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ú yǒu
年級字:獨(P4) 有(P1)
詞性:形容詞
1.獨自具有;獨自據有。
2.指只有;特有。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獨行。語出《史記·曆書》:“是時,獨有鄒衍,明於五德之傳,而散消息之分,以顯諸侯。”
dú tán
dú hù
dú mén
dú bái
年級字:獨(P4) 白(P1)
詞性:名詞
對話1.無人在場的自言自語
2.戲劇、電影中角色獨自抒發感情或表達個人願望的話
像第二場開始時的獨白那樣的段子
dú wǎng
年級字:獨(P4) 往(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dú jù
tái dú
年級字:臺(P0) 獨(P4)
詞性:名詞
指一種行為企圖倡議或進行臺灣的領土權退離中華人民共和國。
dān dú
dú jiā
dú wú
年級字:獨(P4) 無(P2)
詞性:形容詞
猶言難道沒有。
例:《漢書·王莽傳中》:“是時爭為符命封侯,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 清趙青藜《讀左管窺·晏嬰論》:“況嬰系本公族,世為列卿,獨無社稷責哉?”
jǐ dú
dú lì
年級字:獨(P4) 力(P1)
詞性:副詞
「獨」單獨,一人。
「力」力量、能力。
指一人的力量,也表示個人完全承擔的含義。
dú dú
dú zhàn
Dú yǎn
年級字:獨(P4) 眼(P1)
詞性:形容詞
1.一種生理現象,當用兩眼同時觀察外界物體時,並未放棄兩眼中的任何一眼的中心視方向功能。
2.單一隻眼睛。
néng dú
dú zuò
dú zī
年級字:獨(P4) 資(P2)
指由一個人或一方單獨拿出資金(辦企業):~經營ㄧ~企業
mù dú
dú zì
dú cái
年級字:獨(P4) 裁(P4)
詞性:形容詞
專制,
專政,
專橫民主1.獨自裁斷權威或權力。
2.實行專制統治,獨攬大權。
wéi dú
dú shēn
年級字:獨(P4) 身(P1)
詞性:形容詞
單身1.適合結婚年齡但尚未結婚的人。
2.指不打算結婚成家的。
wéi dú
年級字:唯(P4) 獨(P4)
詞性:副詞
僅僅,
只有,
唯有,
別具一格,
獨一無二千篇一律,
公式化1. 單單,只有,單獨,也作惟獨。
2.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點的。
3. 只是,僅有一個 ,心中獨一無二的,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4.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沒有別的人或別的東西的。參考:
1. 唐 韋應物《憶灃上幽居》: 「...唯獨問啼鳥,還如灃水東。」
2. 唐 張籍 《題僧院》: 「...靜掃空房唯獨坐,千莖秋竹在簷前。」
3. 唐 王翰《賦得明星玉女壇,送廉察尉華陰》: 「...三峰離地皆倚天,唯獨中峰特修峻。...」
dú tūn
zhǒng dú
wéi dú
dú zhōng
年級字:獨(P4) 鐘(P2)
詞性:動詞
特別集中;單獨匯聚。
明胡應麟《詩藪·遺逸下》:“惟珽( 祖珽)《修文御覽》特傳於宋……其子君彥,復以文知名。 隋末小人有天幸如此!要之實古今沴氣所獨鍾也。” 明王鏊《洞庭兩山賦》:“物不兩大,美有獨鍾。”
dú chàng
dú chǔ
年級字:獨(P4) 處(P2)
詞性:形容詞,副詞
獨居,單獨一人
例:我愛群居,也愛獨處。 --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小姑獨處,沒有嫁人
dú jū
年級字:獨(P4) 居(P2)
詞性:動詞,形容詞
煢居雜居長期的、獨身一人居留
例:在靠近極地積冰地帶的五個月獨居
dú lì
gū dú
bùdú
dú xíng
年級字:獨(P4) 行(P1)
詞性:動詞
陪同1.一個人走路
例:踽踽獨行
2.堅持按自己的主張做
例:獨行其是
dú duì
年級字:獨(P4) 對(P1)
詞性:動詞
1.單獨召見問對。
例:《新唐書·蔣伸傳》:“ 宣宗雅信愛伸,每見必諮天下得失…… 伸三起三留,﹝帝﹞曰:'他日不復獨對卿矣。' 伸不諭,未幾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清昭槤《嘯亭雜錄·用傅文忠》:“ 傅文忠為椒房懿親,人實勤謹,故特命晚間獨對,復賞給黃帶,四團龍補服。”《清史稿·文祥傳》:“ 英法聯軍犯天津, 僧格林沁密疏請幸熱河。 文祥……力持不可,偕廷臣言之,復請獨對。”
2.獨自面對;單獨相對。
例:清劉獻廷《和異君看梅之作》:“佳遊深寤寐,獨對真徘徊。” 茅盾《色盲》:“﹝ 林白霜﹞和青年女子獨對,而且在一個汽車裡,這在他還是第一次,雖然不至於手足無措,確有幾分徬徨無主了。”
dú tè
年級字:天(P1) 下(P1) 獨(P4) 步(P1)
年級字:青(P1) 雲(P1) 獨(P4) 步(P1)
《白雪遺音·八角鼓·才郎夜讀書》:“發懸樑,錐刺股;如囊螢,雪當燭。必不叫爾自辛苦。到後來,才得這萬里鵬程,青雲獨步。”
年級字:獨(P4) 造(P1)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門接山光來異縣,牆分花氣與芳鄰,皆戛戛獨造。”
