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屈(P4) 求(P2) 伸(P2)
蠖: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彎曲來求得伸展。比喻以退爲進的策略。
年級字:唯(P4) 利(P2) 是(P1) 求(P2)
以利爲着眼點。指一心只顧謀取利益。同“唯利是視”。
年級字:遠(P1) 求(P2) 驥(P0)
《晉書·馮跋載記》:“吾遠求騏驥,不知近在東鄰,何識子之晚也!”
年級字:暗(P2) 室(P1) 求(P2) 物(P1)
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喻讀書不得要領,難見成效。
《朱子語類輯略·總論爲學之方》:“要緊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處自尋得。如暗室求物,把爲來便照見;若只管去摸索,……”
年級字:求(P2) 仁(P3) 得(P1) 仁(P3)
年級字:殺(P4) 妻(P3) 求(P2) 將(P3)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爲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爲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爲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年級字:披(P2) 毛(P1) 求(P2) 疵(P6+)
年級字:死(P3) 求(P2) 白(P1) 賴(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只怕死求白賴,或者竟攔住他也不可知。”
年級字:有(P1) 求(P2) 必(P2) 應(P2)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應。”
年級字:五(P1) 大(P1) 訴(P1) 求(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投訴、要求。
「訴」投訴、訴説。
「求」要求、請求。「訴求」是製定某種道德、動機、認同,或是説服受眾應該去做某件事的理由,以求達到所期望的反應。
「五大訴求」是指2019 年香港特區發生社會運動,有反對香港政府的團體在事件中曾多次聚集,破壞地方建設,例如香港立法局大樓和香港警察總部。後期反對團體向政府提出「五大訴求」,其中包括無條件赦免各項破壞行為。因香港特區政府認為訴求內容有抵觸香港基本的社會治安和法制,所以不同意相關訴求。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求(P2)
《通典·食貨五》:“工部尚書蘇孝慈等以爲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錢物出舉興生,惟利是求,煩擾百姓。”
年級字:供(P3) 過(P1) 於(P2) 求(P2)
年級字:破(P2) 柱(P2) 求(P2) 奸(P3)
《後漢書·黨錮傳·李膺》:“時張讓弟朔爲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於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
年級字:拜(P2) 鬼(P2) 求(P2) 神(P1)
唐·王建《三臺》詩:“揚州橋邊小婦,長幹市裏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年級字:不(P1) 求(P2) 聞(P2) 達(P1)
年級字:登(P1) 木(P1) 求(P2) 魚(P1)
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
年級字:捨(P3) 本(P2) 求(P2) 末(P3)
舍:捨棄;求: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年級字:死(P3) 中(P1) 求(P2) 活(P1)
年級字:求(P2) 忠(P2) 出(P1) 孝(P1)
語本《後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爲務,賢以孝行爲首。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年級字:發(P1) 屋(P1) 求(P2) 狸(P3)
《淮南子·說山訓》:“壞塘以取龜,髮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脣而治齲,桀跖之徒,君子不與。”
年級字:邀(P4) 功(P1) 求(P2) 賞(P4)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本無運慮深謀,意在邀功求賞。”
年級字:見(P1) 卵(P2) 求(P2) 雞(P1)
看到雞蛋,就希求蛋化爲雞,而來司晨報曉。比喻言之過早。
《莊子·齊物論》:“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
年級字:鑽(P3) 冰(P1) 求(P2) 酥(P3)
酥:酥油,牛羊奶製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東西一定得不到。
年級字:實(P1) 事(P1) 求(P2) 是(P1)
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繫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年級字:求(P2) 道(P1) 於(P2) 盲(P6)
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年級字:求(P2) 田(P1) 問(P1) 舍(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採,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年級字:勵(P3) 精(P2) 求(P2) 治(P2)
年級字:未(P1) 明(P1) 求(P2) 衣(P1)
年級字:委(P3) 曲(P2) 求(P2) 全(P2)
委曲:曲意遷就。勉強遷就,以求保全。也指爲了顧全大局而讓步。
《漢書·嚴彭祖傳》:“何可委曲從俗,苟求富貴乎!”
