
3.了解;明白事理。
shòu lǐ
年級字:受(P2) 理(P2)
詞性:動詞
駁回1. 接受辦理; 接受處理。2. 法院接受案件, 進行審理。
lǐ yù
年級字:理(P2) 喻(P3)
詞性:名詞
1.按必要的順序有條不紊地進行的能力2.用道理來解說,使人明白
lǐ jiě
tiáo lǐ
年級字:調(P4) 理(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調養,
調整,
調治,
調節,
頤養1.調養身體。
2.照顧或照看;管理。
3.調教,教育訓導。
4.戲弄;開玩笑。
lǐ cái
lǐ gōng
年級字:理(P2) 工(P1)
詞性:名詞
理科和工科的並稱。
巴金 《探索集·作家》:“她插隊到農村住了九年,後來考上了大學,家裡要她學理工。”
hù lǐ
年級字:護(P2) 理(P2)
詞性:動詞
看護,
照顧1.守護料理
例:護理產婦
2.養護管理
例:苗圃護理要仔細
lǐ fǎ
bàn lǐ
bùlǐ
年級字:不(P1) 理(P2)
1.置于不顧,不理睬 。2.不理會,不在乎,不當一回事。
lún lǐ
年級字:倫(P5) 理(P2)
1.事物的條理2.人倫道德之理,指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
lǐ chù
年級字:理(P2) 處(P2)
詞性:動詞
處理。
例:清 陳熾 《議院》:“今通邑大都,多有紳商董事,有事秉公理處,爭訟日稀。”
lǐ yóu
nán lǐ
bié lǐ
年級字:別(P1) 理(P2)
詞性:名詞
小說類型歷史傳奇內容簡介一部從開心、歡樂的人,可是作為一名隊長不可把自己的職業當兒戲,最後還是別離了……
tuī lǐ
lǐ kē
zhěng lǐ
zhǔlǐ
lǐ shì
年級字:理(P2) 事(P1)
詞性:名詞
1.理事会的成员
2.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务的人员
lǐjù
年級字:理(P2) 據(P4)
詞性:名詞,形容詞
「理」合理、有條理、道理。
「據」真實數據、可靠依據。
指合理,可靠的依據來支持一個論點。
lǐ xìng
lǐ qīng
年級字:理(P2) 清(P1)
詞性:動詞
“理清”一般用於有條理的事物,比如“理清頭緒”、“理清思路”、“整理思路、清除障礙”等。
wù lǐ
xīn lǐ
hé lǐ
lùn lǐ
shùn lǐ
dā lǐ
tiáo lǐ
年級字:條(P1) 理(P2)
詞性:名詞
頭緒,
層次有秩序的安排、發展或分類;章法
條理甚詳。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這本書完全缺乏條理性
liào lǐ
年級字:料(P2) 理(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處理,
打點,
收拾,
整理,
照料,
管理,
經管照料、處理。菜肴。
料: 照料、原料。
理: 處理、辦理。
照顧。
處理。
菜肴: 日本料理。
《三國演義》第五三回:「可急差人到彼守禦城池,並料理葬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二:「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唐.白居易〈對鏡偶吟贈張道士抱元〉詩:「眼昏久被書料理,肺渴多因酒損傷。」
朱自清《背影》「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
lǐ xíng
年級字:理(P2) 行(P1)
詞性:名詞
猶治行,政績。
例:《資治通鑑·唐穆宗長慶二年》:“刺史、縣令職在分憂,豈可以鹽利多少為之升黜,不復考其理行?” 胡三省注:“理行,猶言治行也。” 宋范仲淹《都官員外郎元公墓誌銘》:“本道按刑行使,採公理行以聞,擢拜太子中允。”
lǐ zhì
qīng lǐ
年級字:清(P1) 理(P2)
詞性:動詞
整理,
算賬積壓1. 徹底整理或處理
2. 明於事理
3. 治理
4. 平治
lǐ yīng
zhēn lǐ
wú lǐ
zhé lǐ
年級字:哲(P4) 理(P2)
詞性:名詞
1. 能使人的精神新生的原理或概念2. 關於宇宙和人生根本的原理
shěn lǐ
lǐ kuī
dà lǐ
年級字:大(P1) 理(P2)
詞性:名詞
