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è
年級字:樂(P2)
詞性:動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甲骨文從「木」,從 「⼳」。表示木上繫有琴弦。
木造樂器。
有規律和悦耳的聲音、歌曲: 音樂、奏樂、樂曲、樂章、樂譜、軍樂,交響樂。
喜悅、愉快: 快樂、喜樂、歡樂、樂不可支、樂極生悲。
喜歡去做: 樂助、樂此不疲、樂於助人、樂善好施、樂山樂水。
愉快的事情: 享樂、樂子、家庭樂、天倫之樂。
看得開: 樂觀、樂天派。
安息: 安樂死。
死後終極得地方: 樂土。
【古典名著】。《六經》之一: 《詩》、《書》、《禮》、《樂》、《易》、《春秋》。
《史記.樂書》:「而民康樂。」
《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10-11:「不晝寢,不飲酒,不聖(聽)樂。」
《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無孟》:「無孟(妄)之疾,勿樂(藥)有喜。」
《論語·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並怡然自樂。」
歐陽修《醉翁亭記》:「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
《韓非子·十過》:「君游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似與遊者相樂。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熙熙而樂。 」
《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lè ne
yuè qì
lè jiā
年級字:樂(P2) 家(P1)
詞性:名詞
Roca樂家衛浴作為全球十大衛浴潔具品牌和最大的衛浴生產商之一。
lè yè
年級字:樂(P2) 業(P2)
詞性:形容詞
安於職守,樂於效力。樂,意動用法,以為樂。業,職守。
例: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 --《資治通鑑》
全民樂業
lè tiān
lè jí
年級字:樂(P2) 極(P2)
詞性:形容詞
謂音樂達到中和的境界。
例:《國語·週語下》:“夫政象樂,樂從和,和從平……物得其常,曰樂極。” 韋昭 注:“極,中也。”
kuài lè
lè yú
bó lè
年級字:伯(P2) 樂(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相傳春秋時秦國人,名孫陽以善相馬著稱。現在引申為善於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不但指個人,還可以用於集體。
xiǎng lè
qǔ lè
lè zhī
ān lè
lè xiào
zhōngyuè
yuè zhāng
年級字:樂(P2) 章(P3)
詞性:名詞
列出一套音符可讓樂師跟隨彈奏或唱詠的稿子,音樂或歌曲的樂譜。
lè cǐ
yuè qǔ
lè yì
Shēng yuè
lè guān
年級字:樂(P2) 觀(P2)
詞性:形容詞
達觀厭世,
哀愁,
悲觀遍觀世上人、事、物,皆覺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與悲觀相對。
zhǒng lè
lè hē
年級字:樂(P2) 呵(P3)
詞性:形容詞
快樂。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 白大嫂子 正在外屋鍋台上刷碗,皺著她的漂亮的漆黑的眉毛,臉搭拉著,挺不樂呵的樣子。”
lè yuán
xíng lè
yīn yuè
年級字:音(P1) 樂(P2)
詞性:名詞
有節奏、旋律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
yuè duì
年級字:樂(P2) 隊(P2)
詞性:名詞
古代泛指奏樂及歌舞的隊伍。今指人數眾多的器樂演奏者的集體。
lè tīng
zuò yuè
wán lè
yú lè
táo lè
huān lè
lè lè
yóu lè
lè bù
年級字:樂(P2) 部(P2)
1. 官署名。猶太樂署。
2. 古代泛指歌舞戲曲演出單位。
lè yǔ
lè ma
lè wèn
yuè tuán
年級字:樂(P2) 團(P3)
詞性:名詞
1.演出音樂的團體
例:交響樂團
2.交響樂團的管弦樂隊演奏音樂的團體
āi yuè
lè qù
dòu lè
wéi lè
年級字:為(P2) 樂(P2)
1.奏樂。
例:《論語·述而》:“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何晏 集解引 王肅 曰:“為,作也。” 皇侃 義疏:“為,猶奏也。”
2.作樂,取樂。
例:《後漢書·靈帝紀》:“帝著商估服,飲宴為樂。” 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之三:“含歌攬涕恆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 ”
《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唐薛用弱《集異記·徐智通》:“明晨何以為樂?”
