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āi
年級字:災(P3)
詞性:名詞,動詞
水火做成的破壞。
1.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禍害:水災、火災、旱災、災難、災害、災患、災民、災區、災情。
2. 不幸遭遇:招災惹禍、幸災樂禍、破財消災。
《漢書》焚燒:濫炎妄起,灾宗廟,燒宮館。
《國語.周語下》古者,天災降戾,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振救民。
duō zāi
huǒ zāi
年級字:火(P1) 災(P3)
失火水災1. 亦作“ 火烖 ”。亦作“ 火災 ”。因火造成的災害 (如房屋、城镇、森林)
2. 指戰爭災禍
3. 見“ 火災
shuǐ zāi
年級字:水(P1) 災(P3)
詞性:名詞
水患旱災,
火災亦作“ 水菑 ”。因久雨、山洪暴發、河水氾濫等原因而造成的災害。
例:《穀梁傳·莊公七年》:“高下有水災,曰大水。”《史記·河渠書》:“ 鄃居河北, 河決西南,則鄃無水菑。”《宋史·兵志六》:“ 河北連年水災,流民未復。”《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一個水災,也不知傷了多少民田民命。”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五五章:“這黃河不同於我們米脂縣的小河,只要堤上有一個小漏洞,就會河堤崩塌,變成大的水災。”
zāi nàn
Zhī zāi
年級字:之(P2) 災(P3)
詞性:助詞
1.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禍害:水災。火災。
2.個人的不幸遭遇。
zāi hài
zāi qū
xìng zāi
jiù zāi
zāi huò
zāi mín
年級字:災(P3) 民(P1)
詞性:名詞
因為各種災害(泛指自然災害)而被迫撤離家園或蒙受損失的當地居民。
xiāo zāi
年級字:消(P1) 災(P3)
詞性:形容詞
消除災害,
消災解難風調雨順消除災禍。參考:
1.《後漢書·黨錮傳·尹敏》:「上疏陳《洪範》消災之術。」
2. 三國志·魏志·張臶傳》:「詔求隱學之士能消災复異者。」
3. 元 王處一《軟翻鞋謝人助緣》:「春深去,夏歸來。齋會好編排。增福更消災。始終如一不生乖。守無為清淨,真功滿,離塵世,赴蓬萊。」
4.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八回:「你看那些和尚,都傾囊倒底,把那火裡搶出的餘資,各出所有,整頓了些齋供,燒了些平安無事的紙,念了幾卷消災解厄的經。」
5.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節:「吃人錢財,與人消災。」
年級字:月(P1) 值(P2) 年(P1) 災(P3)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問甚麼撞着喪們,管甚麼逢着弔客,怕甚麼月值年災,拼死在鶯花寨。”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早是抱閒怨時乖運蹇,又添這害相思月值年災。
年級字:橫(P2) 禍(P4) 非(P2) 災(P3)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只爲那當年認了個不良賊,送的俺一家兒橫禍非災。”
年級字:無(P2) 妄(P4) 之(P2) 災(P3)
《周易·無妄》:“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年級字:多(P1) 災(P3) 多(P1) 難(P2)
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間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災多難,他經常嘆息而至於流眼淚。”
年級字:轉(P2) 災(P3) 爲(P2) 福(P1)
漢·馬融《延光四年日蝕上書》:“必得將兼有二長之才,無二短之累,參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數姿,然後能折衝厭難,致其功實,轉災爲福。”
年級字:禍(P4) 棗(P5) 災(P3) 梨(P2)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至於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聖,不但有明末造,標榜多誣,即月泉吟社諸人,亦病未離乎客氣矣。”
年級字:得(P1) 馬(P1) 生(P1) 災(P3)
《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爲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年級字:惹(P3) 禍(P4) 招(P2) 災(P3)
元·張養浩《普天樂》:“莫剛直,休豪邁,於身無益,惹禍招災。”
年級字:災(P3) 梨(P2) 禍(P4) 棗(P5)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至於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聖,不但有明末造,標榜多誣,即月泉吟社諸人,亦病未離乎客氣矣。”
年級字:三(P1) 災(P3) 六(P1) 難(P2)
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同“三災八難”。
年級字:利(P2) 災(P3) 樂(P2) 禍(P4)
年級字:橫(P2) 禍(P4) 飛(P1) 災(P3)
元·無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虛脾愛使乖,也只怕粉臉香腮,引動你密意幽懷,倒做了橫禍飛災。”
年級字:幸(P1) 災(P3) 樂(P2) 禍(P4)
幸:高興。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
《左傳·僖公十四年》:“背施無親,幸災不仁。”又《莊公二十年》:“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
年級字:招(P2) 災(P3) 攬(P6) 禍(P4)
元本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鍋,是你招災攬禍。”
年級字:福(P1) 過(P1) 災(P3) 生(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明公功名到此,已無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時矣。直待福過災生,只恐悔之無及。”
年級字:千(P1) 災(P3) 百(P1) 難(P2)
年級字:天(P1) 災(P3) 人(P1) 禍(P4)
天:自然。自然的災害和人爲的禍患。也比喻害人精(罵人的話)。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屠世雄並無此事,敢是另有個天災人禍,假稱屠世雄的麼。”
年級字:豐(P3) 屋(P1) 延(P4) 災(P3)
年級字:橫(P2) 災(P3) 飛(P1) 禍(P4)
徐紹武《檢察長人選》:“好同志啊!我永遠忘不了你!希望你堅強地安然無恙地度過這橫災飛禍之年。”
年級字:滅(P3) 頂(P2) 之(P2) 災(P3)
年級字:天(P1) 災(P3) 地(P1) 妖(P3)
年級字:飛(P1) 災(P3) 橫(P2) 禍(P4)
年級字:招(P2) 災(P3) 惹(P3) 禍(P4)
清·李漁《巧團圓·議贅》:“難道我老夫妻兩口自己照管不來,還帶着個如花似玉的閨女去招災惹禍不成!”
年級字:樂(P2) 禍(P4) 幸(P1) 災(P3)
年級字:災(P3) 難(P2) 深(P2) 重(P1)
當年軍閥混戰時期兵亂不定,加上黃河決堤,蟲災連年,老百姓真是~啊!
年級字:惹(P3) 災(P3) 招(P2) 禍(P4)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風波,都自己惹災招禍。”
年級字:血(P3) 光(P1) 之(P2) 災(P3)
元·無名氏《盆兒鬼》楔子:“此卦洽談室一百日內,有血光之災,只怕躲不過去。”
年級字:濫(P5) 成(P1) 災(P3)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災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處傳播,影響極壞。
年級字:天(P1) 災(P3) 地(P1) 變(P2)
年級字:亡(P2) 猿(P4) 災(P3) 木(P1)
年級字:八(P1) 難(P2) 三(P1) 災(P3)
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難三災,一心齋戒。”
年級字:三(P1) 災(P3) 八(P1) 難(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作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去裝裹,豈不忌諱。”
年級字:豐(P3) 屋(P1) 生(P1) 災(P3)
年級字:救(P3) 災(P3) 恤(P5) 患(P3)
年級字:養(P2) 虎(P1) 自(P1) 貽(P0) 災(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