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ú
年級字:牛(P1)
詞性:名詞
姓氏牟,
牝,
牢,
牡,
牠,
牧,
物,
牲,
牯,
牴,
特,
牽,
犁,
犄,
犀,
犒,
犖,
犛,
犢,
犧原甲骨文像似長有兩角的牛頭。牛的頭形。
牛隻。
隸書
性格: 固執或驕傲 - 牛氣、牛脾氣。
投資市場的形勢: 牛市。
氣勢: 氣沖牛斗。
文化活動: 西班牙的鬥牛。
心態: 牛唔飲水唔撳得牛頭低
行為: 牛刀小試 - 比喻有很大的本領,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比較: 風馬牛不相及 - 比喻事物之間毫無關聯。
【衣服】 牛仔褲、牛仔裇。
【食物】 牛奶、牛油、牛尾湯、牛腩、牛肉、牛排、牛肉麵。
【姓氏】 唐代有牛僧孺,英國科學家牛頓。
【地名】 英國牛津。
【人物】 牛郎、西部牛仔、美國牛仔。
【星座】 牛斗 -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牛斗 - 共有六顆星,排列一起的形狀似牛角。
【六畜】 牛、馬、羊、雞、狗、豬。
【十二生肖】 次序排第七,按次序排列: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時間】古時十二時辰的「丑」時,即現代的凌晨一時到三時。古代的農夫是在這個時間起牀,準備我在天亮到田裏工作前要吃飽的飼料。按次序排列: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動物中的類別: 脊椎哺乳類動物,是反芻類動物、草食性動物。
品種: 黃牛、水牛、乳牛、野牛。
外形: 頭上長一對角,趾端有蹄,尾巴尖端有長毛。
叫聲: 哞。特性: 力量很大。
象徵: 勤力、耐勞、知足。
與人類的關係: 能協助人類耕田拉車,也可以提供蛋白質豐富的牛奶或乳酪食品,牛皮可作禦寒衣服或皮袋,牛骨可用作堅實的器具,牛角可以用來做號角或盛載液體的器皿。古時社會也用牛作祭祀。
【代詞】 牠
【量詞】 一頭牛、一條牛、一只牛
《三字經》:「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唐.曹鄴《四怨三仇五情詩十二首.一情》:「牛羊不戀山,只戀山中草。」
《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西漢禮學戴德.《大戴禮記》:「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
nǎi niú
niú ròu
年級字:牛(P1) 肉(P1)
牛肉(beef),是肉類食品之一閹牛、奶牛或其它成年牛宰殺後供食用的肉
niú zá
年級字:牛(P1) 雜(P3)
詞性:名詞
牛雜是東南亞、廣東、香港常見的粤式街頭小吃,由牛的內臟煮成,包括牛腩、牛胃、牛腸、牛心、牛肝、牛腎、牛肺、蘿蔔及牛沙瓜等等。通常以濃郁的柱侯醬汁/鹵水汁調味。
féi niú
niú nǎi
年級字:牛(P1) 奶(P1)
詞性:名詞
母牛的乳腺分泌出的白色或略帶黃色的流汁,用來哺育它們的幼畜,其中含有成為懸浮狀的各種不同比例的脂肪、蛋白質、糖和無機鹽。
qiān niú
年級字:牽(P3) 牛(P1)
詞性:名詞
牽拉公牛或母牛牽牛下地;一種舊大陸熱帶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牽牛星的俗稱。
jiǔ niú
年級字:九(P1) 牛(P1)
詞性:數詞,量詞
九條牛。
如果加上兩字,組成“九牛一毛”,就形容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niú chē
Xiàng niú
niú láng
年級字:牛(P1) 郎(P2)
詞性:名詞
1.放牛娃2.牽牛星的別稱。亦指牛郎織女故事中的神話人物
3.喻佳偶的男方
niú yáng
niú tóu
年級字:牛(P1) 頭(P1)
詞性:名詞
1.牛的頭2.牛頭形的酒尊
3.佛教指地獄中的牛頭鬼卒
4.見“ 牛頭旃檀 ”
niú lán
年級字:牛(P1) 欄(P4)
詞性:名詞
1.指牛棚旁邊或四周的圍欄。
2.防止牛通過的牛欄,一邊用護欄擋住,其他幾邊是二、三英尺寬的隔離溝。
3.關牛的圈。
niú pí
年級字:牛(P1) 皮(P1)
詞性:名詞
1.牛的皮。比喻物品柔軟而有韌性。
2.指虛套的話。
niú rì
年級字:牛(P1) 日(P1)
詞性:名詞
大年初五、年初五、破五人類傳統文化,中國農曆新年的節日。
中國農曆正月第五天,又稱為大年初五。
中國傳統習俗,春節從初一至八分別定為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穀日,年初七寓意人的生日。
