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
年級字:比(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毗甲金文從二「人」。
並列: 無與倫比。
1. 較量高低、長短、遠近、好壞等:比賽、比附、對比、評比。
2. 能夠相匹:今非昔比、相比。
3. 表示比賽雙方勝負的對比:三比二。
4. 表示兩個數字之間的倍數、分數等關係:比例、比值、比率。
5. 靠近,挨著:比肩繼踵、比鄰、天涯若比鄰、鱗次櫛比。
6. 和,親:比順。
1. 譬喻,摹擬:比如、比方、比照。
2. 及,等到:比及。
3. 常常出現: 比比皆是。
4. 依附:朋比為奸。
國家: 比利時
《文選.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
《《詩經.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lún bǐ
bǐ rú
wú bǐ
年級字:無(P2) 比(P1)
詞性:形容詞
1.沒有能夠相比的。
2.沒有什麼可以相比。
3.非常。
Dào bǐ
bǐ wǔ
zhì bǐ
shēng bǐ
bǐ yù
年級字:比(P1) 喻(P3)
詞性:名詞
比方一種修辭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特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
bǐ nǐ
bǐ zuó
bǐ xiān
bǐ lǜ
Jìng bǐ
zhèng bǐ
年級字:正(P1) 比(P1)
詞性:形容詞
反比1.兩個變量的比值為常數時的比例關係。
2.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
bǐ zhòng
年級字:比(P1) 重(P1)
1.物體的重量與其體積的比值。有些國家是把比重規定為物體的重量和同體積的純水在4℃時的重量之比。例如金子的比重是19.3,水銀的比重是13.552.一種事物在整體中所佔的分量
bǐ pīn
bì jiē
年級字:比(P1) 皆(P3)
詞性:助詞
比比皆是:
比比:一個挨一個;引申為處處;到處;皆:全部。形容某種東西到處都是;很多。
bùbǐ
Lì bǐ
年級字:利(P2) 比(P1)
詞性:名詞
利比(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β),適應症為用於急性、慢性及復發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神經系統炎性免疫性疾病,緩解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疾病,如:婦科、泌尿科疾病:生殖器皰疹、乳頭瘤病毒感染、扁平和尖銳濕疣。皮膚科疾病 :陰唇皰疹、生殖器皰疹、帶狀皰疹(局部或全身性)、乳頭瘤(HPV)病毒感染、扁平疣和尖銳濕疣。肝髒病 :血清學檢查表明有病毒複製的成人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活力有短期下降,轉氨酶升高,無肝臟損害的成人患者。腫瘤 :宮頸上皮內腫瘤、腫瘤性胸腔積液、毛細胞性白血
bǐ lì
bǐ zhào
年級字:比(P1) 照(P2)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對比、比較比較、對照。
比: 比較、比對。
照: 對照、照樣。
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五六七.兵部.保舉》:「應比照捐班註銷之例,准其將保案註銷。」
《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命州郡守倅結罪保明,比照字跡無偽,方許簾引注籍。」
duì bǐ
年級字:對(P1) 比(P1)
對照,
比擬,
比照,
比較1.兩種事物或一事物的兩個方面 - 相對比較2.比例
xiàng bǐ
年級字:象(P1) 比(P1)
詞性:副詞
摹擬類比。
例:《鬼穀子·反應》:“言有像,事有比,其有像比,以觀其次。象者,像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鬼穀子·反應》 :“己反往,彼覆來,言有像比,因而定基。” 陶弘景注:“應理既出,故能言有像,事有比,前事既有像比,更當觀其次,令得自盡。象謂法像,比謂比例。”
gèng bǐ
shéi bǐ
cì bǐ
bǐ huà
年級字:比(P1) 劃(P4)
詞性:動詞
1.用手勢示意,尤指講話時。
2.比劃是指人用手錶達的一種肢體語言。
Dìng bǐ
páibǐ
年級字:排(P2) 比(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屬辭比事、比物屬事、排比句説明和描述在同一情景下發生的行為、或動作、或事件、或物品。
「排」排列,有次序地將同一類的行為、或動作、或事件、或物品排列出來。
「比」比較,有方法地顯示同一類的行為、或動作、或事件、或物品之間的明細分別。
唐.元稹〈奉和滎陽公離筵作〉詩:「鈞天排比簫韶待,猶顧人間有別情。」
bǐ zuò
fǎn bǐ
年級字:反(P1) 比(P1)
詞性:名詞
正比1.兩個事物或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一方發生變化,其另一方隨之起相反的變化。如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反而逐漸衰弱,就是反比2.指反比例
