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ù
年級字:物(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甲骨文從「牛」,「勿」聲。本義是牛。
《說文》:「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宇宙中全部: 萬物、事物、物件、物種、物資、物質、物理、物理學、物盡其用、地大物博、物以致用、物以類聚、物有所值、物極必反。
人類相關: 人物、待人接物。
走獸: 動物。
花木: 植物。
歷史: 文物、遺物。
常用品相關: 物品、物料、物價。
尋求: 物色。
《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文選.陸機.文賦》:「體有萬殊,物無一量。」
《淮南子.繆稱》:「欲知天道察其數,欲知地道物其樹,欲知人道從其欲。」
zāng wù
cái wù
zhǒng wù
bǎo wù
wù zhèng
huó wù
wù jiàn
guài wù
年級字:怪(P1) 物(P1)
詞性:名詞
1.怪異的物類2.容貌、性情或思想、行為古怪、特殊的人
3.指自然界的奇怪現象
wù tǐ
年級字:物(P1) 體(P2)
詞性:名詞
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切有形體的物質,一般分有氣態、液態和固態。
wán wù
年級字:玩(P1) 物(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玩具1.供玩弄、玩賞的人或器物。
2.觀賞景物。
3.指沉迷於所好之物。
4.猶玩世。謂以遊戲態度對待事物。
wù sè
年級字:物(P1) 色(P1)
詞性:動詞
按一定標準去訪求
例:乃令以物色訪之。 --《後漢書.嚴光傳》
物色人才
為巡船所物色。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kān wù
年級字:刊(P4) 物(P1)
詞性:名詞
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品,一般名稱固定,按順序編號,裝訂成册。
wù yù
yí wù
zhòng wù
年級字:重(P1) 物(P1)
詞性:形容詞
1.沉重的物件。
2.指體育運動或訓練中用於投、擲、舉的東西(如鉛球)。
3.有時候不一定僅僅指沉重的物體,在物理領域中專指被研究的物體,就是說此時具有重量的物體均可被稱為重物。
Wùliú
年級字:物(P1) 流(P1)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 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 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的“物流”一詞逐漸取代了“物的流通”。中國的“物流”一詞是從日文資料引進來的外來詞,源於日文資料中對"Logistics"一詞的翻譯“物流”。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採購、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物流英文名稱:物流定義: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
rén wù
年級字:人(P1) 物(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泛指一個人和其有關的事物的代號。
《漢書.卷一一.匡衡傳》:「能盡人物之性,可以贊天地之化。」
《儒林外史.第一回》:「這會城卻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
lǐ wù
bó wù
年級字:博(P4) 物(P1)
1. 舊時對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學科的總稱
2. 指通曉各種事物的人
wù huà
年級字:物(P1) 化(P1)
詞性:動詞
亡故出世,
出生1.去世;死亡
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 週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齊物論》
2.變化
例:於是事變物化,目駭耳回。 --《漢書.揚雄傳》
wàn wù
zá wù
wù jià
wù er
wù liào
yàowù
年級字:藥(P2) 物(P1)
詞性:名詞
藥品藥劑用於治病的藥。
藥: 醫藥、藥方。
物: 物品。
wù lì
年級字:物(P1) 力(P1)
詞性:名詞
「物」物資、財物、資源。
「物力」物資的力量。可動用的物資,可動用物資的力量。
zhù wù
wù zī
gǔ wù
年級字:古(P1) 物(P1)
詞性:名詞
古代文物或較早歷史階段的文物;一般指一百年以前(按美國習慣法指1830年以前)的藝術品、傢俱或裝飾品;過去某一時代的殘存物,可以從其現場保留的一些特徵加以識別。
wéi wù
年級字:唯(P4) 物(P1)
詞性:名詞
唯物一般指唯物主義 。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wú wù
zào wù
年級字:造(P1) 物(P1)
詞性:動詞
1. 創造萬物,也指創造萬物的神力2. 指運氣;造化
chǎn wù
年級字:產(P2) 物(P1)
詞性:名詞
產品1.生產物品;產生事物2.在某種條件下產生的事物或結果
wù ba
liè wù
年級字:獵(P4) 物(P1)
詞性:名詞
為敵人、獵人或野獸所捕獲的犧牲者;獵取的或作為打獵對象的鳥獸。
jǐng wù
