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死(P3) 求(P2) 白(P1) 賴(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只怕死求白賴,或者竟攔住他也不可知。”
年級字:之(P2) 死(P3) 靡(P0) 二(P1)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閒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爲忠義之上者也。”
年級字:老(P1) 而(P1) 不(P1) 死(P3)
本是孫子罵舊友原壤年老無德可稱術的話,後亦指年老而不利於社會國家或拖累後輩。
《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
年級字:生(P1) 榮(P2) 死(P3) 哀(P4)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讚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人誰不沒,達士徇名,生榮死哀,亦孔之榮,嗚呼哀哉。”
年級字:生(P1) 死(P3) 肉(P1) 骨(P2)
生、肉:用作動詞。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年級字:生(P1) 老(P1) 病(P2) 死(P3)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雞豬魚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時至則行。”《仁王經·無常偈》:“生老病死,事與願違。”
年級字:不(P1) 知(P1) 死(P3) 活(P1)
彼時日色將晚,前無行人,就把他盡力一推,推落崖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
年級字:有(P1) 死(P3) 無(P2) 二(P1)
年級字:狐(P3) 死(P3) 兔(P1) 泣(P4)
《宋史·李全傳》:“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得獨存?”
年級字:死(P3) 不(P1) 足(P1) 惜(P2)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沒有價值。
《宋史·蘇洵傳》:“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於必敗。”
年級字:甘(P2) 死(P3) 如(P2) 飴(P6+)
甘:情願;飴:飴糖。甘願去死,就像吃糖一般。形容不怕死,把死作爲快事。
《清史稿·任舉傳》:“舉忠憤激發,甘死如飴,而朕以小丑跳樑,用良臣於危地,思之深惻。”
年級字:死(P3) 樣(P1) 活(P1) 氣(P1)
年級字:效(P3) 死(P3) 輸(P4) 忠(P2)
《舊五代史·晉書·皇甫遇王清等傳倫》:“若乃世道方泰,則席寵恃祿者實繁;世運既屯,則效死輸忠無幾。”
年級字:死(P3) 中(P1) 求(P2) 生(P1)
《後漢書·公孫述傳》:“述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
年級字:至(P1) 死(P3) 不(P1) 悟(P4)
唐·柳完元《臨江之麋》:“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衆,走欲與爲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年級字:死(P3) 氣(P1) 沉(P2) 沉(P2)
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我要是能把他拖出那死氣沉沉的頑固家庭,送去參了軍,他不就變好啦!”
年級字:死(P3) 且(P1) 不(P1) 朽(P4)
年級字:死(P3) 而(P1) 不(P1) 朽(P4)
年級字:救(P3) 死(P3) 扶(P3) 危(P3)
唐·張鷟《龍筋鳳髓判·左右驍衛》:“重人賤畜,往哲之嘉猷;救死扶危,明王之盛事。”
年級字:萬(P2) 死(P3) 不(P1) 辭(P5)
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拼死效勞。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年級字:視(P1) 死(P3) 猶(P5) 歸(P3)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年級字:死(P3) 得(P1) 其(P2) 所(P2)
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適的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魏書·張普惠傳》:“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
年級字:破(P2) 死(P3) 忘(P2) 生(P1)
《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張太太]今日在舅太太屋裏聽得姑爺果然中了,便如飛的從西過道兒裏直奔到這裏來,破死忘生的大着膽子上去,要當面叩謝魁星的保佑。”
年級字:生(P1) 寄(P3) 死(P3) 歸(P3)
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
年級字:半(P1) 死(P3) 不(P1) 活(P1)
年級字:七(P1) 死(P3) 七(P1) 生(P1)
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亦作“七生七死”。
年級字:生(P1) 死(P3) 關(P2) 頭(P1)
明·高攀龍《講義·仁遠乎哉章》:“此一轉念,是生死關頭,千聖都從此做成。”
年級字:兔(P1) 死(P3) 狗(P2) 烹(P4)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年級字:槁(P0) 木(P1) 死(P3) 灰(P2)
枯乾的樹木和火滅後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一切事情無動於衷。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年級字:死(P3) 人(P1) 燈(P1) 籠(P3)
年級字:死(P3) 皮(P1) 賴(P3) 臉(P2)
每個人都應有自尊心人家不給你,你不要死皮賴臉地去要。
年級字:死(P3) 裏(P1) 逃(P2) 生(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俺一家兒死裏逃生。”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辜(P6)
