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ú mǎn
mǎn zhì
chōng mǎn
wán mǎn
mǎn shí
Tiē mǎn
mǎn zhuō
Zhǒng mǎn
yǒng mǎn
mǎn zhōu
mǎn ní
mǎn yǒu
mǎn zuò
mǎn wū
tián mǎn
年級字:填(P6) 滿(P2)
詞性:動詞
1. 裝滿
填滿路上的坑2. 填入內部
於是,法官滾圓的大肚裡填滿了美味的閹雞
mǎn zhī
chéng mǎn
年級字:盛(P2) 滿(P2)
詞性:形容詞
1.富足,殷實。
例:《管子·形勢解》:“地大國富,民眾兵強,此盛滿之國也。”
2.驕傲自滿。
例:《新唐書·楊收傳》:“既益貴,稍自盛滿,為誇侈,門吏童客倚為姦。”
3.滿盈;盛極。
例:《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妻死,大將軍光欲以女妻之, 德不敢取,畏盛滿也。” 晉葛洪《抱朴子·知止》:“抱盈居衝者,必全之筭也;宴安盛滿者,難保之危也。” 清姚鼐《為香茝兄題<秋梅圖>》詩:“梅花如幽士,盛滿每不居。”
sāi mǎn
mǎn lèi
zhuì mǎn
mǎn mǎn
mǎn zuǐ
mǎn zài
mǎn dāng
cái mǎn
年級字:才(P1) 滿(P2)
詞性:助詞
1.方才充滿(全部充實,沒有餘地)。
2.才滿意: 方才得到滿足,符合心願。
bù mǎn
chú mǎn
年級字:躇(P0) 滿(P2)
詞性:形容詞
如果加上兩個字成為四字詞語躊躇滿志,就解作
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成語解釋躊躇滿志: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願。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tài mǎn
年級字:太(P1) 滿(P2)
詞性:形容詞
滿: 全部充實,沒有餘地。過於,極端,十分充滿,沒有空餘。
mǎn zú
bù mǎn
qín mǎn
jié mǎn
mǎn bù
Xiǎomǎn
年級字:小(P1) 滿(P2)
詞性:名詞
人類傳統文化,中國農曆節氣。
小滿是中國傳統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八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zhuāng mǎn
mǎn yì
bǎo mǎn
guà mǎn
年級字:掛(P2) 滿(P2)
詞性:形容詞
整個範圍都用繩索、鉤子、釘子等,使物體附著於高處或連到另一物體上
yíng mǎn
年級字:盈(P4) 滿(P2)
詞性:形容詞
1. 佈滿;充滿。
《史記·春申君列傳》:“人民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僕妾者,盈滿海內矣。” 明王鏊《震澤長語·象緯》:“氣變溫為熱,萬物茂盛,陽氣盈滿天地之間。” 周立波《牛》:“讓緋紅的爐火照著你的臉,你的心裡盈滿了溫暖和安寧的感覺。”2. 謂到達極限。
《後漢書·方術傳上·折像》:“吾門戶殖財日久,盈滿之咎,道家所忌。” 宋岳飛《辭例賜銀絹劄子》:“伏望聖慈,俯垂睿照,收還所錫銀絹,庶使稍安分量,不至盈滿。” 清袁枚《隨園隨筆·諸史》:“道家戒盈滿,禍或不免,然司空功名蓋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負。”
3. 驕傲自滿。
《北齊書·平秦王歸彥傳》:“ 歸彥既地居將相,志意盈滿,發言陵侮,旁若無人。”《東周列國志》第一○八回:“ 尉繚見始皇意氣盈滿,紛更不休,私嘆曰:' 秦雖得天下,而元氣衰矣,其能永乎!'”