1.市名。位於雲南省西部,洱海沿岸。人口17萬(1997年)。是歷史上南詔國、大理國的都城。有太和城遺址、弘聖寺塔、崇聖寺三塔、感通寺等古迹,蒼山、洱海、蝴蝶泉等風景名勝,以及白族傳統的貿易集市三月街等。
2.大理是古代官職,是首長司法的最高官吏。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復舊稱,哀帝元壽二年(前1)又改為大理。新莽時改名作士,東漢時複稱廷尉。漢末複為大理。魏黃初元年(221)改稱廷尉,後代沿襲未改。北齊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歷代遵行。魏國著名政治家鐘繇就曾擔任魏國大理一職。
fǎ lǐ
lǐ huì
lǐ zhuàng
cháng lǐ
lǐ shí
年級字:理(P2) 石(P1)
詞性:名詞
肌石別名肌石、立制石,就是石膏中紋理長細直如絲而且明潔微帶青色的。
jù lǐ
zhù lǐ
年級字:助(P1) 理(P2)
佐理,
副手,
助手,
協理,
幫手,
輔佐1. 輔助治理
2. 今多用於職務名稱,指協助主要負責人辦事的。如:助理員、助理工程師、助理研究員等
guǎn lǐ
年級字:管(P2) 理(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打點、執掌、治理、照料、管制、管束、約束、管治在一個範圍內控制流動、活動: 管理、管轄、管控、管治
管: 看管、管束。
理: 治理、整理。
管: 圓筒形狀的器樂。
「管理」是指比較細小的範圍內看管和整理當中較小規模的活動和事項,讓事情流暢、順利,有如水在水管內的流動順暢。
「帶領」、「領導」是比較大規模的人力和物力,例如: 領兵、領軍。不會出現 管兵、管軍 的詞語。
《紅樓夢》第一四回:「如今請了西府裡璉二奶奶管理內事,倘或他來支取東西,或是說話,我們須要比往日小心些。」
dá lǐ
年級字:達(P1) 理(P2)
詞性:名詞
通達事理;懂道理。天下通行的道理。
通貫的紋路。
闡明道理。
wāi lǐ
年級字:蠻(P6) 橫(P2) 無(P2) 理(P2)
詞性:形容詞
呵喲,你是野人哪,這樣~。(艾蕪《紡車復活的時候》)
年級字:入(P1) 理(P2) 切(P2) 情(P2)
清惲敬《與秦省吾》:“ 侯君妙才,同攜遊屐,是以逸情遠興,蒼莽而來,而入理切情之言,反不能暢也。”
年級字:喻(P3) 之(P2) 以(P1) 理(P2)
年級字:漫(P3) 條(P1) 斯(P2) 理(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裏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年級字:怡(P4) 情(P2) 理(P2) 性(P3)
漢·徐幹《中論·治學》:“學也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理性,聖人之上務也。”
年級字:揆(P0) 理(P2) 度(P2) 勢(P3)
年級字:理(P2) 所(P2) 必(P2) 然(P2)
《弘明集·神不滅論》:“若有始也,則不能爲終,唯無始也然後始終無窮,此自是理所必然。”
年級字:肌(P3) 劈(P3) 理(P2) 解(P2)
清錢謙益《汲古閣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古者‘六經’之學,專門名家,各守師說。聖賢之微言大義,綱舉目張,肌劈理解,權衡尺度,鑿鑿乎指定於胸中,然後出而從事於史。”
年級字:強(P2) 詞(P1) 奪(P3) 理(P2)
強詞:強辯;奪:爭。指無理強辯,明明沒理硬說有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年級字:連(P1) 理(P2) 之(P2) 木(P1)
不同根的樹木而枝干連生在一起。古時認爲是吉祥的徵兆。
年級字:調(P4) 理(P2) 陰(P2) 陽(P1)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調理陰陽,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內親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職。”
年級字:伸(P2) 冤(P5) 理(P2) 枉(P6)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大略多守着現成的案,能有幾個伸冤理枉的?”