pà bǐ
Bǐ chī
liàng bǐ
年級字:量(P2) 比(P1)
詞性:名詞
是衡量相對成交量的名額,它是指股市開市後平均每分鐘的成交量與過去5個交易日平均每分鐘成交量之比,其計算公式為:量比=(現成交總手數/現累計開市時間(分))/過去5日平均每分鐘成交量。
bǐ měi
bǐ sài
bǐ zhēn
年級字:比(P1) 真(P1)
詞性:名詞
比真(KiranBechan),荷蘭足球運動員,現效力球隊是艾米斯 ,在場上的位置是前鋒
píng bǐ
xiāng bǐ
bǐ jīn
年級字:比(P1) 金(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1.相比黃金
例子:情比金堅
2.比金(Бики́н)是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一個城。
Shǒu bǐ
bǐ jiào
年級字:排(P2) 比(P1) 句(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屬辭比事、比物屬事、排比修飾文句和結構的方式。
我們到達晚宴的會場時已經有許多賓客,有些在交談,有些在歡笑,有些在互相拍照。
「排」排列,有次序地將同一類的行為、或動作、或事件、或物品排列出來。
「比」比較,有方法地顯示同一類的行為、或動作、或事件、或物品之間的明細分別。運用風格和結構相同的句子排列、描述在同一情景下發生的行為、或動作、或事件、或物品。
是修飾文句和結構,使文章內容更豐富、更生動、更有趣,並且精準地把作者的創作意念和主旨傳達,讓讀者正確地欣賞和產生共鳴的一種藝術。
唐.元稹〈奉和滎陽公離筵作〉詩:「鈞天排比簫韶待,猶顧人間有別情。」
年級字:比(P1) 拉(P1) 多(P1)
詞性:名詞
外來翻譯語,
人名彼拉多拉丁語的中的男性常用名字。
Pontius Pilatus 是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第五任總督(任期 DC 26年-36年),他是判處耶穌釘十字架的執行官。事蹟都在《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都有記載。
年級字:比(P1) 利(P2) 時(P1)
詞性:名詞
歐洲的一個國家。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ë,法語:Belgique,德語:
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66.5公里。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倫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屬海洋溫帶闊葉林氣候,四季明顯。古代凱爾特人和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後長期被羅馬人、高盧人、日爾曼人分割統治。14~15世紀歸屬勃艮第公國。後被西班牙、奧地利、法國統治。1815年併入荷蘭。1830年10月4日獨立。
年級字:魚(P1) 貫(P1) 雁(P3) 比(P1)
清·張岱《陶庵夢憶·揚州清明》:“餘所見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擬,然彼皆團簇一塊,如畫家橫披,此獨魚貫雁比,舒長且三十里焉,則畫家之手卷矣。”
年級字:屬(P4) 辭(P5) 比(P1) 事(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比物屬事、排比用排比歷史事實的方式,記載及説明歷史。
使用一連串的文辭,排比歷史事實,記載及説明歷史。後泛稱作文紀事。
年級字:比(P1) 翼(P3) 雙(P2) 飛(P1)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雙飛:成雙的並飛。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業上並肩前進。
《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年級字:碩(P5) 大(P1) 無(P2) 比(P1)
年級字:浩(P4) 大(P1) 無(P2) 比(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鱗(P4) 萃(P5) 比(P1)
猶言鱗次櫛比。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年級字:將(P3) 胸(P3) 比(P1) 肚(P2)
年級字:比(P1) 肩(P3) 接(P2) 踵(P0)
清·戴名世《<道墟圖詩>序》:“其間名臣巨儒、魁奇俊偉豪傑不羣之士,比肩接踵而出。”又《<小學論選>序》:“天下之謬悠庸爛者,比肩接踵,不可勝數。”
年級字:諸(P4) 如(P2) 此(P2) 比(P1)
《宋書·文帝紀》:“又州郡估稅,所在市調,多有煩刻。山澤之利,猶或禁斷,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諸如此比,傷治害民。”
年級字:今(P1) 非(P2) 昔(P1) 比(P1)
現在不是過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勢、自然面貌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豈敢飲酒?”
