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口(P1) 燥(P4) 脣(P3) 乾(P1)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年級字:推(P2) 燥(P4) 居(P2) 濕(P4)
把乾的地方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濕的地方。形容撫育孩子的辛勞。
《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也。”
年級字:口(P1) 乾(P1) 舌(P2) 燥(P4)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年級字:炙(P6+) 冰(P1) 使(P2) 燥(P4)
《抱朴子·刺驕》:“慾望蕭雍濟濟,後生有武,是猶炙冰使燥,積灰令熾矣。”
年級字:推(P2) 燥(P4) 居(P2) 溼(P3)
把乾的地方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溼的地方。形容撫育孩子的辛勞。
《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溼,絕少分甘也。”
年級字:唇(P3) 乾(P1) 口(P1) 燥(P4)
年級字:脣(P3) 乾(P1) 口(P1) 燥(P4)
年級字:枯(P2) 燥(P4) 無(P2) 味(P2)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因此,羣衆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憋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
年級字:脣(P3) 焦(P2) 口(P1) 燥(P4)
唐·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
年級字:生(P1) 髮(P2) 未(P1) 燥(P4)
《宋書·索虜傳》:“燾大怒,謂奇曰:‘我生頭髮未燥,便聞河南是我家地。’”
年級字:口(P1) 燥(P4) 唇(P3) 乾(P1)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年級字:水(P1) 流(P1) 溼(P3) 火(P1) 就(P1) 燥(P4)
水向溼處流,火往幹處燒。指物之氣質類似必相感應。後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易·乾》:“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孔穎達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溼處;火焚其薪,先就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