年級字:辭(P5) 窮(P3) 理(P2) 屈(P4)
《宋書·鄭鮮之傳》:“時或言論,人皆依違之,不敢難也;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要須高祖辭窮理屈,然後置之。”
年級字:格(P2) 物(P1) 窮(P3) 理(P2)
明·方孝孺《答鄭仲辯》:“其無待於外,近之於復性正心,廣之于格物窮理。”
年級字:合(P1) 情(P2) 合(P1) 理(P2)
陳殘雲《山谷風煙》第11章:“黃為民心情顯得輕鬆,覺得周祺這個人很可愛,既有原則,又能合情合理地幫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年級字:理(P2) 所(P2) 當(P2) 然(P2)
詞性:形容詞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年級字:違(P6) 天(P1) 害(P1) 理(P2)
年級字:理(P2) 屈(P4) 詞(P1) 窮(P3)
《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年級字:理(P2) 之(P2) 當(P2) 然(P2)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來取,理之當然。”
年級字:理(P2) 不(P1) 忘(P2) 亂(P2)
年級字:通(P3) 權(P5) 達(P1) 理(P2)
年級字:深(P2) 情(P2) 底(P2) 理(P2)
年級字:切(P2) 理(P2) 會(P1) 心(P1)
年級字:揆(P0) 理(P2) 度(P2) 情(P2)
揆:揣測;理:事理;度:估計,猜度;情:常情。從情理上揣度。
明·劉若愚《酌中志·遼左棄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
年級字:豈(P5) 有(P1) 此(P2) 理(P2)
《南齊書·虞悰傳》:“鬱林(王)廢,悰竊嘆日:‘王、徐遂縛袴廢一輩子,天下豈有此理邪?’”
年級字:以(P1) 理(P2) 服(P1) 人(P1)
賴傳珠《古田會議前後》:“毛黨代表完全採用說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態度,而且還要我參加會議一起討論。”
年級字:言(P1) 之(P2) 成(P1) 理(P2)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衆。”
年級字:入(P1) 情(P2) 入(P1) 理(P2)
清·陳天華《獅子吼》第五回:“何嘗不說得入情入理,但是事實上那裏有人聽他的呢!”
年級字:詞(P1) 窮(P3) 理(P2) 屈(P4)
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切詳按問,自言皆是;詞窮理屈,勢必不免。”
年級字:窮(P3) 理(P2) 盡(P3) 性(P3)
原指徹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徹瞭解人類的天性。後泛指窮究事理。
年級字:天(P1) 理(P2) 良(P1) 心(P1)
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舊指人類純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年級字:喪(P5) 天(P1) 害(P1) 理(P2)
年級字:理(P2) 直(P1) 氣(P1) 壯(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
年級字:切(P2) 理(P2) 饜(P0) 心(P1)
年級字:殘(P5) 民(P1) 害(P1) 理(P2)
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爲的殘忍不義。
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爲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年級字:公(P1) 平(P1) 合(P1) 理(P2)
毛澤東《三大運動的偉大勝利》:“只要美國政府願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解決問題,不再如過去那樣用種種可恥的方法破壞和阻撓談判的進行,則朝鮮的停戰談判是可能成功的。”
年級字:理(P2) 正(P1) 詞(P1) 直(P1)
年級字:正(P1) 理(P2) 平(P1) 治(P2)
《荀子·性惡》:“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
年級字:無(P2) 理(P2) 取(P2) 鬧(P2)
唐·韓愈《答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
年級字:即(P1) 物(P1) 窮(P3) 理(P2)
程朱理學的主要範疇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
年級字:再(P1) 做(P1) 道(P1) 理(P2)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五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麼鷹神再來,我再做道理。”
年級字:蔑(P0) 倫(P5) 悖(P0) 理(P2)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4回:“備聞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嘆:‘似此蔑倫悖理,禽獸不如。”
年級字:理(P2) 陰(P2) 陽(P1)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
年級字:切(P2) 理(P2) 厭(P2) 心(P1)
年級字:天(P1) 理(P2) 昭(P2) 昭(P2)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吾與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語。”
年級字:有(P1) 條(P1) 有(P1) 理(P2)
詞性:形容詞
井井有條,
井然有序1. 診治 - 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2. 工作 - 形容有組織、有優先次序。
《尚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年級字:置(P3) 之(P2) 不(P1) 理(P2)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爲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願貧不願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年級字:吞(P3) 言(P1) 咽(P4) 理(P2)
年級字:斷(P3) 無(P2) 此(P2) 理(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一個少年婦女,獨自在外,又無同伴,靠賣詩文過日子,恐怕世上斷無此理。”
年級字:豈(P5) 有(P1) 是(P1) 理(P2)
哪有這個道理。指別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極其荒謬。同“豈有此理”。
年級字:橫(P2) 蠻(P6) 無(P2) 理(P2)
羅廣斌 楊益言《紅巖》第十三章“餘新江望着眼前這個橫蠻無理,慣於裝腔作勢的敵人,氣憤地握緊了拳頭。”
年級字:蠻(P6) 不(P1) 講(P3) 理(P2)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我們社會裏,也有少數不顧公共利益,蠻不講理,行兇犯法的人。”
年級字:情(P2) 理(P2) 難(P2) 容(P2)
容:容忍,寬恕。指無論在人情與事理兩方面都難以容忍。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孩兒每萬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難容。”
年級字:傷(P2) 天(P1) 害(P1) 理(P2)
傷、害:損害;天:天道;理:倫理。形容做事兇惡殘忍,喪盡天良。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爲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者耶?”
