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g
年級字:爭(P2)
詞性:動詞
甲骨文「爭」象形兩手拖動犁耙,表示把犁耕種。
金文的 「爭」字,只用作偏旁,如「靜」字。
耕作。
努力求取: 爭取、競爭、據理力爭、兵家必爭之地。
辯論、吵嘴: 爭論、爭辯、爭吵、口舌之爭。
強搶、搶奪: 爭奪、爭先恐後。
抗衡、互不相讓: 爭執、 抗爭、爭鬥、意氣之爭。
嫉妒: 爭風吃醋、爭妍。
zhēng duó
zhēng chǎo
kàng zhēng
bì zhēng
年級字:必(P2) 爭(P2)
詞性:形容詞,助詞
1.必須爭取。
2.分秒必爭: 一分一秒也一定要爭取。形容抓緊時間。
zhēng qiǎng
zhēng dòu
néng zhēng
lùn zhēng
wèi zhēng
zhī zhēng
zhēng chí
zhēng qì
bùzhēng
年級字:不(P1) 爭(P2)
1.只因爲 。2.不在乎,不要緊 。3.連詞,如果 。
jìng zhēng
xiāng zhēng
zhēng qǔ
fēnzhēng
zhēng qiáng
年級字:爭(P2) 強(P2)
詞性:動詞,形容詞
dòu zhēng
年級字:鬥(P2) 爭(P2)
戰爭和睦,
和解,
團結,
妥協1. 亦作“鬭爭”。爭鬥;搏鬥。2. 指戰爭。後亦指矛盾雙方的衝突、爭鬥。
3. 爭訟;爭辯。
4. 競爭;競賽。
5. 揭露;批判;打擊。
zhēng duān
zhēng de
zhēng zhí
zhēng yì
zhēng bà
zhēng xiān
wú zhēng
zhēng kè
zhēng lùn
zhēng biàn
lì zhēng
zhēng xiāng
zhēng gōng
年級字:爭(P2) 功(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爭名奪利,
爭權奪利一心同功爭奪功利或功勞。參考:
1.《書·大禹謨》:「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2.《荀子·富國》:「事業,所惡也;功利,所好也。職業無分,如是則人有樹事之患,而有爭功之禍矣。」
3.《史記·蕭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殺 項羽 、定天下,論功行封;羣臣爭功,歲馀功不決。」
4. 宋 王讜 《唐語林·言語》:「將謂天下已定,不籍其力,復以萬乘至尊,與臣下爭功。」
5.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三回:「罪人原無紀律,或奔或止;三國以吳兵散亂,彼此爭功追逐,全無隊伍。」
6. 範文瀾、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二節:「專管治河的都水外監官員冗多,遇事互相推託,否則就是爭功邀賞。」
zhàn zhēng
年級字:龍(P2) 爭(P2) 虎(P1) 鬥(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鬥爭、競爭、不和諧的局面。競賽緊張、激烈的情景。
年級字:鬥(P2) 豔(P3) 爭(P2) 芳(P2)
《白雪遺音·玉蜻蜓·遊庵》:“鬥豔爭芳惟粉黛,當年大小慕喬公。”
年級字:爭(P2) 長(P1) 論(P2) 短(P2)
長、短:指是與非。爭論誰是誰非。多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過於計較。
年級字:面(P1) 折(P2) 庭(P2) 爭(P2)
年級字:爭(P2) 名(P2) 奪(P3) 利(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年級字:與(P2) 世(P1) 無(P2) 爭(P2)
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這是一種消極的迴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年級字:鄭(P4) 人(P1) 爭(P2) 年(P1)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爲勝耳。”
年級字:面(P1) 引(P2) 廷(P2) 爭(P2)
年級字:桃(P2) 李(P2) 爭(P2) 妍(P0)
年級字:爭(P2) 多(P1) 論(P2) 少(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開,還是二位伯伯總管在那裏,扶持小兒女大了,但憑胡亂分些便罷,決不敢爭多競少。”
年級字:鬥(P2) 怪(P1) 爭(P2) 奇(P2)
清·鬱永河《土番竹枝詞》之八:“銅箍鐵鐲儼刑人,鬥怪爭奇事事新。”
年級字:雞(P1) 爭(P2) 鵝(P3) 鬥(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從今咱們兩個丟開手,省得雞爭鵝鬥,叫別人笑。”
年級字:道(P1) 長(P1) 爭(P2) 短(P2)
林如稷《將過去》:“你近來怎麼這樣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從前愛鬧愛道長爭短,現在只是死呆呆不愛說話?”
