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年級字:正(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歪甲金文「正」從「止」從「丁」,為「征」的初文。
「征」指征伐,遠程的征伐,遠征。
「正」上部像是一個城牆,下部「止」趾,到達。
「征服」表示遠征一個地方,停工下來施以管治,征服和糾正該地有嚴重差異的地方,撥亂反正,從出征者的角度成對「正」或「正確」。
糾正、更正、改正、正誤、撥亂反正。
合於法則的:正當、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
合於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公正無私、正本清源。
純,不混雜:正色、正宗、正統、純正。
真的: 真正。
坐姿: 正襟危坐。
沒有異常的: 正常。
音質:正音。
品格: 正直。
兩者意見立場相對,「正」與「反」相對。
兩電極相對,「正」與「負」相對。
兩強或階級相連,「正」與「副」排列。
重要的、主要的: 正職、正門、正妻。
原來的主題: 言歸正傳。
恰好:正好、正中下懷。
【數學用】
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大於零的數字,與「負」相對:正數。
【時間】
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簡稱「正」,「正月」、「新正月」。
中午十二點鐘: 正午。
十二點鐘: 十二點正。
表示動作在進行中:他正在開會。
【位置】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中。
接駁位置: 對正。
【醫療】正骨。
【文書】
版本的製作: 「正本」與複製的「副本」。
版本的頁面印製: 「正面」與後頁的「反面」。
【姓氏】春秋魯國: 正常。
zhèng guī
zhèng yì
年級字:正(P1) 義(P3)
詞性:形容詞
公理,
真理罪惡,
邪惡公正的, 正當的道理, 正確的含義, 公道的, 有利於人民的。
hòu zhèng
年級字:候(P1) 正(P1)
詞性:名詞
古代軍中負責偵察敵情的官員。
例:《左傳·成公二年》:“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 杜預注:“候正,主斥候。”《周書·尉遲迥傳》:“ 隋文帝又使候正破六汗裒詣迥喻旨。”《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週天元如同州,增候正、前驅、式道候為三百六十重,自應門至於赤岸澤,數十里間,幡旗相蔽,音樂俱作。” 胡三省注:“候正,主候望。”
fù zhèng
年級字:復(P4) 正(P1)
詞性:動詞
恢復正規;恢復正統。
例:《穀梁傳·昭公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貴復正也。” 范甯注:“ 魯,次國,舊二軍, 襄十一年立三軍,今毀之,故曰復正。”《天地會詩歌·單人匹馬走天庭》:“單人匹馬走天庭,恨殺蠻夷滅了清;但得大明再復正,要把胡人一掃平。”
xiū zhèng
qiē zhèng
zhèng qì
年級字:正(P1) 氣(P1)
詞性:形容詞
浩氣邪氣1.充塞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之氣。體現於人則為浩然的氣概,剛正的氣節。2.指光明正大的作風或純正良好的風氣
zhèng huá
zhèng zhǔn
年級字:正(P1) 準(P2)
詞性:形容詞
1.允許,許可。
2.法則,可以做為依據的。
3.正確。
zhèng zhèng
年級字:正(P1) 正(P1)
詞性:形容詞,連詞
正巧1. 恰好,正好。如:正正就是這個原因,我們才需要開這個會議討論。
2. 整齊貌。整整齊齊的。如:這婦人家當會整理屋下,麼个東西都排著正正。
又如:堂堂正正(形容陣容盛壯整齊。也用來形容光明正大。)
zhèng tǐ
Dé zhèng
年級字:德(P4) 正(P1)
德正北宋後期的山水畫僧有和州歷陽(今屬安徽省和縣)人,後遷居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晚年住廬山壘石庵。好遊名山大川,歸而繪所見作臥遊,畫風清雅,詩意洋溢。
guó zhèng
zhèng zhí
Zhèng shuì
gēng zhèng
zhèng yáng
年級字:正(P1) 陽(P1)
詞性:名詞
1.指日中之氣。
2.本指古歷夏曆四月,後泛指農曆四月。
zhèng fǎn
年級字:正(P1) 反(P1)
詞性:名詞
正面和反面
例:辯論最後一個環節,是由正反雙方各向對方提問。
fú zhèng
年級字:扶(P3) 正(P1)
詞性:名詞,動詞
祛邪1.放正,擺正。
2.舊時妻為正室,妾為側室,妻死後以妾作妻,叫扶正。
zhèng zōng
zhèng miàn
年級字:正(P1) 面(P1)
詞性:形容詞
主要的一面, 東西主要使用的一面, 好的、積極的一面, 直接。
zhèng jīng
zhèng tí
年級字:正(P1) 題(P2)
詞性:名詞
1. 說話或寫文章的主要題目和中心內容
轉入正題2. 主要議題
bù zhèng
zhèng xiǎng
zhèng pài
zhèng luò
Niang zhèng
zhèng wǔ
hu zhèng
chē zhèng
年級字:車(P1) 正(P1)
詞性:名詞
古代職掌車服諸事的官。
