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消(P1) 炎(P2) 藥(P2)
詞性:名詞
消炎片
年級字:消(P1) 費(P3) 者(P1)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客人購物者。
每消費者的購物喜好和習慣都不同。
「消」消耗。
「費」費用、成本、金錢、錢財。
「者」人物。
用金錢購買的生產製造或生活上常用、長期清耗的物資或服務的人。
年級字:消(P1) 毒(P4) 水(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殺菌液消滅有害微生物的藥水。
在醫院的每一個部門的接待處都放了一枝噴霧式的消毒水,讓訪客出入時消毒雙手,保持衛生。
年級字:魂(P4) 消(P1) 膽(P3) 喪(P5)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段愷]使人探知大軍離城不遠,遙望水陸路上,旌旗蔽日,船馬相連,嚇得魂消膽喪。”
年級字:積(P3) 毀(P3) 消(P1) 骨(P2)
漢·劉向《新序·雜事三》:“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計逐墨翟,以孔墨之辯而不能自免,何則?衆口鑠金,積毀消骨。”
年級字:消(P1) 聲(P1) 滅(P3) 跡(P2)
《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年級字:玉(P1) 碎(P3) 香(P1) 消(P1)
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鏡臺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年級字:魄(P5) 消(P1) 魂(P4) 散(P2)
年級字:冰(P1) 消(P1) 霧(P3) 散(P2)
北周·庚信《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誌銘》:“都督始州諸軍事,蠻夷恃險,狼顧鴟張,高山尋雲,深谷無景,九地縱橫,三門起伏,危峯馬束,水險橋飛。遂得谷靜山空,冰消霧散。”
年級字:香(P1) 消(P1) 玉(P1) 碎(P3)
年級字:消(P1) 息(P1) 盈(P4) 衝(P2)
年級字:雲(P1) 消(P1) 霧(P3) 散(P2)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詔》:“干戈所指,雲消霧散。”
年級字:膽(P3) 喪(P5) 魂(P4) 消(P1)
明·無名氏《精忠記·班師》:“雄威糾糾殺金酋,已教膽喪魂消,他棄甲潛逃,從此邊疆不再無憂。”
年級字:雲(P1) 消(P1) 雨(P1) 散(P2)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詔》:“干戈所指,雲消霧散。”
年級字:消(P1) 愁(P3) 釋(P4)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彈棋亦近世雅戲,消愁釋憒,時可爲之。”
年級字:魂(P4) 消(P1) 魄(P5) 喪(P5)
年級字:煙(P2) 消(P1) 霧(P3) 散(P2)
巴金《海的夢》後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覺得暢快。在流了這麼多的眼淚以後,這許多日子來的陰鬱的思想都煙消霧散了。”
年級字:枉(P6) 物(P1) 難(P2) 消(P1)
年級字:瓦(P2) 解(P2) 冰(P1) 消(P1)
晉·成公綏《雲賦》:“於是玄氣仰散,歸雲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年級字:消(P1) 遙(P3) 自(P1) 在(P1)
明謝讜《四喜記·親憶瓊英》:“你看那人踏雪尋梅,那人寒江獨釣,何等消遙自在。”
年級字:消(P1) 愁(P3) 解(P2) 悶(P3)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雲]我不和你撒賴撒癡的,斷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斷消愁解悶甕頭香。”
年級字:消(P1) 息(P1) 靈(P4) 通(P3)
年級字:消(P1) 極(P2) 怠(P5) 工(P1)
年級字:杳(P0) 無(P2) 消(P1) 息(P1)
明·沈德符《野獲編》:“微聞有浮海行者,蹤跡可疑。乃南至閩廣近海諸地,無不遍歷,杳無消息。”
年級字:消(P1) 聲(P1) 匿(P5) 跡(P2)
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年級字:東(P1) 窗(P2) 消(P1) 息(P1)
明·無名氏《精忠計·東窗》:“心事難憑枉致疑,夫人其實好心機,憑此黃柑無後患,東窗消息少人知。”
年級字:神(P1) 滅(P3) 形(P2) 消(P1)
年級字:冰(P1) 消(P1) 瓦(P2) 解(P2)
晉·成公綏《雲賦》:“於是玄氣仰散,歸雲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年級字:滴(P3) 水(P1) 難(P2) 消(P1)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楔子:“兄弟!滴水難消。休道是兄弟將酒來,你則這般空來,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年級字:玉(P1) 減(P3) 香(P1) 消(P1)
元·高栻《集賢賓·怨別》套曲:“這些時,玉減香消添了疾病,冷清清獨自孤悽。”