年級字:鬥(P2) 豔(P3) 爭(P2) 輝(P3)
《敦煌變文集·無常經講經文》:“只趁事持誇窈窕,鬥豔爭輝呈面峭(俏)。”
年級字:爭(P2) 妍(P0) 鬥(P2) 麗(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百花爭妍、爭妍鬥豔春天百花齊放的景色。
爭: 競爭。
妍: 妍麗、妍姿、百花爭妍。
鬥: 鬥爭。
麗: 秀麗。
形容在春天百花齊放,好像互相在比賽誰是最美麗。
年級字:爭(P2) 權(P5) 攘(P6) 利(P2)
李大釗《大哀篇》:“鑽營運動、爭權攘利之不暇,奚暇計及民生哉?”
年級字:爭(P2) 長(P1) 競(P3) 短(P2)
宋·黃庭堅《書寄祝有道》:“人家兄弟無不義者,蓋因娶婦入門,異姓相聚,爭長競短,漸漬日聞,以至背戾,分門割戶。”
年級字:門(P1) 戶(P1) 之(P2) 爭(P2)
《清史稿·沈桂芬翁同龢等傳論》:“然以政見異同,門戶之爭,牽及朝局,至數十年而未已。”
年級字:鬥(P2) 麗(P2) 爭(P2) 妍(P0)
清·顧祿《清嘉錄·山塘看會》:“每會至壇,簫鼓悠揚,旌旗璀璨,鹵簿臺閣,鬥麗爭妍。”
年級字:白(P1) 蟻(P3) 爭(P2) 穴(P1)
元·馬謙齋《沉醉東風·自悟》曲:“取富貴青蠅競血,進功名白蟻爭穴。”
年級字:廷(P2) 爭(P2) 面(P1) 折(P2)
廷爭:在朝廷上爭論;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指直言敢諫。
《史記·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
年級字:寸(P1) 土(P1) 必(P2) 爭(P2)
即使是一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鬥爭毫不退讓。
元·金好問《鴻溝同欽叔賦》:“雌雄自決已無策,尺寸必爭唯上流。”
年級字:決(P2) 命(P3) 爭(P2) 首(P1)
年級字:你(P1) 奪(P3) 我(P1) 爭(P2)
年級字:面(P1) 爭(P2) 庭(P2) 論(P2)
年級字:爭(P2) 強(P2) 鬥(P2) 勝(P2)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定要喪了那羞惡的良心,戴了鬼臉,千方百計,爭強鬥勝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年級字:雞(P1) 相(P1) 爭(P2)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年級字:雞(P1) 爭(P2) 食(P1)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年級字:爭(P2) 貓(P1) 丟(P1) 牛(P1)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
年級字:龍(P2) 爭(P2) 虎(P1) 戰(P4)
年級字:爭(P2) 奇(P2) 鬥(P2) 豔(P3)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方物·芍藥譜》:“名品相壓,爭妍鬥奇,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
年級字:爭(P2) 雞(P1) 失(P2) 羊(P1)
年級字:面(P1) 折(P2) 廷(P2) 爭(P2)
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廷爭:在朝廷上爭論。指直言敢諫。
《史記·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
年級字:爭(P2) 分(P2) 奪(P3) 秒(P3)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常見詞組分秒必爭充分利用時間。
《晉書·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衆人,當惜分陰。」
年級字:虎(P1) 鬥(P2) 龍(P2) 爭(P2)
年級字:暗(P2) 鬥(P2) 明(P1) 爭(P2)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七章:“南方的桂滇黔等小軍閥,暗鬥明爭,弄得全中國民不聊生!中國政治真糟啦!”
