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ǐ
年級字:此(P2)
詞性:代詞
甲金文從「止」從「人」,意思是人所站的地方。
這樣子的意思,這裡、這兒:在此、此地、此處、從此、從此出發、由此前進、到此為止、由此往南、此時此地。
這時: 此時此刻、此生、此時此地、此後。
這樣子: 此等、如此、如此一來、如此這般。
這個、人物、物品: 此人、此個、此曲、此物、此技、此外、諸如此類、特此公告。
由於這個原因: 因此。
彼個: 彼此、顧此失彼、厚此薄彼。
不是這些: 此外。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惜天下之一家,遭東南之反氣,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禮記.大學》:「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cǐ jǔ
年級字:此(P2) 舉(P2)
詞性:連詞
這項舉動。如:會議通過採買新設備的議案,此舉將有助於研究工作的推動。
cǐ rì
jiù cǐ
cǐ kè
duì cǐ
Jǐn cǐ
cǐ wài
cǐ lèi
此种
cǐ hòu
rú cǐ
cǐ shí
lè cǐ
wèi cǐ
cǐ shī
cóng cǐ
年級字:從(P1) 此(P2)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今後,
以後,
往後,
此後從這裡開始或從這個時間開始。
從: 自從、從小、從頭。
此: 這裡、這兒。此時此刻。
yǐ cǐ
年級字:以(P1) 此(P2)
詞性:代詞
「以」- 使用、利用。
「此」- 這重、這個物品或方法。
使用這個物品或方法這⋯⋯。
cǐ jǐng
tè cǐ
bǐ cǐ
年級字:彼(P5) 此(P2)
互相,
相互1. 對稱詞。是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2. 指不一致或不一致的意見
cǐ fān
zhì cǐ
cǐ jiān
yīn cǐ
cǐ chù
年級字:此(P2) 處(P2)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這裡、這處那處、那裡這裡。
此 - 這個、這裡 : 從此起步、由此開始。
處 - 一個非常明確的位置、辦事的地點、事物或行為的要點: 居處、處理、用處。
cǐ biàn
jiè cǐ
年級字:藉(P6) 此(P2)
詞性:動詞
1.“墊在下面的東西”,也就是“墊子“。
2.靠這個
Zì cǐ
àn cǐ
年級字:按(P2) 此(P2)
詞性:動詞
互聯網常用語在這個位置用手指按一下。
「按」用手指向下按。
「此」此處,這個位置。
在這個位置用手指按一下。一般用在電腦觸碰屏幕而啓動電腦程式的一個指令。
zài cǐ
cǐ děng
年級字:此(P2) 等(P2)
詞性:副詞
這種。
例:《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朱晦翁﹞自家道:'此等鋤強扶弱的事,不是我,誰人肯做?'”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 “此等詞曲,幸而出自元人若出我輩,則群口訕之,不識置身何地矣。” 魯迅《二心集·<進化和退化>小引》:“我們生息於自然中,而於此等自然大法的研究,大抵未嘗加意。”
年級字:撲(P2) 殺(P4) 此(P2)
撲殺:打死;獠:古時罵人的話。打死這個壞傢伙。形容對某人憎恨之極。
《新唐書·褚遂良傳》:“武氏從幄後呼曰:‘何不撲殺此獠?’”
年級字:賴(P3) 有(P1) 此(P2) 耳(P1)
《晉書·石勒載記》:“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大驚曰:‘此法當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年級字:不(P1) 虛(P4) 此(P2) 行(P1)
虛:空、白。沒有空跑這一趟。表示某種行動還是有所收穫的。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原來你這回到上海,幹了這麼一回事,也不虛此一行。”
年級字:由(P1) 此(P2) 及(P2) 彼(P5)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着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
年級字:比(P1) 物(P1) 此(P2) 志(P2)
比物:比類,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爲來寄託、表達自己的心意。
年級字:此(P2) 問(P1) 彼(P5) 難(P2)
年級字:此(P2) 起(P1) 彼(P5) 伏(P4)
年級字:此(P2) 中(P1) 三(P1) 昧(P6)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裏面的奧妙之處。
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
年級字:此(P2) 疆(P5) 爾(P6) 界(P2)
年級字:彼(P5) 注(P2) 此(P2)
指將彼器的液體傾注於此器。亦比喻取一方以補另一方。同“挹彼注茲”。
郭沫若《歷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假使政治是修明的,那麼挹彼注此,損有餘以補不足,儘可以用人力來和天災抗衡。”
年級字:厚(P2) 此(P2) 薄(P4) 彼(P5)
重視或優待一方,輕視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對兩方面的待遇不同。
《梁書·賀琛傳》:“所以然者,出嫁則有受我,出後則有傳重,並欲薄於此而厚於彼,此服雖降,彼服則隆。”
年級字:區(P2) 區(P2) 此(P2) 心(P1)
區區:微小,微薄。常作用謙詞。用來形容微不足道的一點心意或想法。亦作“區區之心”。
年級字:此(P2) 伏(P4) 彼(P5) 起(P1)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遠遠地傳過來隱約的畫角聲,此伏彼起。”
年級字:非(P2) 此(P2) 即(P1) 彼(P5)
非:不是;此:這個;即:便是;彼:那個。不是這一個,就是那一個。
年級字:果(P1) 然(P2) 如(P2) 此(P2)
《三國志·魏志·張既傳》:“諸葛恪多輩耳!近張敬仲縣論格,以爲必見殺,今果然如此。”
年級字:諸(P4) 如(P2) 此(P2) 比(P1)
《宋書·文帝紀》:“又州郡估稅,所在市調,多有煩刻。山澤之利,猶或禁斷,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諸如此比,傷治害民。”
年級字:話(P1) 雖(P2) 如(P2) 此(P2)
詞性:連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豈(P5) 有(P1) 此(P2) 理(P2)
《南齊書·虞悰傳》:“鬱林(王)廢,悰竊嘆日:‘王、徐遂縛袴廢一輩子,天下豈有此理邪?’”