huò wù
年級字:貨(P2) 物(P1)
物品,
貨品1. 原指龜貝,古代用作貨幣;供出售的物品。商品,尤指交運輸公司用船運輸的商品
2. 購物
zhí wù
年級字:植(P1) 物(P1)
詞性:名詞
動物大自然生物之一種。
百穀草木等的統稱。為生物的一大類。這類生物的細胞多具有細胞壁。一般有葉綠素,多以無機物為養料,沒有神經,沒有感覺
wù zhǒng
年級字:物(P1) 種(P1)
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物種是由共同的祖先發展而來的,是生物繼續進化的基礎。不同物種的生態特點不同
shí wù
年級字:什(P1) 物(P1)
詞性:名詞
泛指日常應用的衣物及零碎用品
例:在一個深夜裡,我站在客棧的院子中,周圍是堆著的破爛的什物;人們都睡覺了,連我的女人和孩子。 --《為了忘卻的記念》
zuò wù
年級字:作(P2) 物(P1)
詞性:名詞
1.猶造物。主宰萬物之神2.農作物的簡稱。如:高產作物;作物一年兩熟
yī wù
hé wù
shì wù
hé wù
wù lǐ
wù a
chǔ wù
shí wù
gòu wù
年級字:購(P6) 物(P1)
詞性:動詞
購買物品。
購: 購買、採購。
物: 物件、物品、物質。
wù zhì
年級字:物(P1) 質(P4)
詞性:名詞
物資精神1. 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
2. 指金錢、生活資料等
fèi wù
年級字:廢(P4) 物(P1)
詞性:名詞
垃圾,
廢料寶貝,
良材指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物質統稱為廢物。
dòng wù
年級字:動(P1) 物(P1)
詞性:名詞
植物,
靜物大自然生物之一種。
1. 自然界中生物的一大類,與植物相對。多以有機物為食料,有神經,有感覺,能運動
2. 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wén wù
年級字:文(P1) 物(P1)
1. 指禮樂制度。古代用文物明貴賤,制等級,故云。
2. 文彩物色。
3. 指車服旌旗儀仗之類。
4. 文人,文士。
5. 歷代相傳的文獻古物。
6. 借謂文化悠久。
chǒng wù
dú wù
wù guī
年級字:物(P1) 歸(P3)
詞性:形容詞,副詞
yào wù
shì wù
shēng wù
年級字:生(P1) 物(P1)
詞性:名詞
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生長、發育、繁殖等能力,能通過新陳代謝作用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wù pǐn
wù zhǔ
年級字:物(P1) 主(P1)
詞性:名詞
物資或物品所有者,一般指被盜竊或遺失的財物的擁有者
年級字:比(P1) 物(P1) 醜(P3) 類(P3)
《禮記·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鄭玄注:“以事相況而爲之。醜,猶比也。”
年級字:來(P1) 之(P2) 物(P1)
儻來:偶然、意外得來的。無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應得的財物。
年級字:遇(P2) 物(P1) 持(P4) 平(P1)
宋·蘇舜欽《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王公行狀》:“苟遇物持平,輕重判然於中矣。”
年級字:玩(P1) 物(P1) 喪(P5) 志(P2)
玩:玩賞;喪:喪失;志:志氣。指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
年級字:才(P1) 驕(P4) 物(P1)
《南史·劉祥傳論》:“若夫怙才驕物,公旦其猶病諸,而以劉祥居之,斯亡亦爲幸焉。”
年級字:物(P1) 稀(P3) 爲(P2) 貴(P3)
年級字:託(P4) 物(P1) 感(P3) 懷(P3)
年級字:中(P1) 心(P1) 人(P1) 物(P1)
年級字:柴(P2) 天(P1) 改(P2) 物(P1)
《宋書·武帝紀贊》:“至於鍾石變聲,柴天改物,民已去晉,異於延康之初,功實靜亂,又殊感熙之末。”
年級字:枉(P6) 物(P1) 難(P2) 消(P1)
年級字:物(P1) 是(P1) 人(P1) 非(P2)
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
宋·李清照《武陵春》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年級字:文(P1) 房(P1) 四(P1) 物(P1)
宋·陳師道《〈寇參軍集〉序》:“張、李氏之墨,吳、唐、蜀、閩、兩越之紙,端溪、歙穴之硯,鼠須栗尾狸毫兔穎之筆,所謂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極天下之選。”
年級字:民(P1) 康(P3) 物(P1) 阜(P0)
明·朱有燉《靈芝慶壽》第一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民安物阜。”
年級字:星(P1) 移(P2) 物(P1) 換(P2)
星移:星辰移位;物換:景物變幻。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比喻時間的變化。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年級字:託(P4) 物(P1) 連(P1) 類(P3)
年級字:一(P1) 物(P1) 不(P1) 知(P1)
漢·揚雄《法言·君子》:“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
