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波(P1) 波(P1) 池(P2)
詞性:名詞
波波池(英语:Ball pit或Ball pool)是一個凹陷的位置上佈滿彩色小膠球的池,這些球的直徑一般不大於3吋(7.6厘米)。除了小膠球外,亦可以使用其他球體物,如氣球。波波池通常是專供小朋友玩樂的地方。波波池一般會在幼兒中心、 嘉年华、乐园、休憩中心、快餐店,大型電子遊戲機中心和派對房間等出現。亦有廠商出售家用的小型版。
年級字:防(P3) 波(P1) 堤(P4)
詞性:名詞
海岸水利的建築物。
防: 防止。
波: 波浪。
堤: 攔截水流的建築物。
用來防止洪水泛濫的建築物,防止在海灣和大江可能發生的水患。同時,
年級字:隨(P3) 波(P1) 逐(P4) 流(P1)
逐:追隨。隨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盪。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着別人走。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年級字:逐(P4) 影(P2) 隨(P3) 波(P1)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監·馮保之敗》:“思爲報復仇,且結張誠歡,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過逐影隨波而已。”
年級字:軒(P0) 然(P2) 大(P1) 波(P1)
軒然:波濤高高涌起的樣子。高高涌起的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年級字:波(P1) 光(P1) 鱗(P4) 鱗(P4)
旅遊度假村前面有水質清澈,~、深不見底、一望無際的水庫。
年級字:海(P1) 不(P1) 揚(P2) 波(P1)
年級字:暗(P2) 送(P1) 秋(P1) 波(P1)
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淨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年級字:平(P1) 地(P1) 風(P1) 波(P1)
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年級字:波(P1) 屬(P4) 雲(P1) 委(P3)
屬:連接;委:累積。波濤連綿,雲層堆疊。比喻連續不斷,層見疊出。
《宋書·謝靈運傳論》:“自建武暨乎義熙,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
年級字:駿(P0) 波(P1) 虎(P1) 浪(P1)
年級字:金(P1) 波(P1) 玉(P1) 液(P4)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今聞老母被囚,雖金波玉液不能下嚥矣。”
年級字:擁(P3) 霧(P3) 翻(P2) 波(P1)
年級字:臨(P3) 去(P1) 秋(P1) 波(P1)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臨走時的回眸一盼。形容別情依依。
年級字:無(P2) 風(P1) 揚(P2) 波(P1)
年級字:雲(P1) 譎(P0) 波(P1) 詭(P5)
譎:詭:怪異,變化。好象雲彩和水波那樣,形態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雲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後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漢·揚雄《甘泉賦》:“於是大廈雲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年級字:隨(P3) 波(P1) 逐(P4) 塵(P2)
猶言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着別人走。
明·高明《玉簪記·誑告》:“他是冰清玉潤,怎便肯隨波逐塵。”
年級字:宦(P0) 海(P1) 風(P1) 波(P1)
宦海:舊指官場。舊指官場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濤和大風,變化莫測;亦指官場中出現的風險和波折。
宋·陸游《休日感化》:“宦海風波實飽經,入將人世寄郵亭。”
年級字:波(P1) 流(P1) 茅(P3) 靡(P0)
《明史·趙炳然傳》:“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繼用事,六卿之長不得其職。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年級字:波(P1) 譎(P0) 雲(P1) 詭(P5)
譎:詭:怪異,變化。好象雲彩和水波那樣,形態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雲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後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漢·揚雄《甘泉賦》:“於是大廈雲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年級字:古(P1) 井(P2) 不(P1) 波(P1)
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瀾。枯竭的老井已不會再起波瀾。比喻心境沉寂,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動感情。舊時指寡婦不思再嫁。亦作“古井無波”、“無波古井”。
年級字:煙(P2) 波(P1) 釣(P3) 徒(P3)
煙波:水波渺茫,看遠處有如煙霧籠罩;釣:釣魚。舊指隱逸於漁的人。
《新唐書·張志和傳》:“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年級字:一(P1) 波(P1) 萬(P2) 波(P1)
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同“一波才動萬波隨”。
宋·范成大《題請息齋》詩之八:“冷暖舊雨今雨,是非一波萬波。”
年級字:東(P1) 海(P1) 逝(P5) 波(P1)
明·劉若愚《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縱有真心爲國、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難鳴也。東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年級字:積(P3) 露(P2) 爲(P2) 波(P1)
明·袁宏道《題龍堂僧募冊》詩:“衲子欲言面羞澀,試介烏紗作檀越,積露爲波江可得,東鄰北里賢相識。”
年級字:波(P1) 瀾(P0) 壯(P1) 闊(P4)
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年級字:推(P2) 波(P1) 助(P1) 瀾(P0)
瀾:大波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
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篇》:“真君建德之事,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年級字:醋(P5) 海(P1) 翻(P2) 波(P1)
年級字:一(P1) 波(P1) 三(P1) 折(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高低起伏的遭遇和挑戰。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喻文筆的鋒利。
《宣和書譜·太上內景神經》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苟。」
喻文筆的鋒利。
年級字:波(P1) 羅(P3) 塞(P3) 戲(P2)
年級字:波(P1) 瀾(P0) 老(P1) 成(P1)