漢代東方朔《占書》記載,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為「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穀。」晉朝董勛《答問禮俗說》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故此,每年正月初一為雞的生日,初二為狗的生日,初三為豬的生日,初四為羊的生日,初五為牛的生日,初六為馬的生日,初七為人的生日,初八為穀的生日,接着,初九為天的生日,初十為地的生日。
niú máo
niú yóu
年級字:牛(P1) 油(P2)
詞性:名詞
牛: 牛隻、黃牛、牛奶。
油: 食油、油脂。
從牛隻身體的牛奶或脂肪煶煉出的脂肪,蛋白質豐富,並可以做成固體形狀保存,簡單溶解之後可以混合不同的食品進食。
Tiáo niú
cóng niú
niú péng
年級字:牛(P1) 棚(P3)
詞性:名詞
原為飼養牛的棚子;中國文革時常指羈押受害者的地方,因這些人被誣稱牛鬼蛇神,故名。
niú zǎi
年級字:牛(P1) 仔(P2)
詞性:名詞
牧人,
牧童通常指騎馬放牧的牛場牧人。可用作形容詞:
例:牛仔褲;牛仔帽;牛仔服
niú pái
年級字:牛(P1) 排(P2)
詞性:名詞
動物身體兩旁保護肺部、心臟、胃部、肝臟,腎臟的叻骨,也被稱為排骨。
人類將一些家畜,如:豬、牛、羊等的排骨弄成食物,因為在一行行的骨上,肉味也是非常可口的。
牛排便是用牛的排骨煮成的食物。將牛排內的肌肉切成厚片,以調味料醃過,依各人喜好煎成不同熟度,再淋上醬汁的一種菜餚。
yě niú
年級字:野(P2) 牛(P1)
詞性:名詞,名詞
家牛野生哺乳動物。形狀與家牛相似。身體高大,毛褐色,頭部和頸部有長毛,背部隆起。
niú jīn
年級字:牛(P1) 津(P3)
詞性:名詞
1.天河。
宋 楊億 《戊申年七夕五絕》之四:“爭如靈匹年年別,莫恨牛津隔風輈。”參見“ 牛郎織女 ”。
2.在英國的地方名。牛津因它是世界一流學府的地位和遍布各地的古蹟而聞名,使它成為人們極度夢想的城市。 9世紀建立的,距今有1100多年曆史的牛津城是英國皇族和學者的搖籃。但是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商業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又使牛津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了青春的活力。
huáng niú
年級字:黃(P1) 牛(P1)
詞性:名詞
1.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皮可以製革
2.黃牛票販子,以黑市價格倒賣證券、外匯、車票、船票、影劇票的人
wō niú
年級字:蝸(P1) 牛(P1)
詞性:名詞
軟體動物,頭部有兩對觸角,殼略呈扁圓形或圓錐形,有螺旋紋。吃草本植物的表皮
fàng niú
Dà niú
年級字:大(P1) 牛(P1)
詞性:名詞
三星Galaxy Note系列是韓國三星電子旗艦智能產品的名稱。這個品牌系列包括智能手機(平板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包括:三星Galaxy Note、三星Galaxy Note 2、三星Galaxy Note 3、三星Galaxy Note4、三星Galaxy Note Edge和三星Galaxy Note 8.0、三星Galaxy Note 10.1、三星Galaxy Note Pro、三星Galaxy Note 5等。三星Galaxy Note 的定位介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間,這是一個尺寸上的中間點。將其形容為結合兩者特點的融合體再合適不過了,既能塞進衣服裡…
gēng niú
niú méng
年級字:牛(P1)
詞性:名詞
咬或騷擾牲畜的任何一種虻,身體長橢圓形,有灰黑黃褐等色,胸部和腹部有花紋。
xiǎo niú
niú dú
gōng niú
yǎng niú
mǔ niú
年級字:母(P1) 牛(P1)
詞性:名詞
雌性牛;同位素子體發生器(可從中選取短壽命放射性同位素的母體元素)。
hēi niú
年級字:黑(P1) 牛(P1)
詞性:名詞
黑色的牛;草花名;李逵體黑力大,故有“黑牛”之稱。
niú yǎn
shuǐ niú
年級字:水(P1) 牛(P1)
詞性:名詞
一種亞洲產的牛,角很大,作新月形,喜歡浸在水中。是耕水田的主要力畜。
niú mǎ
chuī niú
lǎo niú
年級字:老(P1) 牛(P1)
詞性:名詞
1.年老的牛。
例:《左傳·成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屍’,而況君乎!”
2.今亦以喻指踏實勤懇為人民服務的人。
例:郭小川 《登九山》詩:“浮浮蕩盪,晃晃溜溜;看老攤,守老坡,吃老本,就是不當老牛。”
3.稱呼姓牛的人
niú wū
年級字:牛(P1) 屋(P1)
詞性:名詞
牛住的小屋。
例: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晉 人 褚裒 ,字 季野 ,“名字已顯而位微,人多未識”。一次,他投宿 錢塘 亭,剛好 吳興 縣令 沉充 送客過 浙江 ,亭吏驅 褚 移牛屋下。
