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烏(P3) 合(P1) 之(P2) 眾(P3)
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哈希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年級字:東(P1) 兔(P1) 西(P1) 烏(P3)
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裏有玉兔,太陽裏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宋·吳潛《瑞鶴仙》:“愁高悵遠。身世事,但難準。況禁他,東兔西烏相逐,古古今今不問。”
年級字:烏(P3) 衣(P1) 之(P2) 遊(P2)
《宋書·謝弘微傳》:“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矅、弘微並以文酒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遊,混五言詩所云‘昔爲烏衣遊,慼慼皆親侄’者也。”
年級字:烏(P3) 有(P1) 先(P2) 生(P1)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年級字:烏(P3) 七(P1) 八(P1) 糟(P4)
年級字:烏(P3) 天(P1) 黑(P1) 地(P1)
年級字:烏(P3) 面(P1) 鵠(P0) 形(P2)
年級字:烏(P3) 煙(P2) 瘴(P0) 氣(P1)
烏煙:黑煙;瘴氣:熱帶山林中的一種溼熱空氣,舊時認爲是瘴癘的病原。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或社會黑暗。
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這樣,汪精衛派和國民黨的反共頑固派兩家裏應外合,把時局鬧得烏煙瘴氣了。”
年級字:烏(P3) 鳥(P1) 私(P3) 情(P2)
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年級字:兔(P1) 起(P1) 烏(P3) 沉(P2)
年級字:烏(P3) 虎(P1) 帝(P3)
因“舄”與“烏”、“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經傳抄,容易寫錯。指文字抄傳錯誤。
《埤雅》:“舄九寫而爲烏,虎三寫而爲帝,言書之轉易如此。”
年級字:白(P1) 魚(P1) 赤(P3) 烏(P3)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覆於下,至於王屋,流爲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年級字:烏(P3) 頭(P1) 馬(P1) 角(P2)
年級字:象(P1) 簡(P2) 烏(P3) 紗(P2)
象簡:象牙做的朝笏;烏紗:黑紗製成的官帽。手執象牙笏,頭戴烏紗帽。指舊時大官的裝束。
明·馮惟敏《商調集賢賓·舍弟乞休》:“把象簡烏紗收拾起,打扮出村翁的風致,拜謝當今聖主賜臣歸。”
年級字:烏(P3) 衣(P1) 子(P1) 弟(P1)
烏衣:烏衣巷,東晉時王導、謝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王謝那樣的望族子弟。後泛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閣含春,便有那烏衣子弟伴紅裙。”
年級字:馬(P1) 角(P2) 烏(P3) 頭(P1)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
年級字:因(P1) 烏(P3) 及(P2) 屋(P1)
年級字:馬(P1) 角(P2) 烏(P3) 白(P1)
《燕丹子》捲上:“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
年級字:月(P1) 落(P2) 烏(P3) 啼(P4)
年級字:以(P1) 玉(P1) 抵(P3) 烏(P3)
北齊·劉晝《新論·辯施》:“崑山之下,以玉抵烏;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而人不愛者,非性輕財,所豐故也。”
年級字:白(P1) 兔(P1) 赤(P3) 烏(P3)
唐·白居易《勸酒》詩:“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
年級字:烏(P3) 合(P1) 之(P2) 衆(P3)
象暫時聚合的一羣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羣人。
《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衆,如摧枯折腐耳。”
年級字:烏(P3) 帽(P1) 紅(P1) 裙(P3)
年級字:烏(P3) 白(P1) 馬(P1) 角(P2)
《燕丹子》捲上:“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
年級字:慈(P2) 烏(P3) 返(P2) 哺(P4)
慈:奉養。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元·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繮。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年級字:子(P1) 虛(P4) 烏(P3) 有(P1)
子虛:並非真實;烏有:哪有。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年級字:兔(P1) 走(P1) 烏(P3) 飛(P1)
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爲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爲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唐·韓琮《春愁》詩:“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唐·韋莊《秋日早行》詩:“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年級字:蜂(P2) 屯(P6+) 烏(P3) 合(P1)
宋·王禹偁《賀聖駕還京表》:“蕞爾林胡,無名內侮,蜂屯烏合,鼠竊狗偷;必想邊民奪挺以毆攘,亭長持繩而縶縛。”
年級字:兔(P1) 缺(P3) 烏(P3) 沉(P2)
年級字:化(P1) 爲(P2) 烏(P3) 有(P1)
烏有:哪有,何有。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漢·司馬相如作《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年級字:烏(P3) 集(P3) 之(P2) 交(P1)
年級字:烏(P3) 集(P3) 之(P2) 衆(P3)
猶言烏合之衆。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羣人。
年級字:烏(P3) 魯(P4) 木(P1) 齊(P2)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年級字:烏(P3) 飛(P1) 兔(P1) 走(P1)
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爲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爲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唐·韓琮《春愁》詩:“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唐·韋莊《秋日早行》詩:“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年級字:愛(P1) 屋(P1) 及(P2) 烏(P3)
詞性:形容詞
因爲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年級字:三(P1) 寫(P1) 成(P1) 烏(P3)
清·黃宗羲《辯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後欲憑紙上之語,三寫成烏,豈復有實事哉。”
年級字:烏(P3) 焉(P0) 成(P1) 馬(P1)
烏、焉、馬三字字形相近,幾經傳抄而寫錯。指文字因形體相似而傳寫錯誤。
《周禮·天官·縫人》“喪,縫棺飾焉”漢鄭玄注:“故書焉爲馬,杜子春雲‘當爲焉’。”古諺:“書經三寫,烏焉成馬。”
年級字:慈(P2) 烏(P3) 反(P1) 哺(P4)
慈:奉養;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能反哺其母;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元·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繮,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年級字:屋(P1) 烏(P3) 之(P2) 愛(P1)
因爲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關心與他有關係的人或物。
年級字:烏(P3) 焦(P2) 巴(P1) 弓(P1)
烏:黑色;焦:火力過猛,使東西燒成炭樣。原是《百家姓》中的四個姓氏。比喻燒得墨黑。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演義》五回:“良弼正要進門,猛聽得一聲怪響,不禁卻顧,可巧彈落腳旁,把左足轟得烏焦巴弓,呼痛未終,已是暈倒。”
年級字:鼻(P1) 青(P1) 眼(P1) 烏(P3)
古華《水酒灣紀事》:“若不趁早回頭……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烏的時侯。”
年級字:化(P1) 為(P2) 烏(P3) 有(P1)
烏有:哪有,何有。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漢·司馬相如作《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年級字:屋(P1) 烏(P3) 推(P2) 愛(P1)
猶言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年級字:烏(P3) 衣(P1) 門(P1) 第(P1)
年級字:烏(P3) 頭(P1) 白(P1) 馬(P1) 生(P1) 角(P2)
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
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
年級字:天(P1) 下(P1) 烏(P3) 鴉(P2) 一(P1) 般(P2) 黑(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這更奇了,天下烏鴉一般黑,豈有兩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