年級字:壽(P4) 比(P1) 南(P1) 山(P1)
《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
年級字:鱗(P4) 次(P1) 相(P1) 比(P1)
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同“鱗次櫛比”。
年級字:連(P1) 類(P3) 比(P1) 事(P1)
年級字:比(P1) 肩(P3) 接(P2) 跡(P2)
明·瞿佑《剪燈新話·修文舍人傳》:“賢者槁項黃馘而死於下,不賢者比肩接跡而顯於世。”
年級字:比(P1) 物(P1) 屬(P4) 事(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屬辭比事、排比把同類的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的方法。
漢·枚乘《七發》:「於是使博辯之士,原本山川,極命草木;比物屬事,離辭連類。」
年級字:比(P1) 手(P1) 劃(P4) 腳(P2)
楊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卻像沒聽見,緊比手劃腳說。”
年級字:比(P1) 鱗(P4) 臻(P6+)
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密密地排列着。同“櫛比鱗次”。
唐·範攄《云溪友議》卷六:“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時人比於錢唐蘇小小。死葬吳宮之側,行客感其華麗,競爲詩題於墓樹,櫛比鱗臻。”
年級字:比(P1) 肩(P3) 係(P4) 踵(P0)
《新唐書·韋嗣立傳》:“今之取人,未試而遽遷,務進徼幸,比肩係踵。”
年級字:無(P2) 可(P1) 比(P1) 象(P1)
年級字:比(P1) 年(P1) 不(P1) 登(P1)
《晉書·傅玄傳》:“時比年不登,羌胡擾邊,詔公卿會議,玄應對所問,陳事切直。”
年級字:比(P1) 類(P3) 從(P1) 事(P1)
《漢書·文帝紀》:“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類從事。”
年級字:比(P1) 物(P1) 假(P1) 事(P1)
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一呼一吸,因事納諫,比物假事,不辭矯誣之刑。”
年級字:比(P1) 肩(P3) 齊(P2) 聲(P1)
《三國志·吳書·吾粲傳》:“雖起孤傲,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
年級字:比(P1) 目(P1) 連(P1) 枝(P1)
比目:比目魚,傳說僅一眼,須兩魚並遊;連枝:連在一起的樹枝。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和朋友。
元·賈固《醉高歌過紅繡鞋·寄金鶯兒》:“樂心兒比目連枝,肯意兒新婚燕兒。”
年級字:連(P1) 枝(P1) 比(P1) 翼(P3)
比翼:比翼鳥,即鶼鶼。傳此鳥一目一翼,兩隻必須並列在一起飛。比喻男女成雙成對。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年級字:無(P2) 與(P2) 倫(P5) 比(P1)
倫比:類比,匹敵。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
唐·韓愈《論佛骨表》:“數千百年以來,未有倫比。”
年級字:鱗(P4) 次(P1) 比(P1)
櫛:梳篦的總稱。象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詩·周頌·良耜》:“穫之挃挃。積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南朝宋·鮑照《詠史》詩:“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年級字:心(P1) 比(P1) 天(P1) 高(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爲下賤。”
年級字:比(P1) 肩(P3) 迭(P0) 踵(P0)
清·陳康棋《郎潛紀聞》卷一:“遼沉舊人,勝朝遺耈,比肩迭踵,同掌絲綸。”
年級字:比(P1) 比(P1) 皆(P3) 是(P1)
《戰國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請救濟江淮饑民疏》:“年亢旱,民食艱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年級字:比(P1) 權(P5) 量(P2) 力(P1)
比較衡量兩方面的權力和力量。也用來指衡量兩方面的輕重。
漢·賈誼《過秦論上》:“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年級字:比(P1) 翼(P3) 連(P1) 枝(P1)
比翼:鳥名。傳說此鳥一目一翼,須兩兩齊飛。比喻夫婦親密不離。
唐·白居易《長恨歌》詩:“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年級字:比(P1) 肩(P3) 迭(P0) 跡(P2)
唐·柳宗元《與友人論爲文書》:“榮古虐今者,比肩迭跡。”
年級字:比(P1) 翼(P3) 齊(P2) 飛(P1)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齊飛:成雙的並飛。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業上並肩前進。
《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年級字:比(P1) 物(P1) 醜(P3) 類(P3)
《禮記·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鄭玄注:“以事相況而爲之。醜,猶比也。”
年級字:連(P1) 類(P3) 比(P1) 物(P1)
《韓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爲虛而無用。”