jí lè
年級字:極(P2) 樂(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kāng lè
年級字:康(P3) 樂(P2)
詞性:形容詞
安樂,
愉逸1.安樂。
2.健康快樂
例:康樂活動組組長
3.淫樂。康,通“ 荒 ”。
Qí lè táo táo
Ān jū lè yè
ān shēn wéi lè
年級字:安(P1) 堵(P4) 樂(P2) 業(P2)
三國魏·鍾會《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樂業。農不易畝,市不回肆。”
年級字:樂(P2) 極(P2) 哀(P4) 來(P1)
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同“樂極則悲”。
年級字:樂(P2) 不(P1) 思(P2) 蜀(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樂而忘返歸心似箭《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年級字:長(P1) 樂(P2) 未(P1) 央(P1)
《金石索·漢長樂宮瓦》:“‘長樂未央’,此長東宮瓦。”
年級字:新(P1) 年(P1) 快(P1) 樂(P2)
詞性:形容詞
新春快樂
年級字:安(P1) 居(P2) 樂(P2) 業(P2)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年級字:先(P2) 憂(P3) 後(P1) 樂(P2)
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者後樂,先傲世者後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年級字:鼓(P2) 樂(P2) 喧(P4) 天(P1)
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着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衝雲天。形容十分歡樂熱鬧。
年級字:活(P1) 的(P1) 快(P1) 樂(P2)
詞性:形容詞
活的快樂
年級字:樂(P2) 極(P2) 悲(P3) 來(P1)
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同“樂極則悲”。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虧。虧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極悲來,物盛則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數也。”
年級字:樂(P2) 極(P2) 則(P3) 憂(P3)
年級字:樂(P2) 事(P1) 勸(P4) 功(P1)
年級字:樂(P2) 退(P2) 安(P1) 貧(P3)
年級字:樂(P2) 往(P1) 哀(P4) 來(P1)
年級字:安(P1) 家(P1) 樂(P2) 業(P2)
《漢書·谷永傳》:“薄收賦稅,毋殫民財,使天下黎元鹹安家樂業。”
年級字:與(P2) 民(P1) 同(P1) 樂(P2)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慼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羣衆一起遊樂,共享幸福。
《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今王四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年級字:樂(P2) 不(P1) 可(P1) 言(P1)
戰國·楚·屈原《大招》:“魂乎歸徠,樂不可言只。”
年級字:朝(P3) 歡(P1) 暮(P5) 樂(P2)
《警世通言·杜下娘怒沉百寶箱》:“雖則如此,兩下情好愈密,朝歡暮樂,終日相守,如夫婦一般。”
年級字:安(P1) 身(P1) 為(P2) 樂(P2)
詞性:形容詞
身子安定就是快樂。
字形和寫法參考:
「爲」是是隸書的寫法,「為」是楷書的寫法。
以下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編定的常用標準字 -
- 國內 : 爲 (簡體: 为)
- 香港 : 為
- 台灣 : 爲
- 日本 : 為
- 韓國 : 爲
《三國志·蜀書·秦宓傳》:“安身為樂,無憂為福。”
年級字:津(P3) 津(P3) 樂(P2) 道(P1)
清·頤瑣《黃繡球》第七回:“這位萊恩女傑,他才學固然卓越,但他也只從口講指畫入手,每遇鄉愚,津津樂道。”
年級字:安(P1) 貧(P3) 樂(P2) 賤(P5)
《後漢書·蔡邕傳》:“夫子生清穆之世,稟醇和之靈,覃思典籍,韞櫝《六經》,安貧樂賤,與世無營。”
年級字:安(P1) 樂(P2) 窩(P2) 居(P2)
宋·邵雍《無名公傳》:“所寢之室謂之安樂窩,不求過美,惟求冬暖夏涼。”
年級字:安(P1) 心(P1) 樂(P2) 意(P1)
原指心情安寧,情緒愉快。後多指內心情願,十分愉快。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樂意的孝敬我媽媽,比親媳婦還強十倍呢。”
年級字:何(P1) 樂(P2) 不(P1) 爲(P2)
樂:樂意;爲:做。有什麼不樂於去做的呢?表示願意去做。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爲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於從事;況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爲?”
