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年級字:東(P1)
詞性:名詞
西
甲金文象一個綁束兩端的囊袋。
袋子。
物件代詞 : 東西。
方向: 東方之「東」、 東面。
地方 : 東宮。
人物 : 東宮娘娘、東家、東主、房東、店東。因為古時主位在東,客位在西,所以稱主人為「東主」。
請客 : 作東。
【形容詞】 行事的秘密被泄露了 : 東窗事發
yuǎn dōng
年級字:遠(P1) 東(P1)
詞性:名詞
歐洲人指亞洲東部地區,常指中國、日本、朝鮮和西伯利亞東部
dōng guǎn
dōng bà
年級字:東(P1) 壩(P5)
詞性:名詞
水利的建築物。
東: 位於東面方向。
壩: 攔截水流的建築物。
用來防止洪水泛濫的建築物,防止在大河和川流可能發生的水患。同時,可以集結河水,改善航運及作飲食或農業灌溉之用。現代也可以在在建築物上引用水力發電。
dōng tū
年級字:東(P1) 突(P3)
東突厥斯坦,又名中國突厥斯坦。歷史上,這個地區曾長時間存在若干城邦,但都在中國的控制之下。 1759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最終正式將天山南麓的回部納入版圖,結束地方割據的混亂,與天山北路、哈密、吐魯番合稱為“西域新疆”。
dōng pǎo
dōng hú
年級字:東(P1) 湖(P2)
詞性:名詞
湖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東郊,為 楊汊湖 、 湯林湖 、 郭鄭湖 、 喻家湖 、 牛巢湖 等的總稱。全部面積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3平方公里。碧波萬頃,山容水態,為著名風景區。其四周:湖南,山巒吐秀,在洪山、 磨山、 珞珈山一帶有科學研究機構、植物園和武漢大學等;湖東,叢林含翠,建有療養院、休養所;湖北,蘆荻蒼莽,漁舍井然;湖西為遊覽中心,建有運動場、博物館和紀念屈原的行吟閣、紀念太平天囯女戰士的九女墩,以及魯迅廣場等;湖中心則有高聳的湖光閣。
dōng mén
Zhōu dōng
年級字:週(P2) 東(P1)
詞性:名詞
周東,男。博士,教授,神經病學博士生導師。 1984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 1984-1986年任華西醫科大學附一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助教。 1989年獲得華西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碩士學位。 1990-1993年任華西醫大附一院神經內科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和講師。 1993-1994年作為訪問學者赴德國愛郎根大學癲癇中心學習。 1997-1999升任副教授。 1999-2001年獲德國愛郎根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德國愛郎根大學癲癇中心客作醫師。主要致力於難治性癲癇和癲癇的耐藥機制產生及遺傳學、基因治療的研究。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九五”…
dōng jiāo
年級字:東(P1) 郊(P2)
詞性:名詞
1.西周時,特指其東都王城以東的郊外2.泛指國都或城市以東的郊外
mài dōng
dōng guān
年級字:東(P1) 關(P2)
東關,地處含山縣境南部的淮南鐵路線上,是一處著名的古戰場。
fáng dōng
dōng xī
年級字:東(P1) 西(P1)
詞性:名詞
方位名, 東方與西方, 東邊與西邊,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dōng fāng
年級字:東(P1) 方(P1)
1. 方位名, 太陽升起的那個大方向;面朝北時的右方 2. 指亞洲(習慣上)
guān dōng
年級字:關(P2) 東(P1)
詞性:名詞
關內
1. 舊稱東北三省,以位於山海關之東而得名。亦稱關外2. 指函谷關以東之地 自秦孝公以來, 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 --《史記.李斯列傳》
Dōng zhuāng
年級字:東(P1) 莊(P2)
詞性:名詞
東莊鎮是福建莆田市秀嶼區下轄的一個鄉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西部,地處湄洲灣北岸禮泉半島。總面積35平方公里。
zhōng dōng
年級字:中(P1) 東(P1)
詞性:名詞
歐洲人指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 包括近東和伊朗、阿富汗。
dōng bēn
年級字:東(P1) 奔(P3)
詞性:形容詞
用於:東奔西跑。 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dōng chōng
年級字:東(P1) 涌(P3)
詞性:名詞 ,名詞
東涌(英语:Tung Chung)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北部,屬於離島區,為北大嶼山新市鎮發展的一部分,鄰近香港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為香港出入境其中一個樞紐,東涌新市鎮有鐵路和公路連接港島、九龍的市區,新界西的屯門、元朗、以至透過港珠澳大橋連接澳門及珠海。
dōng jīng
年級字:東(P1) 京(P1)