年級字:有(P1) 物(P1) 有(P1) 則(P3)
年級字:光(P1) 復(P4) 舊(P2) 物(P1)
光復:恢復;舊物:舊有的東西。指收復曾被敵人侵佔的祖國山河。
《晉書·桓溫傳》:“光復舊京,疆理華夏。”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臣願陛下姑以光復舊物而自期。”
年級字:言(P1) 之(P2) 有(P1) 物(P1)
年級字:物(P1) 離(P2) 鄉(P2) 貴(P3)
元·王惲《番禺杖》詩:“物眇離鄉貴,材稀審實訛。”
年級字:推(P2) 己(P1) 及(P2) 物(P1)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同“推己及人”。
年級字:物(P1) 殷(P5) 俗(P2) 阜(P0)
年級字:隨(P3) 物(P1) 應(P2) 機(P2)
年級字:逐(P4) 物(P1) 不(P1) 還(P1)
語出《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八:“流代難寤,逐物不還。至人遠鑑,歸之自然。”
年級字:愛(P1) 人(P1) 利(P2) 物(P1)
年級字:杯(P1) 中(P1) 之(P2) 物(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只是飲酒,盡醉方休,日常飯食,有一頓,沒一頓,都不計較,單少不得杯中之物。”
年級字:人(P1) 稠(P6) 物(P1) 穰(P0)
稠:稠密,多。穰:豐盛。人口衆多,物產豐盛。形容城市繁榮昌盛的景象。
元·胡用和《粉蝶兒·題金陵景》套曲:“人稠物穰景非常,真乃是魚龍變化之鄉。”
年級字:民(P1) 熙(P6) 物(P1) 阜(P0)
年級字:博(P4) 物(P1) 洽(P6) 聞(P2)
《漢書·司馬遷傳》:“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憤,書亦信矣。”
年級字:龐(P4) 然(P2) 大(P1) 物(P1)
龐然:高大的樣子。指高大笨重的東西。現也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但實際上很虛弱的事物。
唐·柳宗元《黔之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蔽林間窺之。”
年級字:別(P1) 無(P2) 他(P1) 物(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視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積書卷,別無他物。”
年級字:引(P2) 物(P1) 連(P1) 類(P3)
唐·韓愈《送權秀才序》“權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宋·蘇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於至理。”
年級字:植(P1) 物(P1) 學(P1) 家(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博(P4) 物(P1) 學(P1) 家(P1)
詞性:名詞
專注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對地球上各種生物(動物、植物、菌類、微生物)以及它們周邊生存環境中各種事物的不斷的觀察記錄與分析總結的專家。
年級字:即(P1) 物(P1) 窮(P3) 理(P2)
程朱理學的主要範疇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
年級字:超(P4) 然(P2) 物(P1) 外(P1)
超:高超脫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爲置身事外。
宋·蘇軾《超然臺記》:“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
年級字:博(P4) 物(P1) 多(P1) 聞(P2)
《後漢書·周榮傳》:“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集》之策,無所不覽。”
年級字:整(P2) 躬(P3) 率(P3) 物(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爲此拿定了主意,想把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個程度,好等他們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
年級字:體(P2) 物(P1) 緣(P4) 情(P2)
語出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年級字:非(P2) 池(P2) 中(P1) 物(P1)
不是長期蟄居池塘中的小動物。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終究要做大事。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年級字:睹(P5) 物(P1) 傷(P2) 情(P2)
看到東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傷感動情。形容深切的懷念。睹:看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一:“今雖年久,尚然記憶。睹物傷情,不覺哀泣。”
年級字:尤(P1) 物(P1) 移(P2) 人(P1)
年級字:辨(P5) 物(P1) 居(P2) 方(P1)