mǎn miàn
mǎn qīng
mǎn qiāng
mǎn yì
年級字:滿(P2) 溢(P5)
詞性:形容詞
1.太多而漫出。
例:《大戴禮記·誥志》:“聖人有國則日月不食…… 河不滿溢,川澤不竭,山不崩解。” 清沉复《浮生六記·浪游記快》:“衲子請觀萬年缸。缸在香積廚,形甚鉅,以竹引泉灌其內,聽其滿溢,年久結苔厚尺許。” 巴金《復仇集·<亞麗安娜·渥柏爾格>》:“我覺得熱情在我的身體裡滿溢,要奔放出來,要把我的全身脹破。”
2.充盈;豐厚。
例: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於是皇澤豐沛,主恩滿溢,百姓歡欣,中和感發,是以作歌而詠之也。”《後漢書·崔駰傳》:“夫謙德之光,《周易》所美;滿溢之位,道家所戒。”
guàn mǎn
mǎn qīng
年級字:滿(P2) 青(P1)
詞性:形容詞
滿:全部充實,沒有餘地,充滿。
青:綠色。1.全部綠色。
2.充滿綠色。
bù mǎn
yì mǎn
mǎn táng
年級字:滿(P2) 堂(P2)
詞性:名詞
全體,
整體充滿堂上。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餵!--都滿堂了。'我聽到身後一個女人的、濃重的川西口音。”整個堂上。
《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當下滿堂嬉笑,一片寒暄。”
春秋 、 戰國 時 楚 地。即 兩棠 。在今 河南省 滎陽縣 西南,為險要之地。
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 楚 有 汝淵 、 滿堂 之固而滅於 秦 。”
代指金玉。語出《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無滿堂之念,民有家給之饒。” 宋范仲淹《稼穡惟寶賦》:“田疇播殖之時,豈慚種玉;倉廩豐登之際,寧讓滿堂。”
cháng mǎn
年級字:常(P1) 滿(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謂永遠圓滿充實。
2.古杯名。
3.古燈籠名。
jī mǎn
mǎn tóu
Mǎn nǎo
mǎn liǎn
Mǎn shù
年級字:滿(P2) 樹(P1)
詞性:助詞
滿:全部充實,沒有餘地。充滿。全棵樹上充滿著,滿是...
fēng mǎn
Mǎn yuàn
wéi mǎn
dào mǎn
Sǎ mǎn
Xī mǎn
年級字:西(P1) 滿(P2)
詞性:名詞
外來翻譯語,
人名西門、西蒙英語的中的男性常用名字又名西門、西蒙。
根據《聖經》記載有古利奈人西滿(Simon of Cyrene)是在耶穌前往受釘上十字架途中,被羅馬士兵強迫他替耶穌背起十字架的人。
bǎi mǎn
mǎn huái
mǎn dì
年級字:滿(P2) 地(P1)
詞性:副詞
整個地面帶著一種物品或氣氛,地面含有廣寬的意思。
例如: 滿地姐花 - 指整片土地都生長了紅色的花朵。
jǐ mǎn
mǎn fù
zhù mǎn
zhān mǎn
yuán mǎn
年級字:圓(P1) 滿(P2)
詞性:形容詞
完備,
完滿,
完美,
美滿1.佛教語。謂佛事完畢。
2.完滿,完善無缺。
3.渾圓豐滿。
4.滿盈
mǎn qī
年級字:蟬(P4) 滿(P2) 座(P2)
貂蟬:漢代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物,舊用作達官貴人的代稱。舊指官爵多而濫。
《後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謂之‘趙惠文冠’。”
年級字:志(P2) 滿(P2) 氣(P1) 得(P1)
唐·韓愈《與崔羣書》:“賢者恆無以自存,不賢者志滿氣得。”
年級字:羽(P1) 毛(P1) 豐(P3) 滿(P2)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十二:“而彼林木叢雜中,有羽毛豐滿而棲於奧援者,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年級字:耳(P1) 滿(P2) 鼻(P1) 滿(P2)
年級字:譽(P4) 滿(P2) 天(P1) 下(P1)
美好的名聲天下皆知。亦作“譽滿全球”、“譽滿寰中”、“譽塞天下”。
年級字:荊(P5) 棘(P6) 滿(P2) 途(P3)
年級字:滿(P2) 山(P1) 遍(P2) 野(P2)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年級字:滿(P2) 腹(P4) 疑(P3) 團(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地,歸至怡紅院中。”
年級字:賓(P3) 朋(P1) 滿(P2) 座(P2)
明·郭勳《雍熙樂府》卷四:“醉仙樓聽鶴鳴一派蕭韶洞,賓朋滿座,談笑無窮。”
年級字:志(P2) 滿(P2) 意(P1) 得(P1)
宋·陸九淵《與劉伯協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年級字:滿(P2) 盤(P2) 皆(P3) 輸(P4)
下棋時走錯一步,整個棋就輸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響而使全局歸於失敗。
年級字:金(P1) 銀(P2) 滿(P2) 屋(P1)
詞性:形容詞
家肥屋潤常用祝福語: 中國廣東順氏德人在農新年製作一種賀歲食品,名為「煎堆」。
而加上一句「煎堆轆轆,金銀滿屋」,寓意吃過之後,財富便會來到家門。
年級字:滿(P2) 腹(P4) 狐(P3) 疑(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六回:“寶玉滿腹狐疑,只得問道:‘姐姐說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竟是何人?’”