年級字:消(P1) 聲(P1) 匿(P5) 影(P2)
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年級字:香(P1) 消(P1) 玉(P1) 殞(P0)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年級字:與(P2) 時(P1) 消(P1) 息(P1)
指事物無常,隨時間的推移而興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後漢書·孔融傳》:“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繩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殘棄,非所謂與時消息者也。”
年級字:冰(P1) 消(P1) 雲(P1) 散(P2)
續範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當時的情況,好像閻長官滿肚子的勇氣,被郭宗汾的這一席話,說得冰消雲散了。”
年級字:此(P2) 消(P1) 彼(P5) 長(P1)
這個下降,那個上升。用於勸人或者平衡。不要太過於在乎此時的失去,別的方面會有長進。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或者多面性。
年級字:火(P1) 滅(P3) 煙(P2) 消(P1)
火苗熄滅,煙雲消散。比喻事物消失淨盡,不留一點痕跡。亦作“煙消火滅”。
年級字:家(P1) 道(P1) 消(P1) 乏(P3)
家道:家境,家庭經濟情況。消乏:貧困,空乏。家境貧寒,經濟空乏。
年級字:翠(P3) 消(P1) 紅(P1) 減(P3)
宋·柳永《八聲甘州》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年級字:寒(P2) 心(P1) 消(P1) 志(P2)
《梁書·武帝紀下》:“聯寒心消志,爲日久矣,每當食投箸,方眠徹枕,獨坐懷憂,憤慨申旦,非爲一人,百姓故耳。”
年級字:魄(P5) 散(P2) 魂(P4) 消(P1)
年級字:冰(P1) 消(P1) 凍(P3) 解(P2)
《朱子全書》卷四:“見得大處分明,這許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凍解,無有痕跡矣。”
年級字:氣(P1) 消(P1) 膽(P3) 奪(P3)
年級字:黯(P6) 晦(P0) 消(P1) 沉(P2)
蔣智由《<中國之武士道>序》:“凡有絕大之戰爭,往往賴有雄偉之文,淋漓之詩歌,而後其印象日留於國民心目之間。否則,不數年間而黯晦消沉以盡。”
年級字:煙(P2) 消(P1) 火(P1) 滅(P3)
清·張春帆《宦海》第十七回:“若是這位武弁老爺,當時認個不是,賠個笑臉,這件事兒也就煙消火滅的了。”
年級字:消(P1) 息(P1) 盈(P4) 虛(P4)
年級字:進(P1) 退(P2) 消(P1) 長(P1)
清·魏源《〈武進莊少宗伯遺書〉序》:“君在乾隆末,與大學士和珅同朝,鬱郁不合,故與《詩》《易》君子小人進退消長之際,往往發憤慷慨,流連太息,讀其書可以悲其志雲。”
年級字:渙(P0) 若(P3) 冰(P1) 消(P1)
猶言渙然冰釋。象冰遇熱消融一般。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
年級字:冰(P1) 消(P1) 雪(P1) 釋(P4)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親已經在樓梯口那裏等她,好像原想申斥她幾句,看到她便什麼都冰消雪釋的樣子,只在急急地問她是不是醫院出了什麼事。”
年級字:金(P1) 雞(P1) 消(P1) 息(P1)
《新唐書·百官志三》:“赦日,樹金雞於仗南,竿長七丈,有雞高四尺,黃金飾首,銜絳幡長七尺,承以彩盤,維以絳繩。”
年級字:尋(P3) 消(P1) 問(P1) 息(P1)
明·馮夢龍《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雖然炫玉求售,又怕損了自己的名譽,不肯隨行逐隊,尋消問息。”
年級字:煙(P2) 消(P1) 雲(P1) 散(P2)
《朱子全書·治道二·禎異》:“使一日之間,雲消霧散,堯天舜日,廓然清明。”
年級字:香(P1) 消(P1) 玉(P1) 減(P3)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則爲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減。”
年級字:小(P1) 道(P1) 消(P1) 息(P1)
指非經正式途徑傳播的消息。往往傳聞失實,並不可靠。
年級字:潛(P4) 消(P1) 默(P3) 化(P1)
年級字:魂(P4) 消(P1) 魄(P5) 奪(P3)
年級字:一(P1) 筆(P1) 勾(P4) 消(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我們不少的是銀子,匡得將來買上買下。再央一個鄉官在太守處說了人情,婚約一紙,只須一筆勾消。”
年級字:鴻(P6+) 消(P1) 鯉(P0) 息(P1)
年級字:香(P1) 消(P1) 玉(P1) 損(P5)
年級字:進(P1) 退(P2) 消(P1) 息(P1)
年級字:雨(P1) 消(P1) 雲(P1) 散(P2)
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愛呢?,可知,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閃,遲早是——雨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