《易·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孔穎達疏:“辨別衆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
年級字:頭(P1) 面(P1) 人(P1) 物(P1)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髮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裏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年級字:濟(P4) 人(P1) 利(P2) 物(P1)
年級字:利(P2) 時(P1) 及(P2) 物(P1)
年級字:緣(P4) 情(P2) 體(P2) 物(P1)
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年級字:一(P1) 表(P2) 人(P1) 物(P1)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折:“(梅香雲)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聰明浪子,論姐姐這個模樣,正和王秀纔是一對兒。”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這一表人物,怕沒有中意的丈夫?”
年級字:格(P2) 物(P1) 窮(P3) 理(P2)
明·方孝孺《答鄭仲辯》:“其無待於外,近之於復性正心,廣之于格物窮理。”
年級字:物(P1) 美(P1) 價(P5) 廉(P4)
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年級字:海(P1) 洋(P1) 生(P1) 物(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水中生物生存在海洋中有生命的生物。
海: 海水、海洋。
洋: 海洋。
生: 生命、生存。
物: 動物、植物。
生存在海洋中有生命的生物。
年級字:言(P1) 必(P2) 有(P1) 物(P1)
清·方苞《進〈四書〉〈文選〉表》:“故凡所錄取,皆以發明義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爲宗。”
年級字:智(P3) 周(P2) 萬(P2) 物(P1)
年級字:物(P1) 腐(P3) 蟲(P4) 生(P1)
東西腐爛了纔會生蟲。比喻禍患的發生,總有內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點,別人才能乘機打擊。
《荀子·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宋·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
年級字:遺(P3) 物(P1) 忘(P2) 形(P2)
宋·秦觀《心說》:“目無外視,耳無外聽,遺物忘形,在我而已。”
年級字:遺(P3) 物(P1) 識(P2) 心(P1)
晉·陸機《贈馮文羆遷丘令》:“出自幽谷,及爾同林。雙情交映,遺物識心。”
年級字:民(P1) 安(P1) 物(P1) 阜(P0)
阜:多。人民平安,物產豐富。形容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景象。
明·朱有燉《靈芝慶壽》第一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民安物阜。”
年級字:與(P2) 物(P1) 無(P2) 忤(P0)
《周書·蘇亮傳》:“寶夤作亂,以亮爲黃門侍郎。亮善處人間,與物無忤。及寶夤敗,從之者遇禍,唯亮獲全。”
年級字:九(P1) 流(P1) 人(P1) 物(P1)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鎮》詩:“莫遣洪爐曠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年級字:比(P1) 物(P1) 屬(P4) 事(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屬辭比事、排比把同類的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的方法。
漢·枚乘《七發》:「於是使博辯之士,原本山川,極命草木;比物屬事,離辭連類。」
年級字:物(P1) 力(P1) 維(P2) 艱(P3)
物:物資;力:財力;維:是;艱:困難。指財物來之不易。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年級字:託(P4) 物(P1) 引(P2) 類(P3)
宋·蘇軾《答黃魯直書》:“《古風》二首,託物引類,真得古詩人之風,而軾非其人也。”
年級字:恃(P0) 才(P1) 傲(P4) 物(P1)
恃:依靠、憑藉;物:人,公衆。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年級字:一(P1) 無(P2) 長(P1) 物(P1)
一無:全無;長物:多餘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年級字:民(P1) 胞(P2) 物(P1) 與(P2)
年級字:身(P1) 外(P1) 之(P2) 物(P1)
元·蔣子正《山房隨筆》引劉改之(過)詩:“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候。死後不知身外物,也隨尊酒伴風流。”
年級字:物(P1) 傷(P2) 其(P2) 類(P3)
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傷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年級字:成(P1) 己(P1) 成(P1) 物(P1)
