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i
年級字:沒(P1)
詞性:副詞
文言文字詞沉在水中: 沉沒、淹沒、沒頂之災。
古時通「歿」,死亡。
終止、結束: 沒世、沒齒不忘。
不存在: 沒有、沒精打采、沒心沒肺。
財物被充公有或被侵吞: 沒收、抄沒。
足跡: 出沒、隱沒。
不被使用: 沒用、 埋沒、沒落。
未有發生: 沒有來過。
無影響: 沒關係。
比較:汽車沒飛機快。
古時通「歿」,死亡。
《說文》:「沒,沈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
唐·白居易〈錢唐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纔能沒馬蹄。」
宋·蘇軾〈澄邁驛通潮閣〉詩二首之二:「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
唐·元稹《鶯鶯傳》:「則沒身之誓,其有終矣!」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傳》:「淵果斬彌等,送其首于魏,沒其兵資。」
《易經·繫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
《文選·賈誼·過秦論》:「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
唐·韋莊〈女冠子·四月十七〉詞:「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牧羊關〉曲:「胎中疾,沒藥醫。」
méi xì
Zǒng méi
tūn mò
Méi hē
méi fǎ
fù mò
年級字:覆(P5) 沒(P1)
詞性:動詞
沉沒,
覆滅,
淹沒船隻傾覆而沉沒水中;作戰部隊徹底潰敗,整體不復存在。
mái mò
méi cā
ruò méi
無, 不曾
méi mǎi
méi shà
Méi tíng
Méi xiě
méi shě
méi xǐ
méi zuì
Méi wǎng
Xī méi
méi jiàn
chén mò
yān mò
Suàn méi
yān mò
méi jīng
méi cān
guǐ mò
bìng méi
méi zhé
méi xīng
méi gǎo
méi jìn
méi yǒu
yǐn mò
méi jiù
年級字:沒(P1) 救(P3)
詞性:形容詞
形容(病情、傷勢等)十分危險,已經無法挽救
例:肝癌已經晚期,沒救了
mò shōu
Nín méi
mò nài
hái méi
méi xǐng
méi gǔ
年級字:沒(P1) 骨(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中國畫技法名。直接以彩色描摹,不用墨筆勾勒。
2.沒骨氣:指不剛強,沒有好的人格及操守。
méi quán
年級字:沒(P1) 權(P5)
詞性:形容詞
權: 職責範圍內支配和指揮的力量。權力,權柄,權勢。沒有權力,權勢。
年級字:野(P2) 沒(P1) 遺(P3) 賢(P4)
年級字:出(P1) 沒(P1) 無(P2) 常(P1)
宋·王十朋《論廣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沒無常,尤爲瀕海州縣之患。”
年級字:沒(P1) 眉(P3) 沒(P1) 眼(P1)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鰲抓角的橋亭,已經多年沒有修理,金碧彩畫全着塵土糊得沒眉沒眼。?
年級字:沒(P1) 精(P2) 打(P1) 采(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無精打采,
發呆,
發楞,
發怐愗精神不振。
清·曹雪琴《紅樓夢》第八十七回:「賈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的歸至怡紅院中。」
年級字:沒(P1) 金(P1) 飲(P2) 羽(P1)
年級字:沒(P1) 齒(P3) 無(P2) 怨(P3)
《論語·憲問》:“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年級字:沒(P1) 頭(P1) 沒(P1) 臉(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45回:“那道士聞得此言,攔住門,一齊動叉鈀、掃帚、瓦塊、石頭,沒頭沒臉,往裏面亂打。”
年級字:沒(P1) 沒(P1) 無(P2) 聞(P2)
《晉書·祖納傳》:“僕雖無無,非志不立,故疾沒世而無聞焉。”
年級字:槁(P0) 項(P3) 沒(P1) 齒(P3)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鍥洨濱遺書序》:“是時科第既益重,豪儁之士,槁項沒齒,冀得當於一試。”
年級字:沒(P1) 而(P1) 不(P1) 朽(P4)
沒:同“歿”,死。指人的身體雖死,但其精神、業績、文章永存人間。
年級字:沒(P1) 法(P1) 奈(P4) 何(P1)
朱自清《那裏走·我們的路》:“所以那些沒法奈何的人,我想都將向這三條路里躲了進去。”
年級字:沒(P1) 完(P1) 沒(P1) 了(P1)
年級字:有(P1) 聲(P1) 沒(P1) 氣(P1)
茅盾《林家鋪子》六:“林先生嘆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方纔有聲沒氣地說道:‘讓我死在那邊就是了……’”
年級字:出(P1) 沒(P1) 不(P1) 常(P1)
宋·李綱《與宰相論捍賊札子》:“蓋此賊非陸地羣盜之比,據重湖環千里,出沒不常。”
年級字:沒(P1) 大(P1) 沒(P1) 小(P1)
《西遊記》第二三回:“這等沒大沒小的,連丈母也都要了!” 秦兆陽《在田野上,前進!》第十三章:“她比你大幾十歲,叫她禿腦瓜,沒大沒小的!”