年級字:名(P2) 滿(P2) 天(P1) 下(P1)
年級字:反(P1) 驕(P4) 破(P2) 滿(P2)
《人民日報》1983.11.15:“市有關領導要求各企業反驕破滿,把主要精力從增加產品數量轉移到主要抓提高產品質量、搞好產品更新換代和新產品開發上來,增產國內外市場暢銷產品。”
年級字:滿(P2) 腔(P5) 熱(P2) 枕(P5)
年級字:心(P1) 滿(P2) 原(P1) 足(P1)
年級字:意(P1) 滿(P2) 志(P2) 得(P1)
因願望實現而心滿意足。形容躊躇滿志的得意情態。同“意得志滿”。
清·黃宗羲《進士心友張君墓誌銘》:“一第進士,便意滿志得,以爲讀書之事畢矣。”
年級字:遂(P0) 心(P1) 滿(P2) 意(P1)
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年級字:腦(P2) 滿(P2) 腸(P5) 肥(P2)
腦滿:指肥頭大耳;腸肥:指身體胖,肚子大。形容飽食終日的剝削者大腹便便,肥胖醜陋的形象。
《北齊書·琅邪王儼傳》:“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爲舉措。”
年級字:金(P1) 玉(P1) 滿(P2) 堂(P2)
年級字:滿(P2) 城(P2) 風(P1) 雨(P1)
城裏到處颳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年級字:溝(P3) 滿(P2) 壕(P0) 平(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見他們一個個蹲在地下,吃了個狼餐虎嚥,溝滿壕平。”
年級字:疑(P3) 團(P3) 滿(P2) 腹(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地,歸至怡紅院中。”
年級字:春(P1) 風(P1) 滿(P2) 面(P1)
春風:指笑容。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靄愉快的面容。
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年級字:志(P2) 滿(P2) 氣(P1) 驕(P4)
《西湖佳話·三臺夢跡》:“也先不道,志滿氣驕,將有長驅深入之勢,不可不預之防。”
年級字:滿(P2) 袖(P2) 春(P1) 風(P1)
元·張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風月進多才,滿袖春風下玉階。”
年級字:滿(P2) 面(P1) 紅(P1) 光(P1)
年級字:淚(P2) 流(P1) 滿(P2) 面(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形容極度悲傷,淚流滿臉。
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言訖,以印綬付之,淚流滿面。」
年級字:滿(P2) 腹(P4) 牢(P3) 騷(P5)
牢騷:抑鬱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滿情緒。形容心情極爲抑鬱,很不得意。
年級字:器(P2) 滿(P2) 則(P3) 覆(P5)
容器滿溢,則將傾覆。比喻事物發展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亦以喻驕傲自滿將導致失敗。亦作“器滿將覆”。
年級字:心(P1) 滿(P2) 意(P1) 得(P1)
茅盾《子夜》六:“在這些心滿意得的人們面前,他真感得無地自容。”
年級字:滿(P2) 打(P1) 滿(P2) 算(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9回:“孔夫子給子華他們老太太的米,那是行人情,自然給的是串過的細米,那得滿打滿算。”
年級字:滿(P2) 谷(P2) 滿(P2) 坑(P3)
年級字:惡(P3) 貫(P1) 滿(P2) 盈(P4)
貫:穿線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
年級字:器(P2) 滿(P2) 意(P1) 得(P1)
年級字:躊(P0) 躇(P0) 滿(P2) 志(P2)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願。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
年級字:功(P1) 行(P1) 圓(P1) 滿(P2)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圓滿。
元·嶽伯川《鐵柺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滿,貧道再去點化他。”
年級字:氣(P1) 驕(P4) 志(P2) 滿(P2)
年級字:人(P1) 滿(P2) 爲(P2) 患(P3)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棧小,已經人滿爲患。”
年級字:滿(P2) 園(P1) 春(P1) 色(P1)
宋·葉紹翁《遊小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年級字:穰(P0) 穰(P0) 滿(P2) 家(P1)
《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年級字:肥(P2) 腸(P5) 滿(P2) 腦(P2)
形容不勞而食的人吃得很飽,養得很胖。同“腦滿腸肥”。
清·捧花生《畫舫餘譚》:“酒樓廢而茶園興,豈肥腸滿腦者,饜飫既深,亦思乞靈於七碗耶?”