年級字:蠻(P6) 觸(P6) 相(P1) 爭(P2)
蠻觸:蠻氏、觸氏,《莊子》寓言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年級字:萬(P2) 壑(P0) 爭(P2) 流(P1)
壑:深溝,借指溪流。許多溪水競相奔流。形容山中勝景。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年級字:百(P1) 花(P1) 爭(P2) 豔(P3)
年級字:力(P1) 爭(P2) 上(P1) 游(P1)
清·趙翼《甌北詩話·五言古·閒居讀書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年級字:爭(P2) 妍(P0) 鬥(P2) 豔(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指競相比美。
郭沫若《丁東草·石榴》:“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鬥豔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
年級字:據(P4) 理(P2) 力(P1) 爭(P2)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縣的事,自己也應該有點主意。外國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實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該據理力爭。”
年級字:爭(P2) 權(P5) 奪(P3) 利(P2)
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他們就只曉得爭權奪利,草菅人命。”
年級字:爭(P2) 鋒(P3) 吃(P1) 醋(P5)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可知是個賤骨頭。”
年級字:爭(P2) 先(P2) 恐(P2) 後(P1)
清·張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直搶上來。”
年級字:競(P3) 短(P2) 爭(P2) 長(P1)
年級字:觸(P6) 鬥(P2) 蠻(P6) 爭(P2)
觸和蠻,《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後以之比喻爲私利而爭鬥。
清·尤侗《注云飛·十空曲》:“豎子英雄,觸鬥蠻爭蝸角中。”
年級字:爭(P2) 前(P1) 恐(P2) 後(P1)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五十五回:“歡乃麾兵直進,大衆爭前恐後,一涌而上,無復行列。”
年級字:百(P1) 家(P1) 爭(P2) 鳴(P4)
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百家,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
《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捨諸候。”
年級字:十(P1) 手(P1) 爭(P2) 指(P2)
語出《禮記·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年級字:必(P2) 爭(P2) 之(P2) 地(P1)
《周書·王悅傳》:“白馬要衝,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年級字:炫(P6) 異(P3) 爭(P2) 奇(P2)
年級字:爭(P2) 強(P2) 鬥(P2) 狠(P3)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譬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愛爭強鬥狠,但是又愛貪懶好閒,在這兒便種下了墮落的種子。”
年級字:蝸(P1) 角(P2) 之(P2) 爭(P2)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年級字:爭(P2) 強(P2) 好(P1) 勝(P2)
爭:爭奪;強:優勝;好:喜愛。爭為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年級字:分(P2) 秒(P3) 必(P2) 爭(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常見詞組爭分奪秒利用時間。
《晉書·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衆人,當惜分陰。」
年級字:兩(P1) 虎(P1) 相(P1) 爭(P2)
《戰國策·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
年級字:龍(P2) 戰(P4) 虎(P1) 爭(P2)
年級字:蟻(P3) 鬥(P2) 蝸(P1) 爭(P2)
宋·劉克莊《和仲弟》之四:“蟻鬥蝸爭求予沒,老夫身世自難裁。”
年級字:諫(P0) 爭(P2) 如(P2) 流(P1)
諫爭:爭同“諍”,直言相勸。勸諫的話如同流水一樣,滔滔不絕。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二折:“從父令是何由,從君令是何由,冒斧當戈,諫爭如流。”