年級字:求(P2) 同(P1) 存(P3) 異(P3)
求:尋求;存:保留;異:不同的。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
年級字:棄(P4) 易(P2) 求(P2) 難(P2)
年級字:以(P1) 求(P2) 一(P1) 逞(P4)
年級字:井(P2) 中(P1) 求(P2) 火(P1)
在水井裏去尋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對,根本達不到目的。
年級字:刻(P2) 意(P1) 求(P2) 工(P1)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二卷:“此等詞語淺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覺刻意求工,是無端多費氣力。”
年級字:披(P2) 毛(P1) 求(P2) 瑕(P0)
年級字:求(P2) 賢(P4) 如(P2) 渴(P3)
年級字:不(P1) 求(P2) 甚(P4) 解(P2)
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瞭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年級字:求(P2) 求(P2) 其(P2) 其(P2)
疊詞
年級字:同(P1) 氣(P1) 相(P1) 求(P2)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年級字:求(P2) 知(P1) 若(P3) 渴(P3)
知:知識。探求知識像口渴想喝水一樣迫切。形容求知願望十分迫切。
年級字:求(P2) 神(P1) 問(P1) 卜(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人事不省,十分危篤。吃的藥猶如潑在石上,一毫沒用。求神問卜,俱說無效。”
年級字:草(P1) 間(P1) 求(P2) 活(P1)
《晉書·周顗傳》:“吾備位大臣,朝廷喪敗,寧可復草間求活,外投胡越邪!”
年級字:溯(P6) 流(P1) 求(P2) 源(P3)
年級字:屈(P4) 求(P2) 伸(P2)
蠖:昆蟲名,行時屈伸其體。比喻人不遇時,則屈身求隱,待來日再展宏圖。
年級字:問(P1) 舍(P2) 求(P2) 田(P1)
《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採,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年級字:刻(P2) 舟(P2) 求(P2) 劍(P4)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年級字:斂(P0) 怨(P3) 求(P2) 媚(P4)
年級字:吹(P1) 毛(P1) 求(P2) 疵(P6+)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過份要求, 故意挑剔。
吹: 吹氣、吹起、吹開。
毛: 羽毛。
求:找尋。
疵:小毛病。
吹開皮膚上的小毛,尋找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過度要求
語本《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
年級字:旁(P1) 求(P2) 俊(P4) 彥(P0)
年級字:求(P2) 親(P1) 告(P1) 友(P1)
李納《姑母》:“姑母不愛求親告友,不愛向人訴苦。”
年級字:死(P3) 求(P2) 百(P1) 賴(P3)
年級字:同(P1) 聲(P1) 相(P1) 求(P2)
年級字:精(P2) 益(P2) 求(P2) 精(P2)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年級字:規(P4) 求(P2) 無(P2) 度(P2)
規求:貪求;度:限度。一味貪求,沒有限度。形容貪得無厭。
年級字:急(P1) 於(P2) 求(P2) 成(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年級字:將(P3) 本(P2) 求(P2) 利(P2)
年級字:旁(P1) 求(P2) 博(P4) 考(P3)
年級字:予(P2) 取(P2) 予(P2) 求(P2)
予:我。原指從我這裏取,從我這裏求(財物)。後指任意索取。
《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年級字:追(P1) 根(P1) 求(P2) 源(P3)
張周《步履艱難的中國》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長進現出了面目。”
年級字:捨(P3) 近(P2) 求(P2) 遠(P1)
《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年級字:鑽(P3) 冰(P1) 求(P2) 火(P1)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第102卷:“影離響絕,雲銷霧除,鑽冰求火,探巢捕魚,不足言其無也。”
年級字:誅(P5) 求(P2) 不(P1) 已(P1)
清·張廷玉《明史·範濟傳》:“無丁之家,誅求不已;有丁之戶,詐稱死亡。”
年級字:求(P2) 益(P2) 反(P1) 損(P5)
年級字:賣(P3) 主(P1) 求(P2) 榮(P2)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勢則聚若蠅蚊,失勢則散若鳥獸,甚至賣主求榮者頗多。”
年級字:求(P2) 生(P1) 害(P1) 仁(P3)
語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年級字:敲(P2) 冰(P1) 求(P2) 火(P1)
年級字:聲(P1) 求(P2) 氣(P1) 應(P2)
應:應和,共鳴;求:尋找。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出而萬物睹。”
年級字:求(P2) 賢(P4) 若(P3) 渴(P3)
年級字:洗(P2) 垢(P5) 求(P2)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來尋找瘢痕。比喻想盡辦法挑剔別人的缺點。
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所好,則鑽皮出其毛屑;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年級字:孜(P1) 孜(P1) 以(P1) 求(P2)
年級字:求(P2) 過(P1) 於(P2) 供(P3)
年級字:賣(P3) 國(P1) 求(P2) 榮(P2)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六:“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於樑,當不次擢用。全忠薄其爲人,以其爲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裏。”
年級字:掛(P2) 冠(P5) 求(P2) 去(P1)
掛冠:把官帽掛起來。脫下官帽要求離去。比喻辭官歸隱。
《後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工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年級字:不(P1) 不(P1) 求(P2)
《詩經·邶風·雄雉》:“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年級字:貪(P3) 求(P2) 無(P2) 已(P1)
年級字:死(P3) 中(P1) 求(P2) 生(P1)
《後漢書·公孫述傳》:“述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
年級字:割(P3) 地(P1) 求(P2) 和(P1)
《史記·平原君列傳》:“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年級字:誅(P5) 求(P2) 無(P2) 度(P2)
《舊唐書·於頔傳》:“擅興全師,僭爲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爲厲。”
年級字:將(P3) 本(P2) 求(P2) 財(P3)
年級字:反(P1) 求(P2) 諸(P4) 己(P1)
求:追究,尋求;諸:“之於”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
《孟子·公孫丑上》:“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年級字:契(P5) 船(P2) 求(P2) 劍(P4)
語本《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年級字:誅(P5) 求(P2) 無(P2) 厭(P2)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經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
年級字:求(P2) 全(P2) 之(P2) 毀(P3)
年級字:剖(P4) 求(P2) 珠(P1)
將蚌殼剖開,以取裏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賢良良的人材。
《三國志·蜀書·秦宓傳》:“甫欲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隨、和炳然,有如皎日,復何疑哉!”
