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煙(P2) 波(P1) 浩(P4) 渺(P5)
唐·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
年級字:渺(P5) 無(P2) 蹤(P5) 影(P2)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霍筠》:“宜春、蕊兒,渺無蹤影。”
年級字:魚(P1) 沉(P2) 雁(P3) 渺(P5)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並雲,魚沉雁渺,十分懊惱。”
年級字:渺(P5) 無(P2) 影(P2) 蹤(P5)
茅盾《腐蝕·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憶昨夜的顛倒迷夢,然而——已經渺無影蹤。”
年級字:渺(P5) 渺(P5) 茫(P5) 茫(P5)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神仙事渺渺茫茫,有什麼準程,教我去做他。”
年級字:渺(P5) 無(P2) 人(P1) 煙(P2)
《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將淮北千里,掃蕩個渺無人煙。”
年級字:渺(P5) 無(P2) 音(P1) 訊(P3)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新任務》:“太陽下了山,同志們打起燈籠火把,披開一叢叢的荒草搜尋,炮彈還是渺無音訊。”
年級字:渺(P5) 無(P2) 人(P1) 蹤(P5)
王汶石《大木匠》:“田間是靜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靜悄悄的渺無人蹤。”
年級字:澄(P4) 思(P2) 渺(P5) 慮(P4)
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抄序》:“然而澄思渺慮,順事婉陳,雖處危急煩擾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年級字:渺(P5) 不(P1) 足(P1) 道(P1)
秦牧《<長河浪花集>序》:“但是這些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比較起來,特別是和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先進人物比較起來,卻又完全顯得渺不足道了。”
年級字:虛(P4) 無(P2) 飄(P2) 渺(P5)
人要到月亮上去,以前認爲是~的想法,而現在則是確實可行的事實。
年級字:渺(P5) 無(P2) 人(P1) 跡(P2)
看不見一個人的腳印。形容空曠寂靜。亦作“渺無人蹤”。
沙汀《淘金記》十三:“從大道上望去,卻就像一座渺無人跡的黃土荒山。”
年級字:渺(P5) 無(P2) 音(P1) 信(P1)
巴金《發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這樣渺無音信地丟開了我,讓我孤零零地信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