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雪(P1) 鬢(P0) 霜(P3) 毛(P1)
年級字:顛(P4) 毛(P1) 種(P1) 種(P1)
年級字:輕(P2) 若(P3) 鴻(P6+) 毛(P1)
年級字:毛(P1) 髮(P2) 悚(P0) 然(P2)
年級字:不(P1) 拔(P4) 一(P1) 毛(P1)
宋·秦觀《浩氣傳》:“爲己者至於不拔一毛,兼愛者至於摩頂放踵。”
年級字:衆(P3) 毛(P1) 飛(P1) 骨(P2)
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羣輕折軸,下沉黃泉;衆毛飛骨,上凌青天。”
年級字:洗(P2) 髓(P4) 伐(P5) 毛(P1)
清洗骨髓,削除毛髮。比喻徹底滌除自身的污穢。有脫胎換骨的意思。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身體》:“漢張良躡足附耳,東方朔洗髓伐毛。”
年級字:鴻(P6+) 毛(P1) 泰(P4)
郭沫若《戰聲集·〈歸國雜吟〉之三》:“四十六年餘一死,鴻毛泰岱早安排。”
年級字:深(P2) 入(P1) 不(P1) 毛(P1)
年級字:多(P1) 如(P2) 牛(P1) 毛(P1)
《北史·文苑列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年級字:披(P2) 毛(P1) 索(P3)
《抱朴子·接疏》:“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並瑕棄璧,披毛索靨哉?”
年級字:氈(P6+) 上(P1) 拖(P3) 毛(P1)
氈爲毛制,在氈上拖毛,則澀滯難行。用以形容腳步畏縮不前。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我着你去呵,似弩箭離弦,叫你回來呵,便似氈上拖毛。程嬰,你則道我不認的你哩!”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魯智深窟裏拔蛇……宋公明似氈上拖毛。”
年級字:腹(P4) 背(P1) 之(P2) 毛(P1)
《韓詩外傳》卷六:“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飛不爲加高,損一把飛不爲加下。”
年級字:鳳(P4) 毛(P1) 麟(P6) 角(P2)
《南史·謝超宗傳》:“超宗殊有鳳毛。”《北史·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年級字:毛(P1) 遂(P0) 墮(P5) 井(P2)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年級字:吹(P1) 毛(P1) 索(P3) 垢(P5)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清·顧炎武《記與孝感熊先生語》:“一入此局,即爲後世之人吹毛索垢。”
年級字:毛(P1) 骨(P2) 然(P2)
清·李漁《比目魚·狐威》:“那些租戶債戶見了,赫得毛骨竦然。”
年級字:牛(P1) 毛(P1) 細(P1) 雨(P1)
清·樑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牛毛細雨送斜陽。”
年級字:眾(P3) 毛(P1) 攢(P0) 裘(P0)
攢:聚;裘:皮衣。聚集許多小塊皮毛,能夠縫成一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年級字:拔(P4) 毛(P1) 連(P1) 茹(P0)
鬢角上發現幾根白髮,這一驚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這時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頭髮根上還許帶着一顆鮮亮的肉珠。 ★梁實秋《中年》
年級字:鳳(P4) 毛(P1) 龍(P2) 甲(P1)
明·袁中道《石浦先生傳》:“舊有傳奇二種,置於笥中,爲鼠子嚼壞,鳳毛龍甲,竟不存於世。”
年級字:麟(P6) 鳳(P4) 一(P1) 毛(P1)
唐·張懷謹《書議》:“麟鳳一毛,龜龍片甲,亦無所不錄。。”
年級字:繭(P6) 絲(P2) 牛(P1) 毛(P1)
清朝黃宗羲《答萬充宗質疑書》:“吾兄經術,繭絲牛毛,用心如此,不僅當今無與絕塵,即在先儒亦豈易得哉?”
年級字:千(P1) 里(P1) 鵝(P3) 毛(P1)
年級字:略(P3) 知(P1) 皮(P1) 毛(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7回:“才女才說學士大夫論及反切尚切瞠目無語,何況我們不過略知皮毛,豈敢亂談,貽笑大方!”