年級字:二(P1) 滿(P2) 三(P1) 平(P1)
宋·陳亮《三部樂·七月送丘宗卿使虜》詞:“小屈穹廬,膽二滿三平,共勞均佚。”
年級字:滿(P2) 坐(P1) 風(P1) 生(P1)
座席之間飄來清風,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比喻來者神氣不凡,光采動人。亦作“滿座風生”。
年級字:高(P1) 朋(P1) 滿(P2) 座(P2)
年級字:氣(P1) 得(P1) 志(P2) 滿(P2)
年級字:水(P1) 滿(P2) 金(P1) 山(P1)
年級字:志(P2) 足(P1) 意(P1) 滿(P2)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恆公雖然是個英主,卻不道劍老無芒,人老無剛,他做了多年的侯伯,志足意滿。”
年級字:月(P1) 滿(P2) 則(P3) 虧(P4)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
年級字:氣(P1) 滿(P2) 志(P2) 得(P1)
年級字:琳(P2) 滿(P2) 目(P1)
琳瑯:精美的玉石。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
年級字:飲(P2) 河(P1) 滿(P2) 腹(P4)
《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年級字:春(P1) 色(P1) 滿(P2) 園(P1)
唐·呂從慶《豐溪存稿·小園》:“小園春色麗,花發兩三株。” 宋·葉紹翁《遊小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年級字:器(P2) 滿(P2) 將(P3) 覆(P5)
比喻事物發展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亦以喻驕傲自滿將導致失敗。同“器滿則覆”。
年級字:滿(P2) 不(P1) 在(P1) 乎(P2)
朱潤身的呼吸有點急促,但臉上依然保持着~的樣子。(茅盾《多角關係》)
年級字:滿(P2) 坑(P3) 滿(P2) 谷(P2)
年級字:填(P6) 坑(P3) 滿(P2) 谷(P2)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佗佗籍籍,填坑滿谷,掩平彌澤。”
年級字:滿(P2) 舌(P2) 生(P1) 花(P1)
年級字:心(P1) 滿(P2) 意(P1) 足(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纔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年級字:滿(P2) 腹(P4) 珠(P1)
璣:不圓的珠子;珠璣:比喻優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寬幕席,五字弄珠璣。”宋·吳處厚《表箱雜記》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年級字:琳(P2) 琅(P6+) 滿(P2) 目(P1)
琳琅:精美的玉石。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琅珠玉。”
年級字:滿(P2) 天(P1) 星(P1) 斗(P1)
星斗:星的總稱。佈滿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雜亂。後形容文章華美。
唐·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
年級字:快(P1) 心(P1) 滿(P2) 志(P2)
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快心遂意”。
年級字:志(P2) 得(P1) 意(P1) 滿(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未免志得意滿,自繇自主,要另立個鋪排,把張家來出景,漸漸把丈人丈母放在腦後,倒象人家不是劉家的一般。”
年級字:氣(P1) 滿(P2) 志(P2) 驕(P4)
年級字:滿(P2) 座(P2) 風(P1) 生(P1)
年級字:吹(P1) 網(P2) 欲(P5) 滿(P2)
元·念常《佛祖歷代通載·佛印了元禪師》:“後世學者,漁獵文字語言,正如吹網欲滿,非禺即狂。”
年級字:功(P1) 成(P1) 行(P1) 滿(P2)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圓滿。
元·嶽伯川《鐵柺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滿,貧道再去點化他。”
年級字:志(P2) 驕(P4) 意(P1) 滿(P2)
《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賁志驕意滿,不復顧慮。”
年級字:經(P1) 綸(P0) 滿(P2) 腹(P4)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爲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年級字:在(P1) 谷(P2) 滿(P2) 谷(P2)
此指奏樂時聲音遍及各處,形容道的無所不在。後形容人物衆多。
《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
年級字:春(P1) 滿(P2) 人(P1) 間(P1)
宋·曾鞏《班春亭》詩:“山亭嘗自絕浮埃,山路輝光五馬來。春滿人間不知主,誰言爐冶此中開?”