年級字:樂(P2) 不(P1) 極(P2) 盤(P2)
年級字:潘(P4) 文(P1) 樂(P2) 旨(P2)
《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爲表。嶽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嶽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鹹雲:‘若廣不假嶽之筆,嶽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年級字:樂(P2) 善(P2) 好(P1) 施(P2)
《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年級字:追(P1) 歡(P1) 取(P2) 樂(P2)
《宣和逸事》前集:“何況徽宗是個風流快活的官家,目見帝都景緻,怎不追歡取樂。”
年級字:樂(P2) 昌(P1) 分(P2) 鏡(P2)
元·孫季昌《端正好·四時怨別集雜劇名》:“受寂寞似越娘背燈,恨離別如樂昌分鏡。”
年級字:樂(P2) 新(P1) 厭(P2) 舊(P2)
年級字:吃(P1) 喝(P1) 玩(P1) 樂(P2)
魏巍《路標》:“卻有人認爲糊糊塗塗地吃喝玩樂,那纔算沒有虛擲自己的年華。”
年級字:忽(P2) 忽(P2) 不(P1) 樂(P2)
忽忽:心中空虛恍惚的情態。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興的樣子。
《史記·樑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復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勿勿不樂。”
年級字:樂(P2) 盡(P3) 哀(P4) 生(P1)
唐·張鷟《遊仙窟》:“有同必異,自昔攸然;樂盡哀生,古來常事。”
年級字:安(P1) 生(P1) 樂(P2) 業(P2)
《漢書·嚴助傳》:“使元元之民安生樂業,則澤被萬世,傳之子孫,使之無窮。”
年級字:樂(P2) 業(P2) 安(P1) 居(P2)
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過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定正常。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見如今四海無虞,八方黎庶皆豐富,樂業安居。”
年級字:樂(P2) 此(P2) 不(P1) 倦(P4)
此:這。因酷愛幹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年級字:利(P2) 災(P3) 樂(P2) 禍(P4)
年級字:安(P1) 心(P1) 樂(P2) 業(P2)
《紅樓夢》第六八回:“那二姐得了這個所在,以見園裏姐妹個個相好,倒也安心樂業的,自爲得所。”
年級字:知(P1) 足(P1) 常(P1) 樂(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生活態度。
知: 知道、知曉。
足: 充足、滿足。
常: 時常、常常。
樂: 喜樂、歡樂。
對生活的狀態感到滿足, 不貪求更多事物,感到喜樂。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年級字:樂(P2) 極(P2) 悲(P3) 生(P1)
《史記·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淮南子·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年級字:樂(P2) 成(P1) 人(P1) 美(P1)
年級字:樂(P2) 善(P2) 不(P1) 倦(P4)
年級字:安(P1) 身(P1) 樂(P2) 業(P2)
《紅樓夢》第六五回:“倘或一日他知道了,豈肯干休?勢必有一場大鬧。你二人不知誰生誰死,這如何便當作安身樂業的去處?”
年級字:自(P1) 得(P1) 其(P2) 樂(P2)
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白翎雀生於烏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鳴,自得其樂。”
年級字:樂(P2) 此(P2) 不(P1) 疲(P3)
因酷愛幹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年級字:禮(P2) 崩(P2) 樂(P2) 壞(P2)
清·章炳麟《與簡竹居書》:“中唐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
年級字:于(P2) 飛(P1) 之(P2) 樂(P2)
年級字:樂(P2) 極(P2) 生(P1) 哀(P4)
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同“樂極則悲”。
年級字:不(P1) 改(P2) 其(P2) 樂(P2)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出不改其樂。”
年級字:賞(P4) 心(P1) 樂(P2) 事(P1)
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年級字:鬱(P6) 鬱(P6) 不(P1) 樂(P2)
年級字:樂(P2) 而(P1) 不(P1) 厭(P2)
年級字:樂(P2) 道(P1) 遺(P3) 榮(P2)
年級字:苦(P1) 樂(P2) 不(P1) 均(P3)
均:平均。同樣的人享受的待遇卻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魏書·太武五王列傳》:“苦樂不均,羊少狼多,復有蠶食,此之爲弊久矣。”
年級字:樂(P2) 而(P1) 忘(P2) 返(P2)
非常快樂,竟忘記回家。形容沉迷於某種場合,捨不得離開。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西巡狩,樂而忘歸。”
年級字:助(P1) 人(P1) 為(P2) 樂(P2)
年級字:靡(P0) 靡(P0) 之(P2) 樂(P2)
《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爲靡靡之樂也……先此聲者,其國必削。”《史記·殷本紀》:“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年級字:禮(P2) 壞(P2) 樂(P2) 崩(P2)