年級字:搖(P2) 羽(P1) 毛(P1) 扇(P3)
孫犁《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小說和戲劇上的諸葛亮,幾百年來在羣衆中,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形象,即所謂搖羽毛扇的人物。”
年級字:毛(P1) 骨(P2) 聳(P4) 然(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許武疊兩個指頭,說將出來。言無數句,使聽者毛骨聳然。”
年級字:飲(P2) 血(P3) 茹(P0) 毛(P1)
茹:吃。用來描繪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
《禮記·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年級字:伐(P5) 毛(P1) 換(P2) 髓(P4)
削去舊的毛髮,換去舊的骨髓。比喻徹底改變原來的面貌。
明·梅鼎祚《崑崙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換髓,變姓逃形,我何處會得你着。”
年級字:泰(P4) 山(P1) 鴻(P6+) 毛(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年級字:愛(P1) 惜(P2) 羽(P1) 毛(P1)
羽毛:比喻人的聲望。比喻爲珍惜自己的名聲,行事十分謹慎。
漢·劉向《說苑·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年級字:毛(P1) 骨(P2) 悚(P0) 然(P2)
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
年級字:鷹(P2) 擊(P3) 毛(P1) 摯(P5)
擊:搏擊;摯:兇猛。鷙鳥撲擊其他動物時,羽毛都張着。比喻嚴酷兇悍。
年級字:批(P2) 毛(P1) 求(P2) 疵(P6+)
年級字:吹(P1) 毛(P1) 數(P2) 睫(P0)
《明史·黃道周傳》;“自古迄今,決無數米量薪,可成遠大之猷;吹毛數睫,可奏三五之治者。”
年級字:火(P1) 燒(P2) 眉(P3) 毛(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問:‘如何是急切一句?’詩曰:‘火燒眉毛。’”
年級字:吹(P1) 毛(P1) 索(P3)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清·鄒弢《三借廬筆談·楊文乾》:“田(田文鐿)以爲訕己,愈惡之,每見嗔喝,吹毛索瘢。”
年級字:毛(P1) 遂(P0) 自(P1) 薦(P0)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纔派兵去救趙國。
年級字:毛(P1) 舉(P2) 細(P1) 故(P1)
毛:瑣碎;細故:小事。指煩瑣地列舉小事情,加以責難或攻擊。
宋·張孝祥《論治體札子》:“治有大體,不當毛舉細故;令在必行,不當徒爲文具。”
年級字:屯(P6+) 毛(P1) 不(P1) 辨(P5)
《漢書·溝洫志》“河復北決於館陶,分爲屯氏河”唐顏師古注:“而隋室分析州縣,誤以爲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年級字:以(P1) 毛(P1) 相(P1) 馬(P1)
根據毛色判斷馬的優劣。比喻從表面上看問題,其所得認識往往與實際不符。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年級字:毛(P1) 髮(P2) 絲(P2) 粟(P0)
宋·歐陽洵《上歐陽內翰書》:“毛髮絲粟之才紛紛然而起。”
年級字:鵝(P3) 毛(P1) 大(P1) 雪(P1)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
年級字:驥(P0) 一(P1) 毛(P1)
宋·黃伯思《記石經與今文不同》:“此石刻在洛陽,本在洛宮前御史臺中,年久摧散。洛人好事者時時得之,若騏驥一毛,虯龍片甲。”
年級字:不(P1) 二(P1) 毛(P1)
擒:捉拿,捕獲。二毛:指頭髮斑白,引申爲上年紀的人。不捕獲年長的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傷,不擒二毛。’”
年級字:踐(P4) 土(P1) 食(P1) 毛(P1)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長的糧食蔬菜等植物。
語出《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年級字:食(P1) 毛(P1) 踐(P4) 土(P1)
毛:指地面所生之穀物;賤: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國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年級字:愛(P1) 毛(P1) 反(P1) 裘(P0)
古時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視根本,輕重倒置。
漢·劉向《新序·雜事》:“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爲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裏盡而毛無所恃邪?’”
年級字:毛(P1) 髮(P2) 不(P1) 爽(P4)
年級字:屬(P4) 毛(P1) 離(P2) 裡(P3)
《詩經·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離於里?”
年級字:雁(P3) 過(P1) 拔(P4) 毛(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他既沒有那雁過拔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怎麼好好兒的把人家拆弄個稀爛。”
年級字:毛(P1) 髮(P2) 倒(P2) 豎(P4)
倒豎:尾端朝上直立。汗毛、頭髮都豎起來。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緊張。亦作“毛髮皆豎”、“毛髮盡豎”、“毛髮爲豎”。
年級字:披(P2) 毛(P1) 求(P2) 瑕(P0)
年級字:伐(P5) 毛(P1) 洗(P2) 髓(P4)
漢·郭憲《東方朔傳》:“吾卻食吞氣,已九千餘年,目中童子,皆有青光,能見幽隱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剝皮伐毛,吾生來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年級字:鑑(P0) 毛(P1) 辨(P5) 色(P1)
明·湯顯祖《還魂記·道覡》:“把俺做新人嘴臉兒一寸寸鑑毛辨色,將俺那寶妝奩一件件都寓目囊箱。”
年級字:羽(P1) 毛(P1) 豐(P3) 滿(P2)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十二:“而彼林木叢雜中,有羽毛豐滿而棲於奧援者,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年級字:鳳(P4) 毛(P1) 濟(P4) 美(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你不聽見說他們世兄即日也要保道臺?真正是鳳毛濟美,可欽可敬。”
年級字:牛(P1) 之(P2) 一(P1) 毛(P1)
年級字:馬(P1) 瘦(P3) 毛(P1) 長(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五祖法演禪師》:“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人貧智短,馬瘦毛長。”
年級字:披(P2) 毛(P1) 索(P3)
披:撥開;毛:毛髮;索:尋找;黶: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晉·葛洪《抱朴子·接疏》:“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並瑕棄璧,披毛索靨哉!”