年級字:無(P2) 可(P1) 比(P1) 倫(P5)
年級字:周(P2) 而(P1) 不(P1) 比(P1)
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係密切,但不勾結。指與衆相合,但不做壞事。
年級字:笑(P1) 比(P1) 河(P1) 清(P1)
《宋史·包拯傳》:“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爲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年級字:比(P1) 鱗(P4) 次(P1)
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密密地排列着。亦作“櫛比鱗差”。亦作“櫛比鱗臻”。
《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築江石以護之,上植楊柳,旁種蔓荊,櫛比鱗次,賴以爲固。”
年級字:阿(P2) 黨(P6) 比(P1) 周(P2)
三國·魏·曹操《整齊風俗令》:“阿黨比周,先聖所疾也。”
年級字:比(P1) 物(P1) 此(P2) 志(P2)
比物:比類,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爲來寄託、表達自己的心意。
年級字:將(P3) 心(P1) 比(P1) 心(P1)
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三十八出:“太尉不將心比心,小子待將計就計。”
年級字:較(P2) 短(P2) 比(P1) 長(P1)
清·陳天華《猛回頭》:“看近來,西洋人,到了極步,這是我,毫未曾,較短比長。”
年級字:比(P1) 肩(P3) 連(P1) 袂(P0)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遊恆山日記》;“近則龍山西亙,支峯東連,若比肩連袂。”
年級字:比(P1) 衆(P3) 不(P1) 同(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原來悟空筋斗雲比衆不同,十分快疾,把個金星撇在腦後,先至南天門外。”
年級字:朋(P1) 黨(P6) 比(P1) 周(P2)
《荀子·臣道》:“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爲務,是篡臣者也。”
年級字:比(P1) 肩(P3) 疊(P4) 踵(P0)
清·陳康棋《郎潛紀聞》卷一:“遼瀋舊人,勝朝遺耈,比肩疊踵,同掌絲綸。”
年級字:比(P1) 物(P1) 連(P1) 類(P3)
《韓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爲虛而無用。”
年級字:無(P2) 與(P2) 比(P1) 倫(P5)
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同“無與倫比”。
年級字:無(P2) 與(P2) 爲(P2) 比(P1)
年級字:天(P1) 涯(P6) 比(P1) 鄰(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天涯比鄰、天涯若比鄰、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形容到處都可以遇到知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鼓勵要樂觀面對人生,並且要志在四方,勇於接受在不同地方的工作,增廣見聞。前往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朋友的幫助、交流,好像常常留在身邊的鄰居一樣。
唐.李商隱〈涼思〉詩:「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年級字:歲(P2) 比(P1) 不(P1) 登(P1)
《漢書·嚴助傳》:“數年歲比不登,民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
年級字:朋(P1) 比(P1) 爲(P2) 奸(P3)
《新唐書·李絳傳》:“趨利之人,常爲朋比,同其私也。”
年級字:比(P1) 爾(P6) 蓋(P2) 茨(P0)
詞性:名詞
外來翻譯語,
人名美國微軟公司創辦人兼主席 Bill Gates 的中文翻譯名字。
年級字:比(P1) 肩(P3) 疊(P4) 跡(P2)
唐·柳宗元《與友人論爲文書》:“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
年級字:枝(P1) 對(P1) 葉(P1) 比(P1)
唐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爲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年級字:比(P1) 肩(P3) 繼(P3) 踵(P0)
比:挨着;踵:腳跟。肩挨着肩,腳跟着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晏子春秋·雜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
年級字:比(P1) 鱗(P4) 差(P2)
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密密地排列着。同“櫛比鱗次”。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邇來林棲谷隱,櫛比鱗差。”
年級字:接(P2) 踵(P0) 比(P1) 肩(P3)
踵:腳後跟。腳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繼不斷。
唐·韋嗣立《論職官多濫疏》:“而今務進不避僥倖者,接踵比肩,佈於文武之列。”
年級字:比(P1) 肩(P3) 並(P2) 起(P1)
年級字:比(P1) 肩(P3) 隨(P3) 踵(P0)
《韓非子·難勢》;“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隨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絕於中。”