年級字:全(P2) 軍(P2) 覆(P5) 沒(P1)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與周兵屢戰,俱被陸續誅滅,復現原形,大失朝廷體面,全軍覆沒;臣等只得逃回。”
年級字:有(P1) 氣(P1) 沒(P1) 力(P1)
形容說話聲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體弱無力。同“有氣無力”。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銀子,又怕他說謊,這兩隻腳雖則有氣沒力的,一步步盪到波斯館來;一雙眼卻緊緊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年級字:頭(P1) 沒(P1) 杯(P1) 案(P2)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
年級字:沒(P1) 日(P1) 沒(P1) 夜(P2)
年級字:神(P1) 出(P1) 鬼(P2) 沒(P1)
出:出現;沒:消失。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年級字:沒(P1) 世(P1) 不(P1) 忘(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回:“長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沒齒不忘不恩。”
年級字:沒(P1) 精(P2) 打(P1) 彩(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王夫人見寶玉沒精打彩,也只當是金釧兒昨日之事,他好沒意思的。”
年級字:沒(P1) 精(P2) 沒(P1) 彩(P1)
年級字:走(P1) 投(P3) 沒(P1) 路(P1)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沒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討口飯兒吃咱。”
年級字:沒(P1) 世(P1) 難(P2) 忘(P2)
《禮記·大學》:“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年級字:沒(P1) 金(P1) 羽(P1)
指射箭入石,箭鏃和箭桿後的鵰翎全都隱沒不見。同“沒金飲羽”。
年級字:沒(P1) 石(P1) 飲(P2) 羽(P1)
漢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隱沒不見。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年級字:沒(P1) 世(P1) 窮(P3) 年(P1)
年級字:沒(P1) 衛(P4) 飲(P2) 羽(P1)
年級字:沒(P1) 齒(P3) 不(P1) 忘(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回:“長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沒齒不忘不恩。”
年級字:沒(P1) 世(P1) 不(P1) 渝(P0)
年級字:沒(P1) 頭(P1) 蒼(P2) 蠅(P2)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97回:“上年往東京買賣,與那個沒頭蒼蠅牛信曾相認識。”
年級字:沒(P1) 毛(P1) 大(P1) 蟲(P4)
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一折:“這一把無情毒火,豈非是沒毛大蟲。”
年級字:沒(P1) 世(P1) 無(P2) 聞(P2)
年級字:有(P1) 嘴(P2) 沒(P1) 舌(P2)
年級字:沒(P1) 顛(P4) 沒(P1) 倒(P2)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兩個都不爲年紀老,怎麼的便這般沒顛沒倒,對官司不分個真假,辨個清濁。”
年級字:沒(P1) 可(P1) 奈(P4) 何(P1)
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清早是死不起牀的,點名時監學向牀上去拉他,也拉他不動,監學把他也沒可奈何。”
年級字:沒(P1) 衷(P6) 一(P1) 是(P1)
郭沫若《盲腸炎·一個偉大的教訓》:“就我見聞所及,論者的意見仍屬沒衷一是。”
年級字:月(P1) 沒(P1) 參(P3) 橫(P2)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親友在門,飢不及餐。”
年級字:自(P1) 討(P2) 沒(P1) 趣(P3)
葉聖陶《孤獨》:“他立刻覺得剛纔對於孩子的要求沒有意思,只不過自討沒趣罷了。”
年級字:有(P1) 頭(P1) 沒(P1) 腦(P2)
年級字:沒(P1) 輕(P2) 沒(P1) 重(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9回:“那小孩子沒輕沒重的便說不好了,石師爺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年級字:沒(P1) 精(P2) 塌(P4) 彩(P1)
年級字:沒(P1) 屋(P1) 架(P2) 樑(P5)
年級字:沒(P1) 頭(P1) 沒(P1) 腦(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這些人雖常在這裏,卻是散在各處,這一會沒頭沒腦,往哪裏去捉?”
