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年級字:河(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從「水」,從「可」聲。
河流。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運河、河流、河灘、河沿、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河防。
中國黃河的簡稱: 河西、河東、河套。
生活在河裏的魚類: 河鮮、河魚、河蝦。
宇宙的羣星: 天河、星河、銀河、銀河系。
【姓氏】南北朝: 河禎。
《說文》:「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从水,可聲。」
唐.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héng hé
hé gōu
hé chà
dù hé
hé dī
年級字:河(P1) 堤(P4)
詞性:名詞
河岸 沿河道兩岸用土或石壘成似牆的構築,防止河水溢出河床。
Wèi hé
年級字:渭(P0) 河(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渭水中國江河名稱。
渭河: 源頭從中國甘肅省,流入陝西省,會涇水入黃河,又稱為「渭水」。
hé biān
Hé kǒu
cháng hé
年級字:長(P1) 河(P1)
詞性:名詞
1.大河。特指黃河
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 王維《使至塞上》
2.銀河
3.比喻漫長的歷程
例: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相對真理
rè hé
年級字:熱(P2) 河(P1)
詞性:名詞
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是中國民國時期行政區劃的省份之一,是關外東北四省之一。轄區分佈在現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遼寧省。
Mǎ hé
hé dōng
年級字:河(P1) 東(P1)
詞性:名詞
河東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上古堯舜禹時代的都城皆在河東。
tiān hé
xiàng hé
xī hé
年級字:西(P1) 河(P1)
詞性:名詞
1.古地區名,春秋時指衛國的沿黃河地區(今河南濬縣、滑縣地區),在衛之西境。
2.戰國時魏國黃河以西之地,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的一段。
hé dǐ
xiàng hé
hé liú
gǔ hé
年級字:古(P1) 河(P1)
詞性:名詞
古河市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中央,茨城縣西端的一個市。
yùn hé
hé shuǐ
年級字:河(P1) 水(P1)
河裡的水,含有碳酸鹽、硫酸鹽及鈣等溶解物與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鈉有區別
hǎi hé
年級字:海(P1) 河(P1)
詞性:名詞
中國華北地區最大水系,在天津注入渤海,海河幹流長73公里,為五大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大運河)匯合而成,流域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
dào hé
Huì hé
年級字:惠(P2) 河(P1)
詞性:名詞
惠河,本名陳駒1938年生,筆名壯之、馬十三、冀於、牧子、羽翼、惠河等。廣西玉林人。 196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廣西大學中文系教授,兼該校民族研究所副所長和廣西政協《文史春秋》雜誌副主編。曾當選為中國新文學學會和廣西語文學會理事,廣西中國文學學會副會長。現為廣西作協會員、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
Lù hé
年級字:河(P1)
詞性:名詞
潞河在通縣(現為通州區),潞河景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風物
tiào hé
hé fēng
年級字:河(P1) 風(P1)
詞性:名詞
《河風》是連載於好123小說的一本都市言情類小說,作者是燒蝕理想。
tiáo hé
hé yán
hé gǔ
年級字:河(P1) 谷(P2)
詞性:名詞
河流兩岸之間低於地平面的部分,包括河床兩邊的坡地。
Yǐng hé
年級字:河(P1)
詞性:名詞
潁河,古稱潁水,相傳因紀念春秋鄭人潁考叔而得名。其主要支流為沙河,因此也被稱為沙河或沙穎河。潁河屬淮河的支流。發源於河南省登封縣嵩山,經周口市、安徽省阜陽市,在壽縣正陽關(穎上縣沫河口)注入淮河,為淮河最大的支流。全長620公里。流域範圍北抵黃河南堤,西北鄰黃河支流伊、洛河,西南與漢水水系的唐白河流域分界,南與洪汝河、谷河、潤河地區接壤,東北與渦河、西淝河水系相鄰。穎河是淮河流域歷史上航運、農業灌溉的重要水源,也是洪澇災害嚴重的河流,歷史上屢有治理,建國後修建了昭平台水庫、孤石灘水庫大量的水利設施。沙潁河航道亦被列入安徽省“兩幹三支”骨幹航道網的一支。 2011年底,阜陽船閘重建完成…
chéng hé
hé chuáng
yín hé
年級字:銀(P2) 河(P1)
詞性:名詞
完整地環繞天球伸展的一條寬而發亮的不規則光帶,看起來像一條河,銀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見,它是由無數暗星(恆星)的光引起的
Cháo hé
Wǎng hé
hé fěn
nán hé
年級字:南(P1) 河(P1)