年級字:情(P2) 有(P1) 獨(P4) 鍾(P4)
“鐘”:聚集,集中的意思。“情有獨鍾”意思是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特別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年級字:得(P1) 天(P1) 獨(P4) 厚(P2)
天:天然,自然;厚:優厚。具備的條件特別優越,所處環境特別好。
清·洪亮吉《江北詩話》卷二:“得天獨厚開盈尺,與月同園到十分。”
年級字:獨(P4) 行(P1)
踽踽:孤零的樣子。孤零零地獨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獨。
《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年級字:民(P1) 賊(P3) 獨(P4) 夫(P2)
民賊:殘害人民的壞傢伙;獨夫:暴虐無道、衆叛親離的統治者。指殘害人民衆叛親離的反動統治者。
《尚書·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年級字:匠(P3) 心(P1) 獨(P4) 運(P3)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年級字:獨(P4) 木(P1) 不(P1) 林(P1)
年級字:獨(P4) 一(P1) 無(P2) 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宋·延壽輯《宗鏡錄》卷三十一:“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年級字:衆(P3) 醉(P4) 獨(P4) 醒(P2)
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年級字:惟(P0) 我(P1) 獨(P4) 尊(P3)
本爲推崇佛陀之辭,後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續傳燈錄·宗元庵主》:“一日舉: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雲:‘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年級字:獨(P4) 出(P1) 己(P1) 見(P1)
見:見解、主張。與別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清·無名氏《續小五義》:“且說黑妖狐智化與小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議,獨出己見,要去王府盜取盟單。”
年級字:獨(P4) 斷(P3) 獨(P4) 行(P1)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予已預備隨時辭職,以便足下獨斷獨行。”
年級字:獨(P4) 具(P1) 風(P1) 貌(P2)
詞性:形容詞
獨具風格
年級字:獨(P4) 攬(P6) 大(P1) 權(P5)
年級字:無(P2) 獨(P4) 有(P1) 偶(P3)
獨:一個;偶:一雙。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表示兩事或兩人十分相似。
劉半農《奉答王敬軒先生》:“先生與這位老夫子,可稱無獨有偶。”
年級字:獨(P4) 立(P1) 自(P1) 主(P1)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無論處於怎樣複雜、嚴重、慘苦和環境,軍事指導者首先需要的是~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年級字:小(P1) 姑(P2) 獨(P4) 處(P2)
南朝樂府《青溪小姑曲》:“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年級字:鰥(P0) 寡(P4) 獨(P4)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惸,無兄弟。同“鰥寡孤獨”。。
年級字:獨(P4) 具(P1) 隻(P1) 眼(P1)
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形容眼光敏銳,能看到別人不易發現的事物。
宋·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唯(P4) 我(P1) 獨(P4) 尊(P3)
原爲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爲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年級字:矜(P6+) 貧(P3) 恤(P5) 獨(P4)
矜:憐憫;恤:賙濟;獨:老年無子的人。憐憫救助貧苦和孤獨的人。
《魏書·高閭傳》:“甄忠明孝,矜貧恤獨,開納讜言,抑絕讒佞。”
年級字:金(P1) 雞(P1) 獨(P4) 立(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雞獨立’,要一足微長。”