沉 酒醉,問牛屋下為何人, 褚 舉手回答:“ 河南 褚季野 。” 沉 大窘,又不敢請他移出,只好到牛屋裡拜訪宴請。褚 神色自如。後用以為典。宋 陸游 《書意》詩:“老子那辭徙牛屋,癡人自喜拜車塵。”
dòu niú
年級字:鬥(P2) 牛(P1)
詞性:名詞,動詞
1.二十八宿中的鬥宿和牛宿。
2.挑逗牛與牛或牛與人相鬥。
niú fèn
niú jiǎo
tiě niú
年級字:庖(P0) 丁(P1) 解(P2) 牛(P1)
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莊子·養生主》:“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年級字:如(P2) 牛(P1) 負(P3) 重(P1)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鬥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年級字:鑽(P3) 牛(P1) 角(P2) 尖(P2)
比喻費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指思想方法狹窄。
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餘地,別死鑽牛角尖。”
年級字:馬(P1) 牛(P1) 其(P2) 風(P1)
《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雲:‘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雲:‘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
年級字:馬(P1) 面(P1) 牛(P1) 頭(P1)
《西湖二集·文昌司憐才慢注祿籍》:“沒慈心的馬面牛頭,兩股叉,兩條鞭,惡惡狠狠。”
年級字:泥(P2) 牛(P1) 入(P1) 海(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八:“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年級字:屠(P5) 所(P2) 牛(P1) 羊(P1)
《大涅磐經·迦葉品》:“如囚趨市,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於屠所。”
年級字:床(P1) 下(P1) 牛(P1) 斗(P1)
聽到床下螞蟻動,誤以為牛在相鬥。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年級字:多(P1) 如(P2) 牛(P1) 毛(P1)
《北史·文苑列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年級字:買(P1) 牛(P1) 賣(P3) 劍(P4)
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買犁賣劍”。
年級字:牽(P3) 牛(P1) 織(P3) 女(P1)
年級字:牛(P1) 刀(P1) 割(P3) 雞(P1)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年級字:童(P1) 牛(P1) 角(P2) 馬(P1)
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年級字:牛(P1) 高(P1) 馬(P1) 大(P1)
《小說月報》1981年第1期:“東寧縣縣委書記劉番成長得濃眉大眼,牛高馬大。”
年級字:牛(P1) 衣(P1) 對(P1) 泣(P4)
睡在牛衣裏,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着窮困的生活。
《漢書·王章傳》:“初,章爲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年級字:騎(P2) 牛(P1) 覓(P5) 牛(P1)
原比喻一面佔着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同“騎驢覓驢”。
年級字:雞(P1) 尸(P4) 牛(P1) 從(P1)
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
年級字:汗(P1) 牛(P1) 塞(P3) 棟(P5)
明·唐順之《胡貿棺記》:“餘不自揆,嘗取《左氏》、歷代諸史及諸大家文字所謂汗牛塞棟者,稍刪次之以從簡約。”
年級字:鼎(P5) 牛(P1)
扛鼎:把鼎舉起來。抃牛:把兩頭相斗的牛位開。能把鼎舉起來,能把相斗的兩頭牛拉開。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 漢·楊雄《法言·淵騫》:“秦悼武、烏獲、任鄙,扛鼎抃牛,非絕力也?”