辜:罪。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漢書·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爲死有餘辜。”
年級字:心(P1) 若(P3) 死(P3) 灰(P2)
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形容不爲外物所動的一種精神狀態。現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淮南子·精神訓》:“若然者,正肝膽,遺耳目,心志專於內,通達耦於一,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渾然而往逯然而來,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年級字:眼(P1) 穿(P1) 心(P1) 死(P3)
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極度失望。
唐·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詩:“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眼穿當落日,心死着寒灰。”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誅(P5)
猶死有餘辜。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年級字:捉(P2) 生(P1) 替(P3) 死(P3)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請著皇家祿,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無辜。”
年級字:一(P1) 潭(P2) 死(P3) 水(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沒有生氣或希望的局面。
假如把中國封建社會比喻做~的話,那麼異族的侵入就象突然投入一塊大石頭。(蒲韌《二千年間》八)
年級字:客(P2) 死(P3) 他(P1) 鄉(P2)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爭我病勢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難支遣,忙趕上頭裏的喪車不遠,眼見客死他鄉有誰祭奠。”
年級字:出(P1) 生(P1) 入(P1) 死(P3)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着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年級字:生(P1) 關(P2) 死(P3) 劫(P5)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年級字:視(P1) 死(P3) 如(P2) 歸(P3)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年級字:生(P1) 榮(P2) 死(P3) 衰(P4)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讚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年級字:昧(P6) 死(P3) 以(P1) 聞(P2)
昧:冒。聞:使聽到。冒着死罪來稟告您。表示謹慎惶恐。
《史記·趙世家》:“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昧死以聞!”
年級字:死(P3) 裏(P1) 求(P2) 生(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合我師傅父女兩人,費了無限精神,成全得我轉禍爲福,死裏求生,重歸故里。”
年級字:底(P2) 死(P3) 生(P1)
南唐·馮延巳《應天長》詞:“蘭房一宿還歸去,底死謾生留不住。”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罪(P4)
猶死有餘辜。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年級字:貪(P3) 生(P1) 畏(P4) 死(P3)
年級字:弔(P0) 死(P3) 問(P1) 疾(P2)
《淮南子·修務訓》:“布德施惠以振困窮,弔死問疾以養孤孀。”
年級字:十(P1) 死(P3) 九(P1) 活(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九回:“降者三萬人,除那逃走脫的,其餘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人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其數。”
年級字:誓(P4) 死(P3) 不(P1) 屈(P4)
年級字:養(P2) 生(P1) 送(P1) 死(P3)
《孟子·離婁下》:“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年級字:生(P1) 拖(P3) 死(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遂打了個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個英蓮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
年級字:生(P1) 死(P3) 相(P1) 依(P2)
年級字:朝(P3) 生(P1) 暮(P5) 死(P3)
《重修政和證類本草·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朝生暮死。”
年級字:死(P3) 乞(P1) 白(P1) 賴(P3)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二回:“這可虧了他三個死乞白賴的拉住我,不叫我打他。”
年級字:捨(P3) 死(P3) 忘(P2) 生(P1)
舍死:捨得犧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二折:“你須索捨死忘生,建立功勳。”
年級字:尋(P3) 死(P3) 覓(P5) 活(P1)
元·關漢卿《金錢池》第二折:“只爲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時常與這虔婆合氣,尋死覓活,無非是爲俺家的緣故。”
年級字:生(P1) 死(P3) 攸(P6+) 關(P2)
《龍虎風雲記》:“這是千百名難友生死攸關的大事體啊!”
