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習(P1) 焉(P0) 不(P1) 察(P2)
習:習慣;焉:語氣詞,有“於此”的意思;察:覺察。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
年級字:狡(P3) 焉(P0) 思(P2) 肆(P4)
年級字:狡(P3) 焉(P0) 思(P2) 逞(P4)
年級字:輪(P2) 焉(P0) 焉(P0)
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年級字:終(P2) 焉(P0) 之(P2) 志(P2)
南朝梁·沈約《宋書·傅隆傳》:“義熙初,年四十,始爲孟昶建威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坐辭兼,免。復爲會稽徵虜參軍。家在上虞,及東歸,便有終焉之志。”
年級字:心(P1) 不(P1) 在(P1) 焉(P0)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年級字:狡(P3) 焉(P0) 思(P2) 啓(P0)
《左傳·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啓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
年級字:烏(P3) 焉(P0) 成(P1) 馬(P1)
烏、焉、馬三字字形相近,幾經傳抄而寫錯。指文字因形體相似而傳寫錯誤。
《周禮·天官·縫人》“喪,縫棺飾焉”漢鄭玄注:“故書焉爲馬,杜子春雲‘當爲焉’。”古諺:“書經三寫,烏焉成馬。”
年級字:語(P1) 焉(P0) 不(P1) 詳(P2)
唐·韓愈《原道》:“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年級字:殺(P4) 雞(P1) 焉(P0) 用(P1) 牛(P1) 刀(P1)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年級字:割(P3) 雞(P1) 焉(P0) 用(P1) 牛(P1) 刀(P1)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pí zhī bù cún máo jiāng yān fù
年級字:皮(P1) 之(P2) 不(P1) 存(P3) ,(P1) 毛(P1) 將(P3) 焉(P0) 附(P2)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裏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bù rù hǔ xué yān dé hǔ zǐ
年級字:不(P1) 入(P1) 虎(P1) 穴(P1) ,(P1) 焉(P0) 得(P1) 虎(P1) 子(P1)
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sài wēng shī mǎ yān zhī fēi fú
年級字:塞(P3) 翁(P4) 失(P2) 馬(P1) ,(P1) 焉(P0) 知(P1) 非(P2) 福(P1)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爲好事。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