年級字:牛(P1) 衣(P1) 夜(P2) 哭(P1)
唐·溫庭筠《上裴舍人啓》:“今則阮路興悲,商歌結恨;牛衣夜哭,馬柱晨吟。”
年級字:牛(P1) 農(P2) 對(P1) 泣(P4)
睡在牛衣裏,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着窮困的生活。
《漢書·王章傳》:“初,章爲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年級字:飯(P1) 牛(P1) 屠(P5) 狗(P2)
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
年級字:牛(P1) 頭(P1) 馬(P1) 面(P1)
迷信傳說中的兩個鬼卒,一個頭象牛,一個頭象馬。比喻各種醜惡的人。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一:“釋迦是牛頭獄卒,祖師是馬面阿婆。”
年級字:羞(P3) 以(P1) 牛(P1) 後(P1)
牛後:牛的肛門,比喻從屬的地位。指不願處在從屬地位,爲人牽制。
年級字:一(P1) 牛(P1) 吼(P4) 地(P1)
《翻譯名義集·數量》:“拘盧舍,此雲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或雲一鼓聲。《俱舍》雲二里,《雜寶藏》雲五里。”
年級字:買(P1) 牛(P1) 息(P1) 戈(P0)
猶言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年級字:以(P1) 羊(P1) 易(P2) 牛(P1)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年級字:對(P1) 牛(P1) 鼓(P2)
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同“對牛彈琴”。
《莊子·齊物論》“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晉·郭象注:“是猶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終於昧然也。”
年級字:亡(P2) 羊(P1) 得(P1) 牛(P1)
《淮南子·說山訓》:“亡羊而得牛,則莫不利失也。”
年級字:牛(P1) 黃(P1) 狗(P2) 寶(P2)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髒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罷,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 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年級字:搏(P5) 牛(P1) 之(P2)
原意是說主要目標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一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蝨那樣去與別人打敗。後來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史記·項羽本紀》:“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
年級字:牛(P1) 馬(P1) 襟(P5)
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三折:“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教人道這喬男女,則是些牛馬襟裾。”
年級字:休(P1) 牛(P1) 歸(P3) 馬(P1)
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書弗服。”《隋書·薛道衡傳》:“於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爲家,萬里爲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年級字:呼(P2) 牛(P1) 呼(P2) 馬(P1)
呼:稱呼。稱我牛也好,稱我馬也好。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讚也好,決不計較。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年級字:牛(P1) 皮(P1) 燈(P1) 籠(P3)
年級字:吹(P1) 牛(P1) 拍(P1) 馬(P1)
吹牛:吹牛皮;拍馬:拍馬屁。指愛說大話,喜歡自我吹噓和一味逢迎巴結別人的行爲。
魯迅《僞自由書·後記》:“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種吹牛拍馬的精力……用到求實學一點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嗎?”