年級字:舍(P2) 生(P1) 忘(P2) 死(P3)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二折:“你須索捨死忘生,建立功勳。”
年級字:寧(P4) 死(P3) 不(P1) 屈(P4)
明·趙弼《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竟燎身於烈焰中。”
年級字:要(P1) 死(P3) 要(P1) 活(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七卷:“那婆娘索性抓破臉皮,反要死要活,分毫不讓。”
年級字:十(P1) 死(P3) 不(P1) 問(P1)
年級字:兔(P1) 死(P3) 舉(P2)
《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 之地矣。”
年級字:死(P3) 心(P1) 踏(P2) 地(P1)
年級字:輿(P0) 死(P3) 扶(P3) 傷(P2)
《管子·輕重甲》:“若此,則士爭前戰爲顏,行不偷而爲用,輿死扶傷,死者過半,此何故也?士非好戰而輕死,輕重之分使然也。”
年級字:兔(P1) 死(P3) 犬(P1) 飢(P3)
年級字:色(P1) 如(P2) 死(P3) 灰(P2)
唐·皇甫枚《三水小牘·王知古》:“保母忽驚叫仆地,色如死灰,既起,不顧而走入宅。”
年級字:君(P2) 辱(P5) 臣(P2) 死(P3)
《國語·越語下》:“臣聞之,爲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
年級字:死(P3) 重(P1) 泰(P4) 山(P1)
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年級字:死(P3) 亡(P2) 之(P2) 科(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報名人數和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的科目。
「死」大腦停止活動。
「科」學習科目。
指學生不願意報名學習和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的科目。
年級字:視(P1) 死(P3) 如(P2) 飴(P6+)
年級字:死(P3) 而(P1) 後(P1) 已(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爲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年級字:死(P3) 標(P2) 白(P1) 纏(P5)
年級字:一(P1) 生(P1) 九(P1) 死(P3)
明·劉道開《疇昔》詩:“疇昔干戈裏,飄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兩代六朝人。”
年級字:七(P1) 死(P3) 八(P1) 活(P1)
元·吳昌齡《張天師》楔子:“今日弄的我一個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裏是報恩,分明害殺小生也。”
年級字:你(P1) 死(P3) 我(P1) 活(P1)
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
年級字:靴(P4) 刀(P1) 誓(P4) 死(P3)
《舊唐書·李光弼傳》:“及是擊賊,常納短刀於靴中,有決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軍感動。”
年級字:救(P3) 死(P3) 扶(P3) 傷(P2)
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半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年級字:養(P2) 生(P1) 喪(P5) 死(P3)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同“養生送死”。喪,治喪。
年級字:死(P3) 亡(P2) 無(P2) 日(P1)
年級字:無(P2) 寇(P0) 暴(P4) 死(P3)
年級字:至(P1) 死(P3) 不(P1) 渝(P0)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年級字:死(P3) 而(P1) 無(P2) 悔(P3)
《論語·述而》:“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年級字:魚(P1) 死(P3) 網(P2) 破(P2)
《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
年級字:萬(P2) 死(P3) 一(P1) 生(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宋·陸游《晚泊》詩:“身遊萬死一生地,路入千峯百嶂中。”
年級字:十(P1) 生(P1) 九(P1) 死(P3)
唐·韓愈《八月十五贈張功曹》詩:“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年級字:之(P2) 死(P3) 靡(P0) 它(P1)
之: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年級字:一(P1) 把(P1) 死(P3) 拿(P2)
祥子沒說什麼,等高媽走了,對自己點了點頭,似乎是承認自己的~值得佩服,心中怪高興的。(老舍《駱駝祥子》八)
年級字:醉(P4) 生(P1) 夢(P3) 死(P3)
宋·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年級字:九(P1) 死(P3) 一(P1) 生(P1)
形容經歷很大危險而倖存。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年級字:罪(P4) 該(P2) 萬(P2) 死(P3)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隨命侍者領去,棄之溝瀆。婢子罪該萬死。”
年級字:罪(P4) 當(P2) 萬(P2) 死(P3)
《漢書·東方朔傳》:“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猶死有餘辜。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年級字:生(P1) 死(P3) 與(P2) 共(P1)
《深情憶念周伯伯》:“幾十年來,周總理與我父親生死與共,休慼相關。”
年級字:之(P2) 死(P3) 不(P1) 渝(P0)
宋·蘇轍《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諸孤。賦詩《柏舟》,之死不渝。”
年級字:山(P1) 枯(P2) 石(P1) 死(P3)
年級字:死(P3) 不(P1) 改(P2) 悔(P3)
年級字:死(P3) 骨(P2) 更(P1) 肉(P1)
猶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年級字:死(P3) 而(P1) 復(P4) 生(P1)
三國·魏·曹植《辯道論》:“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繫獄,佯死數日,目陷蟲出,死而復生,然後竟死。”
年級字:死(P3) 欲(P5) 速(P3) 朽(P4)
年級字:出(P1) 死(P3) 入(P1) 生(P1)
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誠之神,感天動地。”
年級字:死(P3) 生(P1) 存(P3) 亡(P2)
生存或者死亡。常用比喻事態已經到了決定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亦作“生死存亡”。
年級字:長(P1) 生(P1) 不(P1) 死(P3)
晉·葛洪《抱朴子·辨問》:“長生不死,以此責聖人,何其多乎?”