年級字:一(P1) 花(P1) 獨(P4) 放(P1)
一種花獨自開放。與“百花齊放”相對,常比喻缺少各種不同形式、風格的藝術作品。
姚榮銓《無邊秋色入畫圖》:“人民的審美要求多種多樣,只有一個畫種,那麼就沒有萬紫千紅,只有一花獨放了。”
年級字:獨(P4) 得(P1) 之(P2) 見(P1)
明·歸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寧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爭自爲說,創爲獨得之見。”
年級字:獨(P4) 具(P1) 匠(P3) 心(P1)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到的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詩刊》1978年第3期:“詩味的濃淡,與比興之運用關係非常密切。李賀的詩歌在這方面是獨具匠心的。”
年級字:獨(P4) 霸(P5) 一(P1) 方(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臨安裏錢婆留發跡》:“錢王生於亂世,獨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年級字:獨(P4) 運(P3) 匠(P3) 心(P1)
鄭逸梅《藝壇百影·陳從周與紐約明軒》:“他的旁藝,如制纏枝杖,獨運匠心,修短適度,且刻銘識,以貽朋友,大有庾子三所謂‘秋藜促節,白藋同心’之致。”
年級字:獨(P4) 鶴(P2) 雞(P1) 羣(P6)
一隻鶴站在雞羣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超羣出衆。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羣。’”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羣。”
年級字:獨(P4) 佔(P3) 鰲(P0) 頭(P1)
鰲頭:宮殿門前臺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站此迎榜。科舉時代指點狀元。比喻佔首位或第一名。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佔鰲頭第一名。”
年級字:鰥(P0) 寡(P4) 孤(P3) 獨(P4)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年級字:匠(P3) 心(P1) 獨(P4) 妙(P2)
匠心:精巧的構思。獨妙:獨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獨具一格的藝術構思。亦作“匠心獨出”、“匠心獨運”。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年級字:孤(P3) 寡(P4) 鰥(P0) 獨(P4)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年級字:一(P1) 枝(P1) 獨(P4) 秀(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唯一特別傑出的。
「一枝」植物的支幹。
「獨」唯一。
「秀」優秀、傑出、人才。
年級字:獨(P4) 行(P1)
《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毛傳:“踽踽,無所親也。”
年級字:獨(P4) 往(P1) 獨(P4) 來(P1)
指行動自由,沒有阻礙。又指作文用字獨具一格,後指單獨往來。
《莊子·在宥》:“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
年級字:獨(P4) 占(P1) 鰲(P0) 頭(P1)
鰲頭:宮殿門前台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站此迎榜。科舉時代指點狀元。比喻佔首位或第一名。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
年級字:獨(P4) 有(P1) 千(P1) 秋(P1)
獨具流傳久遠的價值;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可以流傳千古。
清·張履《學箴六首示諸生》:“何窮何通?何得何喪?獨有千秋,斯志必抗。”
年級字:獨(P4) 行(P1) 獨(P4) 斷(P3)
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形容作風不民主。同“獨斷獨行”。
郭希仁《從戎紀略》:“彥彪令各營於肩章均添‘四標’字樣,官長進謁皆稱邱大帥,儼然以兵馬都督自居,調遣佈置,獨行獨斷。”
年級字:獨(P4) 到(P1) 之(P2) 處(P2)
清·況周頤《惠風詞話》第二卷:“往往獨到之處,能以中鋒達意,以中聲赴節。”
年級字:孤(P3) 舟(P2) 獨(P4) 槳(P4)
京劇《紅色娘子軍》第四場:“怎能夠光憑這一家仇恨,個人勇敢、孤舟獨槳、匹馬單槍?”