詞性:名詞
1.古代稱黃河,自今潼關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南河。
2.星名。屬井宿,共三星。
3.南河鎮,隸屬江蘇省響水縣,自古有“詩鄉”美譽。
huái hé
年級字:河(P1)
詞性:名詞
中國長江和黃河之間的大河,發源於桐柏山,原注入黃海,後因黃河改道,淤高下游河床後,它才流入洪澤湖,經高郵湖入長江,長845公里,流域16.4萬平方公里。
Xiǎohé
年級字:小(P1) 河(P1)
小河,原名何國鋒,1975年生於河北邯鄲,為田巧雲和何萍所的第三個兒子。現為國內著名另類民謠歌手,先鋒獨立樂手,實驗音樂製作人,曾於1999年組建樂隊“美好藥店”,並擔任主唱。
hé běi
年級字:河(P1) 北(P1)
1.泛指 黃河 以北的地區。《穀梁傳·僖公二十八年》:“ 溫, 河北地。”《淮南子·齊俗訓》:“道德之論,譬猶日月也, 江南、 河北不能易其指,馳騖千里不能易其處。”《南史·謝靈運傳》:“﹝ 謝靈運﹞將行,上書勸伐河北。” 宋王安石《河北民》詩:“ 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
hé àn
hé yuán
年級字:河(P1) 源(P3)
詞性:名詞,名詞
1.河流的發源地,特指黃河的發源地。 2.地方名。又稱“槎城”,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擁有華南第一大湖“萬綠湖”、亞洲第一高噴泉。是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
hé tān
kāi hé
hé chuān
yán hé
hé nán
年級字:河(P1) 南(P1)
中國中東部的省,簡稱豫。與河北、山東、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相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人口7442萬,省會鄭州。黃河流經本省,開封、洛陽為有名古都,著名五嶽之一的中嶽嵩山在鄭州西南的登封縣。中國商品糧、棉的主要基地之一
hé tào
年級字:河(P1) 套(P3)
詞性:名詞
圍成大半個圈的河道,也指這樣的河道圍著的地方;指黃河從寧夏橫城到陝西府穀的一段,過去也指黃河的這一段圍著的地區,如今指黃河的這一段和賀蘭山、狼山、大青山之間的地區。
hé xī
年級字:河(P1) 西(P1)
泛指黃河以西之地,春秋戰國時,把黃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陝西兩省交界處。漢、唐時多指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的地區。唐玄宗時置河西節度使管轄甘肅及河西走廊
shān hé
huáng hé
hé wān
yí hé
年級字:河(P1)
詞性:名詞
沂河(Yi River),又名沂水,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較大的河流,位於山東省南部與江蘇省北部,是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源自山東省沂源縣田莊水庫上源東支牛角山北麓,北流過沂源縣城後折向南,經沂水、沂南、臨沂、蒙陰、平邑和郯城等縣市,至江蘇省邳州市吳樓村入新沂河,抵燕尾港進入黃海。沂河在臨沂以上主要為山丘區,水土流失嚴重,支流多由西側匯入,呈不對稱的樹枝狀,水流急,洪峰高,暴漲暴落;臨沂以下,進入平原,河道寬淺,主要靠築堤排洪[1] 。
沂河源出沂源田莊水庫,流經淄博沂源、臨沂沂水、臨沂沂南、臨沂市區、臨沂蘭陵、臨沂郯城,至江蘇省邳州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黃海。全長574公里,流域面積1732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4892平方公里,河面最寬達1540米;被臨沂人民譽為“母親河”。
沂河流域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蹟薈萃。沿岸有沂源猿人遺址、織女洞、並寨漢畫像墓、陽都故城、禹國故城、金雀山、銀雀山漢墓群、郯國故城等文化古蹟。
hé tóu
sānhé
hé mǎ
年級字:河(P1) 馬(P1)
詞性:名詞,名詞
動物名。脊椎動物綱偶蹄目河馬科。灰褐色。頭大而略呈方形,嘴寬、眼耳小,軀幹肥大壯碩,四肢短小,各具四趾,趾間有蹼。群居於非洲河流邊和沼澤地。
Jìn héc
jiāng hé
年級字:江(P2) 河(P1)
詞性:名詞
1.長江和黃河
例: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盡心上》
2.大河的泛稱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小而為大。 --《莊子.則陽》
3.如連起“日下”成為四字詞語“江河日下”,意謂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
hé xīn
年級字:河(P1) 心(P1)
詞性:名詞
河中央。
例:唐 裴說 《春早寄華下同人》詩:“岳面懸青雨, 河 心走濁冰。” 師陀 《紅旗渠》:“下午我們離開那條橫亙河心的滾水壩。”
年級字:恆(P3) 河(P1) 沙(P2) 數(P2)
恆河:南亞的大河。象恆河裏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金剛經·無爲福勝分第十一》:“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世界,以用佈施。”
年級字:河(P1) 落(P2) 海(P1) 乾(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這會子你怕花錢,挑唆他們來鬧我,我樂得去吃個河落海乾,我還不知道呢!”
