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烘(P6) 堂(P2) 大(P1) 笑(P1)
唐代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之分,由臺院一名年資最高者主雜事,謂之“雜端”;凡公堂會食,都不談笑,如雜端先笑,則三院之人隨之大笑,謂之“烘堂”。見唐趙璘《因話錄·徵》。
年級字:烘(P6) 托(P3) 渲(P6) 染(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自然還須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這一篇造因結果的文章。”
年級字:冬(P1) 烘(P6) 頭(P1) 腦(P2)
冬烘:迂腐,淺陋。指頭腦糊塗、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頭腦冬烘”。
年級字:冬(P1) 烘(P6) 先(P2) 生(P1)
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卷八:“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年級字:烘(P6) 雲(P1) 託(P4) 月(P1)
年級字:烘(P6) 雲(P1) 托(P3) 月(P1)
烘:渲染;託:襯托。原指一種畫月亮的傳統手法。後比喻從側面渲染以顯示或突出主體。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金聖嘆批:“而先寫張生者,所謂畫家烘雲托月之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