年級字:死(P3) 告(P1) 活(P1) 央(P1)
年級字:同(P1) 利(P2) 相(P1) 死(P3)
年級字:垂(P2) 死(P3) 掙(P5) 扎(P4)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七章:“不料,炸成重傷的蔣子金,垂死掙扎地用手裏的小剜刀去刺好的腿。”
年級字:輕(P2) 死(P3) 重(P1) 義(P3)
年級字:千(P1) 生(P1) 萬(P2) 死(P3)
年級字:強(P2) 死(P3) 賴(P3) 活(P1)
年級字:死(P3) 別(P1) 生(P1) 離(P2)
年級字:狐(P3) 死(P3) 首(P1) 丘(P3)
首丘:頭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戰國·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年級字:不(P1) 死(P3) 不(P1) 活(P1)
《朱子語類》卷四八:“箕子雖不死,然便死卻又到了,唯是被囚不死不活,這地位如何處,直是難。”
年級字:鹿(P2) 死(P3) 誰(P1) 手(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不分勝負競賽, 競爭中的局面
鹿: 花鹿、野鹿。
死: 死亡。
誰: 誰人。
手: 手掌。
打獵比賽時未曾知道目標的鹿會死角在那人的手上。
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裏。
現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晉書·石勒載記下》:「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年級字:吊(P2) 死(P3) 扶(P3) 傷(P2)
《南史·齊紀上·高帝》:“公奉辭伐罪,戒旦晨徵,兵車始交,氛祲時蕩,吊死扶傷,弘宣皇澤。”
年級字:九(P1) 死(P3) 不(P1) 悔(P3)
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年級字:民(P1) 不(P1) 畏(P4) 死(P3)
年級字:生(P1) 死(P3) 之(P2) 交(P1)
元·鄭德輝《縐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爲生死之交。”
年級字:死(P3) 求(P2) 百(P1) 賴(P3)
年級字:九(P1) 死(P3) 未(P1) 悔(P3)
縱然死上九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年級字:死(P3) 眉(P3) 瞪(P4) 眼(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偏偏那日來的多,裏頭的人都死眉瞪眼的。鳳姐只得在那裏照料了一會子。”
年級字:視(P1) 死(P3) 若(P3) 生(P1)
《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年級字:強(P2) 死(P3) 強(P2) 活(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探春哪裏肯飲?卻被湘雲、香菱、李紈等三四個人,強死強活,灌了一鍾才罷。”
年級字:一(P1) 日(P1) 身(P1) 死(P3)
年級字:打(P1) 死(P3) 老(P1) 虎(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十八回:“大家一窩蜂打死老虎。”
年級字:誓(P4) 死(P3) 不(P1) 貳(P0)
年級字:視(P1) 死(P3) 如(P2) 生(P1)
年級字:生(P1) 死(P3) 不(P1) 渝(P0)
渝:改變。無論活着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年級字:死(P3) 心(P1) 搭(P3) 地(P1)
年級字:生(P1) 死(P3) 存(P3) 亡(P2)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鬥爭的的發展已到最後關頭。
年級字:抵(P3) 死(P3) 漫(P3) 生(P1)
宋·向滈《西江月》詞:“抵死漫生要見,偷方覓便求歡。”
年級字:死(P3) 於(P2) 非(P2) 命(P3)
年級字:萬(P2) 死(P3) 猶(P5) 輕(P2)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臣以狂妄戇愚,不識禮度,上表陳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萬死猶輕。”
年級字:生(P1) 生(P1) 死(P3) 死(P3)
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寬復灑泣訴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儻伊父母必欲歸,且隨其主母起居耳。’”
年級字:轉(P2) 死(P3) 溝(P3) 壑(P0)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二:“國相會稽駱俊素有威恩,是時王侯無復租祿,而數見虜奪,或並日而食,轉死溝壑,而陳獨富強,鄰郡人多歸之,有衆十餘萬。”
年級字:半(P1) 死(P3) 辣(P5) 活(P1)
年級字:雖(P2) 死(P3) 猶(P5) 生(P1)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着。
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爲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年級字:死(P3) 裡(P3) 逃(P2) 生(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俺一家兒死裡逃生。”
