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鐘(P2) 爲(P2)
將鍾改鑄爲鈴。毀大物爲小物,比喻隨心所欲的愚蠢行爲。
《淮南子·說林訓》:“心所說,毀舟爲杕;心所欲,譭鐘爲鐸。”
年級字:毀(P3) 方(P1) 投(P3) 圓(P1)
年級字:毀(P3) 不(P1) 危(P3) 身(P1)
儒家喪制。指居喪哀毀,但不應因此喪生。同“毀不滅性”。
年級字:龜(P3) 玉(P1) 毀(P3) 櫝(P0)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國運毀敗。
《論語·季氏》:“虎兒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年級字:殺(P4) 馬(P1) 毀(P3) 車(P1)
《後漢書·周燮傳》:“[馮良]年三十,爲尉從佐。奉檄迎督郵,即路慨然,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裂衣冠,乃遁至犍爲,從杜撫學。”
年級字:柴(P2) 毀(P3) 骨(P2) 立(P1)
形容因居父母喪過度哀痛,身體受到摧殘,消瘦憔悴的樣子。
《北史·陳孝意傳》:“在郡菜食齋居,朝夕哀臨,每一發聲,未嘗不絕倒,柴毀骨立,見者哀之。”
年級字:朝(P3) 成(P1) 暮(P5) 毀(P3)
《宋書·少帝記》:“穿池築觀,朝成暮毀,徵發工匠,疲極兆民。”
年級字:以(P1) 毀(P3) 爲(P2) 罰(P5)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爲賞,以毀爲罰也,然則喜賞惡罰之人離公道而行私術矣。”尹知章注:“以譭譽爲賞罰,則官自然失理。”
年級字:朝(P3) 成(P1) 夕(P1) 毀(P3)
宋·蘇軾《御試制科策》;“後宮之費不下一敵國,金玉錦繡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毀,務以相新。”
年級字:毀(P3) 冠(P5) 裂(P3) 裳(P2)
《後漢書·周燮傳》:[馮良]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冠裂裳,乃遁至犍爲,從杜撫學。”
年級字:毀(P3) 瓦(P2) 畫(P1)
打碎屋瓦,塗滅已畫好的田地界線。比喻一種無益不害的行爲。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有人於此,毀瓦畫墁,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趙岐注:“孟子言人但破碎瓦,畫地則復墁滅之,此無用之爲也,然而其意反欲求食,則子食乎?”
年級字:衝(P2) 堅(P3) 毀(P3) 銳(P4)
衝破敵人堅固的營壘,摧毀敵人精銳的部隊。形容軍隊銳不可當。也形容攻克難關。
《孫臏兵法·威王問》:“錐行者,所以衝堅毀銳也。”
年級字:毀(P3) 舟(P2) 爲(P2)
杕,通“舵”。將船改成舵。毀大物爲小物,比喻隨心所欲的不當行爲。
《淮南子·說林訓》:“心所說,毀舟爲杕;心所欲,譭鐘爲鐸。”
年級字:毀(P3) 家(P1) 紓(P0) 難(P2)
毀:破壞,毀壞;紓:緩和,解除。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
《左傳·莊公三十年》:“鬥穀於菟爲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年級字:自(P1) 毀(P3) 長(P1) 城(P2)
年級字:不(P1) 屑(P4) 譽(P4)
不屑:不值得,表示輕視態度;譭譽:毀謗和讚譽。指不值得理睬別人的毀謗或讚譽。
年級字:避(P4) 毀(P3) 就(P1) 譽(P4)
《墨子·耕柱》:“且翟(墨翟)聞之:‘爲義非避毀就譽。’支之苟道,受枉何傷?”
