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叢(P3) 雀(P3) 淵(P5) 魚(P1)
語出《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雀)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淵(P5) 謀(P4) 遠(P1) 略(P3)
宋·曾鞏《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淵謀遠略,必中事幾。”宋·岳飛《奏畫守襄陽等郡營田札子》:“陛下淵謀遠略,非臣所知。”
年級字:察(P2) 見(P1) 淵(P5) 魚(P1)
《史記·吳王濞列傳》:“且夫‘察見淵魚,不祥’。”
年級字:爲(P2) 淵(P5) 驅(P4) 魚(P1)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多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寸(P1) 指(P2) 測(P4) 淵(P5)
《孔叢子·答問》:“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蒙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聖,殆非所望也。”
年級字:淵(P5) 停(P1) 山(P1) 立(P1)
清·錢謙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順祥,篤誡明允,淵停山立,不苟訾笑。”
年級字:鑠(P0) 懿(P0) 淵(P5) 積(P3)
年級字:臨(P3) 淵(P5) 羨(P4) 魚(P1)
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漢書·董仲書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年級字:淵(P5) 涓(P0)
《隆慶元年浙江程策》之一:“人主能時懷警懼,而淵涓蠖濩之中,此心卓然清明,則宴安之慾不生,而慮周於天下,釁孽之萌無所作矣。”
年級字:積(P3) 水(P1) 成(P1) 淵(P5)
《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年級字:淵(P5) 嶽(P0) 立(P1)
晉·葛洪《抱朴子·名實》:“執經衡門,淵渟嶽立,寧潔身以守滯,恥脅肩以苟合。”
年級字:淵(P5) 亭(P1) 山(P1) 立(P1)
比喻人品德如淵水深沉,如高山聳立。同“淵渟嶽峙”。
年級字:家(P1) 學(P1) 淵(P5) 源(P3)
《北史·江式傳》:“式少專家學。”《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
年級字:淵(P5) 圖(P2) 遠(P1) 算(P2)
《南齊書·高帝十二王傳論》:“世祖顧命,情深尊嫡,淵圖遠算,意在無遺。”
年級字:若(P3) 涉(P4) 淵(P5) 冰(P1)
宋·陳亮《論勵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託之重,念國家之深恥,志在復讎,八年於茲,若涉淵冰,未知攸濟。”
年級字:萬(P2) 丈(P2) 深(P2) 淵(P5)
年級字:日(P1) 薄(P4) 虞(P0) 淵(P5)
猶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虞淵,神話傳說中日入之處。
《淮南子·天文訓》:“扞日呴至於虞淵,是謂黃昏。”莊逵吉校:“《太平御覽》作‘薄於虞淵’。”
年級字:淵(P5) 清(P1) 玉(P1) 絜(P0)
《三國志·魏志·陳矯傳》:“淵清玉絜,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
年級字:為(P2) 淵(P5) 驅(P4) 魚(P1)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多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淵(P5) 源(P3) 有(P1) 自(P1)
亦作“淵源有自來”。①有根據,有來源。②指有根底。
宋·陸游《讀宛陵先生詩》詩:“鍛鍊無遺力,淵源有自來。”
年級字:淵(P5) 涌(P3) 風(P1) 厲(P3)
晉·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機變清銳,巧言綺粲,攬引譬喻,淵涌風厲。然而口之所談,身不能行。”
年級字:天(P1) 淵(P5) 之(P2) 別(P1)
《抱朴子·內篇·論仙》:“趨舍所尚,耳目之欲,其爲不同,已有天壤之覺(較),冰炭之乖矣。”
年級字:天(P1) 淵(P5) 之(P2) 隔(P3)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雖也掙起些田產,比着顏氏,尚有天淵之隔,終日眼紅頸赤。”
年級字:淵(P5) 魚(P1) 叢(P3) 爵(P4)
比喻爲政不善,結果驅使人民投向敵方。爵,古同“雀”。
《孟子·離婁上》:“故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如(P2) 臨(P3) 深(P2) 淵(P5)
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於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爲謹慎。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年級字:若(P3) 涉(P4) 淵(P5) 水(P1)
《書·大誥》:“予惟小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騰攸濟。”
年級字:淵(P5) 魚(P1) 叢(P3) 雀(P3)
把魚趕進深潭,把雀趕到叢林。原比喻統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別國。現也比喻把可以團結的人趕到敵方去。
《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不(P1) 啻(P0) 天(P1) 淵(P5)
不啻:無異於。淵:深潭。無異於從雲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別極大。
清·李漁《閒情偶寄·賓白第四》:“吳有吳音,越有越語,相去不啻天淵。”
年級字:嶽(P0) 峙(P6) 淵(P5)
如山嶽屹立,如淵水停滯。本用以形容軍隊穩定,不可動搖。後多用以形容人堅定沉着。
南朝·樑·蕭綸《隱居貞白先生陶君碑》“行仁蹈義,嶽峙淵渟。”
年級字:淵(P5) 伏(P4)
明·歸有光《明君恭己而成功論》:“淵蜎蠖伏之中,深宮宥密之地,俯仰之間,而撫四海之外,豈其疲智慮於一人之耳目哉?”
年級字:淵(P5) 澤(P5) 匯(P5)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漢興,董賈諸人,漸趨醇樸,一代文章,垂復古始,淮南又羣集浮華,綱羅淫僻,淵渟澤匯,萃爲此編。”
年級字:加(P1) 膝(P3) 墜(P5) 淵(P5)
喜歡就抱在膝上,不喜歡就推到深水裏。比喻用人愛憎無常。
《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年級字:判(P3) 若(P3) 天(P1) 淵(P5)
恩授無守土責,而視死如歸,不特與草間偷活~,即較之城亡與亡亦分難易。(《清史稿·王恩綬傳》)
年級字:冰(P1) 潔(P2) 淵(P5) 清(P1)
漢·孔融《衛尉張儉碑》:“君稟乾綱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軌,冰潔淵清,介然特立。”
年級字:嶽(P0) 鎮(P4) 淵(P5)
如山嶽屹立,如淵水停滯。本用以形容軍隊穩定,不可動搖。後多用以形容人堅定沉着。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爾乃回輿駐罕,嶽鎮淵渟。”李善注:“《孫子兵法》曰:‘其鎮如山,其渟如淵。’”
年級字:學(P1) 識(P2) 淵(P5) 博(P4)
年級字:一(P1) 淵(P5) 不(P1) 兩(P1) 蛟(P6+)
《文子·上德》:“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淮南子·說山訓》:“一淵不兩蛟,水定則清正。”
年級字:淵(P5) 源(P3) 有(P1) 自(P1) 來(P1)
宋·陸游《讀宛陵先生詩》詩:“鍛鍊無遺力,淵源有自來。”
wèi yuān qū yú wèi cóng qū jué
年級字:爲(P2) 淵(P5) 驅(P4) 魚(P1) ,(P1) 爲(P2) 叢(P3) 驅(P4) 爵(P4)
比喻爲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爵,通“雀”。
語出《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晉書·段灼傳》引作“爲川驅魚,爲藪驅雀”。
wèi yuān qū yú wèi cóng qū què
年級字:爲(P2) 淵(P5) 驅(P4) 魚(P1) ,(P1) 爲(P2) 叢(P3) 驅(P4) 雀(P3)
比喻爲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同“爲淵驅魚,爲叢驅爵”。
ài zé jiā zhū xī wù zé zhuì zhū yuān
年級字:愛(P1) 則(P3) 加(P1) 諸(P4) 膝(P3) ,(P1) 惡(P3) 則(P3) 墜(P5) 諸(P4) 淵(P5)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裏。意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入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