年級字:河(P1) 海(P1) 晏(P0)
唐·陳集源《龍龕道場銘序》:“地平天成,河溓海晏。”
年級字:被(P2) 山(P1) 帶(P1) 河(P1)
《戰國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爲固。”
年級字:河(P1) 魚(P1) 之(P2) 疾(P2)
河魚:腹疾的隱稱,因魚腐爛是從腹中開始而得名。指腹瀉。
年級字:三(P1) 獸(P3) 渡(P2) 河(P1)
佛教以兔、馬、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中、大三乘證道之高下。後泛指修行。
《優婆塞戒經·三種菩提品》:“善男子,如恆河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恆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猶如香象,是故如來得名爲佛。”
年級字:信(P1) 口(P1) 開(P1) 河(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裏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年級字:滴(P3) 水(P1) 成(P1) 河(P1)
周立波《山鄉世變》上一:“幾年過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裏以有幾塊花邊了。”
年級字:恒(P3) 河(P1) 沙(P2) 數(P2)
恒河:南亞的大河。象恒河裡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金剛經·無為福勝分第十一》:“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年級字:河(P1) 梁(P5) 之(P2) 誼(P3)
漢·李陵《與蘇武》:“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年級字:還(P1) 我(P1) 河(P1) 山(P1)
宋·趙與時《賓退錄》第五卷:“徽宗嘗夢吳越錢王引徽宗御衣雲:‘我好來朝,便終於還我河山。’”
年級字:氣(P1) 吞(P3) 山(P1) 河(P1)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年級字:半(P1) 壁(P2) 河(P1) 山(P1)
清·鈕琇《觚剩·虎林軍營唱和》:“昊《懷古》四首《詠嶽忠武》雲:‘將軍野戰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
年級字:過(P1) 河(P1) 拆(P5) 橋(P2)
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年級字:百(P1) 二(P1) 山(P1) 河(P1)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
年級字:河(P1) 漢(P4) 江(P2)
明·黃叔初《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準繩規矩,養成的河漢江淮。”
年級字:河(P1) 沙(P2) 世(P1) 界(P2)
語出《金剛經·一體同觀分》:“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爲多不?”南漢·張瀛《贈琴棋僧歌》:“河沙世界盡空空,一存寒灰冷燈畔。”
年級字:河(P1) 清(P1) 人(P1) 壽(P4)
清·顧貞觀《金縷曲·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詞之二:“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年級字:河(P1) 梁(P5) 攜(P6) 手(P1)
漢·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年級字:大(P1) 好(P1) 山(P1) 河(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大好河山讚美國家的吸引的景觀。
大: 廣大闊大。
好: 良好美好。
山: 山勢。
河: 河川。
年級字:表(P2) 裏(P1) 山(P1) 河(P1)
表裏: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爲屏障。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年級字:負(P3) 石(P1) 赴(P5) 河(P1)
河:這裏指黃河。揹着石頭跳進黃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負石赴淵”。
年級字:百(P1) 二(P1) 河(P1) 山(P1)
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後指國力強盛,邊防穩固的國家。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年級字:河(P1) 決(P2) 魚(P1) 爛(P3)
清·王夫之《讀通監論·晉武帝》:“孰如近在汾晉之間,使我不軌之士民,教猱倀虎,河決魚爛於腹心乎?”