日本首都。在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灣北岸,人口1192.7萬
dōng yáng
shān dōng
年級字:山(P1) 東(P1)
中國省府
中國東部沿海的省,簡稱魯。面積15.3萬平方公里,人口8493 萬(1990),省會濟南。山東工農業總產值居全國前列,經濟作物花生、棉花、煙草居 全國前列,煙台蘋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勝利油田及由此發展的石油化工在國內佔重要地位。是全國重要黃金產地
dōng qiáng
huá dōng
年級字:華(P2) 東(P1)
指我國東部地區。包括 山東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台灣 七省和 上海市
dōng shǒu
xīn dōng
dōng nán
年級字:東(P1) 南(P1)
1.介於東與南之間的方位或方向 2.泛指國家領域內的東南地區
hé dōng
年級字:河(P1) 東(P1)
詞性:名詞
河東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上古堯舜禹時代的都城皆在河東。
dōng hǎi
年級字:東(P1) 海(P1)
1. 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廣闊的東海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2. 泛指東方的大海
dōng yà
jì dōng
年級字:冀(P0) 東(P1)
詞性:名詞
冀東是一個地理名詞。在中國河北省,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
dōng yuè
年級字:東(P1) 岳(P3)
詞性:名詞
指泰山。在中國山東省境。又名岱宗、岱岳,或省稱岱。
gǔ dōng
年級字:股(P3) 東(P1)
股份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權出席股東大會並有表決權。也指其他合資經營的工商企業的投資者
Dōng shī
年級字:東(P1) 施(P2)
詞性:名詞
人名
西施
《莊子·天運》文中有提到是西施在居所東面的鄰居。傳説西施是美人,而東施是醜人,一個故事中的對比。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山色湖光一例奇,莫將 西子 笑 東施 。」 《莊子·天運》「 東施效顰 」。
dōng tiě
年級字:東(P1) 鐵(P3)
詞性:名詞 ,名詞
東鐵綫
東鐵綫(英語: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英語:KCR East Rail),亦被稱作「火車」,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北區及油尖旺區的鐵路線,大致呈南北走向,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香港第一條和唯一一條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一條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Sun Dong
年級字:孫(P2) 東(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
人名
孫東,JP(英語:Sun Dong),1967年北京出生。香港科學家和政府官員。
dōng bì
年級字:東(P1) 璧(P6)
詞性:名詞
李時珍
李時珍是中國古代四大名大醫之一,其他三位是扁鵲、華佗、張仲景。 他活於中國明朝 (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生於蘄州。 他是當代最傑出的醫藥學家、本植物學家和博物學家。 他所著的《本草綱目》是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對後世醫學和博物學研究影響深遠。
Hé Dōng
年級字:何(P1) 東(P1)
詞性:名詞
何東(Robert HoTung Bosman,1862—1956),香港著名買辦、企業家、慈善家。原名何啟東,字曉生,生於香港,籍貫廣東寶安(跟隨母系),是香港開埠後的首富。何啟東的父親是荷蘭裔猶太人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粵語音譯何仕文),他母親是廣東寶安人施娣,所以他本身是歐亞混血兒。由於頭腦精明,何東很快成為香港的超級富豪,其創立的何啟東家族是英屬香港時期的香港第一望族。
dōng míng
年級字:東(P1) 明(P1)
詞性:名詞
《初學記》卷十引《神異經》:“東方 東明山 有宮,青石為牆,面一門,門有銀牓,以青石碧鏤,題云‘天地長男之宮’”。後因以“東明”代指東宮
jiāng dōng
年級字:江(P2) 東(P1)
詞性:名詞
古時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區,也泛指長江下游地區。
Tōu dōng
dōng běi
年級字:東(P1) 北(P1)
西南
1.指中國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2.泛指東北方向
Shào dōng
chéng dōng
年級字:城(P2) 東(P1)
詞性:名詞