《左傳·定公元年》:“ 薛宰曰:' 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 杜預注:“ 奚仲為夏禹掌車服大夫。”《竹書紀年》卷上:“﹝ 殷太戊﹞三十一年命費侯中衍為車正。”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 有莘氏與夏同姓, 仲虺的祖先奚仲為夏車正,都被湯爭取過去了。”
zhèng yìng
年級字:正(P1) 應(P2)
詞性:名詞
正應(1288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293年八月五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伏見天皇,鎌倉幕府徵夷大將軍為惟康親王與久明親王,執權為北條貞時。
rèn zhèng
年級字:任(P3) 正(P1)
詞性:名詞
古代車箱底部木檔,在前方、左方、右方者謂之“任正”。與在後方者(即所謂“軫”)共相構成車箱之方矩形,故稱。
zhèng hé
zhèng tǒng
年級字:正(P1) 統(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正宗矣謁1.合形容合符規格。
2.指黨派、學派等一脈相傳的嫡派。
3.指王朝先後相承的系統。
fāng zhèng
Liǎn zhèng
zhèngzhōng
zhèng xiāng
年級字:正(P1) 相(P1)
詞性:名詞
即宰相。
例: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 宋 則以同平章事為正相,參知政事次之。”
guī zhèng
duì zhèng
zhèng qiǎo
táng zhèng
年級字:堂(P2) 正(P1)
詞性:形容詞
如果在中間加上“堂正”,組成四字詞語"堂堂正正",意思就是: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不會躲躲藏藏。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
zhèng wén
zhèng shì
Míng zhèng
gǎi zhèng
yì zhèng
年級字:義(P3) 正(P1)
詞性:名詞
1.同“ 義政 ”。正,通“ 政 ”。
例:《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士君子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曰順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別也。兼之為道也,義正;別之為道也,力正。”
2.猶正義、道義。
例: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義正所在,視死猶歸;支解寸斷,不易所守。”
Zhèng gǎn
Zhèng tǎng
zhèng lù
yán zhèng
zhèng pèng
zhèng qīng
zhèng fáng
年級字:正(P1) 房(P1)
詞性:名詞
偏房 廂房 配房1.四合院裡位置在正面的房子,通常坐北朝南
2.舊指大老婆
3.整幢房子裡位置在正中的房間
jiào zhèng
zhèng cháo
chún zhèng
zhōngzhèng
duān zhèng
fǎn zhèng
年級字:反(P1) 正(P1)
詞性:連詞
1.無論如何,表示肯定的語氣。
2.復歸正道。
3.敵人投誠。
zhèng dàng
年級字:正(P1) 當(P2)
詞性:形容詞,副詞
mín zhèng
zhèng què
wù zhèng
年級字:務(P3) 正(P1)
詞性:動詞
1.幹正當的職業
例:年輕人要務正業
2.從事本職工作
zhèng lǐng
zhèng bǐ
年級字:正(P1) 比(P1)
詞性:形容詞
反比1.兩個變量的比值為常數時的比例關係。
2.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
zhèng nán
zhèng zhǔ
年級字:正(P1) 主(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zhèng zhuàn
年級字:正(P1) 傳(P2)
詞性:名詞
1.正統的傳授2.猶本傳
3.長篇小說的正文部分,說書中的主要故事情節
tài zhèng
gōng zhèng
zhèng shì
年級字:正(P1) 視(P1)
詞性:動詞
1.眼睛向前直視。
2.以認真、嚴肅的態度對待事物,而不逃避敷衍。
jūn zhèng
年級字:軍(P2) 正(P1)
詞性:名詞
軍中執法官。
例:《列子·說符》:“好兵者之楚,以法幹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資治通鑑·晉穆帝永和三年》:“ 遐為軍正將軍,帥步騎二萬拒之。” 胡三省注:“古有軍正。《黃帝法》曰,正無屬將軍,將軍有罪以聞。蓋軍中執法者也。 張氏遂以為將軍之號。”
zhèng hǎo
Zhèng dài
年級字:正(P1) 帶(P1)
詞性:形容詞,副詞
正:
1.不偏斜。
2.正面。
3.正在。
帶:
1.佩戴,披掛。
2.隨身拿著。
3.率領,引導。1.正面佩戴。
2.佩戴著。
2.正在率領,引導。
zhèng děng
年級字:正(P1) 等(P2)
詞性:副詞
相當;相同。
例:漢 董仲舒 《雨雹對》:“二月八日,陰陽正等,無多少也。” 宋 葉適 《周鎮伯墓誌銘》:“未冠,與 鄭景望 同登,名譽正等。”
zhèng zhí
bīng zhèng
zhèng shì
年級字:正(P1) 是(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恰是、就是贊同的、就是這個、恰好是這個時間的意思。
正是夏天的溫暖暘光的季節。
「正」正確、吻合的、匹配的: 正中下懷。
