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救(P3) 焚(P5) 益(P2) 薪(P6)
焚:火災;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採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清·劉坤一《復李少荃制軍》:“所派之營務處何道臺,則人更陰狡,以之自輔,是猶救焚而益薪。”
年級字:焚(P5) 香(P1) 禮(P2) 拜(P2)
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卻說玄德前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滿路瞻觀,焚香禮拜。”
年級字:焚(P5) 香(P1) 頂(P2) 禮(P2)
《西湖佳話·六橋才跡》:那杭州百姓,前番受過他的恩惠,今又聽得他來,不勝歡喜,大家都打點焚香頂禮遠接。”
年級字:焚(P5) 香(P1) 膜(P5) 拜(P2)
明·歸有光《唐孺人墓誌銘》:“兆多疾,每疾作,孺人輒不食飲,焚香膜拜,以祈福祐。”
年級字:破(P2) 釜(P0) 焚(P5) 舟(P2)
語出《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羣羊。”
年級字:蘭(P3) 艾(P4) 同(P1) 焚(P5)
年級字:燕(P2) 處(P2) 焚(P5) 巢(P4)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魚游釜底,燕處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頻於外殆,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
年級字:心(P1) 如(P2) 火(P1) 焚(P5)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託他打聽幾時有船,他查了一查,說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裏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年級字:焚(P5) 林(P1) 而(P1) 獵(P4)
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淮南子·主術訓》:“故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年級字:玩(P1) 火(P1) 自(P1) 焚(P5)
玩:玩弄;焚:燒。玩火的必定會燒了自己。比喻幹冒險或害人的勾當,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年級字:焚(P5) 琴(P2) 鬻(P0) 鶴(P2)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焚琴鬻鶴,傖父所爲,不圖出之改之。”
年級字:焚(P5) 巢(P4) 搗(P5) 穴(P1)
清·李漁《比目魚·辦賊》:“用了第二計,可以焚巢搗穴,削草除根,不留一個餘賊。”
年級字:焚(P5) 枯(P2) 食(P1) 淡(P2)
清·錢謙益《和州魯氏先塋神道碑銘》:“焚枯食淡,齋廚蕭然。”
年級字:焚(P5) 香(P1) 掃(P1) 地(P1)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韋應物立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焚香掃地而坐。”
年級字:鳥(P1) 焚(P5) 魚(P1) 爛(P3)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樑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年級字:繼(P3) 焚(P5) 膏(P3)
繼:繼續,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燈燭。點燃蠟燭或油燈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或工作。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年級字:煮(P3) 粥(P5) 焚(P5) 須(P4)
《新唐書·李傳》:“性友愛,其姊病,嘗自為粥而燎其須。”
年級字:巢(P4) 焚(P5) 原(P1) 燎(P0)
《文選左思<魏都賦>》:“奸回內贔,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變爲煨燼,故荊棘旅庭也。”
年級字:象(P1) 齒(P3) 焚(P5) 身(P1)
焚身:喪生。象因爲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比喻人因爲有錢財而招禍。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年級字:未(P1) 焚(P5) 徙(P5) 薪(P6)
年級字:焚(P5) 符(P2) 破(P2) 璽(P0)
年級字:胎(P5) 焚(P5)
《屍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則鳳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則麒麟不往矣。”
年級字:焚(P5) 琴(P2) 煮(P3) 鶴(P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前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年級字:撮(P5) 土(P1) 焚(P5) 香(P1)
撮土:用手把土聚攏成堆。指舊時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爐,燒香敬神。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
年級字:抱(P1) 薪(P6) 救(P3) 焚(P5)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同“抱薪救火”。
《三國志·魏志·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年級字:焚(P5) 林(P1) 而(P1) 狩(P0)
南朝·宋·袁淑《防禦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年級字:椒(P6) 焚(P5) 桂(P1) 折(P2)
魯迅《集外集·<送O.E.君攜蘭歸國>詩》:“椒焚桂折佳人老,獨託幽巖展素心。”
年級字:釋(P4) 縛(P6) 焚(P5)
指解開降者的捆綁,燒悼降者帶來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種表示。
語出《左傳·昭公四年》:“成王克許,許僖公如是。王親釋其縛,受其璧,焚其櫬。”
年級字:煮(P3) 鶴(P2) 焚(P5) 琴(P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篆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暉,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年級字:五(P1) 內(P1) 俱(P6) 焚(P5)
五內:五臟;俱:都;焚:燒。五臟都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像火燒得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年級字:焚(P5) 舟(P2) 破(P2) 釜(P0)
釜:古代用的鍋。燒掉船只打破鍋。比喻堅決不能動搖的決心。
南朝·顏竣《爲世祖檄京邑》:“支軍別統,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蕪湖,入據雲陽。”
年級字:憂(P3) 心(P1) 如(P2) 焚(P5)
如焚:象火燒一樣。心裏愁得象火燒一樣。形容非常憂慮焦急。
年級字:焚(P5) 林(P1) 而(P1) 田(P1)
燒燬樹林以獵取野獸。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後必無復。”
年級字:芝(P2) 艾(P4) 俱(P6) 焚(P5)
芝艾:比喻美和惡。芝艾同被燒燬。比喻好的壞的同歸於盡。
《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穢害田,隨風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別乎?”