年級字:不(P1) 自(P1) 滿(P2) 假(P1)
《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年級字:功(P1) 德(P4) 圓(P1) 滿(P2)
隋·隋煬帝《入朝遣使參書》:“奉五月二日誨,用慰馳結,仰承衡嶽,功德圓滿,便致荊巫。”
年級字:面(P1) 如(P2) 滿(P2) 月(P1)
臉盤圓圓的、白白的,象滿月一樣。形容相貌白淨豐滿而有神采。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其相貌也,面如滿月,目若青蓮。”
年級字:持(P4) 滿(P2) 戒(P3) 盈(P4)
端盛滿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驕傲自滿。
三國·魏·曹操《善哉行》之三:“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年級字:秤(P2) 平(P1) 斗(P1) 滿(P2)
年級字:腸(P5) 肥(P2) 腦(P2) 滿(P2)
腸肥:指身體胖,肚子大;腦滿:指肥頭大耳。形容不勞而食的人吃得飽飽的,養得胖胖的。
《北齊書·琅邪王儼傳》:“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爲舉措。”
年級字:牢(P3) 騷(P5) 滿(P2) 腹(P4)
年級字:沾(P3) 沾(P3) 自(P1) 滿(P2)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九:“但文采正在沾沾自滿於對江世榮的勝利的時候,他並不懂得這只是激動了羣衆的情緒,這還不能說,羣衆已完全覺悟,形成了一個運動。”
年級字:滿(P2) 面(P1) 春(P1) 風(P1)
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年級字:滿(P2) 腹(P4) 文(P1) 章(P3)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他憑着滿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轉千階。”
年級字:滿(P2) 腹(P4) 經(P1) 綸(P0)
年級字:精(P2) 神(P1) 滿(P2) 腹(P4)
《晉書·溫嶠傳》:“深結錢鳳,爲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嶠素有知人之稱,鳳聞而悅之。”
年級字:意(P1) 得(P1) 志(P2) 滿(P2)
年級字:汗(P1) 流(P1) 滿(P2) 面(P1)
魯迅《彷徨·傷逝》:“況且她又這樣地終日汗流滿面,短髮都粘在腦額上;兩隻手又只是這樣地粗糙起來。”
年級字:履(P6) 盈(P4) 蹈(P3) 滿(P2)
年級字:滿(P2) 載(P3) 而(P1) 歸(P3)
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曏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年級字:三(P1) 平(P1) 二(P1) 滿(P2)
宋·黃庭堅《四休居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妨,老即休。”
年級字:驕(P4) 傲(P4) 自(P1) 滿(P2)
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八:“既登宥密,頗驕傲自滿。”
年級字:七(P1) 滿(P2) 八(P1) 平(P1)
年級字:滿(P2) 臉(P2) 春(P1) 風(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早見那位欽差頂冠束帶滿臉春風的迎出艙來。”
年級字:滿(P2) 臉(P2) 春(P1) 色(P1)
茅盾《子夜》:“談話自然又熱鬧起來,剛纔發牢騷的朱吟秋和陳君宜也是滿臉春色。”
年級字:滿(P2) 目(P1) 淒(P4) 涼(P2)
陳毅《過黃泛區書所見》:“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淒涼。”
年級字:盈(P4) 滿(P2) 之(P2) 咎(P6)
年級字:溝(P3) 滿(P2) 濠(P1) 平(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見他們一個個蹲在地下,吃了個狼餐虎嚥,溝滿壕平。”
年級字:滿(P2) 不(P1) 在(P1) 意(P1)
巴金《復仇集·不幸的人》:“這是一隻破舊的提琴,他拿着弓滿不在意地拉着。”
年級字:滿(P2) 目(P1) 瘡(P6) 痍(P6)
年級字:心(P1) 滿(P2) 願(P3) 足(P1)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二出:“我們得那女兒在此,真個心滿願足。”元·胡祗遹《沉醉東風》:“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年級字:漏(P3) 卮(P6+) 難(P2) 滿(P2)