城東原名炎龍,屬於陸豐市,漯河下游東岸,南頻南海,1986年冬撤區建鎮,該鎮位於縣城偏東方位,改名城東鎮。全鎮現有總人口約6萬人,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380畝。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48個村民小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介於廣汕公路(324國道)與深汕高速公路貫穿其中,且深汕高速公路一個出入口處在該鎮轄區內,是粵東的交通樞紐,是陸豐市主糧產區。
dōng shì
年級字:東(P1) 市(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市區的東部。
東: 方向 - 東面。
市: 市場。
《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dōng gé
dōngcūn
dōng bù
huì dōng
年級字:惠(P2) 東(P1)
詞性:名詞 ,名詞
1. 惠東縣,隸屬惠州市,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東連海豐縣,北靠紫金縣,西接惠陽區,南臨南海的大亞灣和紅海灣。惠東縣歷來是粵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嶺東重郡”、“粵東商埠”的美譽。惠東縣初步建立起以電子、機械、建材、服裝、製鞋為重點,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dōng liú
dōng shēng
dōng wáng
dōng xiāng
年級字:東(P1) 廂(P4)
詞性:名詞
古代廟堂東側的廂房。後泛指正房東側的房屋。 《史記·吳王濞列傳》:“ 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也。'乃屏錯, 錯趨避東廂。”《文選·張衡<東京賦>》:“是時稱警蹕已,下雕輦於東廂。” 薛綜注:“殿東西次為廂。”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皇帝就酒東廂,坐定,奏《永安》之樂,美禮已成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壻。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 ”
Zhōngdōng
年級字:中(P1) 東(P1)
歐洲人指亞洲西南部和非州東北部,包括近東和伊朗、阿富汗。
dōng xù
guǎng dōng
年級字:廣(P2) 東(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中國省府
1. 中國南部的省,簡稱粵,東連福建,西連廣西,北接湖南和江西。面積17.8萬平方公里,人口近6千萬,省會廣州
Liú dōng
年級字:劉(P1) 東(P1)
劉東教授,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當代最具獨立精神的學界“動手派”以畢生之力為再造傳統而奔勞吶喊早歲師從思想家李澤厚,曾先後任教於浙大、南大、中國社科院、北大,講學足跡遍及亞美歐澳各洲;除國學領域外,所治學科依次為美學、比較文學、國際漢學、政治哲學、教育學,晚近又進入藝術社會學;發表過著譯作品十七種;創辦並主持了“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及《中國學術》雜誌。
dōng méng
年級字:東(P1) 盟(P5)
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ASEAN)。成員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 其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Dōng pō
年級字:東(P1) 坡(P1)
詞性:名詞
1.東邊坡地。 2.宋,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3.地名。在湖北省黃岡縣憢東。
Pǔdōng
年級字:浦(P0) 東(P1)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的一個市轄區。全區面積1210.41平方公里,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2016年7月,隨著崇明區的設立,浦東新區成為上海市第二大的行政區。
Xiǎo dōng
年級字:曉(P4) 東(P1)
詞性:名詞
曉東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導演專業,二十多年來在先後策劃和執導了電影:《國魂》、《一樣的人》,大型電視紀錄片《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參與製作了《廣州申亞宣傳片》、《中國廣州》。
chǔn dōng
zé dōng
cái dōng
dōng bà
正確字:東 壩
錯在哪裏:
形近錯
音近錯
義近錯
異體字
年級字:霸(P5)
詞性:錯別字名詞
錯別字
水利的建築物。
東: 位於東面方向。
壩: 攔截水流的建築物。
用來防止洪水泛濫的建築物,防止在大河和川流可能發生的水患。同時,可以集結河水,改善航運及作飲食或農業灌溉之用。現代也可以在在建築物上引用水力發電。
Fù zhū dōng liú
chú dōng xī chī
年級字:遼(P4) 東(P1) 白(P1) 豕(P0)
