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池(P2) 魚(P1) 之(P2) 殃(P0)
《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
年級字:飛(P1) 殃(P0) 走(P1) 禍(P4)
年級字:禍(P4) 國(P1) 殃(P0) 民(P1)
章炳麟《正學報緣起·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年級字:辱(P5) 國(P1) 殃(P0) 民(P1)
《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趙愚丞相,罷黜道學諸臣,輕開邊釁,辱國殃民。”
年級字:惹(P3) 禍(P4) 招(P2) 殃(P0)
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三折:“數遍到此,曾諫李王,李王不聽,只恐怕惹禍招殃。”
年級字:橫(P2) 殃(P0) 飛(P1) 禍(P4)
晉·葛洪《抱朴子·遐覽》:“其經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惡鬼、溫疫氣、橫殃飛禍。”
年級字:誤(P5) 國(P1) 殃(P0) 民(P1)
年級字:東(P1) 觀(P2) 之(P2) 殃(P0)
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年級字:積(P3) 惡(P3) 餘(P4) 殃(P0)
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
《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南朝宋·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惡之業,不得不受。”
年級字:城(P2) 門(P1) 魚(P1) 殃(P0)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明·李東陽《尹公墓誌銘》:“城門魚殃,昆崗玉碎。”
年級字:蠹(P0) 國(P1) 殃(P0) 民(P1)
年級字:病(P2) 國(P1) 殃(P0) 民(P1)
《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爲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爲相,妒賢妒能,病國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年級字:殃(P0) 及(P2) 池(P2) 魚(P1)
《呂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
chéng mén shī huǒ yāng jí chí yú
年級字:城(P2) 門(P1) 失(P2) 火(P1) ,(P1) 殃(P0) 及(P2) 池(P2) 魚(P1)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北齊·杜弼《檄樑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