《禮記·中庸》:“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
年級字:一(P1) 切(P2) 萬(P2) 物(P1)
《無量壽經》捲上:“設我得佛,自地上以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
年級字:物(P1) 至(P1) 則(P3) 反(P1)
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同“物極則反”。
年級字:傲(P4) 睨(P0) 萬(P2) 物(P1)
睨:斜視。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麼都瞧不起。
宋·黃庭堅《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詩頌》:“清老往與餘共學於漣水,其傲睨萬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年級字:身(P1) 無(P2) 長(P1) 物(P1)
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 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 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jiàn,草墊)。後大聞之,甚驚,曰: 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年級字:威(P3) 刑(P3) 肅(P4) 物(P1)
年級字:醜(P3) 類(P3) 惡(P3) 物(P1)
年級字:恐(P2) 遭(P3) 物(P1) 議(P5)
《梁書·謝幾卿傳》:“時左丞庚仲容亦免歸,二人意志相得,並肆誕縱,或乘露車歷遊郊野,既醉則執鐸輓歌,不屑物議。”
年級字:賭(P4) 物(P1) 思(P2) 人(P1)
進入革命烈士紀念館,大家~,想起烈士們生前的英雄事蹟,不禁肅然起敬。
年級字:與(P2) 物(P1) 無(P2) 競(P3)
《北史·薛辯傳》:“湖少有節操,篤志於學,專精講習,不干時務,與物無競,好以德義服人。”
年級字:物(P1) 競(P3) 天(P1) 擇(P5)
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因為物競天擇的公理,必要順應著那時勢的,才能夠生存。”
年級字:胸(P3) 無(P2) 宿(P3) 物(P1)
宿:過夜。胸中沒有過夜的東西。比喻心地坦率,沒有成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庾赤玉胸中無宿物。”
年級字:物(P1) 阜(P0) 民(P1) 康(P3)
年級字:物(P1) 極(P2) 必(P2) 反(P1)
極:頂點;反:向反面轉化。事物發展到極點,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鶡冠子·環流》:“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年級字:格(P2) 物(P1) 致(P3) 知(P1)
年級字:風(P1) 流(P1) 人(P1) 物(P1)
風流:英俊的、傑出的。指對一個時代有很大影響的人物。有時也指舉止瀟灑或慣於調情的人。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年級字:言(P1) 之(P2) 無(P2) 物(P1)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
年級字:夾(P3) 袋(P2) 人(P1) 物(P1)
《宋史·施師點傳》:“師點惓惓搜訪人才,手書置夾袋中。謂蜀去朝廷遠,人才難以自見。”
年級字:待(P3) 人(P1) 接(P2) 物(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士爲務。”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五:“右二事可見前輩諸老謙恭退抑,汲引後進,待人接物者如此。”
年級字:物(P1) 阜(P0) 民(P1) 安(P1)
《後漢書·劉陶傳》:“夫欲民殷財阜,要在止役禁奪。”
年級字:物(P1) 議(P5) 沸(P4) 騰(P3)
宋·蘇舜欽《詣匭疏·景祐五年》:“降麻之後,物論沸騰,故疾纏其身,災仍於國。”
年級字:觸(P6) 物(P1) 傷(P2) 情(P2)
晉·張載《七哀詩二首》:“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
年級字:殘(P5) 民(P1) 害(P1) 物(P1)
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爲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年級字:一(P1) 無(P2) 所(P2) 物(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無所有什麼也沒有
年級字:託(P4) 物(P1) 寓(P3) 感(P3)
年級字:薄(P4) 物(P1) 細(P1) 故(P1)
《漢書·匈奴傳上》:“薄物細故,謀臣計失,皆不足以離昆弟之歡。”
年級字:牽(P3) 物(P1) 引(P2) 類(P3)
年級字:更(P1) 姓(P3) 改(P2) 物(P1)
《國語·周語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韋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年級字:比(P1) 物(P1) 假(P1) 事(P1)
