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海(P1) 涸(P6+) 石(P1) 爛(P3)
猶海枯石爛。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變。
清·秋瑾《精衛石》第二回:“海涸石爛情無改,正欲歸坐續言詞。”
年級字:枯(P2) 魚(P1) 涸(P6+) 轍(P0)
《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年級字:涸(P6+) 澤(P5) 而(P1) 漁(P2)
《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年級字:河(P1) 涸(P6+) 海(P1) 乾(P1)
《三峽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說菜是剩下的,酒是渾的,罈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罵了個河涸海乾。”
年級字:涸(P6+) 轍(P0) 枯(P2) 魚(P1)
明·張景《飛丸記·憐儒脫難》:“吹噓一點靈犀熱,涸轍枯魚沐浩波。”
年級字:再(P1) 衰(P4) 三(P1) 涸(P6+)
郭沫若《爲“五卅”慘案怒吼》:“病根(指不平等條約)不除……我們國民的民氣,再衰三涸,將要永遠淪爲外人的奴隸而不能振拔。”
年級字:涸(P6+) 思(P2) 幹(P2) 慮(P4)
明·王志堅《表異錄·藝文》:“極思爲文,曰涸思幹慮。”
年級字:涸(P6+) 魚(P1) 得(P1) 水(P1)
《新唐書·契苾何力傳》:“何力被執也,或讒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魚得水,其脫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鐵石,殆不揹我。’”
年級字:涸(P6+) 轍(P0) 之(P2)
涸:幹;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幹了的車溝裏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年級字:涸(P6+) 得(P1) 水(P1)
梁啓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第六節:“雖然,以當時久困地獄,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驟聞此語,殆如涸鮒得水,籠鳥脫樊,且距且躍,且汗且喘。”
hé zé ér yú fén lín ér liè
年級字:涸(P6+) 澤(P5) 而(P1) 漁(P2) ,(P1) 焚(P5) 林(P1) 而(P1) 獵(P4)
涸:使水乾枯;澤:聚水的窪地;焚:燒燬。把池水戽幹來捕魚,將林地燒燬來打獵。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