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沌 」
hùn dùn
年級字:混(P5)
詞性:形容詞
模糊,
無極,
渾沌清晰,
清楚我國民間傳說中指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團的狀態;形容蒙昧無知的樣子;糊塗(常用來罵人)。
年級字:渾(P4) 渾(P4)
混雜、不分明的樣子,也指糊塗無知的樣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先秦·孫武《孫子·勢》:“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年級字:混(P5) 混(P5)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穡艱難,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年級字:混(P5) 不(P1) 分(P2)
混沌:亦作“渾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應順其自然。後常用以表示愚昧無知。
《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爲倏,北海之帝爲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竊,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竊,七日而渾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