古代制禮,把它當作社會道德、行爲的規範;把制樂人微言輕教化的規範。形容社會綱紀紊亂,騷動不寧的時代。
《漢書·武帝紀》:“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
年級字:樂(P2) 道(P1) 好(P1) 古(P1)
年級字:安(P1) 土(P1) 樂(P2) 業(P2)
漢揚雄《連珠》:“吏不苟暴,役賦不重,財力不傷,安土樂業,民之樂也。”
年級字:樂(P2) 昌(P1) 之(P2) 鏡(P2)
年級字:慘(P3) 然(P2) 不(P1) 樂(P2)
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馬於此,皆慘然不樂。”
年級字:樂(P2) 道(P1) 安(P1) 命(P3)
年級字:躬(P3) 耕(P2) 樂(P2) 道(P1)
躬:親自;道:聖賢之道。親自耕種,樂於信守聖賢之道。指過隱居生活。
《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胡]昭乃轉居渾山中,躬耕樂道,以以經籍自娛。”
年級字:樂(P2) 極(P2) 生(P1) 悲(P3)
年級字:樂(P2) 在(P1) 其(P2) 中(P1)
《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年級字:助(P1) 人(P1) 爲(P2) 樂(P2)
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裏,這種助人爲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年級字:鼓(P2) 樂(P2) 齊(P2) 鳴(P4)
年級字:樂(P2) 盡(P3) 悲(P3) 來(P1)
年級字:樂(P2) 不(P1) 可(P1) 極(P2)
年級字:樂(P2) 道(P1) 安(P1) 貧(P3)
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爲樂;安貧:安於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晉書·儒林傳論》:“……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方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也。”
年級字:樂(P2) 天(P1) 知(P1) 命(P3)
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年級字:樂(P2) 善(P2) 好(P1) 義(P3)
年級字:樂(P2) 天(P1) 安(P1) 命(P3)
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同“樂天知命”
年級字:喜(P1) 怒(P2) 哀(P4) 樂(P2)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年級字:其(P2) 樂(P2) 無(P2) 窮(P3)
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樂在其中。
年級字:樂(P2) 昌(P1) 破(P2) 鏡(P2)
年級字:悶(P3) 悶(P3) 不(P1) 樂(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興高彩烈、興致勃勃、心花怒放形容心情不舒暢、不起勁、沒有一點喜樂。
「悶」形容心情不舒暢、不起勁: 愁悶、煩悶、沉悶、苦悶。
「樂」形容心情歡暢、開朗: 快樂、喜樂、歡樂、樂也融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年級字:敬(P2) 業(P2) 樂(P2) 羣(P6)
《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
年級字:樂(P2) 山(P1) 樂(P2) 水(P1)
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年級字:伯(P2) 樂(P2) 相(P1) 馬(P1)
伯樂:相傳爲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年級字:樂(P2) 禍(P4) 幸(P1) 災(P3)
年級字:鈞(P6+) 天(P1) 廣(P2) 樂(P2)
《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爲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
年級字:怡(P4) 然(P2) 自(P1) 樂(P2)
年級字:樂(P2) 以(P1) 忘(P2) 憂(P3)
年級字:好(P1) 善(P2) 樂(P2) 施(P2)
好:喜歡;善:親善,善事;樂:樂意;施:施捨。指喜歡做善事,樂意施捨。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二》:“聞徽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年級字:其(P2) 樂(P2) 不(P1) 窮(P3)
窮:窮盡、盡頭。指某一事物帶來的樂趣無窮無盡。亦作“其樂無窮”、“其樂無涯”。
年級字:為(P2) 善(P2) 最(P2) 樂(P2)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年級字:樂(P2) 而(P1) 不(P1) 荒(P2)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其餘皆數世之主也。子展其後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樂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宜。”杜預注:“節之以禮。”
年級字:生(P1) 日(P1) 快(P1) 樂(P2)
詞性:動詞
生晨快樂
年級字:甘(P2) 貧(P3) 樂(P2) 道(P1)
甘貧:情願受貧困;樂道:樂於守道。甘於受貧,樂於守道。是儒家所倡導的處世態度。
《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不仰慕之。”
年級字:尋(P3) 歡(P1) 作(P2) 樂(P2)
清·吳梅《風洞山》附《先導》:“風塵傾洞,天地丘墟,這班人兒還要演起戲來尋歡作樂。”
年級字:敬(P2) 業(P2) 樂(P2) 群(P6)