年級字:涓(P0) 滴(P3) 成(P1) 河(P1)
涓滴:小水珠。一點一滴的水珠彙集起來就可以成爲河流。形容積少成多。
年級字:山(P1) 河(P1) 表(P2) 裏(P1)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年級字:河(P1) 伯(P2) 爲(P2) 患(P3)
年級字:投(P3) 河(P1) 奔(P3) 井(P2)
年級字:談(P2) 若(P3) 懸(P5) 河(P1)
年級字:順(P2) 口(P1) 開(P1) 河(P1)
年級字:河(P1) 東(P1) 三(P1)
語出《漢書·張安世傳》:“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
年級字:半(P1) 壁(P2) 山(P1) 河(P1)
李光《集詩述感》:“半壁山河話戰爭,布衣空負魯連名。”
年級字:錦(P3) 繡(P4) 山(P1) 河(P1)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鮮豔的絲織品一樣。形容美好的國土。
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裏,漢主山河錦繡中。”
年級字:田(P1) 雞(P1) 過(P1) 河(P1)
年級字:河(P1) 奔(P3) 海(P1) 聚(P3)
元·劉壎《隱居通議·理學二》:“與朱文公往復辯論,每書輒傾竭浩蕩,河奔海聚。”
年級字:懸(P5) 河(P1) 注(P2) 火(P1)
年級字:百(P1) 二(P1) 關(P2) 河(P1)
金·元好問《岐陽》詩之二:“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年級字:河(P1) 清(P1) 海(P1) 竭(P6)
《西京雜記》卷四引漢·枚乘《柳賦》:“小臣莫效於鴻毛,穿街鮮而嗽醪。雖復河清海竭,終無增景於邊撩。”
年級字:河(P1) 不(P1) 出(P1) 圖(P2)
河:指黃河。黃河當中沒有出現河圖。古代相傳每當聖明之世時,黃河便出現河圖。因此黃河不出河圖時則不是聖明之世。指時當亂世。
年級字:河(P1) 門(P1) 下(P1)
河:黃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師門下,人才濟濟或人才輩出。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黃河、汾水之間設館教學,遠近來此求學者達一千餘人,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程之、薛收、溫大雅等都是他的門徒,而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時稱“河汾門下”。
年級字:懸(P5) 河(P1) 注(P2) 水(P1)
年級字:河(P1) 涸(P6+) 海(P1) 乾(P1)
《三峽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說菜是剩下的,酒是渾的,罈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罵了個河涸海乾。”
年級字:河(P1) 門(P1) 海(P1) 口(P1)
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你忒河門海口,不要我揀好的,我不道的揀好的去哩。”
年級字:海(P1) 沸(P4) 河(P1) 翻(P2)
清·洪昇《長生殿·合圍》:“抵多少雷轟電轉,可正是海沸河翻。”
年級字:楚(P2) 界(P2) 漢(P4) 河(P1)
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後常比喻戰爭的前線。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霎時間煙焰沖霄……彷彿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
年級字:過(P1) 河(P1) 卒(P3) 子(P1)
象棋規則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後退,過了河之後可以橫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劉紹棠《狼煙》二十四:“花言巧語蒙哄不了二位老人家,甜言蜜語也迷惑不了二位老人家,於是心慌意亂,閉上眼睛,手捧着怦怦亂跳的胸口,失悔自己的冒險進城,然而已經騎虎難下,只有做一名過河卒子了。”
年級字:揮(P3) 劍(P4) 成(P1) 河(P1)
將寶劍一舞,就變出一條河。形容法術高明,神通廣大,實力雄厚。
年級字:河(P1) 清(P1) 海(P1) 宴(P3)
明·張居正《擬唐回鶻率衆內附賀表》:“垂衣而治,際河清海宴之期;乘鉞有虔,鼓雷厲風飛烈。”
年級字:礪(P0) 山(P1) 帶(P1) 河(P1)
礪:磨刀石;山:泰山;帶:衣帶;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盪也決不變心。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年級字:河(P1) 東(P1) 獅(P2) 吼(P4)
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年級字:不(P1) 廢(P4) 江(P2) 河(P1)
唐·杜甫《戲爲六絕句》之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年級字:香(P1) 象(P1) 渡(P2) 河(P1)
《優婆塞戒經》卷一:“如恆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
年級字:魚(P1) 爛(P3) 河(P1) 決(P2)
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