年級字:回(P1) 生(P1) 起(P1) 死(P3)
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難言,拯憊扶危更多益。”
年級字:怕(P1) 死(P3) 貪(P3) 生(P1)
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於須臾。”
年級字:忘(P2) 生(P1) 捨(P3) 死(P3)
年級字:誓(P4) 同(P1) 生(P1) 死(P3)
年級字:十(P1) 死(P3) 一(P1) 生(P1)
《漢書·孝宣許皇後傳》:“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年級字:死(P3) 無(P2) 對(P1) 證(P4)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那廝死了,可不好了,你做的個死無對證。”
年級字:死(P3) 不(P1) 旋(P3) 踵(P0)
旋踵:旋轉足跟,即後退。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
《戰國策·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爲家,將帥爲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年級字:死(P3) 聲(P1) 活(P1) 氣(P1)
年級字:死(P3) 中(P1) 求(P2) 活(P1)
年級字:面(P1) 如(P2) 死(P3) 灰(P2)
死灰:冷卻的灰燼。形容因心情沮喪或受驚嚇而臉色灰白。
《淮南子·修務訓》:“晝吟宵哭,面若死灰,顏色黴墨,涕液交集。”
年級字:捨(P3) 生(P1) 忘(P2) 死(P3)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二折:“你須索捨死忘生,建立功勳。”
年級字:死(P3) 聲(P1) 淘(P2) 氣(P1)
年級字:兔(P1) 死(P3) 狐(P3) 悲(P3)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宋史·李全傳》:“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徹,正所謂兔死狐悲,芝焚蕙嘆。”
年級字:朝(P3) 聞(P2) 夕(P1) 死(P3)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年級字:死(P3) 心(P1) 塌(P4) 地(P1)
原指死了心,不作別的打算。後常形容打定了主意,決不改變。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纔死心塌地。”
年級字:束(P2) 手(P1) 待(P3) 死(P3)
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着等失敗。同“束手待斃”。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某願助使君破之。”
年級字:死(P3) 灰(P2) 槁(P0) 木(P1)
冷了的灰燼,枯槁的樹木。比喻毫無生氣或意志消沉,對世事無動於衷。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晉·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無情耳。”
年級字:入(P1) 死(P3) 出(P1) 生(P1)
年級字:樂(P2) 而(P1) 忘(P2) 死(P3)
年級字:貪(P3) 生(P1) 怕(P1) 死(P3)
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於須臾。”
年級字:死(P3) 去(P1) 活(P1) 來(P1)
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醒過來。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已經嚇得死去活來。”
年級字:死(P3) 敗(P2) 塗(P5) 地(P1)
年級字:死(P3) 不(P1) 瞑(P0) 目(P1)
詞性:副詞
成語,
三國成語抱恨終天、抱恨終身死而無憾三國成語:人死的時候心裏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在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死: 死亡。
不: 否定。
瞑: 閉上眼睛,睡眠狀態。
目: 眼睛,目光。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
年代:東漢末年初平元年 ,公元190年。
主要人物: 董卓、孫堅。
故事:東漢時中平六年靈帝鴐崩後,董卓奪權,唯未獲得各州郡刺史不服,紛紛舉兵討伐董卓,其中孫堅兵力強大。董卓計劃與孫堅談親結好,但孫堅拒絕,並直接向董卓表示他必定要誅董卓三族為漢室報復,否則死不瞑目。後來董卓挾持漢獻帝逃往西安。東漢初平三年(公元前192年)孫堅在荊州戰役中身亡。
唐.李延壽《北史. 陳元康傳》: 「及神武疾篤,謂文襄曰:『芒山之戰,不用元康言,方胎汝患,以此為恨,死不瞑目。』」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年級字:死(P3) 亡(P2) 枕(P5) 藉(P6)
年級字:不(P1) 得(P1) 其(P2) 死(P3)
年級字:同(P1) 生(P1) 共(P1) 死(P3)