「是」是的 - 對的、肯定的、同意的; 這兒的: 這是。
就是這個、恰好是這個時間的意思。
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zhēn zhèng
zhèng kē
年級字:正(P1) 科(P1)
詞性:名詞
1.明清科舉制,按常規每三年舉行一次的鄉試、會試。鄉試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會試逢醜、未、辰、戌年為正科,區別於臨時特設的其它專科和加行的恩科2.清代府醫學官名
zhèng yè
年級字:正(P1) 業(P2)
詞性:名詞
1.正規的職業;本職工作
例:不務正業
2.古時讀書人的正規課業
zhuǎn zhèng
zhèng jīn
年級字:正(P1) 襟(P5)
詞性:形容詞
如果加上兩字成為四字詞語“正襟危坐”,解析為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zhèng wū
zhèng zài
zhèng chóu
jiǎ zhèng
jiū zhèng
zhèng mén
zhèng wàng
yōng zhèng
年級字:雍(P0) 正(P1)
詞性:名詞
職官名。周代掌管割烹的官,包括處理筵席。
清朝世宗的年號(西元1723-1735)。
zhèng cháng
Yán zhèng shēng míng
yì zhèng cí yán
正確字:義正詞嚴
錯在哪裏:
形近錯
音近錯
義近錯
異體字
年級字:正(P1) 詞(P1) 嚴(P4)
錯別字
振振有詞,
理直氣壯,
言之成理,
入情入理理屈詞窮,
強詞奪理義:道理。詞:言辭。
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辭。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Bù rù zhèng guǐ
zhèng jīn wēi zuò
Gǎi xié guī zhèng
Bō luàn fǎn zhèng
shàngliángbùzhèngxiàliángwāi
年級字:歪(P3) 打(P1) 正(P1) 著(P2)
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僥倖得到滿意的結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卻湊巧和別人的想法符合。
年級字:辭(P5) 嚴(P4) 氣(P1) 正(P1)
《宋史·孫長卿楚建中等傳論》:“建中雅量卻敵,辭嚴氣正,尤爲廳偉。”
年級字:詞(P1) 言(P1) 義(P3) 正(P1)
宋·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年級字:邪(P4) 不(P1) 敵(P3) 正(P1)
年級字:正(P1) 色(P1) 厲(P3) 聲(P1)
明·方孝孺《王彪之》:“衆情疑懼方若鋒刃之迫膚,而能處之從容,正色厲聲決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年級字:正(P1) 正(P1) 經(P1) 經(P1)
清·李漁《憐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經經聽了半日,只說當真,原來又是說笑。”
年級字:名(P2) 正(P1) 理(P2) 順(P2)
年級字:矯(P4) 枉(P6) 過(P1) 正(P1)
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
年級字:正(P1) 襟(P5) 危(P3) 坐(P1)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史記·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年級字:矯(P4) 邪(P4) 歸(P3) 正(P1)
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於正路。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晉書·呂光等載記論》:“向使矯邪歸正,革僞爲忠,……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年級字:端(P2) 本(P2) 正(P1) 源(P3)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晉書·殷仲堪傳》:“端本正源者,雖不能無危,其危易持。”
年級字:正(P1) 心(P1) 誠(P2) 意(P1)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現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年級字:明(P1) 公(P1) 正(P1) 氣(P1)
年級字:辭(P5) 嚴(P4) 義(P3) 正(P1)
宋·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年級字:正(P1) 正(P1) 堂(P2) 堂(P2)
《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人家的話正正堂堂,料着一時駁不倒。”
年級字:明(P1) 正(P1) 典(P2) 刑(P3)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處以極刑。舊時多用於處決犯人的公文或佈告中。
