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朱(P1) 樓(P2) 碧(P3) 瓦(P2)
宋·王安石《寄題郢州白雪樓》詩:“朱樓碧瓦何年有,榱桷連空欲驚矯。”
年級字:近(P2) 水(P1) 樓(P2) 臺(P0)
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係。
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年級字:樓(P2) 閣(P4) 亭(P1) 臺(P0)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煇幼年亦得一詩云:‘翠微寺本翠微宮,樓閣亭臺數十重。’”
年級字:岑(P0) 樓(P2) 齊(P2) 末(P3)
只比較末端,方寸的木頭也可高過高樓。比喻不從本着手,則無法認清事實。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岑樓齊末,不識高卑。”
年級字:龍(P2) 樓(P2) 鳳(P4) 池(P2)
明·梁辰魚《浣紗記·送錢》:“念生長在香閏繡幃,念出入在龍樓鳳池。”
年級字:上(P1) 樓(P2) 去(P1) 梯(P2)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遊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示?’”
年級字:仙(P2) 山(P1) 樓(P2) 閣(P4)
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於形容奇異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史記·封禪書》:“自威(齊威王)、宣(齊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爲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
年級字:青(P1) 樓(P2) 楚(P2) 館(P2)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捲上:“青樓楚館,騷人詞客,雜沓其中,投贈楹聯,障壁爲滿。”
年級字:龍(P2) 樓(P2) 鳳(P4) 閣(P4)
年級字:玉(P1) 樓(P2) 赴(P5) 召(P2)
唐·李商隱《李賀小傳》:“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虯,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爲記。’”
年級字:樓(P2) 臺(P0) 亭(P1) 閣(P4)
樓:多層建築物;臺: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築物;亭:有頂無牆供遊息建築物;閣:樓房一種。統指多種供休息、遊賞的建築物。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五回:“除了樓臺亭閣之處,單是廳堂,就有三十八處。”
年級字:人(P1) 去(P1) 樓(P2) 空(P1)
人已離去,樓中空空。比喻故地重遊時睹物思人的感慨。
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年級字:謝(P2) 館(P2) 秦(P6+) 樓(P2)
元·關漢卿《鬥鵪鶉·女校尉》曲:“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年級字:瓊(P0) 樓(P2) 玉(P1) 宇(P4)
瓊: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宮殿,仙界樓臺。也形容富麗堂皇的建築物。
晉·王嘉《拾遺記》:“翟乾祜於江岸玩月,或問:‘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瓊樓玉宇爛然。”
年級字:玉(P1) 宇(P4) 瓊(P0) 樓(P2)
宋·蘇軾《念奴嬌·憑高眺遠》詞:“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明·何景明《嫦娥圖》詩:“玉宇瓊樓閉早秋,金蟾玉兔啼寒夜。”
年級字:酒(P4) 樓(P2) 例(P2) 湯(P2)
詞性:形容詞
指較大規模的酒樓所供應的每日例湯都是預先煮好的。
整定。
年級字:空(P1) 中(P1) 樓(P2) 閣(P4)
懸在半空中的閣樓。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唐·宋之問《遊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
年級字:秦(P6+) 樓(P2) 楚(P2) 館(P2)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不甫能待的孩兒成立起,把爹孃不同個天和地,也不知他在楚館秦樓貪戀着誰,全不想養育的深恩義。”
年級字:樓(P2) 閣(P4) 臺(P0) 榭(P0)
樓:高樓;閣:架空的樓;臺:土築的高壇;榭:臺上的房屋。泛指高大華麗的建築羣。
晉·葛洪《西京雜誌》第四卷:“樓閣臺榭,轉相連注,山池玩好,窮盡雕麗。”
年級字:楚(P2) 棺(P6+) 秦(P6+) 樓(P2)
元·關漢卿《謝天香》楔子:“這裏是官府黃堂,又不是秦樓楚館。”
年級字:閬(P0) 苑(P6) 瓊(P0) 樓(P2)
閬:空曠,寬闊;瓊:赤色玉。廣大的園林,華美的樓閣。傳說中的神仙住處。也指皇帝貴族的宮苑。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一回:“裏面閬苑瓊樓,奇花異草,奧妙非常。”
年級字:寸(P1) 木(P1) 岑(P0) 樓(P2)
一寸長的木材同尖頂的高樓比。原意是起點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輕重相比必須標準一樣。後也比喻差距極大。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年級字:龍(P2) 樓(P2) 鳳(P4) 城(P2)
明·陳汝元《金蓮記·偕計》:“論文章圍棘堪馳騁,願藏身龍樓鳳城。”
年級字:亭(P1) 臺(P0) 樓(P2) 閣(P4)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大園庭,那亭臺樓閣,樹林山水,卻也點綴結構得幽雅不俗。”
年級字:背(P1) 山(P1) 起(P1) 樓(P2)
宋·胡仔《茹溪漁隱叢話前集·西崑體》:“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褲,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年級字:紅(P1) 粉(P2) 青(P1) 樓(P2)
紅粉:原指紅色的鉛粉,爲女子化妝用品,後借指美女;青樓:妓院。泛稱有女色或可尋歡的場合。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一回:“若舞衫歌扇,轉瞬皆非,紅粉青樓,當場即幻,還講甚麼情呢?”
