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長(P1) 枕(P5) 大(P1) 被(P2)
《北堂書鈔》卷一三四引漢蔡邕《協初賦》:“長枕橫施,大被竟牀。”《新唐書·讓皇帝憲傳》:“玄宗爲太子,嘗制大衾長枕,將與諸王共之。”
年級字:高(P1) 枕(P5) 安(P1) 臥(P3)
漢·王充《論衡·順鼓》:“止久至於太旱,試使人君高枕安臥,旱猶自雨。”
年級字:枕(P5) 經(P1) 籍(P4) 書(P1)
《文選·班固〈答賓戲〉》“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呂向注:“枕經典而臥,鋪詩書而居也。”
年級字:枕(P5) 戈(P0) 坐(P1) 甲(P1)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年級字:扇(P3) 枕(P5) 溫(P2) 被(P2)
《晉書·王延傳》:“延事親色養,夏則扇枕蓆,冬則以身溫被。”
年級字:枕(P5) 中(P1) 鴻(P6+) 寶(P2)
《漢書·劉向傳》:“上(宣帝)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祕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爲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顏師古注:“《鴻寶》、《苑祕書》,並道術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錄之不漏泄也。”
年級字:高(P1) 枕(P5) 無(P2) 憂(P3)
《戰國策·魏策一》:“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年級字:高(P1) 枕(P5) 安(P1) 寢(P5)
墊高枕頭安心地睡覺。形容無憂無慮。平安無事。同“高枕而臥”。
《漢書·匈奴傳下》:“故北狄不服,中國未得高枕安寢也。”
年級字:枕(P5) 穩(P4) 衾(P6+) 溫(P2)
宋·樓鑰《早起戲作》詩:“枕穩衾溫夢不回,閒居不怕漏聲催。”
年級字:枕(P5) 巖(P0) 漱(P3) 流(P1)
南朝·宋·謝靈運《遊名山志》:“俗議多雲,歡足本在華堂,枕巖漱流者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餘謂不然。”
年級字:枕(P5) 戈(P0) 飲(P2) 膽(P3)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同“枕戈嘗膽”。
唐·姚思廉《梁書·元帝紀》:“孤以不德,天降之災,枕戈飲膽,扣心泣血。”
年級字:牀(P1) 搗(P5) 枕(P5)
《捉鬼傳》第七回:“風流鬼無奈……這一晚捶牀搗枕,翻來翻去,如何睡得着。”
年級字:死(P3) 亡(P2) 枕(P5) 藉(P6)
年級字:枕(P5) 戈(P0) 泣(P4) 血(P3)
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枕戈泣血,志在復讎。”
年級字:枕(P5) 山(P1) 臂(P2) 江(P2)
宋·王應麟《玉海·地理·州鎮》:“慶元據會稽之東,枕山臂江,負溟渤,控扶桑。”
年級字:拳(P4) 拳(P4) 之(P2) 枕(P5)
年級字:枕(P5) 戈(P0) 待(P3) 旦(P1)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着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年級字:枕(P5) 幹(P2) 之(P2) 讎(P0)
年級字:圓(P1) 木(P1) 警(P2) 枕(P5)
宋·範祖禹《司馬溫公佈衾銘記》:“以圓木爲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年級字:溫(P2) 衾(P6+) 扇(P3) 枕(P5)
元·柯丹邱《荊釵記·會講》:“親年邁,且自溫衾扇枕,隨分度朝昏。”
年級字:枕(P5) 方(P1) 寢(P5) 繩(P2)
《淮南子·覽冥訓》:“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高誘注:“方,榘四寸也。寢繩,直身而臥也。”楊樹達證聞:“寢繩謂織繩爲牀,人寢其上。”
年級字:枕(P5) 善(P2) 而(P1) 居(P2)
北齊·劉晝《新論·慎獨》:“故蘧璦不以昏行變節,顏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隱微,枕善而居,不以視之不見而移其心,聽之不聞而變其情也。”
年級字:長(P1) 枕(P5) 大(P1) 衾(P6+)
《朱子語類》卷五八:“唐明皇於諸王爲長枕大衾,雖甚親愛,亦是無以限制之,無足觀者。”
年級字:枕(P5) 戈(P0) 嘗(P3) 膽(P3)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南朝·樑·沈初明《勸進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
年級字:枕(P5) 曲(P2) 藉(P6) 糟(P4)
《晉書·劉伶傳》:“先生於是方捧罌承糟,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曲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年級字:枕(P5) 戈(P0) 寢(P5) 甲(P1)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朕無拔亂之才,不能弘濟兆庶,自枕戈寢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遺寇尚熾。”