年級字:蝸(P1) 行(P1) 牛(P1) 步(P1)
年級字:牛(P1) 聽(P1) 彈(P4) 琴(P2)
瞿秋白《亂彈》:“現在,‘治於人的小人’,要想在無線電的播音裏去聽清楚崑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聽彈琴,一竅不通了。”
年級字:汗(P1) 牛(P1) 充(P2) 棟(P5)
棟:棟宇,屋子。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
唐·柳宗元《陸文通墓表》:“其爲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年級字:鼠(P4) 入(P1) 牛(P1) 角(P2)
年級字:目(P1) 無(P2) 全(P2) 牛(P1)
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莊子·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年級字:老(P1) 牛(P1) 犢(P0)
《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年級字:馬(P1) 牛(P1)
明·王世懋《藝圃擷餘》:“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馬浡牛溲鹹成鬱致,於是詩之變極矣。”
年級字:壯(P1) 氣(P1) 吞(P3) 牛(P1)
明·孫梅錫《琴心記》第二十出:“男兒漢壯氣吞牛,丈夫志豈困荒丘?”
年級字:爭(P2) 貓(P1) 丟(P1) 牛(P1)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
年級字:雞(P1) 口(P1) 牛(P1) 後(P1)
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
年級字:牛(P1) 蹄(P4) 中(P1) 魚(P1)
牛蹄:是指牛蹄印裏的積水。牛蹄印坑裏的魚。比喻死期迫近。
三國(魏)·應璩《與韋仲將書》:“誠恐將爲牛蹄中魚,卒鮑氏之肆矣。”
年級字:牽(P3) 牛(P1) 下(P1) 井(P2)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負販經商,登山涉水,吃煙人更是牽牛下井。”
年級字:充(P2) 棟(P5) 汗(P1) 牛(P1)
謂書籍堆得高及棟樑,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 富。
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年級字:繭(P6) 絲(P2) 牛(P1) 毛(P1)
清朝黃宗羲《答萬充宗質疑書》:“吾兄經術,繭絲牛毛,用心如此,不僅當今無與絕塵,即在先儒亦豈易得哉?”
年級字:呼(P2) 牛(P1) 作(P2) 馬(P1)
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讚也好,決不計較。同“呼牛呼馬”。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年級字:牛(P1) 郎(P2) 織(P3) 女(P1)
牛郎織女爲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年級字:氣(P1) 喘(P3) 如(P2) 牛(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臉是喝了個漆紫,連樂帶忙,一頭說着,只張着嘴,氣喘如牛的拿了條大手巾擦那腦門子上的汗。”
年級字:牛(P1) 角(P2) 掛(P2) 書(P1)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年級字:犀(P2) 牛(P1) 望(P2) 月(P1)
《關尹子·五鑑》:“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年級字:牛(P1) 驥(P0) 同(P1) 皂(P3)
漢·鄒陽《獄中上樑王書》:“使不羈之士與牛同皁,此鮑焦所以憤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年級字:氣(P1) 沖(P3) 牛(P1) 斗(P1)
氣:氣勢;牛、鬥: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牛斗,誓將真節報君仇。”
年級字:馬(P1) 襟(P5) 牛(P1)
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亦作“襟裾馬牛”。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年級字:歸(P3) 馬(P1) 放(P1) 牛(P1)
《尚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年級字:對(P1) 牛(P1) 彈(P4) 琴(P2)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爲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年級字:服(P1) 牛(P1) 乘(P2) 馬(P1)
《周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
年級字:氣(P1) 克(P4) 斗(P1) 牛(P1)
鬥:北斗星。牛:牽牛星。鬥牛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同“氣吞牛斗”。
明·胡文煥《羣音類選〈千金記·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雲,氣克斗牛,怎肯與他年少成仇。”
年級字:齊(P2) 王(P1) 捨(P3) 牛(P1)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年級字:椎(P0) 牛(P1) 饗(P0) 士(P1)
《後漢書·吳漢傳》:“漢將輕騎迎與之戰,不利,墮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衆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傷而起,椎牛饗士……於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
年級字:牛(P1) 童(P1) 馬(P1) 走(P1)