年級字:沒(P1) 世(P1) 無(P2) 稱(P2)
死後名聲不能爲人所頌揚。指死後沒有名聲,不爲人所知。亦作“沒世無聞”。
年級字:沒(P1) 齒(P3) 難(P2) 忘(P2)
唐·李商隱《為汝南公華州賀赦表》:“司馬談闕陪盛禮,沒齒難忘。”
年級字:頭(P1) 出(P1) 頭(P1) 沒(P1)
《五燈會元·投子同禪師法嗣·濠州思明禪師》:“問:‘如何是清潔法身。’師曰:‘屎裏蛆兒,頭出頭沒。’”
年級字:沒(P1) 裏(P1) 沒(P1) 外(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裏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年級字:有(P1) 嘴(P2) 沒(P1) 心(P1)
年級字:沒(P1) 法(P1) 沒(P1) 天(P1)
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幹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你是那裏的這麼個橫強盜,這樣沒法沒天的!我偏要打這裏走。”
年級字:沒(P1) 查(P2) 沒(P1) 利(P2)
年級字:有(P1) 天(P1) 沒(P1) 日(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衆小廝見說出來的話有天沒日的,嚇得魂飛魄喪,把他捆起來。”
年級字:沒(P1) 計(P2) 奈(P4) 何(P1)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他因不忍見你分離,待得你明日出了門纔來。這也是我沒計奈何,一言爲定。”
年級字:鴉(P2) 沒(P1) 鵲(P0) 靜(P2)
《紅樓夢》第五十回:“我因爲到了老祖宗那裏,鴉沒鵲靜的,問小丫頭子們,他又不肯叫我到園裏來。”
年級字:沒(P1) 無(P2) 聞(P2)
《晉書·羊祜傳》:“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
年級字:擊(P3) 排(P2) 冒(P1) 沒(P1)
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秉觚牘,焦思慮,以爲論註疏說者百千人矣。攻訐很怒,以辭氣相擊排冒沒者,其爲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年級字:有(P1) 天(P1) 沒(P1) 日(P1) 頭(P1)
明·郎瑛《七修續稿·詩文·俗語本詩句》:“真個有天沒日頭,宋《神童詩》也。”
年級字:八(P1) 字(P1) 沒(P1) 一(P1) 撇(P6)
《通俗常言疏證》卷三: “《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於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年級字:八(P1) 字(P1) 沒(P1) 見(P1) 一(P1) 撇(P6)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卷三:“《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於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今通常作“八字沒見一撇”。
年級字:有(P1) 一(P1) 搭(P3) 沒(P1) 一(P1) 搭(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寶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些鬼話,黛玉總不理。”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年級字:留(P2) 得(P1) 青(P1) 山(P1) 在(P1) ,(P1) 不(P1) 怕(P1) 沒(P1) 柴(P2) 燒(P2)
雖然這場大火使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但他相信只要~,他很快就能站起來。
yī rén yī shuāng shǒu, zuò shì méi bāng shǒu
年級字:一(P1) 人(P1) 一(P1) 雙(P2) 手(P1) ,(P1) 做(P1) 事(P1) 沒(P1) 幫(P1) 手(P1)
常用俗語十人十雙手,
抱着泰山走【核心意思】團結、競爭力。
指一個人的能力有限,需要合眾人之力。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
年級字:留(P2) 得(P1) 青(P1) 山(P1) 在(P1) ,(P1) 不(P1) 愁(P3) 沒(P1) 柴(P2) 燒(P2)
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我則道留下青山怕沒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