《後漢書·朱浮傳》:“伯通自伐,以爲功高天下。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羣豕皆白,懷慚而還。若以子之功論於朝廷,則爲遼東豕也。”
年級字:東(P1) 閃(P2) 西(P1) 挪(P6)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年級字:東(P1) 播(P2) 西(P1) 流(P1)
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揚僕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年級字:東(P1) 鄰(P3) 西(P1) 舍(P2)
唐·戴叔倫《女耕田行》:“東鄰西舍花發盡,共惜餘芳淚滿衣。”
年級字:指(P2) 東(P1) 劃(P4) 西(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
年級字:東(P1) 窗(P2) 事(P1) 犯(P4)
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爲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泄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年級字:東(P1) 猜(P2) 西(P1) 揣(P4)
清·袁枚《與楊蘭坡明府書》:“然李義山《錦瑟》一篇,寧使後人東猜西揣,聚訟紛紛,而當時絕不多下一注,亦可想見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望(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三巧兒只爲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年級字:東(P1) 攔(P5) 西(P1) 阻(P4)
《雪巖外傳》第十回:“衆家人聽說,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
年級字:東(P1) 西(P1) 易(P2) 面(P1)
漢·賈誼《新書·審微》:“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
年級字:東(P1) 牀(P1) 之(P2) 選(P3)
五代·危德興《尋陽長公主墓誌》:“潛應坦腹之姿,妙契東牀之選。”
年級字:東(P1) 窗(P2) 事(P1) 發(P1)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佞倖盤荒》:“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
年級字:東(P1) 捱(P1) 西(P1) 問(P1)
《平妖傳》第十五回:“這些衆人當一場生意,見神見鬼,東捱西問,那有消息。”
年級字:東(P1) 扯(P4) 西(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年級字:指(P2) 東(P1) 畫(P1) 西(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宋·釋惟白《續傳燈錄》:“際出今日去卻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
年級字:大(P1) 江(P2) 東(P1) 去(P1)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後借用爲詞牌名。多表示陳跡消逝,歷史向前發展。
宋·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年級字:東(P1) 山(P1) 再(P1) 起(P1)
年級字:東(P1) 施(P2) 效(P3) 顰(P6+)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不知自量、自取其辱。
比喻胡亂模仿,結果弄巧成拙。
「東施」成語故事中是西施的隣居。 「效」仿效、效法。 「顰」皺眉頭。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年級字:東(P1) 風(P1) 化(P1) 雨(P1)
年級字:東(P1) 滾(P2) 西(P1) 爬(P1)
《中國民間故事選·鐵金剛》:“打得官兵東滾西爬,急忙逃命。”
年級字:齊(P2) 東(P1) 野(P2) 語(P1)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爲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年級字:東(P1) 支(P1) 西(P1) 吾(P0)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妙觀]下第三局時,頻頻以目送情。小道人會意,仍舊東支西吾,讓他過去。”
年級字:東(P1) 蕩(P3) 西(P1) 馳(P5)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弒義帝,降子嬰,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裏間道入關,進位稱王。”
年級字:東(P1) 橫(P2) 西(P1) 倒(P2)
劉復《曉》詩:“回看車中,大家東橫西倒,鼾聲呼呼。”
年級字:東(P1) 西(P1) 望(P2)
《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時兩隻眼睛不夠使的,正在東睃西望,又聽得那爲吆喝:‘吃酪罷!好乾酪哇!’”