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然而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
年級字:敲(P2) 牛(P1) 宰(P5) 馬(P1)
年級字:氣(P1) 吞(P3) 牛(P1) 斗(P1)
牛:牽牛星。鬥:北斗星。牛鬥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明·胡文煥《羣音類選〈蟠桃記·誕孫相慶〉》:“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閒人。”
年級字:蹊(P0) 田(P1) 奪(P3) 牛(P1)
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年級字:馬(P1) 牛(P1) 襟(P5)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禮節。也比喻衣冠禽獸。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
年級字:休(P1) 牛(P1) 散(P2) 馬(P1)
唐·魏徵壽《隋書·薛道衡傳》:“於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爲家,萬里爲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年級字:一(P1) 牛(P1) 九(P1) 鎖(P3)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牛九鎖,更相牽攣,案明如市,不得東西,請讞得報,日中被刑。”
年級字:散(P2) 馬(P1) 休(P1) 牛(P1)
《書·武成》:“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
年級字:問(P1) 牛(P1) 知(P1) 馬(P1)
《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
年級字:椎(P0) 牛(P1) 發(P1) 冢(P0)
宋·蘇軾《策別》十七:“小者呼雞逐狗,大者椎牛發冢,無所不至。”
年級字:牛(P1) 刀(P1) 小(P1) 試(P3)
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宋·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籤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年級字:牛(P1) 鬼(P2) 蛇(P4) 神(P1)
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虛幻怪誕。後比喻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壞人。
唐·李賀《李賀集序》:“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爲其虛荒誕幻也。”
年級字:牀(P1) 下(P1) 牛(P1) 鬥(P2)
聽到牀下螞蟻動,誤以爲牛在相鬥。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牀下蟻動,謂之牛鬥。”
年級字:九(P1) 牛(P1) 二(P1) 虎(P1)
詞性:形容詞
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九牛’指一次能拉九隻牛的力氣。‘二虎’指春秋魯國的大力士卞莊子刺二虎的故事。典出《戰國策.秦策二》。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極大的力量,十分費事。
年級字:九(P1) 牛(P1) 一(P1) 毛(P1)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年級字:襟(P5) 馬(P1) 牛(P1)
語出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年級字:牛(P1) 之(P2) 一(P1) 毛(P1)
年級字:牛(P1) 蹄(P4) 之(P2)
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積水。形容水量極少。也比喻處在不能有所作爲的境地。
《淮南子·汜論訓》:“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鱣鮪。”《淮南子·俶真》:“牛蹄之涔,無尺之鯉。”北周·庾信《爲杞公讓宗師表》:“況復一枝倦曲,終危九層之臺;一股涔蹄,必傷千里之駕。”
年級字:版(P4) 築(P2) 飯(P1) 牛(P1)
版築,造土牆;飯牛,喂牛。後以之爲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書·說命上》載:相傳商代賢者傅說築於傅巖,武丁用以爲相。《呂氏春秋·舉難》載:春秋時衛國賢者甯戚飯牛車下,扣牛角而歌,桓公異之,拜爲上卿。
年級字:放(P1) 牛(P1) 歸(P3) 馬(P1)
《尚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年級字:牛(P1) 酒(P4)
元·薩都刺《酬江月·過淮陰》詞:“槌牛釃酒,英雄千古誰吊。”
年級字:氣(P1) 衝(P2) 牛(P1) 斗(P1)
氣:氣勢;牛、鬥: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牛鬥,誓將真節報君仇。”
年級字:牛(P1) 衣(P1) 歲(P2) 月(P1)
清·曾國藩《送妹夫王五歸》詩之四:“織屨辟纑終古事,牛衣歲月即羲皇。”
年級字:牛(P1) 角(P2) 書(P1) 生(P1)
《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年級字:椎(P0) 牛(P1) 血(P3)
古時聚衆盟誓,殺牛取其血含於口中或以血塗嘴脣,表示誠意。
年級字:汗(P1) 牛(P1) 充(P2) 屋(P1)
清·方東樹《〈切問齋文抄〉書後》:“非要非玄,而冗長並錄,是《書》不止百篇,《詩》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盡載,且適以罔道迷人。”
年級字:牛(P1) 羊(P1) 勿(P1) 踐(P4)
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爲人用,故周之先王爲此愛之,況於人乎?”
