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日(P1) 滋(P3) 月(P1) 益(P2)
年級字:個(P1) 中(P1) 滋(P3) 味(P2)
個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體會的甘苦。
宋·向子諺《西江月·紹興丁巳,遍走浙東諸郡……》:“居士何如學士,翰林休笑薌林。個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年級字:聚(P3) 衆(P3) 滋(P3) 事(P1)
年級字:訛(P0) 以(P1) 滋(P3) 訛(P0)
清·侯方域《爲司徒公與寧南侯書》:“而無如市井倉皇,訛以滋訛,幾於三人成虎。”
年級字:箇(P1) 中(P1) 滋(P3) 味(P2)
箇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體會的甘苦。
宋·向子諺《西江月·紹興丁巳,遍走浙東諸郡……》:“居士何如學士,翰林休笑薌林。箇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年級字:方(P1) 滋(P3) 未(P1) 艾(P4)
清·蔣士銓《臨川夢·拒弋》:“咳,權相所爲,一無忌憚至此。主少國疑之禍,方滋未艾矣!”
年級字:滋(P3) 蔓(P6) 難(P2) 圖(P2)
本指野草滋生,難以消除。後以之比喻勢力擴大了再要消滅它就很困難。
《左傳隱公元年》:“[祭仲]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年級字:別(P1) 有(P1) 滋(P3) 味(P2)
原意是另有一種別人無法體會的離愁別恨的滋味,指亡國之痛。後泛指文學藝術的情調、意蘊另有種動人的美感和趣味。
南唐·李煜《烏夜啼》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盡頭。”
年級字:日(P1) 益(P2) 月(P1) 滋(P3)
年級字:樹(P1) 德(P4) 務(P3) 滋(P3)
樹:立;德:德惠;務:必須;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務須力求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