年級字:東(P1) 遷(P5) 西(P1) 徙(P5)
《明史西域傳二·沙州衛》:“爾居沙州三十年……但當循分守職,保境睦鄰,自無外患。何必東遷西徙,徒取勞瘁。”
年級字:道(P1) 西(P1) 說(P1) 東(P1)
《敦煌變文集·茶酒論》:“阿你兩個,何用匆匆?阿誰許你,各擬論功!言詞相毀,道西說東。”
年級字:東(P1) 南(P1) 之(P2) 秀(P2)
《南史·王筠傳》:“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吾得比蹤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職。”
年級字:東(P1) 食(P1) 西(P1) 宿(P3)
《藝文類聚》卷四十引《風俗通》:“俗說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醜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女便兩袒,怪問其故。雲:‘欲東家食,西家宿。’”
年級字:移(P2) 東(P1) 補(P2) 西(P1)
用之方面的錢、物彌補那方面的虧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爲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餘。”
年級字:東(P1) 南(P1) 之(P2) 美(P1)
晉·潘尼《贈陸機出爲吳王郎中令》:“東南之美,曩惟延州;顯允陸生,於今鮮儔。”
年級字:東(P1) 風(P1) 入(P1) 律(P5)
年級字:拆(P5) 西(P1) 補(P2) 東(P1)
唐·寒山《詩》:“雖乃得如斯,有爲多患累,與道殊懸運,拆西補東爾。”
年級字:東(P1) 風(P1) 人(P1) 面(P1)
指一年一度的春風依舊,而當年邂逅含情之人卻不得重見。
清·繆艮《珠江名花小傳》第三卷:“迨素秋過訪,詢知其遷徒梧江,東風人面,未嘗不有崔護當年之感雲。”
年級字:東(P1) 瞧(P3) 西(P1) 望(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劉老老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很似打鑼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年級字:東(P1) 南(P1) 竹(P1) 箭(P2)
年級字:東(P1) 闖(P4) 西(P1) 走(P1)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回:“都是你這老不賢,養這禍根,終日縱他性子,任他東闖西走,惹禍招非,如今弄出事來了。”
年級字:東(P1) 征(P3) 西(P1) 怨(P3)
本指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後指帝王興仁義之師爲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語出《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年級字:東(P1) 觀(P2) 續(P3) 史(P2)
東觀:漢代官家藏書的地方。原指漢代女史學家班昭奉詔就東觀續成其兄班固沒有完成的《漢書》。後用以指女子才學高深。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
年級字:東(P1) 補(P2) 西(P1) 湊(P4)
朱自清《哀互生》:“他東補西湊地爲立達籌款子,還得跑北京,跑南京。”
年級字:東(P1) 討(P2) 西(P1) 伐(P5)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馳北走,東討西伐,運之無旁,按之無下。”
年級字:東(P1) 來(P1) 西(P1) 去(P1)
唐·李商隱《關門柳》詩:“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髮故年春。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爲清陰減路塵。”
年級字:西(P1) 顰(P6+) 東(P1) 效(P3)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清·無名氏《少年登場》:「西顰東效,沒來由把國民價值掃地盡了。」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年級字:東(P1) 風(P1) 馬(P1) 耳(P1)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年級字:東(P1) 挪(P6) 西(P1) 湊(P4)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過了兩月,又近吉日,卻又欠迎親之費,六老只得東挪西湊,尋了幾件衣飾之類,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卻也不夠使用。”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撞(P2)
明·高濂《玉簪記·依親》:“驟然起兵戈,擾攘。卷塵飛,東奔西撞,嬌兒拆散知何往?”