年級字:理(P2) 冤(P5) 摘(P2) 伏(P4)
年級字:知(P1) 情(P2) 達(P1) 理(P2)
年級字:辭(P5) 巧(P2) 理(P2) 拙(P5)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公孫之白馬孤犢,辭巧理拙,魏牟比之鴞鳥,非妄貶也。”
年級字:據(P4) 理(P2) 力(P1) 爭(P2)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縣的事,自己也應該有點主意。外國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實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該據理力爭。”
年級字:分(P2) 條(P1) 析(P4) 理(P2)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守亮既至,衛公初見,未之敬。及與言論,分條析理,出沒幽賾,公凡欲質疑,亮已演其意,公大驚,不覺前席。”
年級字:揆(P0) 情(P2) 度(P2) 理(P2)
《淮南子·兵略訓》:“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年級字:言(P1) 之(P2) 有(P1) 理(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陳老道:‘言之有理。’”
年級字:當(P2) 家(P1) 理(P2) 紀(P2)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回:“如今大街坊張二官府,要破五百兩金銀,娶你做二房娘子,當家理紀。”
年級字:至(P1) 理(P2) 名(P2) 言(P1)
至:最;名:有名聲的。最正確的道理,最精闢的言論。
老舍《鼓書藝人》十二:“‘你不自輕自賤,人家就不能看輕你’。這話倒說得不錯,這也是至理名言。”
年級字:日(P1) 理(P2) 萬(P2) 機(P2)
理:處理,辦理;萬機:種種事務。形容政務繁忙,工作辛苦。
《尚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年級字:不(P1) 可(P1) 理(P2) 喻(P3)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褐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年級字:待(P3) 理(P2) 不(P1) 理(P2)
年級字:順(P2) 理(P2) 成(P1) 章(P3)
順:依順;理:條理;章:章法。指寫文章或做事情順着條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生某種結果。
年級字:文(P1) 理(P2) 俱(P6) 愜(P0)
文、理:指文辭表達和思想內容;愜:滿足、滿意。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令人滿意。
《舊唐書·陸扆傳》:“扆文思敏速,初無思慮,揮翰如飛,文理俱愜。”
年級字:違(P6) 天(P1) 悖(P0) 理(P2)
《明史·王直傳》:“今敵肆猖獗,違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號令,堅壁清野。”
年級字:靡(P0) 顏(P2) 膩(P6) 理(P2)
靡:美麗;顏:面容;膩:細膩;理:肌理。形容容貌美麗,皮膚細膩柔滑。
年級字:再(P1) 作(P2) 道(P1) 理(P2)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一定在裏頭,只作三不知闖將進去,見他時再作道理。”
年級字:秉(P5) 公(P1) 辦(P2) 理(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七回:“本部院凡事~,從不假手旁人。”
年級字:情(P2) 恕(P5) 理(P2) 遣(P5)
恕:原諒;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寬厚和平,遇事不加計較。
《晉書·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年級字:天(P1) 理(P2) 不(P1) 容(P2)
天理:天道;容:容忍、寬容。舊指做事殘忍,滅絕人性,爲天理所不容。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理難容。”
年級字:慘(P3) 無(P2) 人(P1) 理(P2)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宣告各友邦書》:“嚴弄峻制,慘無人理。任法吏之妄爲,絲毫不加限制,人命呼吸,懸於法官之意旨。”
年級字:理(P2) 所(P2) 不(P1) 容(P2)
年級字:天(P1) 理(P2) 難(P2) 容(P2)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理難容。”
年級字:慢(P2) 條(P1) 斯(P2) 理(P2)
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聖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年級字:逆(P6) 天(P1) 違(P6) 理(P2)
年級字:詞(P1) 不(P1) 逮(P5) 理(P2)
詞:言語,詞句。逮:到;及。指說話、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
南朝·樑·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長卿(司馬相如)工而未速,孟堅(班固)辭不逮理,平子(張衡)意不及文。”
年級字:一(P1) 面(P1) 兒(P1) 理(P2)
年級字:束(P2) 杖(P2) 理(P2) 民(P1)
指治理百姓不濫用刑罰。形容爲官寬仁愛民。束杖,收起刑具。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有刑罰徒流絞斬,吊拷絣把。設而不用,束杖理民寬雅。”
年級字:名(P2) 正(P1) 理(P2) 順(P2)
年級字:詞(P1) 窮(P3) 理(P2) 極(P2)
宋·王安石《辭同修起居注狀七之五》:“誠原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清,辭窮理極,非如向時避讓職事猶在可冒之地。”
年級字:文(P1) 理(P2) 不(P1) 通(P3)
《舊五代史·選舉志》:“況此等多不究義,唯攻帖書,文理既不甚通,名第豈可妄與?”