年級字:長(P1) 此(P2) 以(P1) 往(P1)
高陽《清宮外史》上冊:“長此以往,必定搞成明朝末年那個樣子,大政受言路的影響,搖擺不定,政府一件事不能辦。”
年級字:彼(P5) 唱(P1) 此(P2) 和(P1)
《明史·劉世龍傳》:“仕者日壞於上,學者日壞於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風。”
年級字:切(P2) 切(P2) 此(P2) 佈(P2)
年級字:以(P1) 此(P2) 類(P3) 推(P2)
根據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與此類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
宋·周煇《清波雜誌》卷六:“宣和間,宗室圍爐次,索炭,既至,訶斥左右雲:‘炭色紅,今黑,非是。’蓋嘗供熟火也。以此類推之,豈識世事艱難!”
年級字:諸(P4) 若(P3) 此(P2) 類(P3)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二六:“諸若此類,注所未及,詎可以非注所有,而謂爲異說乎?”
年級字:實(P1) 處(P2) 此(P2)
本意爲迫於形勢而佔有此地。後用以表示爲情勢所迫,不得不如此。
《左傳·隱公十一年》:“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年級字:顧(P3) 此(P2) 失(P2) 彼(P5)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分軍爲三: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大五率大軍直搗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年級字:諸(P4) 有(P1) 此(P2) 類(P3)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程器》:“諸有此類,並文士之瑕累。”
年級字:一(P1) 至(P1) 於(P2) 此(P2)
南朝·樑·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筆札無情,任其搖礕。甚矣哉!文之橫流,一至於此!”
年級字:等(P2) 因(P1) 奉(P3) 此(P2)
比喻例行公事,官樣文章。也常用來諷刺只知道按章辦事而不能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
年級字:樂(P2) 此(P2) 不(P1) 倦(P4)
此:這。因酷愛幹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年級字:切(P2) 切(P2) 此(P2) 布(P1)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黎元洪被迫下臺》:“本使爲維持地方安寧計,決不能稍示姑容,仰商民人等,各安生業,勿得輕聽謠言,自相驚擾,切切此布!”
年級字:諸(P4) 如(P2) 此(P2) 類(P3)
年級字:此(P2) 動(P1) 彼(P5) 應(P2)
裘廷樑《論白話爲維新之本》:“君之於民,如腦筋於耳目手足,此動彼應,頃刻而成。”
年級字:在(P1) 此(P2) 一(P1) 舉(P2)
在:在於,決定於;舉:舉動,行動。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於這一次的行動。
年級字:此(P2) 恨(P4) 綿(P4) 綿(P4)
綿綿:延續不斷的樣子。這種遺恨纏繞心頭,永遠不能逝去。
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年級字:樂(P2) 此(P2) 不(P1) 疲(P3)
因酷愛幹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年級字:莫(P2) 此(P2) 爲(P2) 甚(P4)
宋·洪邁《容齋三筆》卷四:“名不雅古,莫此爲甚。”
年級字:彼(P5) 此(P2) 彼(P5) 此(P2)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一二二回:“正說着話,濟公進來。周員外連忙舉手抱拳說:‘聖僧久違。’和尚說:‘彼此彼此。’”
年級字:不(P1) 分(P2) 彼(P5) 此(P2)
宋·陳亮《謝安比王導論》:“一切以大體彌縫之,號令無所變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年級字:此(P2) 發(P1) 彼(P5) 應(P2)
清·陳天華《警世鐘》:“各做各的,怎麼行呢?一定是要互相聯絡,此發彼應才行。”
年級字:滅(P3) 此(P2) 朝(P3) 食(P1)
讓我先把敵人消滅掉再吃早飯。形容急於消滅敵人的心情和必勝的信心。
《左傳·成公二年》:“齊侯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
年級字:多(P1) 此(P2) 一(P1) 舉(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四回:“寅兄盛情,多此一舉。”
年級字:此(P2) 呼(P2) 彼(P5) 應(P2)
此:這裏。彼:那裏。這裏呼喚,那裏響應。形容聯繫緊密,互相配合行動。
年級字:此(P2) 事(P1) 體(P2) 大(P1)
事體:事情。這事關係重大,牽涉面廣。亦作“茲事體大”。
年級字:實(P1) 逼(P4) 處(P2) 此(P2)
《左傳·隱公十一年》:“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年級字:彼(P5) 倡(P4) 此(P2) 和(P1)
和:附和;應和。比喻一方倡導,別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應。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六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後謁見晉景公,內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晉景公不從。”
年級字:一(P1) 寒(P2) 如(P2) 此(P2)