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一呼一吸,因事納諫,比物假事,不辭矯誣之刑。”
年級字:俗(P2) 絕(P4) 物(P1)
清·周亮工《書影》卷五:“吾無務爲逴俗絕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羣然趨向。”
年級字:物(P1) 以(P1) 羣(P6) 分(P2)
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同“物以類聚”。
年級字:萬(P2) 物(P1) 之(P2) 靈(P4)
萬物:泛指天地間的所有生物;靈:聰明、靈巧。世上一切物種中最有靈性的。指人而言。
年級字:負(P3) 才(P1) 傲(P4) 物(P1)
清·許洽《眉叟年譜·康熙五十八年》:“王鳳池彥章殂於龍遊官署,貌癯猥瑣;陳思洛殂於湖廣學院署;張自服於徽州館,皆負才傲物者也。”
年級字:千(P1) 秋(P1) 人(P1) 物(P1)
年級字:撫(P5) 世(P1) 酬(P4) 物(P1)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五:“後之君子,窮而講道明理,達而撫世酬物,謹無着一能讀書之心橫在胸中也哉!”
年級字:臧(P0) 否(P3) 人(P1) 物(P1)
《晉書·阮籍傳》:“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年級字:探(P3) 囊(P5) 取(P2) 物(P1)
囊:口袋;探囊:向袋裏摸取。伸手到口袋裏拿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國用吾爲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
年級字:矯(P4) 時(P1) 慢(P2) 物(P1)
矯時,矯正時俗。慢,傲慢。指對現實不滿,態度傲慢。
《後漢書·彌衡傳》:“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年級字:以(P1) 言(P1) 徇(P0) 物(P1)
年級字:託(P4) 物(P1) 寓(P3) 興(P2)
年級字:託(P4) 物(P1) 陳(P2) 喻(P3)
年級字:博(P4) 物(P1) 君(P2) 子(P1)
《史記·吳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後漢書·周榮傳》:“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集》之策,無所不覽。”
年級字:輕(P2) 視(P1) 傲(P4) 物(P1)
輕:輕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衆。對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裏。
明·屠隆《彩毫記·宮禁生讒》:“此人自恃文才,輕世傲物。”
年級字:水(P1) 中(P1) 生(P1) 物(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海洋生物生存在水中有生命的生物。
水: 海水、河水。
中: 其中。
生: 生命、生存。
物: 動物、植物。
生存在水中有生命的生物。
年級字:物(P1) 歸(P3) 原(P1) 主(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兒女,就過繼着你家兒子,承領了這傢俬,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年級字:逍(P4) 遙(P3) 物(P1) 外(P1)
宋·張孝祥《減字木蘭花·贈尼師舊角奴也》詞:“識破囂塵,作個逍遙物外人。”
年級字:物(P1) 華(P2) 天(P1) 寶(P2)
物華:萬物的精華;天寶:天然的寶物。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年級字:盜(P3) 之(P2) 物(P1)
跖:人名,傳說是先秦時起義軍領袖,封建社會稱之爲盜跖,代指壞人;物:物品。指盜賊搶劫來的東西。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這銀子是我們江南這幾個人的,並非盜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年級字:價(P5) 廉(P4) 物(P1) 美(P1)
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年級字:物(P1) 盡(P3) 其(P2) 用(P1)
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儘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這家化工廠大搞綜合利用,做到了變廢爲寶,物盡其用。
年級字:倘(P5) 來(P1) 之(P2) 物(P1)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這錢財是倘來之物。”
年級字:天(P1) 生(P1) 尤(P1) 物(P1)
年級字:物(P1) 極(P2) 將(P3) 返(P2)
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同“物極則反”。
年級字:典(P2) 章(P3) 文(P1) 物(P1)
指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明史·文苑傳·徐一夔》:“幸而天曆間虞集倣六典法,纂《經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備。”