年級字:吹(P1) 毛(P1) 索(P3) 疵(P6+)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後漢書·杜林傳》:“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
年級字:毛(P1) 森(P2) 骨(P2) 立(P1)
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是三更時分了,覺一陣風過,吹的我毛森骨立。”
年級字:搖(P2) 鵝(P3) 毛(P1) 扇(P3)
傳說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後世舞臺上出現的一些軍師也多執羽扇。以之比喻出謀畫策。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一:“大家都說他是一個搖鵝毛扇的,是一個唱傀儡戲的提線的人。”
年級字:兔(P1) 角(P2) 龜(P3) 毛(P1)
年級字:馬(P1) 毛(P1)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年級字:鱗(P4) 集(P3) 毛(P1) 萃(P5)
年級字:披(P2) 毛(P1) 求(P2) 疵(P6+)
年級字:毛(P1) 髮(P2) 聳(P4) 然(P2)
年級字:吹(P1) 毛(P1) 利(P2) 刃(P1)
將毛、發置於刀或劍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斷毛髮。形容刀劍極爲鋒利。
許多武俠小說常以吹毛利刃和削鐵如泥,來形容兵器的鋒利。
年級字:謹(P5) 毛(P1) 失(P2) 貌(P2)
原指繪畫時小心地畫出了細微而無關緊要之處,卻忽略了整體面貌。後用以比喻注意了小處而忽略了大處。
年級字:吹(P1) 毛(P1) 求(P2) 瑕(P0)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年級字:茹(P0) 毛(P1) 飲(P2) 血(P3)
茹:吃。用來描繪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
《禮記·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年級字:毛(P1) 羽(P1) 零(P3) 落(P2)
晉·孫楚《爲石仲容與孫皓書》:“外失輔車脣齒之援,內有毛羽零落之漸。”
年級字:九(P1) 牛(P1) 一(P1) 毛(P1)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年級字:沒(P1) 毛(P1) 大(P1) 蟲(P4)
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一折:“這一把無情毒火,豈非是沒毛大蟲。”
年級字:毛(P1) 舉(P2) 細(P1) 務(P3)
宋·陳亮《論勵臣之道》:“而羣臣邈焉不知所急,毛舉細事以亂大謀。”
年級字:輕(P2) 如(P2) 鴻(P6+) 毛(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
年級字:晰(P5) 毛(P1) 辨(P5) 發(P1)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格局》:“聖嘆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辯發,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年級字:德(P4) 如(P2) 毛(P1)
德輕得象羽毛一樣。指施行仁德並不困難,而在於其志向有否。
《詩·大雅·丞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年級字:屬(P4) 毛(P1) 離(P2) 裏(P1)
《詩經·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離於裏?”
