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 」
刷新

校正
mǎ ěr dōng fēng

年級字:馬(P1) 耳(P1) 東(P1) 風(P1)

釋義: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書籍或典故來源: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校正
zhǐ qiàn dōng fēng

年級字:只(P1) 欠(P1) 東(P1) 風(P1)

詞性:形容詞

語法:
諺語

關鍵含義:
只差最後一個最關鍵的條件。

本義:
只: 唯一、僅此。只有。
欠: 欠缺、虧欠。
東: 東方、東南西北。
風: 狂風、清風。

只欠從東面吹向的風,把火吹向敵方。

參考資料: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六六回:「昔日赤壁鏖兵之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今日二位元帥又欠了西風。」

書籍或典故來源:
    三國時周瑜設計火攻曹操,當一切準備的工作做好,只等侍東風把火吹向曹操的兵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校正
dōng fēng mǎ ěr

年級字:東(P1) 風(P1) 馬(P1) 耳(P1)

釋義: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書籍或典故來源: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校正
dōng fēng guò ěr

年級字:東(P1) 風(P1) 過(P1) 耳(P1)

釋義: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同“東風射馬耳”。

書籍或典故來源: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學生在美國……絕無敬師之禮,對於新監督之訓,若東風之過耳。”
校正
dōng fēng hào dàng

年級字:東(P1) 風(P1) 浩(P4) 蕩(P3)

釋義:
    東風:春風。指吹着強勁的春風。形容春風吹拂大地,大地即將萬象更新,面貌煥然。

書籍或典故來源:
    唐·李鹹用《春日》:“浩蕩東風裏,裴回無所親。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邊春。”
校正
dōng fēng huà yǔ

年級字:東(P1) 風(P1) 化(P1) 雨(P1)

釋義:
    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校正
dōng fēng rù lǜ

年級字:東(P1) 風(P1) 入(P1) 律(P5)

釋義:
    指春風和暢,律呂調協。常用以稱頌盛世。
校正
dōng fēng rén miàn

年級字:東(P1) 風(P1) 人(P1) 面(P1)

釋義:
    指一年一度的春風依舊,而當年邂逅含情之人卻不得重見。

書籍或典故來源:
    清·繆艮《珠江名花小傳》第三卷:“迨素秋過訪,詢知其遷徒梧江,東風人面,未嘗不有崔護當年之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