宋·呂頤浩《辭免赴召乞納節致仕札子》:“如是託疾,自當明正典刑;如委實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閒退。”
年級字:邪(P4) 不(P1) 犯(P4) 正(P1)
年級字:棄(P4) 邪(P4) 歸(P3) 正(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將軍棄邪歸正,與宋某等同替國家出力,朝廷自當重用。”
年級字:直(P1) 言(P1) 正(P1) 色(P1)
《三國志·魏志·國淵傳》:“每於公朝論議,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
年級字:名(P2) 正(P1) 言(P1) 順(P2)
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年級字:改(P2) 邪(P4) 歸(P3) 正(P1)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將軍棄邪歸正,與宋某等同替國家出力,朝廷自當重用。”
年級字:公(P1) 正(P1) 無(P2) 私(P3)
《淮南子·修務訓》:“若夫堯眉八彩,九竅通洞,而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荀子·賦》:“公正無私,見謂從橫。”
年級字:正(P1) 中(P1) 己(P1) 懷(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回:“夏婆子聽了,正中己懷,忙問:‘因什麼事?’”
年級字:字(P1) 正(P1) 腔(P5) 圓(P1)
年級字:正(P1) 視(P1) 繩(P2) 行(P1)
清·龔自珍《送廣西巡撫樑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視繩行,無間其裏,必能正其人心矣。”
年級字:直(P1) 言(P1) 正(P1) 論(P2)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王荊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論折之,不能勝。”
年級字:就(P1) 地(P1) 正(P1) 法(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因爲案情重大,並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個就地正法。”
年級字:廉(P4) 明(P1) 公(P1) 正(P1)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第十一卷:“以爾廉平公正,命長郡治。”
年級字:辭(P5) 嚴(P4) 意(P1) 正(P1)
宋·歐陽修《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詩:“辭嚴意正質非俚,古味雖淡醇不薄。”
年級字:正(P1) 冠(P5) 納(P4) 履(P6)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時講李樹下不要弄帽子,瓜田裏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年級字:安(P1) 宅(P5) 正(P1) 路(P1)
《孟子·離婁上》:“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年級字:歸(P3) 正(P1) 首(P1) 邱(P0)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狀》第八五回:“我昨天說叫他回去調理的話,就是叫他早點歸正首邱了。”
年級字:明(P1) 公(P1) 正(P1) 道(P1)
年級字:回(P1) 邪(P4) 入(P1) 正(P1)
隋·吉藏《三論玄義》卷下:“《百論》爲回邪入正。”
年級字:正(P1) 身(P1) 清(P1) 心(P1)
年級字:革(P2) 邪(P4) 反(P1) 正(P1)
晉·葛洪《抱朴子·勖學》:“蕩汰積埃,革邪反正。”
年級字:正(P1) 大(P1) 堂(P2) 煌(P5)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其名銜之正大堂煌,尊榮已極,何謂名銜太新,實爾等聽聞未久,覺以爲新耳。”
年級字:正(P1) 言(P1) 不(P1) 諱(P6)
年級字:正(P1) 言(P1) 厲(P3) 顏(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錢典史聽了這話,便正言厲顏的對他說道:‘世兄!用到這樣管家,你做主人的總要有點主人的威勢纔好。’”
年級字:歸(P3) 正(P1) 首(P1) 丘(P3)
首:向;丘:土丘。傳說狐狸即將死在外邊,也要把頭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後歸葬於故鄉。
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上》:“禮,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年級字:反(P1) 正(P1) 撥(P4) 亂(P2)
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年級字:公(P1) 正(P1) 廉(P4) 明(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七回:“二則象大帥這樣公正廉明,做屬員的人,只要自己謹慎小心……還愁將來不得差缺嗎?”