年級字:圈(P2) 牢(P3) 養(P2) 物(P1)
圈牢:養牛馬的地方。飼養在圈中的牲畜。比喻任人驅使,毫無自由的人。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年級字:暗(P2) 室(P1) 求(P2) 物(P1)
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喻讀書不得要領,難見成效。
《朱子語類輯略·總論爲學之方》:“要緊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處自尋得。如暗室求物,把爲來便照見;若只管去摸索,……”
年級字:別(P1) 無(P2) 長(P1) 物(P1)
長物:多餘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年級字:空(P1) 洞(P2) 無(P2) 物(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年級字:蕭(P5) 然(P2) 物(P1) 外(P1)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極爲超脫,不爲俗情雜務所煩擾。
《清朝野史大觀》卷九:“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
年級字:風(P1) 雲(P1) 人(P1) 物(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言論行為能影響大局,大勢方向的人物。
「風雲」大自然景像,風向,白雲。
「人物」知名的人。
年級字:比(P1) 物(P1) 連(P1) 類(P3)
《韓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爲虛而無用。”
年級字:歷(P2) 史(P2) 人(P1) 物(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開(P1) 物(P1) 成(P1) 務(P3)
開:開通,瞭解;務:事務。通曉尤物之理,得以辦好各種事情。
《易·繫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年級字:逆(P6) 天(P1) 暴(P4) 物(P1)
年級字:連(P1) 類(P3) 比(P1) 物(P1)
《韓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爲虛而無用。”
年級字:冷(P2) 血(P3) 動(P1) 物(P1)
體溫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的動物。比喻缺乏感情、對人對事冷漠的人。
錢鍾書《圍城》:“李先生本來像冬蟄的冷血動物,給顧先生當衆恭維得春氣入身,蠕蠕欲活。”
年級字:傲(P4) 世(P1) 輕(P2) 物(P1)
物:他人或環境。鄙棄世俗,看不起別人。也指高傲自大。
《淮南子·齊俗訓》:“敖(傲)世輕物,不污不俗。”
年級字:睹(P5) 物(P1) 思(P2) 人(P1)
睹:看;思:思念。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唐·裴鉶《傳奇·顏睿》:“貴妃贈闢(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
年級字:物(P1) 極(P2) 則(P3) 反(P1)
年級字:玉(P1) 堂(P2) 人(P1) 物(P1)
金·元好問《息軒秋江捕魚圖》詩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紙尾題詩一慨然。”
年級字:人(P1) 非(P2) 物(P1) 是(P1)
清·洪昇《長生殿·寄情》:“蓬萊院月悴花憔,昭陽殿人非物是。”
年級字:暴(P4) 天(P1) 物(P1)
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年級字:人(P1) 亡(P2) 物(P1) 在(P1)
人死了,東西還在。指因看見遺物而引起對死者的懷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宋·曾會《重登瀟湘樓》詩:“物在人亡空有淚,時殊事變獨傷心。”
年級字:比(P1) 物(P1) 此(P2) 志(P2)
比物:比類,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爲來寄託、表達自己的心意。
年級字:敖(P0) 世(P1) 輕(P2) 物(P1)
敖,通“傲”。鄙棄世俗,看不起別人。也指高傲自大。
年級字:物(P1) 換(P2) 星(P1) 移(P2)
物換:景物變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比喻時間的變化。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年級字:仁(P3) 民(P1) 愛(P1) 物(P1)
仁:仁愛。對人親善,進而對生物愛護。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於物也,愛人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年級字:物(P1) 阜(P0) 民(P1) 豐(P3)
當今的社會由於政治安定,經濟繁榮,風調雨順,因此人們無不過着~的生活。
年級字:藥(P2) 籠(P3) 中(P1) 物(P1)
《新唐書·元行衝傳》:“君正吾藥籠中物,不可一日無也。”
年級字:矯(P4) 情(P2) 鎮(P4) 物(P1)