《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年級字:色(P1) 若(P3) 死(P3) 灰(P2)
面目慘白。原比喻面部沒有什麼表情。現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年級字:百(P1) 死(P3) 一(P1) 生(P1)
《北齊書·杜弼傳》:“諸勳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年級字:之(P2) 死(P3) 靡(P0) 他(P1)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一言革面,願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贄《崑崙奴》:“忠臣俠忠,則扶顛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俠義,則臨危自奮,之死靡他。”
年級字:抵(P3) 死(P3) 生(P1)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待閻王道俺無憑準,抵死謾生斷不定,也不共他爭,我專指着伊家做照證。”
年級字:死(P3) 模(P2) 活(P1) 樣(P1)
年級字:人(P1) 死(P3) 留(P2) 名(P2)
《新五代史·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爲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年級字:出(P1) 死(P3) 斷(P3) 亡(P2)
《荀子·富國》:“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爲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
年級字:駢(P0) 首(P1) 就(P1) 死(P3)
年級字:朝(P3) 生(P1) 夕(P1) 死(P3)
《山海經·海外東經》:“[君子國]有薰華草,朝生夕死。”
年級字:抵(P3) 死(P3) 瞞(P5) 生(P1)
明·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三折:“我安排着脫身利己的機謀,正中這抵死瞞生的手策。”
年級字:見(P1) 死(P3) 不(P1) 救(P3)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你做的今見死不救,羞見這桃園中殺馬宰烏牛。”
年級字:計(P2) 出(P1) 萬(P2) 死(P3)
年級字:士(P1) 死(P3) 知(P1) 己(P1)
士:有才識的人。爲了報答知己,不惜犧牲生命。亦作“士爲知己者死”。
年級字:出(P1) 入(P1) 生(P1) 死(P3)
唐·韓偓《海山記》:“吾常親鋒刃,冒矢石,出入生死,與子同之。”
年級字:決(P2) 一(P1) 死(P3) 戰(P4)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年級字:死(P3) 灰(P2) 復(P4) 然(P2)
年級字:生(P1) 死(P3) 予(P2) 奪(P3)
生:讓人活;死: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年級字:轉(P2) 死(P3) 溝(P3) 渠(P6)
《梁書·武帝紀上》:“徵發閭左,以充繕築。流離寒暑,繼以疫厲,轉死溝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烏鳶是厭。”
年級字:誓(P4) 死(P3) 不(P1) 渝(P0)
年級字:半(P1) 死(P3) 半(P1) 生(P1)
漢·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
年級字:仗(P3) 節(P1) 死(P3) 義(P3)
宋·蘇軾《上皇帝書》:“前山陽亡徒蘇令,縱橫史士,臨難莫肯仗節死義者,以守相威權素奪故也。”
年級字:生(P1) 離(P2) 死(P3) 別(P1)
分離好象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漢·無名氏《爲焦仲卿妻作》詩:“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北周·庾信《擬連珠》:“蓋聞死別長城,生離函谷。”
年級字:死(P3) 心(P1) 落(P2) 地(P1)
年級字:效(P3) 死(P3) 疆(P5) 場(P2)
明·張居正《再乞休致疏》:“雖執殳荷戈,效死疆場,亦所弗避。”
年級字:朽(P4) 木(P1) 死(P3) 灰(P2)
枯乾的樹木和火滅後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任何事情無動於衷。
《莊子·齊物論》:“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年級字:生(P1) 死(P3) 未(P1) 卜(P1)
年級字:至(P1) 死(P3) 靡(P0) 它(P1)
至: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年級字:貪(P3) 生(P1) 惡(P3) 死(P3)
年級字:寧(P4) 死(P3) 不(P1) 辱(P5)
年級字:至(P1) 死(P3) 不(P1) 變(P2)
年級字:死(P3) 灰(P2) 復(P4) 燃(P3)
冷灰重新燒了起來。原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現常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史記·韓長儒列傳》:“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燃乎?’”