年級字:守(P2) 正(P1) 不(P1) 撓(P6)
年級字:正(P1) 經(P1) 八(P1) 板(P2)
陸星兒《北大荒人物速寫》:“鐵娃把孩子塞給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經八板地坐了起來。”
年級字:正(P1) 直(P1) 無(P2) 邪(P4)
漢順帝《會葬宋漢策》:“太中大夫宋漢清修雪白,正直無邪。”
年級字:心(P1) 術(P2) 不(P1) 正(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宮日:‘汝心術不正,我故棄汝!’”
年級字:正(P1) 顏(P2) 厲(P3) 色(P1)
《漢書·王莽傳》:“盱衡厲色,振揚武怒。”《後漢書·翟酺傳》:“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年級字:惡(P3) 直(P1) 醜(P3) 正(P1)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醜正。”
年級字:端(P2) 人(P1) 正(P1) 士(P1)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80卷:“他好放肆,見端人正士以禮自持,卻恐他來檢點。”
年級字:正(P1) 明(P1) 公(P1) 道(P1)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二回:“你這話不怕薰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沒的敢說你不是個大的們!人幹不出來的事,你幹出來了!還要賣人的老婆?你賣墳上的樹,賣老婆使不得麼?”
年級字:嚴(P4) 氣(P1) 正(P1) 性(P3)
年級字:風(P1) 華(P2) 正(P1) 茂(P4)
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爲的精神面貌。
《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年級字:不(P1) 務(P3) 正(P1) 業(P2)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閒遊浪蕩,一自父母亡後,分外不務正業。”
年級字:正(P1) 色(P1) 危(P3) 言(P1)
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宋史·杜衍等傳論》:“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
年級字:量(P2) 鑿(P6) 正(P1)
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圓製作可與之相契合的榫頭。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
年級字:譎(P0) 而(P1) 不(P1) 正(P1)
《論語·憲問》:“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年級字:正(P1) 始(P2) 之(P2) 音(P1)
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於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爲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②指純正的樂聲。
《晉書·衛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
年級字:必(P2) 也(P1) 正(P1) 名(P2)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爲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年級字:理(P2) 正(P1) 詞(P1) 直(P1)
年級字:歸(P3) 正(P1) 守(P2) 丘(P3)
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年級字:撥(P4) 亂(P2) 反(P1) 正(P1)
亂:指亂世;反:通“返”,回覆。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年級字:邪(P4) 不(P1) 干(P1) 正(P1)
宋·王讜《唐語林·方正》:“臣聞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年級字:歸(P3) 正(P1) 邱(P0) 首(P1)
明·宋濂《故檢校孔君權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歸正邱首,豈知死於道路。”
年級字:詞(P1) 嚴(P4) 義(P3) 正(P1)
詞:言詞,語言;嚴:嚴謹;義:道理;正:純正。指言辭嚴厲,道理純正。
元·黃溍《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國公謚武宣劉公神道碑》:“爲之開陳禍福,詞嚴義正,累數千言。”
年級字:清(P1) 源(P3) 正(P1) 本(P2)
年級字:邪(P4) 不(P1) 伐(P5) 正(P1)
年級字:正(P1) 正(P1) 氣(P1) 氣(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程朝奉]雖是纏得熟分了,那陳氏也自正正氣氣,一時也勾搭不上。”
年級字:剛(P2) 正(P1) 不(P1) 阿(P2)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爲不賢。”
年級字:匡(P0) 亂(P2) 反(P1) 正(P1)
《史記·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
年級字:正(P1) 直(P1) 無(P2) 私(P3)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孔穎達疏:“襄七年傳曰:‘正直爲正,正曲爲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年級字:堂(P2) 皇(P3) 正(P1) 大(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寶玉又聽寶釵這一番話,半是堂皇正大,半是體貼自己的私心,更覺比先心動神移。”
年級字:正(P1) 正(P1) 之(P2) 旗(P3)
年級字:正(P1) 本(P2) 清(P1) 源(P3)
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清源:從源頭上清理。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比喻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漢書·刑法志》:“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晉書·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年級字:公(P1) 正(P1) 不(P1) 阿(P2)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謂賢矣。”
年級字:不(P1) 當(P2) 不(P1) 正(P1)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老漢也分開人叢,不當不正,站在那相公馬前。”
年級字:詞(P1) 正(P1) 理(P2) 直(P1)
《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按院見說得詞正理直,更不再問。”
年級字:反(P1) 正(P1) 還(P1) 淳(P6+)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張羅峯》:“今乃人人侈用,一變至此,誠不可不反正還淳。”
年級字:正(P1) 大(P1) 光(P1) 明(P1)
年級字:義(P3) 正(P1) 辭(P5) 約(P2)
年級字:壽(P4) 終(P2) 正(P1) 寢(P5)
壽終:年紀很大才死;正寢:舊式住宅的正房。原指老死在家裏。現比喻事物的滅亡。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一回:“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年級字:正(P1) 容(P2) 亢(P0) 色(P1)
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五:“‘這就該說是‘上海的外國小姐’纔對呀!’趙夫人正容亢色地說。”
年級字:黜(P0) 邪(P4) 崇(P3) 正(P1)
太平天國·林一環《貶妖穴爲罪惡隸論》:“庶幾黜邪崇正,以爲遐邇親疏之永鑑云爾。”
年級字:大(P1) 中(P1) 至(P1) 正(P1)
明·王守仁《傳習錄》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城,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年級字:邪(P4) 不(P1) 勝(P2) 正(P1)
年級字:正(P1) 言(P1) 直(P1) 諫(P0)
三國·魏·桓範《諫爭》:“今正言直諫,則近死辱而遠榮寵,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於主耳!”