《晉書·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年級字:軌(P5) 物(P1) 範(P3) 世(P1)
北齊顏之推《顏氏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吾今所以復爲此者,非敢軌物範世也。”
年級字:睹(P5) 物(P1) 興(P2) 情(P2)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
年級字:厚(P2) 德(P4) 載(P3) 物(P1)
年級字:推(P2) 誠(P2) 接(P2) 物(P1)
年級字:輕(P2) 世(P1) 傲(P4) 物(P1)
明·屠隆《彩毫記·宮禁生讒》:“此人自恃文才,輕世傲物,縱酒猖狂。”
年級字:物(P1) 極(P2) 必(P2) 返(P2)
事物發展到極點,會向相反方向轉化。同“物極必反”。
年級字:物(P1) 在(P1) 人(P1) 亡(P2)
人死了,東西還在。指因看見遺物而引起對死者的懷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宋·曾會《重登瀟湘樓》詩:“物在人亡空有淚,時殊事變獨傷心。”
年級字:觸(P6) 物(P1) 興(P2) 懷(P3)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月泉吟社》:“觸物興懷言不盡,春來非是愛吟詩。”
年級字:地(P1) 大(P1) 物(P1) 博(P4)
年級字:隨(P3) 物(P1) 賦(P6) 形(P2)
年級字:物(P1) 以(P1) 類(P3) 聚(P3)
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
年級字:見(P1) 物(P1) 不(P1) 見(P1) 人(P1)
只看到事物,看不見人。指片面強調物質條件,看不到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年級字:物(P1) 以(P1) 稀(P3) 為(P2) 貴(P3)
唐·白居易《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詩:“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
年級字:一(P1) 物(P1) 降(P2) 一(P1) 物(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山還有一山高指一件物品或物件的能力都會被另一件物品或物件所克制。
一物: 一件物品或物件。
降: 降服、馴服,制服、克制的意思。
指一件物品或物件的能力都會被另一件物品或物件所克制。
明·吳承恩《西遊記》:「此一時,彼一時,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
年級字:物(P1) 以(P1) 希(P2) 爲(P2) 貴(P3)
唐·白居易《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詩:“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
年級字:非(P2) 物(P1) 質(P4) 遺(P3) 產(P2)
詞性:名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公約所定義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 包括以下方面: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年級字:物(P1) 以(P1) 稀(P3) 爲(P2) 貴(P3)
唐·白居易《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詩:“物以稀爲貴,情因老更慈。”
tiān dī wú chǔ yǎn kōng wú wù
年級字:天(P1) 低(P2) 吳(P6+) 楚(P2) ,(P1) 眼(P1) 空(P1) 無(P2) 物(P1)
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現也比喻一無所見。
元·薩都刺《念奴嬌·登石頭城》詞:“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fāng yǐ lèi jù wù yǐ qún fēn
年級字:方(P1) 以(P1) 類(P3) 聚(P3) ,(P1) 物(P1) 以(P1) 羣(P6) 分(P2)
方:方術,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種方術因種類相同聚在一起,各種事物因種類不同而區分開。後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質分門別類
《周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
Shì jiè fēi wù zhí wén huà yí chǎn
年級字:世(P1) 界(P2) 非(P2) 物(P1) 質(P4) 文(P1) 化(P1) 遺(P3) 産(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Fù shì gāo bāo zhuāng wù liào yǒu xiàn gōng sī
年級字:富(P3) 士(P1) 高(P1) 包(P1) 裝(P1) 物(P1) 料(P2) 有(P1) 限(P4) 公(P1) 司(P1)
詞性:名詞
香港富士高包裝物料有限公司。
母公司:香港富士高實業有限公司,從事電聲˴ 電子及收音機等產品生產及加工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