年級字:詞(P1) 正(P1) 理(P2) 直(P1)
《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按院見說得詞正理直,更不再問。”
年級字:詳(P2) 情(P2) 度(P2) 理(P2)
年級字:通(P3) 文(P1) 達(P1) 理(P2)
年級字:衡(P4) 情(P2) 酌(P0) 理(P2)
《宦海》第四回:“這兩位師老爺援古證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個巴字。”
年級字:天(P1) 理(P2) 人(P1) 情(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阿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就會立刻不容。”
年級字:迎(P2) 刃(P1) 而(P1) 理(P2)
清·周在浚《行述》:“濰,劇邑也,事繁叢弊,先大夫以書生受事,迎刃而理。”
年級字:違(P6) 天(P1) 逆(P6) 理(P2)
年級字:天(P1) 理(P2) 昭(P2) 彰(P6)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這一個天理昭昭,誰想到有今朝。”
年級字:洞(P2) 徹(P4) 事(P1) 理(P2)
洞徹:透徹,深遠;理:道理,規律。深入透徹瞭解事物規律。
年級字:通(P3) 情(P2) 達(P1) 理(P2)
年級字:心(P1) 安(P1) 理(P2) 得(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到後來忘卻了真,相信了謊,也就~,天趣盎然了起來。(魯迅《病後雜談》)
年級字:連(P1) 理(P2) 分(P2) 枝(P1)
年級字:不(P1) 近(P2) 道(P1) 理(P2)
《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隻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錢出來?須虧我。”
年級字:氣(P1) 壯(P1) 理(P2) 直(P1)
年級字:未(P1) 如(P2) 理(P2) 想(P1)
詞性:副詞
年級字:即(P1) 事(P1) 窮(P3) 理(P2)
年級字:忍(P1) 心(P1) 害(P1) 理(P2)
年級字:聆(P4) 音(P1) 察(P2) 理(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14回:“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
年級字:重(P1) 理(P2) 舊(P2) 業(P2)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再嫁呢,還是住家?還是索性大張旗鼓的重理舊業?這倒是個大問題。”
年級字:公(P1) 道(P1) 合(P1) 理(P2)
西戎《糾紛》:“工要評的公道合理,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
年級字:擘(P0) 肌(P3) 分(P2) 理(P2)
年級字:詞(P1) 窮(P3) 理(P2) 盡(P3)
唐·崔致遠《蕭遘相公書》之二:“仰幹陶冶,敬託箋毫,始知調急聲哀,唯愧詞窮理盡。”
年級字:理(P2) 不(P1) 勝(P2) 辭(P5)
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於不善於推理立論,儘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並不充分。
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年級字:表(P2) 壯(P1) 不(P1) 如(P2) 理(P2) 壯(P1)
外表好看,不如裏面結實。比喻妻子能夠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幫手。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壯不如理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什麼?”
shì yǒu bì zhì lǐ yǒu gù rán
年級字:事(P1) 有(P1) 必(P2) 至(P1) ,(P1) 理(P2) 有(P1) 固(P1) 然(P2)
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發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十九回:“看官們有所未知,從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rén tóng cǐ xīn xīn tóng cǐ lǐ
年級字:人(P1) 同(P1) 此(P2) 心(P1) ,(P1) 心(P1) 同(P1) 此(P2) 理(P2)
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 pó shuō pó yǒu lǐ
年級字:公(P1) 說(P1) 公(P1) 有(P1) 理(P2) ,(P1) 婆(P1) 說(P1) 婆(P1) 有(P1) 理(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