年級字:乍(P1) 毛(P1) 變(P2) 色(P1)
年級字:頰(P5) 上(P1) 三(P1) 毛(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年級字:鴻(P6+) 毛(P1) 泰(P4) 山(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年級字:毛(P1) 羽(P1) 未(P1) 豐(P3)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年級字:吹(P1) 毛(P1) 洗(P2) 垢(P5)
吹開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尋找他人的過失或缺點。
《北齊書·酷吏傳·宋遊道》:“遊道稟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瘡疵人物。”
年級字:麟(P6) 角(P2) 鳳(P4) 毛(P1)
年級字:骨(P2) 寒(P2) 毛(P1) 豎(P4)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後人書之,留傳萬代,可謂骨寒毛豎也。”
年級字:不(P1) 毛(P1) 之(P2) 地(P1)
年級字:毛(P1) 髮(P2) 之(P2) 功(P1)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竊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髮之功,以報所受之恩。”
年級字:挑(P3) 毛(P1) 揀(P4) 刺(P3)
年級字:無(P2) 毛(P1) 大(P1) 蟲(P4)
年級字:附(P2) 膚(P3) 落(P2) 毛(P1)
晉·範亨《燕書》:“恪大笑。射發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膚落毛,上下如一。
年級字:管(P2) 城(P2) 毛(P1) 穎(P4)
《宣和畫譜·墨竹》:“平居之時無所嗜好,獨左右圖書與管城毛穎相周旋。”
年級字:衆(P3) 毛(P1) 攢(P0) 裘(P0)
攢:聚;裘:皮衣。聚集許多小塊皮毛,能夠縫成一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九回:“常言道:‘衆毛攢裘。’”
年級字:毛(P1) 手(P1) 毛(P1) 腳(P2)
明·無名氏《齊天大聖》第三折:“可不知怎麼又生下我這樣尖嘴縮眼,毛手毛腳,這等磣東西來。”
年級字:羽(P1) 毛(P1) 未(P1) 豐(P3)
豐:豐滿。指小鳥沒長成,身上的毛還很稀疏。比喻年紀輕,經歷少,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戰國策·秦策一》:“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年級字:寒(P2) 毛(P1) 卓(P2) 豎(P4)
汗毛都豎立起來。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別緊張害怕。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見者寒毛卓豎,舍利佛獨自安然。”
年級字:龜(P3) 毛(P1) 兔(P1) 角(P2)
烏龜身上生毛,兔子頭上長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無實的東西。
晉·幹寶《搜神記》卷六:“商紂之時,大龜生毛兔生角,兵甲將興之象也。”
年級字:毫(P4) 毛(P1) 不(P1) 犯(P4)
晉·常璩《華陽國志·廣漢士女》:“純獨清廉,毫毛不犯,夷漢歌嘆,表聞三司。”又《南中志·寧州》:“廣漢鄭純,獨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漢歌詠,表薦無數。”
年級字:雞(P1) 毛(P1) 蒜(P5) 皮(P1)
孫犁《石猴——平分雜記》:“他們是爲了報答你的恩情,才送給你;你倒說是雞毛蒜皮。”
年級字:拔(P4) 毛(P1) 濟(P4) 世(P1)
語出《列子·楊朱》:“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爲之乎?’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楊子弗應。”
年級字:毛(P1) 舉(P2) 縷(P5) 析(P4)
毛舉:瑣碎列舉。縷:一條一條,詳詳細細。縷析:詳細地分析。瑣細列舉,詳細地剖析。
年級字:雁(P3) 過(P1) 撥(P4) 毛(P1)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既沒那‘雁過撥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怎麼好好兒的把人家拆了個稀爛。”
年級字:三(P1) 毛(P1) 七(P1) 孔(P3)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年級字:鳳(P4) 毛(P1) 雞(P1) 膽(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
年級字:一(P1) 毛(P1) 不(P1) 拔(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吝嗇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爲我主義。後形容爲人非常吝嗇自私。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年級字:披(P2) 毛(P1) 戴(P3) 角(P2)
《景德傳燈錄》:“學人不負師機,還免披毛戴角也無?”
年級字:輕(P2) 於(P2) 鴻(P6+) 毛(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
年級字:吹(P1) 毛(P1) 求(P2) 疵(P6+)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過份要求, 故意挑剔。
吹: 吹氣、吹起、吹開。
毛: 羽毛。
求:找尋。
疵:小毛病。
吹開皮膚上的小毛,尋找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過度要求
語本《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
年級字:千(P1) 里(P1) 送(P1) 鵝(P3) 毛(P1)
宋·歐陽修《梅聖俞寄銀杏》詩:“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
年級字:千(P1) 里(P1) 寄(P3) 鵝(P3) 毛(P1)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同“千里送鵝毛”。
年級字:眉(P3) 毛(P1) 鬍(P4) 子(P1) 一(P1) 把(P1) 抓(P1)
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
年級字:羊(P1) 毛(P1) 出(P1) 在(P1) 羊(P1) 身(P1) 上(P1)
比喻表面上給了人家好處,但實際上這好處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價裏。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凡事總要大化小,小化無。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賈的再出兩個,把這件事平平安安過去,不就結了嗎。”
jǔ rú hóng máo qǔ rú shí yí
年級字:舉(P2) 如(P2) 鴻(P6+) 毛(P1) ,(P1) 取(P2) 如(P2) 拾(P2) 遺(P3)
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pí zhī bù cún máo jiāng yān fù
年級字:皮(P1) 之(P2) 不(P1) 存(P3) ,(P1) 毛(P1) 將(P3) 焉(P0) 附(P2)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裏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