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炙(P6+) 膚(P3) 足(P1)
明·宋濂《閱江樓記》:“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將桑行饁之勤。”
年級字:無(P2) 病(P2) 自(P1) 炙(P6+)
灸:灼,多指中醫用艾葉等灼燒身體某一部分的醫療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尋煩腦。
《莊子·盜跖》:“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炙也。’”
年級字:膾(P6+) 炙(P6+) 人(P1) 口(P1)
口碑載道,
家傳戶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讚和傳訟。
五代·王定寶《唐摭言·海敘不遇》:“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牀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年級字:殘(P5) 羹(P4) 冷(P2) 炙(P6+)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年級字:雨(P1) 淋(P3) 日(P1) 炙(P6+)
炙:烤。雨裏淋,太陽曬。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唐·韓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年級字:殘(P5) 杯(P1) 冷(P2) 炙(P6+)
殘:剩餘;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捨的東西。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勳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
年級字:餘(P4) 杯(P1) 冷(P2) 炙(P6+)
明·湯顯祖《牡丹亭·尋夢》:“受用餘杯冷炙,勝如剩粉殘膏。”
年級字:炙(P6+) 冰(P1) 使(P2) 燥(P4)
《抱朴子·刺驕》:“慾望蕭雍濟濟,後生有武,是猶炙冰使燥,積灰令熾矣。”
年級字:炙(P6+) 手(P1) 可(P1) 熱(P2)
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年級字:炙(P6+) 雞(P1) 漬(P5) 酒(P4)
指以棉絮浸酒,曬乾後裹燒雞,攜以弔喪。後遂用爲不忘恩的典實。
《後漢書·徐穉傳》“穉嘗爲太尉黃瓊所闢,不就”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穉諸公所闢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雞一隻,以一兩綿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徑到所起冢外,……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
年級字:日(P1) 炙(P6+) 風(P1) 吹(P1)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一折:“萬里驅馳,二年經紀,非容易,受了些日炙風吹,今日個才盼得還鄉地。”
年級字:日(P1) 炙(P6+) 風(P1) 篩(P5)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二折:“哎喲兒也,知他那裏日炙風篩,博功名苦盡甘來。”
年級字:熱(P2) 可(P1) 炙(P6+) 手(P1)
唐·鄭棨《開天傳信記》:“安樂公主,上之季妹也。附會韋氏,熱可炙手,道路懼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