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
年級字:口(P1) 如(P2) 懸(P5) 河(P1)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年級字:辨(P5) 若(P3) 懸(P5) 河(P1)
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吾見一人焉,辨若懸河,藻若春工;含吐鄒枚,方駕陸謝。”
年級字:口(P1) 似(P3) 懸(P5) 河(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年級字:河(P1) 海(P1) 夷(P3)
《宋書·禮志三》:“故精緯上靈,動殖下端,諸侯軌道,河溓海夷。”
年級字:飲(P2) 河(P1) 鼴(P0) 鼠(P4)
語出《莊子·逍遙遊》:“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明·李昌祺《剪燈餘話·洞天花燭記》:“飲河鼴鼠愧盈腹,止魯鶢鶋慚厚享。”
年級字:河(P1) 魚(P1) 天(P1) 雁(P3)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託音書。”
年級字:笑(P1) 比(P1) 河(P1) 清(P1)
《宋史·包拯傳》:“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爲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年級字:河(P1) 同(P1) 水(P1) 密(P2)
《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邵氏故意欲責秀姑,卻教秀姑引得貴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瞞。”
年級字:濟(P4) 河(P1) 焚(P5) 舟(P2)
年級字:後(P1) 海(P1) 先(P2) 河(P1)
語出《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
年級字:海(P1) 晏(P0) 河(P1) 清(P1)
唐·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年級字:礪(P0) 嶽(P0) 盟(P5) 河(P1)
年級字:河(P1) 清(P1) 社(P2) 鳴(P4)
《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里社鳴而聖人出。”劉良注:“里社,神祠也。”
年級字:河(P1) 山(P1) 之(P2) 德(P4)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雲: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年級字:河(P1) 山(P1) 帶(P1) 礪(P0)
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盪也決不變心。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年級字:黃(P1) 河(P1) 水(P1) 清(P1)
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爲祥瑞的徵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年級字:河(P1) 清(P1) 難(P2) 俟(P0)
俟:等待。很難等到黃河水清。比喻時間太長,難以等待。
年級字:河(P1) 漢(P4) 無(P2) 極(P2)
河漢:銀河;極:盡頭,邊際。銀河廣闊,無邊無際。比喻言論荒誕不經,難以置信。亦比喻恩澤廣大,使人難以報答。
《莊子·逍遙遊》:“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無極。”
年級字:大(P1) 好(P1) 河(P1) 山(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大好山河讚美國家的吸引的景觀。
大: 廣大闊大。
好: 良好美好。
河: 河川。
山: 山勢。
年級字:氣(P1) 壯(P1) 山(P1) 河(P1)
氣:氣概;壯:使壯麗;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樑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四章:“又聽到了你的樸樸實實、氣壯山河的言談了。”
年級字:一(P1) 虎(P1) 不(P1) 河(P1)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比喻不顧一切。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年級字:投(P3) 河(P1) 覓(P5) 井(P2)
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說非看不可,或者沒有得看,就要跳腳拍手,以至於投河覓井。”
年級字:河(P1) 清(P1) 三(P1) 日(P1)
《易緯乾鑿度》卷下:“天之將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吾聖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黃河清,聖人出,今果然矣。”
年級字:江(P2) 河(P1) 行(P1) 地(P1)
清·鄭燮《焦山別峯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豈得爲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哉?”