卮:勵酒器。滲漏的酒器難於盛滿。多比喻權利的外溢。
《淮南子·氾論訓》:“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
年級字:瘡(P6) 痍(P6) 滿(P2) 目(P1)
瘡痍:創傷。滿眼創傷。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年級字:秤(P2) 平(P1) 鬥(P2) 滿(P2)
年級字:滿(P2) 紙(P2) 空(P1) 言(P1)
張庸《章太炎先生問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題目,互相研究,滿紙空言,何以謂之擾亂治安?”
年級字:快(P1) 心(P1) 滿(P2) 意(P1)
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快心遂意”。
年級字:稱(P2) 心(P1) 滿(P2) 意(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稱心滿意,就死何恨。”
年級字:滿(P2) 目(P1) 荊(P5)
荊:荊條,灌木。榛:樹叢。滿眼看見的都是荊條和樹叢。形容十分荒涼蕭條的環境。
年級字:餓(P2) 滿(P2) 道(P1)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飢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飢寒的慘狀。
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爲君行此政也。”
年級字:草(P1) 滿(P2)
《隋書·劉曠傳》:“在職七年,風教大洽,獄中無繫囚,爭訟絕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
年級字:怨(P3) 氣(P1) 滿(P2) 腹(P4)
《後漢書·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
年級字:荊(P5) 滿(P2) 目(P1)
荊榛:帶刺的叢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荊榛。形容遭遇變故後到處都是荒涼的景象。也比喻處境困難,障礙重重。
《舊五代史·盧文進傳》:“文進在平州,率奚族勁騎,鳥擊獸搏,倏來忽往,燕趙諸州,荊榛滿目。”
年級字:滿(P2) 而(P1) 不(P1) 溢(P5)
器物已滿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資財而不浪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於節制守度。
年級字:壽(P4) 滿(P2) 天(P1) 年(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爲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託生。”
年級字:志(P2) 盈(P4) 心(P1) 滿(P2)
《晉書·袁甫傳》:“壽陽以西皆是中國,新平強吳,美寶皆入,志盈心滿,用長歡娛。”
年級字:桃(P2) 李(P2) 滿(P2) 天(P1) 下(P1)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資治通鑑·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mǎn zhāo sǔn qiān shòu yì
年級字:滿(P2) 招(P2) 損(P5) 謙(P4) 受(P2) 益(P2)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
年級字:山(P1) 雨(P1) 欲(P5) 來(P1) 風(P1) 滿(P2) 樓(P2)
唐·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yī zhāo bù shèn mǎn pán jiē shū
年級字:一(P1) 着(P2) 不(P1) 慎(P5) ,(P1) 滿(P2) 盤(P2) 皆(P3) 輸(P4)
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元·李元蔚《將神靈應》第二折:“只因一着錯,輸了半盤棋。”
rì zhōng zé zè yuè mǎn zé kuī
年級字:日(P1) 中(P1) 則(P3) ,(P1) 月(P1) 滿(P2) 則(P3) 虧(P4)
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
yī rén xiàng yú mǎn zuò bù lè
年級字:一(P1) 人(P1) 向(P1) 隅(P6+) ,(P1) 滿(P2) 坐(P1) 不(P1) 樂(P2)
漢·劉向《說苑·貴德》:“故聖人之於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