年級字:獨(P4) 繭(P6) 抽(P3) 絲(P2)
明·謝榛《四溟詩話》第一卷:“凡作近體,誦要好,聽要好,觀要好,講要好。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
年級字:獨(P4) 樹(P1) 一(P1) 幟(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新奇、獨特,自成一家的派別。
獨: 單一、獨特。
樹:樹立。
一: 量詞,一片。
幟:旗幟,有代表性的派別。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爲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年級字:獨(P4) 清(P1) 獨(P4) 醒(P2)
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年級字:唯(P4) 吾(P0) 獨(P4) 尊(P3)
原爲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爲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同“唯我獨尊”。
年級字:獨(P4) 坐(P1) 愁(P3) 城(P2)
愁:憂愁。獨自坐在憂愁的城中。比喻獨自爲憂愁所包圍。
年級字:木(P1) 木(P1) 獨(P4) 獨(P4)
疊詞
年級字:獨(P4) 步(P1) 當(P2) 時(P1)
《晉書·陸喜傳》:“文藻宏麗,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
年級字:孤(P3) 標(P2) 獨(P4) 步(P1)
孤標:獨特的標格;獨步:超羣出衆,獨一無二。形容品格極其清高。
年級字:絕(P4) 世(P1) 獨(P4) 立(P1)
絕世:當代獨一無二。當世無雙,卓然而立。多用來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年級字:獨(P4) 膽(P3) 英(P1) 雄(P1)
年級字:獨(P4) 木(P1) 難(P2) 支(P1)
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年級字:獨(P4) 行(P1) 其(P2) 道(P1)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年級字:獨(P4) 出(P1) 機(P2) 杼(P6+)
獨:獨特,特別;機杼:織布機和織布梭,引申爲織布方法。比喻文章的命題和構思獨特新穎,與衆不同。
《北史·祖瑩傳》:“作文須自出機杼,或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年級字:特(P2) 立(P1) 獨(P4) 行(P1)
年級字:孤(P3) 獨(P4) 鰥(P0) 寡(P4)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年級字:獨(P4) 善(P2) 吾(P0) 身(P1)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這高天厚地之中發誓宣明:我只能離羣索居,獨善吾身!”
年級字:鰲(P0) 頭(P1) 獨(P4) 佔(P3)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佔鰲頭第一名。”
年級字:獨(P4) 立(P1) 王(P1) 國(P1)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七十八章:“所謂政治分會與北洋軍閥的巡閱使毫沒有區別,目的在地割據一方,形成獨立王國。”
年級字:千(P1) 古(P1) 獨(P4) 步(P1)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捲上:“顏魯公之書,雄姿傑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年級字:獨(P4) 善(P2) 其(P2) 身(P1)
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年級字:獨(P4) 闢(P4) 蹊(P0) 徑(P4)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抹倒體裁,聲調、氣象、格力諸說,獨闢蹊徑。”
年級字:然(P2) 獨(P4) 存(P3)
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
年級字:獨(P4) 當(P2) 一(P1) 面(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年級字:獨(P4) 來(P1) 獨(P4) 往(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明·李贄《何心隱論》:“公獨來獨往,自我無前者也。”
年級字:獨(P4) 是(P1) 獨(P4) 非(P2)
《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後庶績鹹熙,風雨交泰,亦不可獨是獨非,皆由聖旨。”
年級字:遺(P3) 世(P1) 獨(P4) 立(P1)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年級字:獨(P4) 有(P1) 千(P1) 古(P1)
具有流傳久遠的價值;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同“獨有千秋”。
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七:“唐之李義山(李商隱)、宋之黃涪翁(黃庭堅),皆杜法也。先生撮在此一首中,真得其精微矣。方翁(陸游)、道園(虞集)皆未嘗有此等議論,即使不讀遺山詩集,已自可以獨有千古矣。”
年級字:獨(P4) 步(P1) 天(P1) 下(P1)
年級字:獨(P4) 行(P1) 其(P2) 是(P1)
是:對的。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照自己認爲對的去做。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年級字:獨(P4) 步(P1) 當(P2) 世(P1)
