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牛(P1) 驥(P0) 共(P1) 牢(P3)
《晉書·張載傳》:“及其無事也,則牛驥共牢,利鈍齊列,而無長塗犀革以決之,此離朱與瞽者同眼之說也。”
年級字:劃(P4) 地(P1) 爲(P2) 牢(P3)
相傳上古時,於地上畫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懲罰。後用以指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回:“古人劃地爲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劃地爲牢,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
年級字:畫(P1) 地(P1) 成(P1) 牢(P3)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詩之有皎然、虞伯生,經義之有茅鹿門、湯賓尹、袁了凡,皆畫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
年級字:牢(P3) 甲(P1) 利(P2) 兵(P3)
年級字:顧(P3) 犬(P1) 補(P2) 牢(P3)
《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年級字:打(P1) 虎(P1) 牢(P3) 龍(P2)
年級字:滿(P2) 腹(P4) 牢(P3) 騷(P5)
牢騷:抑鬱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滿情緒。形容心情極爲抑鬱,很不得意。
年級字:牢(P3) 騷(P5) 滿(P2) 腹(P4)
年級字:畫(P1) 地(P1) 為(P2) 牢(P3)
在地上畫一個圈當做監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年級字:圈(P2) 牢(P3) 養(P2) 物(P1)
圈牢:養牛馬的地方。飼養在圈中的牲畜。比喻任人驅使,毫無自由的人。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年級字:打(P1) 鳳(P4) 牢(P3) 龍(P2)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安排下打鳳牢龍,準備着天羅地網,也不是待客筵席,則是個殺人、殺人的戰場。”
年級字:畫(P1) 地(P1) 爲(P2) 牢(P3)
在地上畫一個圈當做監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爲牢,勢不可入,削木爲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年級字:亡(P2) 羊(P1) 補(P2) 牢(P3)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年級字:根(P1) 牢(P3) 蒂(P0) 固(P1)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從來說‘臘雪培元氣’,把麥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年級字:劃(P4) 地(P1) 為(P2) 牢(P3)
相傳上古時,於地上畫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懲罰。後用以指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回:“古人劃地為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劃地為牢,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
年級字:牢(P3) 不(P1) 可(P1) 破(P2)
異常堅固,不可摧毀。也用在指人固執己見或保守舊習。
年級字:久(P1) 慣(P3) 牢(P3) 成(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6回:“你還說你不久慣牢成。”
年級字:補(P2) 牢(P3) 顧(P3) 犬(P1)
丟失了羊,才修補羊圈;見了野兔,才回頭喚狗去追捕。比喻對出現的失誤,及時設法補救。
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年級字:牢(P3) 什(P1) 古(P1) 子(P1)
年級字:籬(P3) 牢(P3) 犬(P1) 不(P1) 入(P1)
籬笆編得結實,狗就鑽不進來。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壞人就無法勾引。
Wáng yáng bǔ láo wèi wèi wǎn yě
年級字:亡(P2) 羊(P1) 補(P2) 牢(P3) ,(P1) 未(P1) 為(P2) 晚(P1) 也(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