年級字:寢(P5) 枕(P5) 塊(P2)
苫:草荐。睡在草荐上,頭枕着土塊。古時宗法所規定的居父母喪的禮節。
年級字:枕(P5) 戈(P0) 待(P3) 敵(P3)
《南齊書·褚淵傳》:“結壘新亭,枕戈待敵……鋒鏑初交,元惡送首。”
年級字:枕(P5) 戈(P0) 以(P1) 待(P3)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報國心切。同“枕戈待旦”。
明·張煌言《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臣雖駑鈍,亦當枕戈以待。”
年級字:枕(P5) 席(P4) 過(P1) 師(P1)
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
《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製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一也。”
年級字:道(P1) 相(P1) 枕(P5)
鄭觀應《救時揭要·救濟速報》:“明年大飢,道殣相枕,張罄家以糜粥濟之,活者萬計。”
年級字:滿(P2) 腔(P5) 熱(P2) 枕(P5)
年級字:泣(P4) 血(P3) 枕(P5) 戈(P0)
枕:枕着。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時枕着武器。形容因悲憤而自勵,立志雪恨。
年級字:枕(P5) 戈(P0) 擊(P3) 楫(P0)
清·浴日生《海國英雄記·坐朝》:“便憑着這肝膽輪囷,枕戈擊楫,逐韃虜早復神京也呵!”
年級字:繡(P4) 花(P1) 枕(P5) 頭(P1)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六回:“頂冠束帶,居然官宦人家,誰敢說他是個繡花枕頭,外面繡得五色燦爛,裏面卻包着一包稻草。”
年級字:枕(P5) 石(P1) 寢(P5) 繩(P2)
《文子·精誠》:“慮犧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寢繩,殺秋約冬,負方州,抱員天。”
年級字:衽(P0) 革(P2) 枕(P5) 戈(P0)
以鎧甲爲席,以兵器爲枕。形容戰事頻繁,生活不安定。
嚴復《原強》:“當是之時,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蓋幾靡有孑遺,秏矣!”
年級字:枕(P5) 山(P1) 襟(P5) 海(P1)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古榆關》:“本朝武寧王徐達經略北邊,謂是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爲城之址。”
年級字:枕(P5) 戈(P0) 披(P2) 甲(P1)
以戈爲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 同“枕戈坐甲”。
清·龍翰臣《復唐子實書》:“今日之事,將因一鄉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維持調護之,則外軍枕戈披甲之士,抑鬱不揚。”
年級字:枕(P5) 蓆(P4) 過(P1) 師(P1)
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蓆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
《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蓆上過師,十一也。”
年級字:安(P1) 枕(P5) 而(P1) 臥(P3)
《史記·黥英列傳》:“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
年級字:枕(P5) 蓆(P4) 還(P1) 師(P1)
唐·李德裕《贈王茂元司徒制》:“必當樽俎制勝,枕蓆還師,勢如風霆,功在刻漏。”
年級字:枕(P5) 戈(P0) 汗(P1) 馬(P1)
明·屠隆《曇花記·公子受封》:“念親恩主德總來難報,須教,枕戈汗馬,努力塞雲邊草,兒時得功成大漠,鶴歸華表。”
年級字:曲(P2) 而(P1) 枕(P5)
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着。枕着彎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無憂無慮。
年級字:溫(P2) 席(P4) 扇(P3) 枕(P5)
唐·楊炯《從弟去盈墓誌銘》:“子之承親,溫席扇枕;子之友悌,同輿共寢。”
年級字:藉(P6) 草(P1) 枕(P5) 塊(P2)
藉:墊襯。古時居父母之喪,坐臥在草墊上,枕着土塊。形容悲痛欲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珍賈蓉此時爲禮法所拘,不免在靈旁藉草枕塊,恨苦居喪。”
年級字:扇(P3) 席(P4) 溫(P2) 枕(P5)
年級字:枕(P5) 戈(P0) 達(P1) 旦(P1)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報國心切。同“枕戈待旦”。
清·張廷玉《明史·吳良傳》:“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
年級字:扇(P3) 枕(P5) 溫(P2) 席(P4)
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牀枕,寒即以身溫席。”
年級字:枕(P5) 典(P2) 席(P4) 文(P1)
漢·李尤《牀兒銘》:“虛左致賢,設坐來賓。筵牀對兒,盛養已陳。餚仁飯義,枕典席文。”
年級字:枕(P5) 山(P1) 負(P3) 海(P1)