年級字:錦(P3) 繡(P4) 河(P1) 山(P1)
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統精兵直指潼關,料唐家無計遮攔,單要搶貴妃一個,非專爲錦繡江山。”
年級字:河(P1) 魚(P1) 腹(P4) 疾(P2)
年級字:擔(P3) 雪(P1) 填(P6) 河(P1)
《全元散曲·普天樂·嘲風情》:“姐姐每鑽冰取火,婆婆每指山賣磨,哥哥每擔雪填河。”
年級字:以(P1) 指(P2) 測(P4) 河(P1)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爲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年級字:臨(P3) 河(P1) 羨(P4) 魚(P1)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
年級字:泥(P2) 船(P2) 渡(P2) 河(P1)
年級字:懸(P5) 河(P1) 瀉(P5) 火(P1)
年級字:河(P1) 落(P2) 海(P1) 幹(P2)
年級字:先(P2) 河(P1) 後(P1) 海(P1)
《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年級字:恆(P3) 河(P1) 一(P1) 沙(P2)
清·各邦額《夜譚隨錄·宋秀才》:“宋陰念一身蜩寄世間,真如恆河一沙,滄海一粟。”
年級字:河(P1) 東(P1) 獅(P2) 子(P1)
明·梅鼎祚《玉合記·砥節》:“吼動河東獅子,驚回海底鷗兒。”
年級字:言(P1) 類(P3) 懸(P5) 河(P1)
南朝·齊·王僧虔《誡子書》:“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
年級字:河(P1) 清(P1) 雲(P1) 慶(P2)
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河清雲慶,祥光燭天。”
年級字:言(P1) 若(P3) 懸(P5) 河(P1)
《北史·裴蘊傳》:“蘊亦機辯,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時人不能致詰。”參見“口若懸河”。
年級字:河(P1) 目(P1) 海(P1) 口(P1)
河目:形狀像河一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大海一樣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孔子家語·困誓》:“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於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日:‘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孝經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澤。”
年級字:河(P1) 清(P1) 海(P1) 晏(P0)
河:黃河;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唐·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年級字:暴(P4) 虎(P1) 馮(P0) 河(P1)
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年級字:帶(P1) 礪(P0) 山(P1) 河(P1)
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盪也決不變心。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年級字:河(P1) 斜(P4) 月(P1) 落(P2)
清·洪昇《長生殿·偷曲》:“你看河斜月落,斗轉參橫,不免回去罷。”
年級字:倒(P2) 峽(P3) 瀉(P5) 河(P1)
《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筆,拈在手中,便如龍飛鳳舞,落在紙上,便如倒峽瀉河,真有掃千軍萬馬之勢。”
年級字:懸(P5) 河(P1) 瀉(P5) 水(P1)
懸河:瀑布;瀉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瀉。比喻說話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晉書·郭象傳》:“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年級字:河(P1) 海(P1) 清(P1) 宴(P3)
年級字:帶(P1) 礪(P0) 河(P1) 山(P1)
帶:衣帶。礪:磨刀石。河:黃河。山: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含有江山永固之義。
年級字:口(P1) 若(P3) 懸(P5) 河(P1)
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年級字:河(P1) 出(P1) 伏(P4) 流(P1)
語出《淮南子·墜形訓》“河出積石”漢高誘注:“河源出崑崙,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導而通之,故出積石。”
年級字:江(P2) 河(P1) 日(P1) 下(P1)
清·鄭燮《焦山別峯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豈得爲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哉!”清·宗山《詞學集成序》:“詞之爲道,自李唐沿及兩宋,濫觴厥制,漸至紛紜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
年級字:辨(P5) 如(P2) 懸(P5) 河(P1)
金·王若虛《<道學發源>後序》:“故士有讀書萬卷,辨如懸河,而不免爲陋儒……唯其不合於大公至正之道故也。”
年級字:俟(P0) 河(P1) 之(P2) 清(P1)
《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年級字:氣(P1) 壯(P1) 河(P1) 山(P1)
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同“氣壯山河”。
年級字:血(P3) 流(P1) 成(P1) 河(P1)
《舊唐書·李密傳》:“屍骸蔽野,血流成河,積怨滿于山川,號哭動於天地。”
年級字:阻(P4) 山(P1) 帶(P1) 河(P1)
《漢書·項籍傳》:“秦民失望。於是韓生說羽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肥饒,可都以伯。’”
年級字:馮(P0) 河(P1) 暴(P4) 虎(P1)
年級字:河(P1) 傾(P4) 月(P1) 落(P2)
年級字:三(P1) 豕(P0) 涉(P4) 河(P1)
《呂氏春秋·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年級字:楚(P2) 河(P1) 漢(P4) 界(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年級字:偃(P0) 鼠(P4) 飲(P2) 河(P1)