年級字:老(P1) 牛(P1) 破(P2) 車(P1)
老牛拉破車。比喻做事慢吞吞,一點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要想完成這頂任務,就不能像老牛破車似的,要雷厲風行,說幹就幹。
年級字:兔(P1) 角(P2) 牛(P1) 翼(P3)
年級字:一(P1) 牛(P1) 鳴(P4) 地(P1)
清·錢謙益《山莊八景詩·錦峯晴曉》序:“其旁有錦峯書院,去山莊一牛鳴地。”
年級字:鯨(P3) 吸(P2) 牛(P1) 飲(P2)
鯨吸:像鯨魚吸水一樣。如鯨吸百川,似牛飲池水。比喻放量狂飲。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四卷:“桀爲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唐·杜甫《飲中八仙歌》:“飲如長鯨吸百川。:
年級字:牛(P1) 衣(P1) 病(P2) 臥(P3)
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便羊裘歸去,難留嚴子;牛衣病臥,肯泣王章?”
年級字:瘠(P0) 牛(P1) 羸(P0) 豚(P5)
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豬。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國家。
清·梁啓超《匈加利愛國者噶蘇士傳》:“杜蘭斯哇人,撒遜人等,亦隨其所敵視之馬哥耶族,同成灰燼。瘠牛羸豚,坐待割。”
年級字:牛(P1) 角(P2) 之(P2) 歌(P1)
春秋時,甯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機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爲“非常人”,命後車載之,拜爲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
年級字:牛(P1) 馬(P1) 渤(P0)
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馬牷,一名屎菰,生於溼地及腐木的菌類。均可入藥。比喻雖然微賤但是有用的東西。渤,通勃。
清·李漁《閒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馬渤入藥籠,用之得宜,其價值反在參苓之上。”
年級字:帶(P1) 牛(P1) 佩(P4) 犢(P0)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鬥爭而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歸農。
《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爲帶牛佩犢。’”
年級字:牛(P1) 馬(P1) 勃(P4)
牛溲:牛尿,一說車前草,利小便;馬勃:可治瘡。比喻一般人認爲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裏可成爲有用的物品。
唐·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則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年級字:土(P1) 牛(P1) 木(P1) 馬(P1)
《關尹子·八籌》:“知物之僞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
年級字:賣(P3) 劍(P4) 買(P1) 牛(P1)
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年級字:牛(P1) 蹄(P4) 之(P2) 魚(P1)
《孔叢子·連叢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須租人,是猶古人慾決江海以救牛蹄之魚之類也。”
年級字:九(P1) 牛(P1) 一(P1) 毫(P4)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年級字:氣(P1) 衝(P2) 斗(P1) 牛(P1)
氣:氣勢;牛、鬥: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唐·崔融《詠寶劍》:“匣氣衝牛斗,山形轉轆轤。”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真節報君仇。”
年級字:吳(P6+) 牛(P1) 喘(P3) 月(P1)
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臣猶見牛,見月而喘。”《太平御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年級字:牛(P1) 鼎(P5) 烹(P4) 雞(P1)
《後漢書·邊讓傳》:“函牛之鼎以烹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
年級字:牛(P1) 驥(P0) 同(P1)
指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亦作“牛驥同槽”。
年級字:犀(P2) 照(P2) 牛(P1) 渚(P0)
《晉書·溫嶠傳》:“扞溫嶠呴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
年級字:目(P1) 牛(P1) 無(P2) 全(P2)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年級字:喘(P3) 月(P1) 吳(P6+) 牛(P1)
五代·譚用之《寄王侍御》詩:“喘月吳牛知夜至,嘶風胡馬識秋來。”
年級字:氣(P1) 壯(P1) 如(P2) 牛(P1)
年級字:牛(P1) 驥(P0) 共(P1) 牢(P3)
《晉書·張載傳》:“及其無事也,則牛驥共牢,利鈍齊列,而無長塗犀革以決之,此離朱與瞽者同眼之說也。”
年級字:牛(P1) 驥(P0) 同(P1) 槽(P4)
