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燃(P3) 煮(P3) 豆(P1)
宋·劉克莊《寄題建陽宋景高友于堂》詩:“宛如釀棗分梨日,堪愧人燃萁煮豆。”
年級字:犀(P2) 燃(P3) 燭(P4) 照(P2)
清·王韜《使才》:“使臣行轅宜設譯官數員,匯觀各處日報而擷取要略,譯以華文,寄呈總理衙門;則泰西邇日之情形,正如犀燃燭照,無所遁形。”
年級字:燃(P3) 之(P2) 敏(P3)
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宋·寧參《白水縣齋十詠》序:“曾無擊鉢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年級字:餘(P4) 燼(P0) 復(P4) 燃(P3)
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同“死灰復燃”。
年級字:豆(P1) 燃(P3) 豆(P1)
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年級字:燃(P3) 眉(P3) 之(P2) 急(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問:‘如何是急切一句?’師曰:‘火燒眉毛。’”《文獻通考·市糴二》:“元祐初,溫公入相,諸賢並進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年級字:死(P3) 灰(P2) 復(P4) 燃(P3)
冷灰重新燒了起來。原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現常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史記·韓長儒列傳》:“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燃乎?’”
年級字:燃(P3) 糠(P0) 自(P1) 照(P2)
《南史·顧歡傳》:“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後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燃鬆節讀書,或燃糠自照。”
年級字:煮(P3) 豆(P1) 燃(P3) 箕(P6+)
年級字:燃(P3) 煎(P3) 豆(P1)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生死由來一樣情,燃萁煎豆並根生。”
年級字:煮(P3) 豆(P1) 燃(P3)
燃:燒;萁:豆莖。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