年級字:聰(P3) 明(P1) 正(P1) 直(P1)
年級字:正(P1) 法(P1) 眼(P1) 藏(P2)
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爲禪宗初祖,爲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亦借
《景德傳燈錄·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宋·朱熹《答陳同甫書》:“蓋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兩般看,此是千聖相傳正法眼藏。”
年級字:正(P1) 色(P1) 直(P1) 言(P1)
《晉書·王恭傳》:“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憚而忿之。”
年級字:棄(P4) 邪(P4) 從(P1) 正(P1)
年級字:不(P1) 正(P1) 之(P2) 風(P1)
年級字:正(P1) 名(P2) 定(P1) 分(P2)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於是有些人又記起了翻譯,試來譯幾篇。但這就又是‘批評家’的材料了,其實,正名定分,他是應該叫作‘嘮叨家’的。”
年級字:蒙(P3) 以(P1) 養(P2) 正(P1)
年級字:去(P1) 邪(P4) 歸(P3) 正(P1)
《三國志·蜀志·後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後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年級字:扶(P3) 正(P1) 黜(P0) 邪(P4)
漢·蔡邕《對詔問災異》:“聖意勤勤,欲清流蕩濁,扶正黜邪。”
年級字:明(P1) 婚(P3) 正(P1) 娶(P4)
指經過正式手續的婚姻,現指符合婚姻法規定的合法婚姻。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那裏是明婚正娶,公然的傷風敗俗。”
年級字:義(P3) 正(P1) 詞(P1) 嚴(P4)
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子玄之論,義正詞嚴,聖人復起,弗能易矣。”
年級字:芒(P3) 寒(P2) 色(P1) 正(P1)
唐·劉禹錫《柳河東集序》:“粲焉如繁星麗天,而芒寒色正。”宋·張孝祥《代季父上陳樞密書》:“此數公者,聲稱德望,炳然較著,真與芒寒色正者比。”
年級字:奉(P3) 公(P1) 正(P1) 己(P1)
《魏書·高道穆傳》:“機方直之心,久而彌厲,奉公正己,爲時所稱。”
年級字:返(P2) 邪(P4) 歸(P3) 正(P1)
唐·譚銖《廬州明教寺轉關經藏記》;“由此八關,返邪歸正,成佛之境矣。”
年級字:言(P1) 歸(P3) 正(P1) 傳(P2)
正傳:正題或本題。指話頭轉回到正題上來。舊小說中常用的套語。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如今說書的‘從旁指點桃源路,引得漁郎來問津’,算通前徹後交待明白了,然後這再言歸正傳。”
年級字:正(P1) 兒(P1) 巴(P1) 經(P1)
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真正的;確實的。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
年級字:扶(P3) 正(P1) 祛(P6+) 邪(P4)
祛:去除。扶持正氣,去除邪氣。現用來指扶持好的事物,糾正錯誤傾向。
年級字:枉(P6) 過(P1) 正(P1)
東漢·班固《漢書·諸侯王表序》:“而藩國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往過其正矣。”
年級字:守(P2) 正(P1) 不(P1) 阿(P2)
年級字:誠(P2) 心(P1) 正(P1) 意(P1)
誠:真誠。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皇天有意爲斯文,教人從誠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齊家治國爲標準。”
年級字:正(P1) 本(P2) 澄(P4) 源(P3)
《舊唐書·高祖紀》:“欲使玉石區分,薰蕕有辨,長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從沙汰。”
年級字:正(P1) 己(P1) 守(P2) 道(P1)
年級字:正(P1) 身(P1) 率(P3) 下(P1)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年級字:堂(P2) 堂(P2) 正(P1) 正(P1)
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衆。
《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年級字:正(P1) 言(P1) 厲(P3) 色(P1)
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形容板着臉,神情非常嚴厲。
《漢書·王莽傳》:“盱衡厲色,振揚武怒。”《後漢書·翟酺傳》:“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年級字:方(P1) 正(P1) 不(P1) 阿(P2)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諛,謅媚。指爲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謅媚。
《明史·王徽傳》:“有方正不阿者,即以爲不肖,而朝夕讒謗之,日加浸潤,來免改疑。”
年級字:正(P1) 色(P1) 直(P1) 繩(P2)
《南史·孔休源傳》:“[孔休源]遷御史中丞,正色直繩,無所迴避,百僚憚之。”