年級字:大(P1) 難(P2) 不(P1) 死(P3)
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形容幸運地脫險。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陰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難不死,必有後程,準定發跡也。”
年級字:不(P1) 顧(P3) 死(P3) 活(P1)
顧:顧念,考慮。連生死也不考慮了。形容拼命蠻幹,不顧一切。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三回:“這呆子不顧死活,闖上宮殿,一路鈀,築破門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傢伙之類,盡皆打碎。”
年級字:蹈(P3) 節(P1) 死(P3) 義(P3)
《晉書·元帝紀》:“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斧鉞之誅。”
年級字:一(P1) 死(P3) 一(P1) 生(P1)
《史記·汲鄭列傳》:“太史公曰: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爲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年級字:死(P3) 不(P1) 悔(P3) 改(P2)
年級字:效(P3) 死(P3) 勿(P1) 去(P1)
《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爲也,效死勿去。”
年級字:誓(P4) 死(P3) 不(P1) 二(P1)
誓死:立下志願,至死不變。至死也不變心。形容意志堅定專一。
魯迅《華蓋集·夏三蟲》:“被吃者也無須在被吃之前,先承認自己之理應被吃,心悅誠服,誓死不二。”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責(P3)
猶死有餘辜。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年級字:拼(P3) 死(P3) 拼(P3) 活(P1)
年級字:七(P1) 生(P1) 七(P1) 死(P3)
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同“七死七生”。
年級字:起(P1) 死(P3) 回(P1) 生(P1)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明·張岱《魯雲谷傳》:“醫不經師,方不襲古,每以劫劑肊見起死回生。”
年級字:得(P1) 人(P1) 死(P3) 力(P1)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別人以死來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擁護。
年級字:枯(P2) 木(P1) 死(P3) 灰(P2)
死灰:燃燒後餘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極其消極悲觀。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年級字:視(P1) 死(P3) 若(P3) 歸(P3)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年級字:吊(P2) 死(P3) 問(P1) 疾(P2)
《淮南子·修務訓》:“布德施惠以振困窮,吊死問疾以養孤孀。”
年級字:面(P1) 若(P3) 死(P3) 灰(P2)
年級字:死(P3) 生(P1) 榮(P2) 辱(P5)
年級字:兄(P1) 死(P3) 弟(P1) 及(P2)
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後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職位和事業。
《公羊傳·昭公二十二年》:“不與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之辭也。”
年級字:賊(P3) 心(P1) 不(P1) 死(P3)
儘管警方一再通緝,他仍然~繼續作案,終於難逃法網被捕入獄。
年級字:心(P1) 如(P2) 死(P3) 灰(P2)
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也形容意志消沉,態度冷漠到極點。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年級字:死(P3) 而(P1) 無(P2) 怨(P3)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不是我閒淘氣,便死呵死而無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年級字:豹(P1) 死(P3) 留(P2) 皮(P1)
年級字:死(P3) 乞(P1) 百(P1) 賴(P3)
年級字:置(P3) 之(P2) 死(P3) 地(P1)
《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年級字:愛(P1) 生(P1) 惡(P3) 死(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可見愛生惡死,亦是物之恆情。”
年級字:輕(P2) 死(P3) 重(P1) 氣(P1)
年級字:死(P3) 無(P2) 葬(P3) 身(P1) 之(P2) 地(P1)
明·王世貞《鳴鳳記·寫本》:“相公堅執如此,夫婦死無葬身之地矣!”
年級字:死(P3) 馬(P1) 當(P2) 活(P1) 馬(P1) 醫(P2)
比喻明知事情已經無可求藥,仍然抱萬一希望,積極挽救。也泛指做最後的嘗試。
宋·集成《宏智禪師廣錄》卷一:“若恁麼會去,許爾有安樂分,其或未然不免作死馬醫去也。”
年級字:老(P1) 死(P3) 不(P1) 相(P1) 往(P1) 來(P1)
《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年級字:哀(P4) 莫(P2) 大(P1) 於(P2) 心(P1) 死(P3)
《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年級字:起(P1) 死(P3) 人(P1) 肉(P1) 白(P1) 骨(P2)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jiǎo tù sǐ liáng quǎn pēng
年級字:狡(P3) 兔(P1) 死(P3) 良(P1) 犬(P1) 烹(P4)
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東周列國志》第八三回:“吾聞‘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
tóng shēng sǐ gòng cún wáng
年級字:同(P1) 生(P1) 死(P3) 共(P1) 存(P3) 亡(P2)
《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年級字:不(P1) 自(P1) 由(P1) 毋(P0) 寧(P4) 死(P3)
詞性:形容詞
外來翻譯語自由比生命更重要。
「不自由」失去自由、自主的活動。
「毋寧死」寧可去死。
原文 :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出自蘇格蘭裔美國人派屈克·亨利 (Patrick Henry)於1775年3月23日舉行的第二次維吉尼亞公約會議,在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士滿聖約翰教堂發表的演講,其中的最後一句結語。
年級字:士(P1) 爲(P2) 知(P1) 己(P1) 者(P1) 死(P3)