年級字:龍(P2) 樓(P2) 鳳(P4) 闕(P6+)
年級字:瓊(P0) 樓(P2) 金(P1) 闕(P6+)
猶瓊樓玉宇。指月中宮殿,仙界樓臺。也形容富麗堂皇的建築物。
年級字:楚(P2) 館(P2) 秦(P6+) 樓(P2)
楚館:楚靈王築章華宮,選美人入宮;秦樓: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簫,穆公建樓給她居住。指歌舞妓院場所。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也不知他在楚館秦樓貪戀着誰,全不想養育的深恩義。”
年級字:宇(P4) 崇(P3) 樓(P2)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謂厥祖在時,其爲智慧武怒者何似,嘗有閎宇崇樓,珠玉犬馬,尊顯勝於凡人。”
年級字:朱(P1) 閣(P4) 青(P1) 樓(P2)
宋·蘇轍《黃樓賦》:“掁臂長嘯,風動雲興;朱閣青樓,舞女歌童。”
年級字:鳳(P4) 樓(P2) 龍(P2) 闕(P6+)
年級字:平(P1) 地(P1) 樓(P2) 台(P2)
年級字:平(P1) 地(P1) 樓(P2) 臺(P0)
年級字:舞(P3) 榭(P0) 歌(P1) 樓(P2)
榭:建築在高臺上的房屋。爲歌舞娛樂而設立的堂或樓臺。泛指歌舞場所。同“舞榭歌臺”。
宋·沈唐《望海潮》詞:“鬆偃舊亭,城高故國,空餘舞榭歌樓。”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樓?”
年級字:海(P1) 市(P2) 樓(P2)
蜃:大蛤。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於光線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虛幻的樓臺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隋唐遺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年級字:城(P2) 樓(P2) 跑(P1) 馬(P1)
年級字:樓(P2) 台(P2) 亭(P1) 閣(P4)
樓:多層建築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築物;亭:有頂無牆供遊息建築物;閣:樓房一種。統指多種供休息、遊賞的建築物。
年級字:朱(P1) 樓(P2) 綺(P6) 戶(P1)
明·張居正《贈國子馬生行》:“不見當年許史家,朱樓綺戶青雲逼。一朝寵失門祚衰,堂前一一生荊棘。”
年級字:殿(P4) 堂(P2) 樓(P2) 閣(P4)
樓閣:兩層以上的房屋。指各種建築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晉祠》:“在山上的參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摟閣和亭臺橋榭。”
年級字:歌(P1) 樓(P2) 舞(P3) 榭(P0)
榭:建築在高臺上的房屋。爲歌舞娛樂而設立的堂或樓臺。泛指歌舞場所。
唐·呂令問《雲中古城賦》:“歌臺舞榭,月殿雲堂。”
年級字:高(P1) 樓(P2) 大(P1) 廈(P3)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爲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年級字:更(P1) 上(P1) 一(P1) 層(P3) 樓(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持續進步。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後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績再提高一步。
祝福語。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
年級字:山(P1) 雨(P1) 欲(P5) 來(P1) 風(P1) 滿(P2) 樓(P2)
唐·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
年級字:萬(P2) 丈(P2) 高(P1) 樓(P2) 平(P1) 地(P1) 起(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我國飛機製造業、造船工業、汽車工業都是~,一步一步建設起來的。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年級字:近(P2) 水(P1) 樓(P2) 臺(P0) 先(P2) 得(P1) 月(P1)
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 bù jiàn rén xià lái
年級字:只(P1) 聽(P1) 樓(P2) 梯(P2) 響(P2) ,(P1) 不(P1) 見(P1) 人(P1) 下(P1) 來(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