年級字:枉(P6) 己(P1) 正(P1) 人(P1)
枉:彎曲,不正;正:糾正。自己立腳不正,卻要去糾正別人。
年級字:明(P1) 媒(P3) 正(P1) 禮(P2)
年級字:公(P1) 平(P1) 正(P1) 直(P1)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體面,方纔得公平正直萬人傳。”
年級字:黨(P6) 邪(P4) 陷(P3) 正(P1)
《舊唐書·宋璟傳》:“璟謂曰:‘名義至重,神道難欺,必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苟免!’”
年級字:正(P1) 冠(P5) 李(P2) 下(P1)
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年級字:就(P1) 正(P1) 有(P1) 道(P1)
年級字:正(P1) 身(P1) 明(P1) 法(P1)
《晉書·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
年級字:守(P2) 正(P1) 不(P1) 回(P1)
年級字:一(P1) 本(P2) 正(P1) 經(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一板正經莊重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範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晉·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經爲道義之淵海,子書爲增深之川流。”
年級字:明(P1) 公(P1) 正(P1) 義(P3)
年級字:明(P1) 婚(P3) 正(P1) 配(P3)
指經過正式手續的婚姻,現指符合婚姻法規定的合法婚姻。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你小姐元是我崔文遠明婚正配許與侄兒崔通的。”
年級字:正(P1) 理(P2) 平(P1) 治(P2)
《荀子·性惡》:“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
年級字:公(P1) 明(P1) 正(P1) 大(P1)
清·陳確《翠薄山房帖》:“若一本於公明正大之心,則豈直如此而已。”
年級字:清(P1) 廉(P4) 正(P1) 直(P1)
《韓非子·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年級字:賢(P4) 良(P1) 方(P1) 正(P1)
賢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後備人員的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
《史記·平準書》:“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年級字:革(P2) 命(P3) 反(P1) 正(P1)
《周易·革》“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年級字:辭(P5) 嚴(P4) 誼(P3) 正(P1)
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六》:“蕃武忠君愛國,辭嚴誼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機,其失在於疏爾。”
年級字:黨(P6) 邪(P4) 醜(P3) 正(P1)
《明史·路振飛傳》:“崇禎四年徵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險,黨邪醜正,祈立斥以清揆路。”
年級字:正(P1) 大(P1) 堂(P2) 皇(P3)
清·陳朗《雪月梅》第三十七回:“傳旨不必謄正,即命內監將草稿取上御案觀覽,但見字字龍蛇,行行珠玉,鏗鏘金石之音,正大堂皇之體。”
年級字:明(P1) 堂(P2) 正(P1) 道(P1)
年級字:正(P1) 聲(P1) 雅(P3) 音(P1)
唐·皮日休《通玄子棲賓亭記》:“其正聲雅音,笙師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過也。”
年級字:匡(P0) 謬(P6) 正(P1) 俗(P2)
唐·顏師古有《匡謬正俗》八卷。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嗟呼!後人之於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因其一節之長,遺其全體之短,習非勝是,好惡不公,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
年級字:正(P1) 經(P1) 八(P1) 百(P1)
張天民《創業》第二章:“秦發憤卻當了真,正經八百地說:‘抗美援朝的時候起的。’”
年級字:正(P1) 中(P1) 下(P1) 懷(P3)
《後漢書·劉玄傳》:“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年級字:危(P3) 言(P1) 正(P1) 色(P1)
年級字:正(P1) 法(P1) 直(P1) 度(P2)
年級字:平(P1) 頭(P1) 正(P1) 臉(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平頭整臉、平頭大臉容貌端正。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這個大老爺,真真太下作了!略平頭正臉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年級字:正(P1) 經(P1) 八(P1) 本(P2)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八章:“可是,我們幹革命,只要正經八本地幹,哪有不忙的時候兒?”
