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殺(P4) 人(P1) 如(P2) 麻(P1)
如麻:象亂麻一樣數不清。殺死的人多得象亂麻。形容殺的人多得數不清。
《漢書·天文志》:“後秦遂以兵內兼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唐·李白《蜀道難》詩:“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年級字:殺(P4) 雞(P1) 駭(P0) 猴(P2)
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俗語說的好,叫做“~”,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
年級字:寸(P1) 鐵(P3) 殺(P4) 人(P1)
一寸長的短兵器即可以殺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於精而不是在於多。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譬如人載一車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來弄,便不是殺人手段。我則只有一寸長的短兵器即可以殺人。”
年級字:嗜(P4) 殺(P4) 成(P1) 性(P3)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年級字:格(P2) 殺(P4) 弗(P0) 論(P2)
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同“格殺勿論”。
清·夏燮《中西紀事·粵民義師》:“洋人入其界者,登時格殺弗論。”
年級字:借(P1) 刀(P1) 殺(P4) 人(P1)
明·汪廷訥《三祝記·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爲環慶路經略招討使,以平無昊,這所謂借刀殺人。”
年級字:撲(P2) 殺(P4) 此(P2)
撲殺:打死;獠:古時罵人的話。打死這個壞傢伙。形容對某人憎恨之極。
《新唐書·褚遂良傳》:“武氏從幄後呼曰:‘何不撲殺此獠?’”
年級字:天(P1) 生(P1) 天(P1) 殺(P4)
年級字:殺(P4) 一(P1) 百(P1)
《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年級字:殺(P4) 雞(P1) 取(P2) 蛋(P1)
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長久的利益。亦作“殺雞取卵”。
年級字:殺(P4) 雞(P1) 嚇(P3) 猴(P2)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
年級字:殺(P4) 身(P1) 報(P2) 國(P1)
年級字:覆(P5) 軍(P2) 殺(P4) 將(P3)
年級字:毀(P3) 車(P1) 殺(P4) 馬(P1)
宋·陸游《謝曾侍郎啓》:“毀車殺馬,逝從此以徑歸;賣劍買牛,分餘生之永已。”宋·陸九淵《與陳倅書》:“元晦雖有毀車殺馬之說,然勢恐不容不一出也。”
年級字:趕(P2) 盡(P3) 殺(P4) 絕(P4)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餘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年級字:以(P1) 殺(P4) 止(P1) 殺(P4)
《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
年級字:斬(P2) 盡(P3) 殺(P4) 絕(P4)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三回:“我本待斬盡殺絕,爭奈你不曾犯法。”
年級字:五(P1) 花(P1) 殺(P4) 馬(P1)
年級字:格(P2) 殺(P4) 不(P1) 論(P2)
格:打;格殺:打死;不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年級字:奸(P3) 燒(P2) 殺(P4)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五章:“老頭子說:‘別看他們這樣,這叫做假行仁義,收買人心。等他一佔了開封,就會奸擄燒殺,無惡不作。’”
年級字:大(P1) 殺(P4) 風(P1) 景(P2)
意思是損害景物,破壞人的興致。今泛稱敗人興致爲大殺風景。
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爲“殺風景”的事情。
年級字:殺(P4) 身(P1) 之(P2) 禍(P4)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
成語
年級字:殺(P4) 雞(P1) 猴(P2)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年級字:殺(P4) 彘(P0) 教(P1) 子(P1)
《韓非子·外諸說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爲女殺彘。’妻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年級字:殺(P4) 氣(P1) 騰(P3) 騰(P3)
殺氣:兇惡的氣勢;騰騰:氣勢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要殺人的兇狠氣勢。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四折:“殺氣騰騰蔽遠空,一聲傳語似金鐘,兩家賭戰分成敗,只在來人啓口中。”
年級字:不(P1) 豐(P3) 不(P1) 殺(P4)
豐:厚;殺:減少。不奢侈也不嗇儉。不增加也不減少。
年級字:自(P1) 相(P1) 殘(P5) 殺(P4)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爲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年級字:卸(P5) 磨(P3) 殺(P4)
磨完東西后,把拉磨的驢卸下來殺掉。比喻把曾經爲自己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劉紹棠《狼煙》:“只怕歸隊以後,打下萍水縣城,他就得卸磨殺驢。”
年級字:破(P2) 軍(P2) 殺(P4) 將(P3)
①軍被破,將被殺。指全軍覆沒。②攻破敵軍,殺死敵將。
年級字:不(P1) 教(P1) 而(P1) 殺(P4)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年級字:春(P1) 生(P1) 秋(P1) 殺(P4)
唐·白居易《賀殺賊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臨八表,子育羣生,合天覆地載之德,順春生秋殺之令。”
年級字:殺(P4) 馬(P1) 毀(P3) 車(P1)
《後漢書·周燮傳》:“[馮良]年三十,爲尉從佐。奉檄迎督郵,即路慨然,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裂衣冠,乃遁至犍爲,從杜撫學。”
年級字:殺(P4) 衣(P1) 縮(P3) 食(P1)
明·寧濂《故麗水葉府君墓銘》:“家雖貧,殺衣縮食,葬宗黨十餘喪。”
年級字:殺(P4) 身(P1) 成(P1) 義(P3)
猶言殺身成仁。指爲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爲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年級字:庸(P5) 醫(P2) 殺(P4) 人(P1)
