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神(P1) 清(P1) 氣(P1) 爽(P4)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明,氣質爽朗。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續玄怪錄·裴諶》:“香風颯來,神清氣爽,飄飄然有凌雲之意。”
年級字:秋(P1) 高(P1) 氣(P1) 爽(P4)
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年級字:二(P1) 惠(P2) 競(P3) 爽(P4)
《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年級字:分(P2) 毫(P4) 不(P1) 爽(P4)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二:“凡客貨在船,都是他記賬,出入分毫不爽。”
年級字:爽(P4) 心(P1) 豁(P0) 目(P1)
年級字:屢(P4) 試(P3) 不(P1) 爽(P4)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道上,屢試不爽。”
年級字:英(P1) 姿(P3) 爽(P4)
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態;颯爽:豪邁矯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煥發的樣子。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
年級字:報(P2) 應(P2) 不(P1) 爽(P4)
報應:佛家語,指因果報應;爽:差失。做惡者必得惡報,從來沒有差錯的。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萬,那一個不說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年級字:爽(P4) 心(P1) 悅(P3) 目(P1)
年級字:毛(P1) 髮(P2) 不(P1) 爽(P4)
年級字:不(P1) 爽(P4) 毫(P4) 髮(P2)
年級字:毫(P4) 髮(P2) 不(P1) 爽(P4)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髮不爽。”
年級字:毫(P4) 釐(P6) 不(P1) 爽(P4)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髮不爽。”
年級字:磊(P5) 落(P2) 爽(P4)
梁啓超《袁崇煥傳》第七節:“不然,以磊落颯爽之袁督師,而何以自危至是。”
年級字:天(P1) 高(P1) 氣(P1) 爽(P4)
詞性:形容詞
天氣晴朗
年級字:爽(P4) 然(P2) 自(P1) 失(P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無及矣。”
年級字:爽(P4) 然(P2) 若(P3) 失(P2)
爽然:主意不定的樣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無主、空虛悵惘的神態。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讀《鵬鳥賦》,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年級字:分(P2) 毫(P4) 無(P2) 爽(P4)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喜甚,即將白銀一千兩,送到公子船中,十孃親自檢看,足色足數,分毫無爽。”
年級字:銖(P0) 不(P1) 爽(P4)
清·周亮工《書影》卷八:“條分縷析,一一相配,而錙銖不爽也。”
年級字:金(P1) 風(P1) 送(P1) 爽(P4)
金風:指秋天的風。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秋爲金。秋風帶來了涼意。
年級字:不(P1) 爽(P4) 累(P3) 黍(P6+)
清·王韜《淞隱漫錄·姚雲纖》:“女鑿壁偷聽,得其指授,無人時轉喉學唱,音韻抑揚,不爽累黍。”
年級字:爽(P4) 英(P1) 姿(P3)
颯爽:豪邁矯健;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態。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煥發的樣子。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
rén féng xǐ shì jīng shén shuǎng
年級字:人(P1) 逢(P4) 喜(P1) 事(P1) 精(P2) 神(P1) 爽(P4)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悶向心來瞌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