形容非常突出,一個時期內沒有人能比得上。同“獨步當時”。
宋·歐陽修《試筆·蘇子美蔡君謨書》:“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
年級字:鰥(P0) 寡(P4) 獨(P4)
煢,無兄弟。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同“鰥寡孤獨”。
唐·李白《虞誠令李公去思頌碑》:“公勖之親鄰,厄以凶事,而鰥寡煢獨,衆所賴焉。”
年級字:獨(P4) 樹(P1) 一(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獨樹一幟比喻新奇、獨特,具有自己的風格。
獨: 單一、獨特。
樹:樹立。
一: 量詞,一種。
格:風格、格調。
年級字:獨(P4) 善(P2) 一(P1) 身(P1)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詩:“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年級字:超(P4) 然(P2) 獨(P4) 立(P1)
《淮南子·修務訓》:“君子……超然獨立,卓然離世。”
年級字:獨(P4) 出(P1) 新(P1) 裁(P4)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二:“松江提督張雲翼以公侯世職,而《嚴灘》一首,獨出新裁。”
年級字:獨(P4) 夫(P2) 民(P1) 賊(P3)
獨夫:暴虐無道,衆叛親離的統治者;民賊:殘害人民的壞傢伙。指對國家人民有嚴重罪行的、殘暴的統治者。
《尚書·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年級字:孤(P3) 獨(P4) 矜(P6+) 寡(P4)
年級字:獨(P4) 領(P2) 風(P1) 騷(P5)
詞性:形容詞
成語形容表現特出,超越群倫。
年級字:獨(P4) 斷(P3) 專(P2) 行(P1)
草明《乘風破浪》九:“她好像完全看不見他的顯著的成績,而成天提醒他不要驕傲,不要獨斷專行。”
年級字:獨(P4) 學(P1) 寡(P4) 聞(P2)
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年級字:獨(P4) 具(P1) 慧(P3) 眼(P1)
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能作出精細判斷的(如在質量方面)
年級字:卓(P2) 爾(P6) 獨(P4) 行(P1)
《後漢書·東海恭王彊珙傳》:“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制,以彰王卓爾獨行之志。”李賢注:“《前書》曰:‘卓爾不羣者,河間獻王近之矣。’”
年級字:匠(P3) 心(P1) 獨(P4) 具(P1)
柯巖《奇異的書簡·陽光和風雨譜寫的歌》:“編導和演員門匠心獨具地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刻劃了以小強爲主角的一代少年兒童形象。”
年級字:超(P4) 然(P2) 獨(P4) 處(P2)
《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宋玉曰:‘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爲哉!’”
年級字:獨(P4) 豎(P4) 一(P1) 幟(P3)
單獨樹起一面旗幟。比喻獨特新奇,自成一家。同“獨樹一幟”。
年級字:獨(P4) 具(P1) 風(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別貝風格
年級字:獨(P4) 出(P1) 心(P1) 裁(P4)
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後泛指想出的辦法與衆不同。
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目外,或疊採於回中。”
年級字:獨(P4) 步(P1) 一(P1) 時(P1)
《晉書·陸喜傳》:“文藻宏麗,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宣和畫譜》卷十一:“論者謂熙獨步一時,雖年老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焉。”
年級字:獨(P4) 異(P3) 於(P2) 人(P1)
獨:獨自,單獨;異:不同。獨自與別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於世俗。
年級字:真(P1) 獨(P4) 簡(P2) 貴(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真獨簡貴,不減父祖。”
年級字:大(P1) 權(P5) 獨(P4) 攬(P6)
清·曾樸《孽海花》第六回:“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只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
年級字:單(P2) 槍(P2) 獨(P4) 馬(P1)
清·蘧園《負曝閒談》第二回:“他橫豎是單槍獨馬,一無牽掛,當下由杭赴蘇,尋找了那位幫帶。”
年級字:獨(P4) 木(P1) 不(P1) 成(P1) 林(P1)
年級字:獨(P4) 坐(P1) 敬(P2) 亭(P1) 山(P1)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dú cǐ yī jiā bié wú fēn diàn
年級字:獨(P4) 此(P2) 一(P1) 家(P1) ,(P1) 別(P1) 無(P2) 分(P2) 店(P3)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裏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yī shǒu dú pāi suī jí wú shēng
年級字:一(P1) 手(P1) 獨(P4) 拍(P1) ,(P1) 雖(P2) 疾(P2) 無(P2) 聲(P1)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