年級字:哀(P4) 毀(P3) 骨(P2) 立(P1)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架。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只剩一把骨頭。
《後漢書·韋彪傳》:“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療數年乃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年級字:毀(P3) 譽(P4) 不(P1) 一(P1)
毀譽:詆毀和稱讚;不一:不一樣,不一致。有人說好,有人說壞,說法不一。
年級字:積(P3) 毀(P3) 銷(P3) 骨(P2)
積:聚;毀:毀謗;銷:熔化。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
年級字:衆(P3) 毀(P3) 銷(P3) 骨(P2)
指衆多的毀謗,可以銷熔人的骨骼。比喻讒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宋·李綱《宮詞謝表》:“衆毀銷骨,雖貽投抒之嗟;太陽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年級字:毀(P3) 家(P1) 紓(P0) 國(P1)
年級字:毀(P3) 方(P1) 瓦(P2) 合(P1)
毀去棱角,與瓦礫相合。比喻屈己從衆,君子爲道不遠離於人。後指譭棄自己的原則,迎合世俗。
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衆,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衆人小合也。”
年級字:黃(P1) 鐘(P2) 棄(P4)
黃鐘:黃銅鑄的鐘,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鐘爲陽六律的第一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戰國·楚·屈原《卜居》:“黃鐘譭棄,瓦缶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年級字:柴(P2) 毀(P3) 滅(P3) 性(P3)
柴毀:因極度哀痛而骨瘦如柴。舊指因居父母喪過度悲痛而身體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唐·趙儋《右拾遺陳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純孝,遂廬墓側,杖而徐起,柴毀滅性,天下之人,莫不傷嘆。”
年級字:積(P3) 毀(P3) 銷(P3) 金(P1)
《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磨骨,遠則直生取疑於盜金,近則伯魚被名於不義。”呂向注:“言毀讒之深,能銷磨金石之堅。”
年級字:鑠(P0) 金(P1) 毀(P3) 骨(P2)
年級字:毀(P3) 風(P1) 敗(P2) 俗(P2)
《晉書·劉毅傳》:“毀風敗俗,無益於化;古今之失,莫大於此。”
年級字:黃(P1) 鐘(P2) 毀(P3) 棄(P4)
黃鐘:黃銅鑄的鐘,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鐘為陽六律的第一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戰國·楚·屈原《卜居》:“黃鐘毀棄,瓦缶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年級字:無(P2) 毀(P3) 無(P2) 譽(P4)
《莊子·山木》:“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爲。”
年級字:譽(P4) 不(P1) 一(P1)
譭譽:詆譭和稱讚;不一:不一樣,不一致。有人說好,有人說壞,說法不一。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七回:“外臣譭譽不一,俱着各自據實奏聞。”
年級字:覆(P5) 巢(P4) 毀(P3) 卵(P2)
覆:翻倒。巢:鳥窩。毀:破壞。卵:蛋。翻倒了鳥窩,打破了鳥蛋。比喻整體毀滅了,各部分都不復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傾卵”、“覆巢無完卵”。
年級字:毀(P3) 不(P1) 滅(P3) 性(P3)
年級字:毀(P3) 宗(P2) 夷(P3) 族(P2)
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方臣所荷未足爲泰,豈臣蒙垢含吝所宜忝,竊非臣毀宗夷族所能上報。”
年級字:積(P3) 毀(P3) 消(P1) 骨(P2)
漢·劉向《新序·雜事三》:“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計逐墨翟,以孔墨之辯而不能自免,何則?衆口鑠金,積毀消骨。”
年級字:毀(P3) 車(P1) 殺(P4) 馬(P1)
宋·陸游《謝曾侍郎啓》:“毀車殺馬,逝從此以徑歸;賣劍買牛,分餘生之永已。”宋·陸九淵《與陳倅書》:“元晦雖有毀車殺馬之說,然勢恐不容不一出也。”
年級字:巢(P4) 毀(P3) 卵(P2) 破(P2)
鳥巢毀了,卵也一定會打碎。比喻大人遭難而牽連到子女。
年級字:毀(P3) 形(P2) 滅(P3) 性(P3)
年級字:毀(P3) 於(P2) 一(P1) 旦(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於: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毀掉。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一下子被毀掉。
年級字:譽(P4) 參(P3) 半(P1)
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佔一半。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
茅盾《溫故以知新》:“正常的現象是譭譽參半。這個譭譽參半……會爭出一個對作品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的恰好評價。”
年級字:求(P2) 全(P2) 之(P2) 毀(P3)
年級字:玉(P1) 毀(P3) 櫝(P0) 中(P1)
《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玉毀櫝中,是誰之過與?”
年級字:哀(P4) 毀(P3) 瘠(P0) 立(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衆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後大殮治喪。蘧公子哀毀瘠立,極盡半子之誼。”
年級字:毀(P3) 譽(P4) 參(P3) 半(P1)
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佔一半。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
liè guān huǐ miǎn bá běn sāi yuán
年級字:裂(P3) 冠(P5) 毀(P3) 冕(P5) ,(P1) 拔(P4) 本(P2) 塞(P3) 源(P3)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本:樹根。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領地。後用作臣下推翻國君,奪取王位的代稱。
《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
年級字:黃(P1) 鐘(P2) 棄(P4) ,(P1) 瓦(P2) 釜(P0) 雷(P3) 鳴(P4)
黃鐘被砸爛並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於高位。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爲重,千鈞爲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qiān lǐ zhī dī huǐ yú yǐ xué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堤(P4) ,(P1) 毀(P3) 於(P2) 蟻(P3) 穴(P1)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