指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同“牛驥同皂”。
漢·焦贛《易林·升之小畜》:“牛驥同槽,郭氏以亡。”
年級字:馬(P1) 勃(P4) 牛(P1)
清·褚人獲《堅瓠十集·遺臭文詞》:“馬勃牛溲君受用,何須開口出而哇。”
年級字:牛(P1) 口(P1) 之(P2) 下(P1)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甯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年級字:牛(P1) 毛(P1) 細(P1) 雨(P1)
清·樑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牛毛細雨送斜陽。”
年級字:牛(P1) 星(P1) 織(P3) 女(P1)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詩之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年級字:騎(P2) 牛(P1) 讀(P1) 漢(P4) 書(P1)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的緱山,往從之。以蒲韀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年級字:隔(P3) 山(P1) 買(P1) 老(P1) 牛(P1)
年級字:猴(P2) 騎(P2) 土(P1) 牛(P1)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引《世語》:“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年級字:九(P1) 牛(P1) 拉(P1) 不(P1) 轉(P2)
年級字:司(P1) 馬(P1) 牛(P1) 之(P2) 嘆(P3)
《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年級字:風(P1) 馬(P1) 牛(P1) 不(P1) 相(P1) 及(P2)
詞性:形容詞
毫不相干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不要混為一談。
風:走失。
及:到。
原文指齊楚相去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
《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年級字:割(P3) 雞(P1) 焉(P0) 用(P1) 牛(P1) 刀(P1)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年級字:九(P1) 牛(P1) 二(P1) 虎(P1) 之(P2) 力(P1)
元·鄭德輝《三戰呂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年級字:牛(P1) 頭(P1) 唔(P0) 搭(P3) 馬(P1) 嘴(P2)
年級字:牛(P1) 頭(P1) 不(P1) 對(P1) 馬(P1) 面(P1)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盡其所有寫上,都是牛頭不對馬面。”
年級字:殺(P4) 雞(P1) 焉(P0) 用(P1) 牛(P1) 刀(P1)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年級字:風(P1) 牛(P1) 馬(P1) 不(P1) 相(P1) 及(P2)
梁啓超《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傳略》:“夫孰知蘭之生產,與彼風牛馬不相及之貓,有此若大關係乎?”
年級字:牛(P1) 頭(P1) 不(P1) 對(P1) 馬(P1) 嘴(P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一卷:“皁隸兜臉打一啐,罵道:‘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
年級字:牛(P1) 不(P1) 喝(P1) 水(P1) 強(P2) 按(P2) 頭(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鴛鴦道:‘家生女兒怎麼樣?“牛不吃水強按頭”嗎?我不願意,難道殺我的老子娘不成!’”
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年級字:初(P2) 生(P1) 牛(P1) 犢(P0) 不(P1) 怕(P1) 虎(P1)
《莊子·知北遊》:“德將爲汝美,道將爲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nìng wéi jī kǒu bù wéi niú hòu
年級字:寧(P4) 爲(P2) 雞(P1) 口(P1) ,(P1) 不(P1) 爲(P2) 牛(P1) 後(P1)
牛後:牛的肛門。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乎?”
nìng wéi jī kǒu wú wéi niú hòu
年級字:寧(P4) 爲(P2) 雞(P1) 口(P1) ,(P1) 毋(P0) 爲(P2) 牛(P1) 後(P1)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爲大者之後。同“寧爲雞口,無爲牛後”。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爲雞口,毋爲牛後,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nìng wéi jī kǒu wú wéi niú hòu
年級字:寧(P4) 爲(P2) 雞(P1) 口(P1) ,(P1) 無(P2) 爲(P2) 牛(P1) 後(P1)
西漢·劉向《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