年級字:銀(P2) 河(P1) 倒(P2) 瀉(P5)
瀉:水從高處往下直流。象銀河裏的水倒瀉下來。形容雨下得極大,象瀉下來的一樣。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金闕前開二峯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年級字:九(P1) 江(P2) 八(P1) 河(P1)
《四遊記·靈耀分龍會爲明輔》:“卻說次日衆真君聚朝奏玉帝曰:‘當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龍會,會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宮龍王赴會迎雨。’”
年級字:礪(P0) 帶(P1) 河(P1) 山(P1)
黃河細得像衣帶,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與國共存,傳之無窮。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年級字:飲(P2) 河(P1) 滿(P2) 腹(P4)
《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年級字:河(P1) 水(P1) 不(P1) 洗(P2) 船(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是一片本心,特地來報信,我也只願得無事,落得“河水不洗船”。”
年級字:河(P1) 東(P1) 獅(P2) 子(P1) 吼(P4)
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陳慥字季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年級字:河(P1) 水(P1) 不(P1) 犯(P4) 井(P2) 水(P1)
年級字:井(P2) 水(P1) 不(P1) 犯(P4) 河(P1) 水(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指在井內的水不會流到江河,比喻界限分明,沒有任何關係,互不相犯。
井水: 在陸地上掘出的水源。
河水: 在江河上的流水。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麼就沖了他?」
jiā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
年級字:江(P2) 水(P1) 不(P1) 犯(P4) 河(P1) 水(P1)
年級字:河(P1) 海(P1) 不(P1) 擇(P5) 細(P1) 流(P1)
《史記·李斯列傳》:“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年級字:跳(P1) 進(P1) 黃(P1) 河(P1) 洗(P2) 不(P1) 清(P1)
比喻很難擺脫干係,避免嫌疑。同“跳在黃河洗不清”。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擔心他被留在賊營,倒是擔心他帶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說不定還有什麼貴重禮物,回來時被丁、楊二營的遊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tiào zài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年級字:跳(P1) 在(P1) 黃(P1) 河(P1) 洗(P2) 不(P1) 清(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分了!”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年級字:不(P1) 到(P1) 黃(P1) 河(P1) 心(P1) 不(P1) 死(P3)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
tiào dào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年級字:跳(P1) 到(P1) 黃(P1) 河(P1) 洗(P2) 不(P1) 清(P1)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擔心他被留在賊營,倒是擔心他帶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說不定還有什麼貴重禮物,回來時被丁、楊二營的遊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zhōng hé shī zhō yī hú qiān jīn
年級字:中(P1) 河(P1) 失(P2) 舟(P2) ,(P1) 一(P1) 壺(P3) 千(P1) 金(P1)
《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rì yuè jīng tiān jiāng hé xíng dì
年級字:日(P1) 月(P1) 經(P1) 天(P1) ,(P1) 江(P2) 河(P1) 行(P1) 地(P1)
太陽和月亮每天經過天空,江河永遠流經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恆、偉大。
《後漢書·桓譚馮衍傳》:“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江海帶地,不足以比。”
juān juān bù yōng zhōng wéi jiāng hé
年級字:涓(P0) 涓(P0) 不(P1) 壅(P0) ,(P1) 終(P2) 爲(P2) 江(P2) 河(P1)
壅:堵塞。細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終將匯合成爲大江大河。比喻對細小或剛剛萌芽的問題不加注意或糾正,就會釀成大的問題。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壅,終爲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shān hé yì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山(P1) 河(P1) 易(P2) 改(P2) ,(P1) 本(P2) 性(P3) 難(P2) 移(P2)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 sān shí nián hé xī
年級字:三(P1) 十(P1) 年(P1) 河(P1) 東(P1) ,(P1) 三(P1) 十(P1) 年(P1) 河(P1) 西(P1)
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後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勢,我是親眼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