明·張煌言《山頭重築海塘碑記》:“臺之緱城,枕山負海。”
年級字:枕(P5) 戈(P0) 飲(P2) 血(P3)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賊氛未殄,主上焦勞,凡爲臣子,皆當枕戈飲血,共憤同仇。”
年級字:高(P1) 枕(P5) 而(P1) 臥(P3)
《戰國策·魏策一》:“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年級字:同(P1) 牀(P1) 共(P1) 枕(P5)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石郎附馬傳》:“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牀共枕人。”
年級字:枕(P5) 石(P1) 嗽(P5) 流(P1)
明·唐順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隱無兩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煙月以爲曠達,而曰世與我既相違矣,則餘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年級字:枕(P5) 冷(P2) 衾(P6+) 寒(P2)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鳳只鸞孤,月圓雲遮,尋思來有甚傷嗟。”
年級字:扇(P3) 枕(P5) 溫(P2) 衾(P6+)
年級字:枕(P5) 戈(P0) 待(P3) 命(P3)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張統制現帶有可靠軍隊數營,在漢口劉家廟枕戈待命。”
年級字:寢(P5) 枕(P5) 土(P1)
睡在草荐上,頭枕着土塊。古時宗法所規定的居父母喪的禮節。同“寢苫枕塊”。
年級字:漱(P3) 石(P1) 枕(P5) 流(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年級字:枕(P5) 流(P1) 漱(P3) 石(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年級字:一(P1) 枕(P5) 黃(P1) 粱(P0)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年級字:枕(P5) 戈(P0) 刃(P1)
章炳麟《駁康有爲論革命書》:“此則枕戈剚刃之事,秦趙已不能施於白項,而漢族猶可施於滿洲,章章明矣。”
年級字:高(P1) 枕(P5) 勿(P1) 憂(P3)
《四遊記·玉帝起來賽寶通明會》:“比丘曰:‘孃親高枕勿憂。自古云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年級字:餓(P2) 枕(P5) 藉(P6)
餓殍:餓死的人;枕藉:交疊而臥。餓死的人縱橫交疊,形容饑荒之年的悲慘景象。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2回:“那個莊上不餓殍枕藉。”
年級字:一(P1) 枕(P5) 安(P1)
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年級字:忘(P2) 啜(P1) 廢(P4) 枕(P5)
年級字:枕(P5) 山(P1) 棲(P3) 谷(P2)
《後漢書·黃瓊傳》:“誠遂欲枕山棲谷,擬跡巢、由,斯則可矣。”
年級字:枕(P5) 籍(P4) 經(P1) 史(P2)
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李彭家貧績學,枕籍經史,詩文能兼諸家之長。”
年級字:溫(P2) 枕(P5) 扇(P3) 席(P4)
《陳書·沈炯傳》:“每跪讀家書,前懼後喜,溫枕扇席,無覆成童。”
年級字:一(P1) 枕(P5)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年級字:席(P4) 薪(P6) 枕(P5) 塊(P2)
年級字:寢(P5) 枕(P5) 幹(P2)
指古時父母被人所殺,子女臥草枕盾,表示時刻不忘報仇。
年級字:一(P1) 枕(P5) 黃(P1) 梁(P5)
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年級字:牀(P1) 拍(P1) 枕(P5)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他脾氣越發壞了,不是捶牀拍枕,就是咒天罵地。”
年級字:被(P2) 甲(P1) 枕(P5) 戈(P0)
《新五代史·雜傳十二·劉詞》:“詞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臥。”
年級字:一(P1) 枕(P5) 南(P1) 柯(P1)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後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
年級字:衾(P6+) 寒(P2) 枕(P5) 冷(P2)
宋·柳永《爪茉莉(秋夜)》:“衾寒枕冷,夜迢迢、更無寐。”明·高明《琵琶記》第五齣:“[旦]奴不慮衾寒枕冷;奴只慮公婆沒主一旦冷清清。”
年級字:漱(P3) 流(P1) 枕(P5) 石(P1)
年級字:枕(P5) 石(P1) 漱(P3) 流(P1)
《三國志·蜀志·彭羕傳》:“伏見處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雋生之直,枕石漱流,吟詠縕袍,偃息於仁義之途,恬淡於浩然之域,高概節行,守真不虧,雖古人潛遁,蔑以加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