知己者:瞭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願爲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
《戰國策·趙策一》:“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jiǎo tù sǐ liáng gǒu pēng
年級字:狡(P3) 兔(P1) 死(P3) 良(P1) 狗(P2) 烹(P4)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韓非子·內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年級字:朝(P3) 聞(P2) 道(P1) 夕(P1) 死(P3) 可(P1) 矣(P0)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年級字:置(P3) 之(P2) 死(P3) 地(P1) 而(P1) 後(P1) 快(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被廢之後,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然後為快。 」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年級字:人(P1) 生(P1) 自(P1) 古(P1) 誰(P1) 無(P2) 死(P3)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年級字:不(P1) 到(P1) 黃(P1) 河(P1) 心(P1) 不(P1) 死(P3)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
年級字:老(P1) 而(P1) 不(P1) 死(P3) 是(P1) 爲(P2) 賊(P3)
《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年級字:置(P3) 之(P2) 死(P3) 地(P1) 而(P1) 後(P1) 生(P1)
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年級字:起(P1) 死(P3) 人(P1) 而(P1) 肉(P1) 白(P1) 骨(P2)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詞委婉動聽,將死的也說活了。
《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年級字:春(P1) 蠶(P0) 到(P1) 死(P3) 絲(P2) 方(P1) 盡(P3)
絲:雙關語,“思”的諧音。比喻情深誼長,至死不渝。
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年級字:死(P3) 諸(P4) 葛(P5) 嚇(P3) ,(P1) 走(P1) 生(P1) 仲(P4) 達(P1)
bǎi zú zhī chóng sǐ ér bù jiāng
年級字:百(P1) 足(P1) 之(P2) 蟲(P4) ,(P1) 死(P3) 而(P1) 不(P1) 僵(P5)
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衆也。”
rén wèi cái sǐ niǎo wèi shí wáng
年級字:人(P1) 爲(P2) 財(P3) 死(P3) ,(P1) 鳥(P1) 爲(P2) 食(P1) 亡(P2)
suī sǐ zhī rì yóu shēng zhī nián
年級字:雖(P2) 死(P3) 之(P2) 日(P1) ,(P1) 猶(P5) 生(P1) 之(P2) 年(P1)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着。
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爲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rén zhī jiāng sǐ qí yán yě shàn
年級字:人(P1) 之(P2) 將(P3) 死(P3) ,(P1) 其(P2) 言(P1) 也(P1) 善(P2)
《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年級字:死(P3) 諸(P4) 葛(P5) 能(P1) ,(P1) 走(P1) 生(P1) 仲(P4) 達(P1)
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司馬懿。指人雖死,餘威猶在。
傅専《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君不聞‘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千古奇事真堪詫。?
qìng fù bù sǐ lǔ nàn wèi yǐ
年級字:慶(P2) 父(P1) 不(P1) 死(P3) ,(P1) 魯(P4) 難(P2) 未(P1) 已(P1)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jū gōng jìn cuì sǐ ér hòu yǐ
年級字:鞠(P3) 躬(P3) 盡(P3) 瘁(P0) ,(P1) 死(P3) 而(P1) 後(P1) 已(P1)
三國成語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sǐ shēng yǒu mìng fù guì zài tiān
年級字:死(P3) 生(P1) 有(P1) 命(P3) ,(P1) 富(P3) 貴(P3) 在(P1) 天(P1)
《論語·顏淵》:“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è sǐ shì xiǎo shī jié shì dà
年級字:餓(P2) 死(P3) 事(P1) 小(P1) ,(P1) 失(P2) 節(P1) 事(P1) 大(P1)
失節:原爲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後泛指失去節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事情就大了。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shùn wǒ zhě shēng nì wǒ zhě sǐ
年級字:順(P2) 我(P1) 者(P1) 生(P1) ,(P1) 逆(P6) 我(P1) 者(P1) 死(P3)
zhòng shǎng zhī xià bì yǒu sǐ fū
年級字:重(P1) 賞(P4) 之(P2) 下(P1) ,(P1) 必(P2) 有(P1) 死(P3) 夫(P2)
《後漢書·耿純傳》:“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李賢注引《黃石公記》:“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bǎi zú zhī chóng zhì sǐ bù jiāng
年級字:百(P1) 足(P1) 之(P2) 蟲(P4) ,(P1) 至(P1) 死(P3) 不(P1) 僵(P5)
百足:蟲名,軀幹計二十節,切斷後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衆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jú gōng jìn lì sǐ ér hòu yǐ
年級字:鞠(P3) 躬(P3) 盡(P3) 力(P1) ,(P1) 死(P3) 而(P1) 後(P1) 已(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