年級字:竭(P6) 澤(P5) 焚(P5)
竭:排水。藪:指草野。排乾池水捕魚,燒光草野捉獸。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可,而明年無獸。詐僞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年級字:焚(P5) 林(P1) 竭(P6) 澤(P5)
清·黃宗羲《明司馬澹若張公傳》:“竊恐焚林竭澤之後,能無魚驚鳥散之憂?”
年級字:芝(P2) 焚(P5) 蕙(P0) 嘆(P3)
芝、蕙:同爲香草名;焚:燒。芝草被焚,蕙草傷嘆。比喻因同類遭到不幸而悲傷。
晉·陸機《嘆逝賦》:“信鬆茂而柏悅,嗟芝焚而蕙嘆。”
年級字:焚(P5) 典(P2) 坑(P3) 儒(P6)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秦皇獨霸諸侯城,焚典坑儒喪聖文。”
年級字:焚(P5) 林(P1) 而(P1)
宋·秦觀《李訓論》:“焚林而畋,明年無獸;竭澤而魚,明年無魚。”
年級字:救(P3) 焚(P5) 投(P3) 薪(P6)
焚:火災;薪:柴草。投進木柴去救火。比喻採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鄧析子·無厚》:“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年級字:心(P1) 焦(P2) 如(P2) 焚(P5)
年級字:焚(P5) 巢(P4) 蕩(P3) 穴(P1)
明·唐順之《牌》:“各處勁兵前來,焚巢蕩穴,不留一人,乃已。”
年級字:焚(P5) 骨(P2) 揚(P2) 灰(P2)
《梁書·侯景傳》:“曝屍於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
年級字:焚(P5) 屍(P4) 揚(P2) 灰(P2)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燒坯》:“其母恨禮甚,又詣弄部,請照陶和氣例,凌遲後焚屍揚灰。”
年級字:心(P1) 急(P1) 如(P2) 焚(P5)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要看個十分飽。”金聖嘆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年級字:濟(P4) 河(P1) 焚(P5) 舟(P2)
年級字:塞(P3) 井(P2) 焚(P5) 舍(P2)
年級字:煮(P3) 粥(P5) 焚(P5) 鬚(P6)
《新唐書·李 傳》:“性友愛,其姊病,嘗自爲粥而燎其須。”
年級字:焚(P5) 膏(P3) 繼(P3)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年級字:五(P1) 內(P1) 如(P2) 焚(P5)
五內:五臟;俱:都;焚:燒。五臟都象着了火一樣。形容象火燒得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十三回:“據弟打聽,非備款百萬,不能了事。似此從何籌畫?前數天不見兄長覆示,五內如焚。”
年級字:焚(P5) 而(P1) 田(P1)
藪,林藪。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呂氏春秋·義賞》:“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年級字:救(P3) 焚(P5) 拯(P5) 溺(P3)
焚:火災;溺:水災。救人於水火之中。形容緊急救助陷於困境中的人。
漢·王充《論衡·自紀》:“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
年級字:玉(P1) 石(P1) 俱(P6) 焚(P5)
俱:全,都;焚:燒。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於盡。
年級字:焚(P5) 書(P1) 坑(P3) 儒(P6)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燬典籍,坑殺書生。
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fén lín ér tián jié zé ér yú
年級字:焚(P5) 林(P1) 而(P1) 田(P1) ,(P1) 竭(P6) 澤(P5) 而(P1) 漁(P2)
竭:使……乾涸;漁:打魚。燒燬森林捕捉野獸,排幹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
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鑽燧取火,構木爲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hé zé ér yú fén lín ér liè
年級字:涸(P6+) 澤(P5) 而(P1) 漁(P2) ,(P1) 焚(P5) 林(P1) 而(P1) 獵(P4)
涸:使水乾枯;澤:聚水的窪地;焚:燒燬。把池水戽幹來捕魚,將林地燒燬來打獵。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