年級字:求(P2) 漿(P4) 得(P1) 酒(P4)
年級字:降(P2) 格(P2) 以(P1) 求(P2)
魯迅《墳·燈下漫筆》:“那麼,到親戚朋友那裏借現錢去罷,怎麼會有?於是降格以求,不講愛國了,要外國銀行的鈔票。”
年級字:批(P2) 毛(P1) 求(P2) 疵(P6+)
年級字:食(P1) 不(P1) 求(P2) 甘(P2)
年級字:一(P1) 無(P2) 所(P2) 求(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要我給她遮掩個門戶;此外一無所求。”
年級字:三(P1) 求(P2) 四(P1) 告(P1)
年級字:洗(P2) 垢(P5) 求(P2) 瑕(P0)
年級字:壓(P2) 雪(P1) 求(P2) 油(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八回:“八戒道:‘莫管,我這一去,鑽冰取火尋齋至,壓雪求油化飯來。’”
年級字:求(P2) 全(P2) 責(P3) 備(P2)
求、責:要求;全、備:完備,完美。對人對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求(P2)
《左傳·昭公十三年》:“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
年級字:求(P2) 之(P2) 不(P1) 得(P1)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後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年級字:求(P2) 志(P2) 達(P1) 道(P1)
指隱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義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是儒家一種理想的人生觀。
語本《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年級字:見(P1) 彈(P4) 求(P2)
看到彈丸,就想得到鳥的炙肉。比喻過早估計實效。同“見彈求鴞”。
年級字:搖(P2) 尾(P1) 求(P2) 食(P1)
老虎被關進籠圈裏,向人搖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年級字:新(P1) 益(P2) 求(P2) 新(P1)
年級字:求(P2) 名(P2) 奪(P3) 利(P2)
年級字:買(P1) 靜(P2) 求(P2) 安(P1)
年級字:夢(P3) 寐(P3) 以(P1) 求(P2)
年級字:隱(P4) 居(P2) 求(P2) 志(P2)
年級字:卻(P2) 行(P1) 求(P2) 前(P1)
指以倒退求前進,比喻方法不對,因而不可能達到目的。
語出《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於前人也。”
年級字:積(P3) 本(P2) 求(P2) 原(P1)
明·王守仁《與王純甫書》之三:“後世之學瑣屑支離,正所謂採摘汲引,其間亦寧無小補,然終非積本求原之學,句句是,字字合。”
年級字:避(P4) 禍(P4) 求(P2) 福(P1)
《後漢書·袁紹傳》:“臣不敢畏憚強御,避禍求福,與進(何進)合圖,事無違異。”
年級字:尺(P1) 求(P2) 伸(P2)
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彎曲來求得伸展。比喻以退爲進的策略。
年級字:求(P2) 賢(P4) 下(P1) 士(P1)
年級字:緣(P4) 木(P1) 求(P2) 魚(P1)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年級字:捨(P3) 身(P1) 求(P2) 法(P1)
捨身:捨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後比喻爲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乾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年級字:誅(P5) 求(P2) 無(P2) 已(P1)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經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
年級字:無(P2) 跡(P2) 可(P1) 求(P2)
沒有蹤跡可以尋求。多指處事爲文不着痕跡。同“無跡可尋”。
年級字:死(P3) 裏(P1) 求(P2) 生(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合我師傅父女兩人,費了無限精神,成全得我轉禍爲福,死裏求生,重歸故里。”
年級字:蔓(P6) 引(P2) 株(P3) 求(P2)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奉命今將逆黨搜,須得你蔓引株求。”
年級字:寤(P0) 寐(P3) 求(P2) 之(P2)
年級字:掘(P5) 室(P1) 求(P2) 鼠(P4)
《淮南子·說山訓》:“壞塘以取龜,髮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脣而治齲,桀跖之徒,君子不與。”
年級字:貪(P3) 求(P2) 無(P2) 厭(P2)
年級字:責(P3) 備(P2) 求(P2) 全(P2)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僅有某某數字,於四聲未合,即姑置而過存之,亦孰爲責備求全者。”
年級字:買(P1) 菜(P1) 求(P2) 益(P2)
年級字:棄(P4) 本(P2) 求(P2) 末(P3)
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同“棄本逐末”。
年級字:以(P1) 屈(P4) 求(P2) 伸(P2)
屈:彎曲;伸:伸直伸展。用彎曲來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爲進的策略。