《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年級字:樂(P2) 道(P1) 忘(P2) 飢(P3)
年級字:極(P2) 樂(P2) 世(P1) 界(P2)
《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年級字:天(P1) 倫(P5) 之(P2) 樂(P2)
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年級字:知(P1) 命(P3) 樂(P2) 天(P1)
命:命運;天:天意。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年級字:安(P1) 貧(P3) 樂(P2) 道(P1)
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爲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爲人處世之道。
年級字:樂(P2) 而(P1) 忘(P2) 死(P3)
年級字:爲(P2) 善(P2) 最(P2) 樂(P2)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爲善最樂。”
年級字:喜(P1) 聞(P2) 樂(P2) 見(P1)
年級字:追(P1) 歡(P1) 作(P2) 樂(P2)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瓊英,你到那裏,好生追歡作樂,務要丞相歡喜。”
年級字:樂(P2) 天(P1) 任(P3) 命(P3)
猶言聽天由命。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鄭振鐸《止水的下層》:“像這樣樂天任命的民族,我們將如之何呢?”
年級字:不(P1) 樂(P2)
宋·洪邁《夷堅丁志·武真人》:“武真人,名元照,會稽蕭山民女也……年稍長,議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幣,照鞅鞅不樂。”
年級字:樂(P2) 行(P1) 憂(P3) 違(P6)
年級字:衣(P1) 冠(P5) 禮(P2) 樂(P2)
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範。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年級字:樂(P2) 而(P1) 不(P1) 淫(P5)
年級字:不(P1) 亦(P2) 樂(P2) 乎(P2)
文言文字詞不: 否定式的反問技巧。
亦: 對稱、相等。
樂: 喜樂、高興、歡樂。
乎: 嗎。
不就是值得高興歡樂的事嗎?
全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釋譯: 有朋友從遠方來一齊求學,不就是值得高興歡樂的事嗎?
年級字:何(P1) 樂(P2) 不(P1) 為(P2)
樂:樂意;為:做。有什麼不樂於去做的呢?表示願意去做。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於從事;況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為?”
年級字:樂(P2) 極(P2) 則(P3) 悲(P3)
年級字:及(P2) 時(P1) 行(P1) 樂(P2)
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爲樂,爲樂當及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爲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年級字:逢(P4) 場(P2) 作(P2) 樂(P2)
明·沈受先《三元記·開宗》:“對酒當歌須慷慨,逢場作樂任優遊。”
年級字:幸(P1) 災(P3) 樂(P2) 禍(P4)
幸:高興。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
《左傳·僖公十四年》:“背施無親,幸災不仁。”又《莊公二十年》:“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
年級字:貧(P3) 而(P1) 樂(P2) 道(P1)
《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年級字:樂(P2) 不(P1) 可(P1) 支(P1)
《後漢書·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年級字:苦(P1) 中(P1) 作(P2) 樂(P2)
宋·陳造《同陳宰黃簿遊靈山八首》自注:“宰運:‘吾輩可謂忙裏偷閒,苦中作樂。’”
年級字:隨(P3) 緣(P4) 樂(P2) 助(P1)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九回:“這都是隨緣樂助,本不能強人的,或多或少,卻是未定,總求大人這裏踊躍些便是。”
年級字:樂(P2) 山(P1) 愛(P1) 水(P1)
年級字:伯(P2) 樂(P2) 一(P1) 顧(P3)
《戰國策·燕策二》載:戰國時,蘇代說淳于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一顧之,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環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年級字:何(P1) 樂(P2) 而(P1) 不(P1) 爲(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爲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於從事;況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爲?”
年級字:何(P1) 樂(P2) 而(P1) 不(P1) 為(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於從事;況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為?”
yī rén xiàng yú mǎn zuò bù lè
年級字:一(P1) 人(P1) 向(P1) 隅(P6+) ,(P1) 滿(P2) 坐(P1) 不(P1) 樂(P2)
漢·劉向《說苑·貴德》:“故聖人之於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