波瀾:波濤,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練。形容文章氣勢雄壯,語句老練。
唐·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詩:“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年級字:古(P1) 井(P2) 無(P2) 波(P1)
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年級字:煙(P2) 波(P1) 浩(P4) 渺(P5)
唐·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
年級字:海(P1) 沸(P4) 波(P1) 翻(P2)
《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人喧呼海沸波翻,馬嘶喊山崩地裂。”
年級字:山(P1) 積(P3) 波(P1) 委(P3)
年級字:波(P1) 波(P1) 碌(P4) 碌(P4)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指望一舉狀元及第,崢嶸發達。誰想今日波波碌碌,受如此般辛勤也。”
年級字:波(P1) 濤(P5) 洶(P5) 涌(P3)
《三國志·吳書·孫策傳》:“是歲地連震”注引《吳錄》:“是冬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帝見波濤洶涌,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年級字:滑(P2) 泥(P2) 揚(P2) 波(P1)
年級字:沿(P2) 波(P1) 討(P2) 源(P3)
沿波:順着水流;討源:探索源頭。循着水流尋找源頭。原比喻作文時由次要的寫到主要的,最後點出主題。後比喻探討事物的本末。
晉·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年級字:尺(P1) 波(P1) 電(P2) 謝(P2)
《文選·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青簡尚新,而宿草將列,泫然不知涕之無從也。雖隙駟不留,尺波電謝,而秋菊春蘭,英華靡絕。”
年級字:波(P1) 羅(P3) 奢(P5) 花(P1)
年級字:海(P1) 不(P1) 波(P1) 溢(P5)
年級字:波(P1) 光(P1)
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淨。波光明淨。
年級字:瀾(P0) 倒(P2) 波(P1) 隨(P3)
明宋濂《<楚石禪師六會語>序》:“第近年以來,傳者失真,瀾倒波隨,所趣日下。”
年級字:風(P1) 平(P1) 波(P1) 息(P1)
《四海記·祖師復下凡間救苦》:“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發感神威。”
年級字:餘(P4) 波(P1) 未(P1) 平(P1)
年級字:隨(P3) 波(P1) 逐(P4) 浪(P1)
①顛沛的樣子。②謂同行同止。③隨着波浪飄蕩。④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
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詞之六:“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西還有幾家。”②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爲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③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四回:“七軍亂竄,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
年級字:趁(P4) 波(P1) 逐(P4) 浪(P1)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誰想並頭蓮情斷藕絲長,搬調的俺趁波逐浪。”元·石德玉《紫雲亭》第四折:“當日個爲多情一曲《滿庭芳》,曾貶得蘇東坡也趁波也趁波逐浪。”
年級字:秋(P1) 波(P1) 盈(P4) 盈(P4)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語。”
年級字:尺(P1) 水(P1) 丈(P2) 波(P1)
唐·孟郊《君子勿鬱郁士有謗毀 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年級字:鯨(P3) 波(P1) 怒(P2) 浪(P1)
年級字:煙(P2) 聚(P3) 波(P1) 屬(P4)
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朝士無賴者,亦競相諂媚,或送婢妾,或進子女,筐筐苞苴,煙聚波屬。”
年級字:東(P1) 海(P1) 鯨(P3) 波(P1)
高珪《岳墳感賦》詩:“東海鯨波誰可靖,只今惜少岳家軍。”
年級字:波(P1) 路(P1) 壯(P1) 闊(P4)
波路:波濤。比喻規模宏偉,聲勢浩大。同“波瀾壯闊”。
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年級字:四(P1) 海(P1) 波(P1) 靜(P2)
年級字:鷗(P3) 波(P1) 萍(P5) 跡(P2)
年級字:波(P1) 濤(P5) 洶(P5) 湧(P3)
年級字:玉(P1) 液(P4) 金(P1) 波(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他其實咽不下玉液金波 。”
年級字:逐(P4) 浪(P1) 隨(P3) 波(P1)
逐浪:追逐浪潮;隨波:隨順波流。喻指一個人缺乏主見,總是隨順時尚,人云亦云。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苟且,沒而不覺,隨波漂流,與漂俱滅者亦甚衆多。”
年級字:波(P1) 駭(P0) 雲(P1) 屬(P4)
《北齊書·文苑傳序》:“至夫遊夏以文詞擅美,顏回則庶幾將聖,屈宋所以後塵,卿雲未能輟簡。於是辭人才子,波駭雲屬。”
年級字:鐵(P3) 拐(P3) 李(P2) 踢(P3) 波(P1)
詞性:形容詞
缺乏工作人手。
鐵拐李只有一隻腳。
一腳踢。
年級字:一(P1) 尺(P1) 水(P1) 十(P1) 丈(P2) 波(P1)
唐·孟郊《君子勿鬱郁士有謗毀 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
年級字:一(P1) 波(P1) 才(P1) 動(P1) 萬(P2) 波(P1) 隨(P3)
指一波方動,萬波隨之而起。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
宋·惠洪《冷齋夜話·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yī bō wèi píng yī bō yòu qǐ
年級字:一(P1) 波(P1) 未(P1) 平(P1) ,(P1) 一(P1) 波(P1) 又(P1) 起(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諺語,
多字熟語一波三折比喻困難重重,通到很多波折,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又發生了。感嘆不幸運的含意。
一波 : 一個風波、波浪。
未平 : 未平靜、未平和。
又起 : 又再起來、又再出現。
指一個波浪未平靜或未完,下一個馬上又來了。
唐·劉禹錫《浪淘沙》詞:「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
年級字:一(P1) 尺(P1) 水(P1) 翻(P2) 騰(P3) ,(P1) 做(P1) 百(P1) 丈(P2) 波(P1)
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
年級字:一(P1) 尺(P1) 水(P1) 翻(P2) 騰(P3) ,(P1) 做(P1) 一(P1) 丈(P2) 波(P1)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