庸醫:醫術低劣的醫生。醫術低劣的醫生誤用藥物而害人性命。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八回:“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得他好便了。就是醫殺了,也只問得個庸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
年級字:格(P2) 殺(P4) 勿(P1) 論(P2)
格:打;格殺:打死;勿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年級字:殺(P4) 一(P1) 利(P2) 百(P1)
《周書·蘇綽傳》:“若有深奸巨猾,傷化敗俗,悖亂人倫,不忠不孝,故爲背道者,殺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年級字:曾(P2) 參(P3) 殺(P4) 人(P1)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年級字:殺(P4) 雞(P1) 爲(P2) 黍(P6+)
年級字:殺(P4) 一(P1) 警(P2) 百(P1)
年級字:殺(P4) 人(P1) 滅(P3) 口(P1)
年級字:予(P2) 奪(P3) 生(P1) 殺(P4)
《周禮·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奪、生、誅(責備)等權力。後泛指帝王掌握的賞罰生死大權。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陰陽》:“爲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
年級字:借(P1) 劍(P4) 殺(P4) 人(P1)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同“借刀殺人”。
年級字:殺(P4) 妻(P3) 求(P2) 將(P3)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爲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爲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爲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年級字:以(P1) 殺(P4) 去(P1) 殺(P4)
年級字:殺(P4) 人(P1) 盈(P4) 野(P2)
年級字:一(P1) 筆(P1) 抹(P3) 殺(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明·沈德符《野獲編》:“遂將前後愛書,一筆抹殺。”
年級字:殺(P4) 雞(P1) 取(P2) 卵(P2)
卵:蛋。爲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年級字:殺(P4) 身(P1) 成(P1) 仁(P3)
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爲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爲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年級字:殺(P4) 一(P1) 礪(P0) 百(P1)
年級字:殺(P4) 人(P1) 放(P1) 火(P1)
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二折:“聽的道殺人放火偏精細,顯出我些英雄神威。”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殺人放火爲生的主兒,被楊元帥收伏在麾下。”
年級字:殺(P4) 雞(P1) 抹(P3) 脖(P6+)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一席話說的賈璉臉都黃了,在鳳姐身背後,只望着平兒殺雞抹脖,使眼色,求他遮蓋。”
年級字:捐(P4) 殘(P5) 去(P1) 殺(P4)
年級字:格(P2) 殺(P4) 無(P2) 論(P2)
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同“格殺勿論”。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三章第三節:“清政府以‘格殺無論’對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殺無論’對待賣國賊。”
年級字:看(P1) 殺(P4) 衛(P4)
衛玠:晉人,字叔寶,風采極佳,爲衆人所仰慕。衛玠被人看死。比喻爲羣衆所仰慕的人。
《晉書·衛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年級字:誅(P5) 盡(P3) 殺(P4) 絕(P4)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將俺老相國伍奢父子,滿門家屬,誅盡殺絕。”
年級字:殺(P4) 敵(P3) 致(P3) 果(P1)
年級字:殺(P4) 人(P1) 如(P2) 草(P1)
年級字:生(P1) 殺(P4) 予(P2) 奪(P3)
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年級字:殺(P4) 人(P1) 越(P2) 貨(P2)
年級字:勝(P2) 殘(P5) 去(P1) 殺(P4)
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論語·子路》:“善人爲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於將軍也。”
年級字:殺(P4) 人(P1) 不(P1) 眨(P3) 眼(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殺人不眨眼。’”
年級字:殺(P4) 人(P1) 不(P1) 見(P1) 血(P3)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五:“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乃是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年級字:二(P1) 桃(P2) 殺(P4) 三(P1) 士(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借刀殺人的計謀。
二桃 : 兩個可以吃的香桃。
殺 : 殺害。
三士 : 三位士大夫。
指將兩個香桃賜給三個壯士,三位壯士因此相爭而互相殘殺。
比喻借刀殺人。
《宴子春秋·諫下二十四》
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年級字:士(P1) 可(P1) 殺(P4) 不(P1) 可(P1) 辱(P5)
語出《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年級字:殺(P4) 雞(P1) 焉(P0) 用(P1) 牛(P1) 刀(P1)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fēng gāo fàng huǒ yuè hēi shā rén
年級字:風(P1) 高(P1) 放(P1) 火(P1) ,(P1) 月(P1) 黑(P1) 殺(P4) 人(P1)
風高:風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風大放火,趁黑夜殺人。形容盜匪趁機作案的行徑。
元·元懷《拊掌錄》:“歐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一雲:‘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