年級字:聲(P1) 氣(P1) 相(P1) 求(P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年級字:求(P2) 親(P1) 靠(P2) 友(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或者做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年級字:吹(P1) 毛(P1) 求(P2) 瑕(P0)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年級字:供(P3) 不(P1) 應(P2) 求(P2)
供:供給,供應;求:需求,需要。供應不能滿足需求。
巴金《憶覺醒與活動》:“當時在成都新的書報很受歡迎,常常供不應求。”
年級字:自(P1) 求(P2) 多(P1) 福(P1)
《詩經·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年級字:賣(P3) 國(P1) 求(P2) 利(P2)
勾結投靠敵人,出賣國家的權益,謀求個人的富貴。同“賣國求榮”。
年級字:不(P1) 求(P2) 上(P1) 進(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賣(P3) 友(P1) 求(P2) 榮(P2)
柳亞子《詠史》之二:“賣友求榮事可羞,靦顏枉自附清流。”
年級字:聲(P1) 應(P2) 氣(P1) 求(P2)
應:應和,共鳴;求:尋找。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出而萬物睹。”
年級字:見(P1) 彈(P4) 求(P2)
《莊子·齊物論》:“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
年級字:求(P2) 馬(P1) 唐(P2) 肆(P4)
唐:原指無壁之屋,引伸爲空的;肆:鋪子,這裏指賣馬的地方。到不是停馬處去找馬。比喻在什麼也沒有的地方尋求自己所需的東西。
《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爲有,是求馬於唐肆也。”
年級字:同(P1) 類(P3) 相(P1) 求(P2)
年級字:居(P2) 無(P2) 求(P2) 安(P1)
年級字:求(P2) 馬(P1) 於(P2) 唐(P2) 市(P2)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同“求馬於唐肆”。
年級字:可(P1) 遇(P2) 不(P1) 可(P1) 求(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可望而不可求隨手可得幸運,有緣份。
「可遇」偶遇、機遇,緣份。
「不可」但不可以
「求」祈求、強求。
只可以靠緣份遇到,但不可強求。
年級字:求(P2) 馬(P1) 於(P2) 唐(P2) 肆(P4)
莊周《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爲有,是求馬於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馬處也。”
年級字:可(P1) 望(P2) 而(P1) 不(P1) 可(P1) 求(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可望而不可及隨手可得指可以望見,但沒有希望可以得到。
「可望」眼睛可以望見的距離。
「而不可」但不可以
「求」祈求、強求。
年級字:求(P2) 大(P1) 同(P1) 存(P3) 小(P1) 異(P3)
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對某些小的、次要的問題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見。
年級字:求(P2) 人(P1) 不(P1) 如(P2) 求(P2) 己(P1)
《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
qi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年級字:千(P1) 軍(P2) 易(P2) 得(P1) ,(P1) 一(P1) 將(P3) 難(P2) 求(P2)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tóng qì xiāng qiú
年級字:同(P1) 聲(P1) 相(P1) 應(P2) ,(P1) 同(P1) 氣(P1) 相(P1) 求(P2)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
yīng qí míng yǐ qiú qí yǒu shēng
年級字:其(P2) 鳴(P4) 矣(P0) ,(P1) 求(P2) 其(P2) 友(P1) 聲(P1)
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qiān jīn yòng bīng bǎi jīn qiú jiàn
年級字:千(P1) 金(P1) 用(P1) 兵(P3) ,(P1) 百(P1) 金(P1) 求(P2) 間(P1)
bù qiú yǒu gōng dàn qiú wú guò
年級字:不(P1) 求(P2) 有(P1) 功(P1) ,(P1) 但(P1) 求(P2) 無(P2) 過(P1)
《晚清文學叢鈔·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qī nián zhī bìng 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年級字:七(P1) 年(P1) 之(P2) 病(P2) ,(P1) 求(P2) 三(P1) 年(P1) 之(P2) 艾(P4)
病久了纔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幹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孟子·離婁上》:“今之慾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