一:竟然;寒:貧寒。竟然窮困到這樣的地步。形容貧困潦倒到極點。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範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綈袍以賜之。”
年級字:此(P2) 唱(P1) 彼(P5) 和(P1)
清·陳田《明詩紀事·己籤序》:“與前七子隔絕數十年,而此唱彼和,聲應氣求,若出一軌。”
年級字:莫(P2) 此(P2) 為(P2) 甚(P4)
宋·洪邁《容齋三筆》卷四:“名不雅古,莫此為甚。”
年級字:此(P2) 界(P2) 彼(P5) 疆(P5)
《花月痕》第二一回:“癡珠也自歡喜,說道:‘此十年用兵,一誤於士不用命,再誤於此界彼疆。’”
年級字:諸(P4) 如(P2) 此(P2) 例(P2)
《梁書·武帝紀中》:“凡後宮樂府,西解暴室,諸如此例,一皆放遣。”
年級字:立(P1) 此(P2) 存(P3) 照(P2)
年級字:原(P1) 來(P1) 如(P2) 此(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原來如此,倒教我們懸了幾日心。”
年級字:此(P2) 消(P1) 彼(P5) 長(P1)
這個下降,那個上升。用於勸人或者平衡。不要太過於在乎此時的失去,別的方面會有長進。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或者多面性。
年級字:此(P2) 起(P1) 彼(P5) 落(P2)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如(P2) 此(P2) 而(P1) 已(P1)
《孟子·盡心上》:“無爲其所不爲,無慾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年級字:如(P2) 此(P2) 説(P1) 來(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依據這樣的説法,一種推理的含義。
「如此」這樣。
「説來」説法。
依據這樣的説法,一種推理的含義。
年級字:斷(P3) 無(P2) 此(P2) 理(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一個少年婦女,獨自在外,又無同伴,靠賣詩文過日子,恐怕世上斷無此理。”
年級字:始(P2) 願(P3) 不(P1) 及(P2) 此(P2)
始願:當初的願望。指事勢的變化發展,並非起初所料想到的。
《左傳·成公十八年》:“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
年級字:此(P2) 風(P1) 不(P1) 可(P1) 長(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四十七回:“若到外面說了,人家就要說此風不可長了。”
年級字:成(P1) 敗(P2) 在(P1) 此(P2) 一(P1) 舉(P2)
舉:舉動。成功、失敗就決定於這次行動了。指採取事關重大的行動。
年級字:此(P2) 一(P1) 時(P1) 彼(P5) 一(P1) 時(P1)
此:這;彼:那。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年級字:彼(P5) 一(P1) 時(P1) 此(P2) 一(P1) 時(P1)
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cǐ shí wú shēng shèng yǒu shēng
年級字:此(P2) 時(P1) 無(P2) 聲(P1) 勝(P2) 有(P1) 聲(P1)
詞性:介詞
1. 默默無聲卻比有聲更感人。
2. 有時候不說話比說話更有用。
唐 白居易《琵琶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年級字:此(P2) 地(P1) 無(P2) 銀(P2) 三(P1) 百(P1) 兩(P1)
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dú cǐ yī jiā bié wú fēn diàn
年級字:獨(P4) 此(P2) 一(P1) 家(P1) ,(P1) 別(P1) 無(P2) 分(P2) 店(P3)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裏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cǐ ér kě rěn shú bù kě rěn
年級字:此(P2) 而(P1) 可(P1) 忍(P1) ,(P1) 孰(P0) 不(P1) 可(P1) 忍(P1)
《晉書·解系傳》:“[司馬倫]怒曰:‘我於水中見蟹且惡之,況此人(解系)兄弟輕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zhǐ cǐ yī jiā bié wú fēn diàn
年級字:只(P1) 此(P2) 一(P1) 家(P1) ,(P1) 別(P1) 無(P2) 分(P2) 店(P3)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裏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rén tóng cǐ xīn xīn tóng cǐ lǐ
年級字:人(P1) 同(P1) 此(P2) 心(P1) ,(P1) 心(P1) 同(P1) 此(P2) 理(P2)
cǐ chǔ bù liú rén zì yǒu liú rén chǔ
年級字:此(P2) 處(P2) 不(P1) 留(P2) 人(P1) ,(P1) 自(P1) 有(P1) 留(P2) 人(P1) 處(P2)
《警世恆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準了;若說實話,又惹人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cǐ chǔ bù liú rén huì yǒu liú rén chǔ
年級字:此(P2) 處(P2) 不(P1) 留(P2) 人(P1) ,(P1) 會(P1) 有(P1) 留(P2) 人(P1) 處(P2)
《通俗編》卷十三引《平陳錄》:“張貴妃權寵,沈後經半年不得御。陳主當御沈後處,暫入即還,謂後曰:‘何不見留?’贈以詩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