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索(P3) 然(P2) 無(P2) 味(P2)
索然:沒有意味、沒有興趣的樣子。形容事物枯燥無味(多指文章)。
魯迅《且介亭雜文附集·“立此存照”(三)》:“我情願做一回‘文剪公’,因爲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刪節了怕會索然無味。”
年級字:枯(P2) 燥(P4) 無(P2) 味(P2)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因此,羣衆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憋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
年級字:淡(P2) 而(P1) 無(P2) 味(P2)
淡:薄,與“濃”相對。菜餚因鹽少而沒有味道。亦泛指清淡無味。亦形容說話、寫文章內容平淡,無趣味。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無味,不及米穀之香,吃者甚少。”
年級字:語(P1) 言(P1) 無(P2) 味(P2)
唐·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