年級字:正(P1) 人(P1) 君(P2) 子(P1)
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
《舊唐書·崔胤傳》:“胤所悅者闒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
年級字:正(P1) 氣(P1) 凜(P5) 然(P2)
正氣:剛正之氣。凜然:可敬畏的樣子。形容正氣威嚴不可侵犯。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十章:“許雲峯把椅子一推,正氣凜然地站在大廳當中,昂頭命令道:‘送我回監獄!’”
年級字:持(P4) 正(P1) 不(P1) 阿(P2)
明·範濂《雲間據目抄》卷一:“平居議論臧貶,務持正不阿;與人交,不以盛衰爲軒輊。”
年級字:明(P1) 媒(P3) 正(P1) 娶(P4)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論起初婚,王氏在前,只因休了一番,這平氏到是明媒正娶,又且平氏年長一歲,讓平氏爲正房,王氏反做偏房,兩個姐妹相稱。”
年級字:正(P1) 色(P1) 敢(P2) 言(P1)
《明史·王竑傳》:“十一年授戶科給事中,豪邁負氣節,正色敢言。”又《劉健傳》:“健學問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年級字:秉(P5) 正(P1) 無(P2) 私(P3)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二回:“聞得包公秉正無私,不畏權勢。”
年級字:強(P2) 詞(P1) 奪(P3) 正(P1)
年級字:直(P1) 言(P1) 正(P1) 諫(P0)
《戰國策·齊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年級字:公(P1) 正(P1) 廉(P4) 潔(P2)
清·昭槤《嘯亭雜錄·金元史》:“劾其貪酷諸款,而後又言其公正廉潔、惜名器、重士節諸語。”
年級字:邪(P4) 不(P1) 壓(P2) 正(P1)
唐·韋洵《劉賓客嘉話錄》:“此邪法也,臣聞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年級字:禁(P4) 暴(P4) 正(P1) 亂(P2)
禁:制止。正:糾正。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亂。亦作“禁暴止亂”、“禁暴誅亂”、“禁亂除暴”、“救亂除暴”、“撥亂誅暴”、“止暴
年級字:歪(P3) 打(P1) 正(P1) 着(P2)
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僥幸得到滿意的結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卻湊巧和別人的想法符合。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回:“將藥煎中,打發晁大舍吃將下去。想歪打正着,又是楊太醫運好的時節,吃了藥就安穩睡了一覺。”
年級字:光(P1) 明(P1) 正(P1) 大(P1)
年級字:義(P3) 正(P1) 辭(P5) 嚴(P4)
宋·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年級字:純(P4) 正(P1) 無(P2) 邪(P4)
年級字:偏(P4) 正(P1) 式(P2) 複(P4) 詞(P1)
詞性:名詞
專業名詞。漢語複詞構詞法:
1. 並列式複語
2. 偏正式複語
3. 動賓式複語
4. 動補式複語
5. 主謂式複語
6. 附加式複語
【偏正式複語】由兩個意義相同的詞組合成一個複詞,帶一個詞根修飾或限制另一個詞根的作用。 例如: 紅茶、熱愛、粉碎、後退。
南一書局 http://www.nani.com.tw/nani/steacher/stdownload/sword/000/TSD000AK_1.pdf
míng bù zhèng yán bù shùn
年級字:名(P2) 不(P1) 正(P1) 言(P1) 不(P1) 順(P2)
先秦·孔子《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年級字:上(P1) 樑(P5) 不(P1) 正(P1) 下(P1) 樑(P5) 歪(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以身作則暗喻在高位的領導人或長者不能在行為上作正確的榜樣,跟隨的人便跟着做壞事。
guā tián bù nà lǚ 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年級字:瓜(P1) 田(P1) 不(P1) 納(P4) 履(P6) ,(P1) 李(P2) 下(P1) 不(P1) 正(P1) 冠(P5)
《藝文類聚》卷四一引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