年級字:相(P1) 爭(P2)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年級字:鼓(P2) 腦(P2) 爭(P2) 頭(P1)
《全元散曲·柳營曲·風月擔》:“勤兒每正鼓腦爭頭,鬥喧呼謝館秦樓。”
年級字:百(P1) 花(P1) 爭(P2) 妍(P0)
年級字:炫(P6) 奇(P2) 爭(P2) 勝(P2)
清·崇彝《道鹹以來朝野雜記》:“火神廟中玉器攤,尤炫奇爭勝,貴族婦女及富商外賈多趨之。”
年級字:無(P2) 可(P1) 爭(P2) 辯(P3)
清·陳澧《東塾讀書記》卷十六:“太社不立於京都,當安所立。尤無可置辯矣。”
年級字:爭(P2) 強(P2) 顯(P4) 勝(P2)
猶爭強好勝。爭爲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羣音類選·北腔類·海神記·王魁訴神》:“恐怕他褒貶村,爭強顯勝各撾俊,惟求鴇兒心內喜。”
年級字:萬(P2) 木(P1) 爭(P2) 榮(P2)
詞性:形容詞
百花盛放
年級字:鬥(P2) 豔(P3) 爭(P2) 妍(P0)
清·歸莊《看寒花記》:“因思春夏秋之花,鬥豔爭妍,逾旬則色衰態倦,甚且有一日半日而謝者。”
年級字:爭(P2) 短(P2) 論(P2) 長(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當下一邊是落難之際,一邊是富厚之家,並不消爭短論長,已自一說一中。”
年級字:明(P1) 爭(P2) 暗(P2) 鬥(P2)
巴金《家》三:“明明是一家人,然而沒有一天不在明爭暗鬥。”
年級字:並(P2) 驅(P4) 爭(P2) 先(P2)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
年級字:爭(P2) 名(P2) 競(P3) 利(P2)
宋·秦觀《自警》詩:“爭名競利走如狂,覆被利名生怨隙。”
年級字:只(P1) 爭(P2) 朝(P3) 夕(P1)
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時間短暫。比喻抓緊時間,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
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年級字:恐(P2) 後(P1) 爭(P2) 先(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8回:“他卻橫衝直撞,恐後爭先。”
年級字:鬥(P2) 媚(P4) 爭(P2) 妍(P0)
清·王韜《淞濱瑣話·畫船紀豔》:“[魚軒]中有二女,裝束豔冶……鬥媚爭妍,堪稱雙絕。”
年級字:爭(P2) 風(P1) 吃(P1) 醋(P5)
爭:嬜,爭奪;風:風韻,多指女子。指因男女關係而妒忌、爭吵。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一:“那時我爭風吃醋便遲了。”
年級字:鬥(P2) 色(P1) 爭(P2) 妍(P0)
明·何景明《二月見梅》詩:“巡檐一笑卿相慰,鬥色爭妍非爾時。”
年級字:雀(P3) 鼠(P4) 之(P2) 爭(P2)
《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年級字:只(P1) 爭(P2) 旦(P1) 夕(P1)
明·徐復祚《投梭記·卻說》:“今朝寵命來首錫,掌樞衡只爭旦夕。”
zhēng yī rì zhī chángduǎn
年級字:爭(P2) 一(P1) 日(P1) 之(P2) 長(P1) 短(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比喻雙方關係不好,為眼前的小事爭執,沒有把問題看得長遠一點來解決。
「爭」爭執、爭議、競爭,競逐。
「一日」一日的距離,眼前的時間,比喻差距不大。
「長短」能力上的差距。
比喻雙方關係不好,為小事爭執,沒有把問題看得長遠一點來解決。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yú wēng dé lì
年級字:持(P4) 爭(P2) ,(P1) 漁(P2) 翁(P4) 得(P1) 利(P2)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zhēng míng yú cháo zhēng lì yú shì
年級字:爭(P2) 名(P2) 於(P2) 朝(P3) ,(P1) 爭(P2) 利(P2) 於(P2) 市(P2)
朝:朝廷。市:市場。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計較贏利得失。即爭名奪利。
《戰國策·秦策一》:“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bǎi huā qí fàng bǎi jiā zhēng míng
年級字:百(P1) 花(P1) 齊(P2) 放(P1) ,(P1) 百(P1) 家(P1) 爭(P2) 鳴(P4)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yú wēng dé lì
年級字:相(P1) 爭(P2) ,(P1) 漁(P2) 翁(P4) 得(P1) 利(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鷸:長嘴水鳥;
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