年級字:比(P1) 量(P2) 齊(P2) 觀(P2)
廖仲愷《中國的實業的現狀及產業落後的原因》:“而且他們的輸出東西,又是工藝品,是精製品;我們的輸出東西,是農產品,是原料。因此我們的輸出,必不能和輸入比量齊觀。”
年級字:引(P2) 律(P5) 比(P1) 附(P2)
年級字:比(P1) 歲(P2) 不(P1) 登(P1)
《漢書·成帝紀》:“關東比歲不登,吏民以義收食貧民、人穀物助縣官賑贍者,已賜直。”
年級字:比(P1) 肩(P3) 而(P1) 立(P1)
《戰國策·齊策三》:“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
年級字:比(P1) 屋(P1) 可(P1) 封(P1)
意思是在唐、虞時代,賢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後比喻社會安定,民俗淳樸。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漢書·王莽傳上》:“明聖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彼屋而封。”
年級字:朋(P1) 比(P1) 作(P2) 奸(P3)
年級字:比(P1) 戶(P1) 可(P1) 封(P1)
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風俗淳美。
年級字:無(P2) 有(P1) 倫(P5) 比(P1)
年級字:比(P1) 肩(P3) 皆(P3) 是(P1)
《舊唐書·元行衝傳》:“然雅達通博,不代而生;浮學守株,比肩皆是。”
年級字:連(P1) 州(P3) 比(P1) 縣(P3)
年級字:比(P1) 比(P1) 皆(P3) 然(P2)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十三回:“將無固守之志,兵無敢死之心,人情趨利,比比皆然。”
年級字:比(P1) 屋(P1) 而(P1) 封(P1)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後泛稱風俗淳美。
《尚書大傳》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漢·陸賈《新語·無爲》:“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誅者,教化使然也。”
年級字:朋(P1) 比(P1) 為(P2) 奸(P3)
《新唐書·李絳傳》:“趨利之人,常為朋比,同其私也。”
年級字:無(P2) 其(P2) 倫(P5) 比(P1)
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同“無與倫比”。
清·陳田《明詩紀事丁籤·邊貢》:“海嶽之才,無其倫比。”
年級字:天(P1) 涯(P6) 若(P3) 比(P1) 鄰(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天涯比鄰、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形容到處都可以遇到知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鼓勵要樂觀面對人生,並且要志在四方,勇於接受在不同地方的工作,增廣見聞。前往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朋友的幫助、交流,好像常常留在身邊的鄰居一樣。
唐.李商隱〈涼思〉詩:「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shàng fāng bù zú xià bǐ yǒu yú
年級字:上(P1) 方(P1) 不(P1) 足(P1) ,(P1) 下(P1) 比(P1) 有(P1) 餘(P4)
《晉書·王湛傳》:“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餘。”
bǐ shàng bù zú bǐ xià yǒu yú
年級字:比(P1) 上(P1) 不(P1) 足(P1) ,(P1) 比(P1) 下(P1) 有(P1) 餘(P4)
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後面的。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Zhàng fū zhì sì hǎi, wàn lǐ yóu bì lín
年級字:丈(P2) 夫(P2) 志(P2) 四(P1) 海(P1) ,(P1) 萬(P2) 里(P1) 猶(P5) 比(P1) 鄰(P3)
文言文字詞志在四方
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年級字:海(P1) 內(P1) 存(P3) 知(P1) 己(P1) ,(P1) 天(P1) 涯(P6) 若(P3) 比(P1) 鄰(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天涯比鄰、天涯若比鄰形容到處都可以遇到知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鼓勵要樂觀面對人生,並且要志在四方,勇於接受在不同地方的工作,增廣見聞。前往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朋友的幫助、交流,好像常常留在身邊的鄰居一樣。
海內: 四海、中國的四周環境、到處。
天涯: 遙遠的地方。
比鄰: 鄰近、鄰居。
原文記載王勃因好友杜甫前後蜀州任職,在分手時分享內心的感受。
《孟子.梁惠王上》:「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
《書經.禹貢》:「四海會同,六府孔修。」
《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皇帝傾國來救敬瑭之急,四海之人,皆服皇帝信義。」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