年級字:東(P1) 西(P1) 南(P1) 朔(P0)
年級字:東(P1) 怒(P2) 西(P1) 怨(P3)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厲色揚聲,東怒西怨。”
年級字:東(P1) 投(P3) 西(P1) 竄(P6)
到處奔波。多指爲生活所迫或爲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年級字:東(P1) 遊(P2) 西(P1) 逛(P5)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四人幫’橫行時,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東遊西逛,學得‘油腔滑調’。”
年級字:秋(P1) 收(P1) 東(P1) 藏(P2)
年級字:東(P1) 兔(P1) 西(P1) 烏(P3)
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裏有玉兔,太陽裏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宋·吳潛《瑞鶴仙》:“愁高悵遠。身世事,但難準。況禁他,東兔西烏相逐,古古今今不問。”
年級字:不(P1) 識(P2) 東(P1) 家(P1)
“不識東家丘”的略語。相傳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識孔子爲聖人,稱之爲“東家丘”。
年級字:東(P1) 市(P2) 朝(P3) 衣(P1)
《史記·吳王濞列傳》、《漢書·晁錯傳》載:漢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被讒,“衣朝衣斬東市。”
年級字:東(P1) 西(P1) 倒(P2)
明·馮惟敏《新水令·庚午春試筆》套曲:“看俺這曲脊是腰,手顫頭搖,言語刁騷,衣履鏖糟,行動處東踅西倒,一步低一步高。”
年級字:東(P1) 西(P1) 節(P1)
郭沫若《塔·萬引》:“他在這樣躊躕時,他的家計卻一天一天地逼迫攏來了,虧他的夫人挖肉補瘡,東撙西節地還能勉強維持着。“
年級字:東(P1) 躲(P1) 西(P1) 跑(P1)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爲驚慌。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這番遇了秦叔寶,裏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
年級字:南(P1) 金(P1) 東(P1) 箭(P2)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年級字:東(P1) 抄(P1) 西(P1) 襲(P5)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會想法,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東抄西襲,作爲自己譯的東文稿子,印出來,人家看得佩服。”
年級字:東(P1) 門(P1) 逐(P4) 兔(P1)
《史記·李斯列傳》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年級字:東(P1) 馳(P5) 西(P1) 騁(P0)
到處奔波。多指爲生活所迫或爲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清·貫公《拒約須急設“機關日報”議》:“電傳消息,或兩國議和,交涉問題,而調查員東馳西騁,察其人心輿論,以知其彼此方針。”
年級字:東(P1) 征(P3) 西(P1) 討(P2)
唐·楊炯《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征西討,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衆,可以當於丈夫。”
年級字:東(P1) 風(P1) 過(P1) 耳(P1)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同“東風射馬耳”。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學生在美國……絕無敬師之禮,對於新監督之訓,若東風之過耳。”
年級字:東(P1) 野(P2) 巴(P1) 人(P1)
漢·陳琳《答東阿王箋》:“夫聽《白雪》之音,觀《綠水》之節,然後《東野巴人》,蚩鄙益著。”呂延濟注:“東野,下里之音。”宋玉以問曰:“客有歌於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年級字:東(P1) 掩(P4) 西(P1) 遮(P4)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年級字:東(P1) 西(P1) 騙(P3)
《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說道抵換官物,盜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絕魁。”
年級字:東(P1) 馳(P5) 西(P1) 擊(P3)
清·魏源《聖武記》卷九:“各專責成,互相援應,毋東馳西擊,各不相顧。”
年級字:東(P1) 穿(P1) 西(P1) 撞(P2)
《隋唐演義》第二六回:“次日進城中訪察……亦不曉得那張善士住在何處,東穿西撞,但聞街談巷語,東一堆西一簇,說某家送了幾千兩,某家送了幾百兩。”
年級字:東(P1) 海(P1) 揚(P2) 塵(P2)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爲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
年級字:東(P1) 倒(P2) 西(P1) 歪(P3)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哎,卻原來醉醺醺東倒西歪。”
年級字:東(P1) 量(P2) 西(P1) 折(P2)
量:稱量。折:虧損。指量入量出的穀物總難免有折耗。
年級字:東(P1) 海(P1) 鯨(P3) 波(P1)
高珪《岳墳感賦》詩:“東海鯨波誰可靖,只今惜少岳家軍。”
年級字:推(P2) 東(P1) 主(P1) 西(P1)
年級字:東(P1) 衝(P2) 西(P1) 突(P3)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曹操見雲東衝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雲。”
年級字:東(P1) 藏(P2) 西(P1) 躲(P1)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年級字:只(P1) 欠(P1) 東(P1) 風(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只差最後一個最關鍵的條件。
只: 唯一、僅此。只有。
欠: 欠缺、虧欠。
東: 東方、東南西北。
風: 狂風、清風。
只欠從東面吹向的風,把火吹向敵方。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六六回:「昔日赤壁鏖兵之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今日二位元帥又欠了西風。」
年級字:東(P1) 趨(P4) 西(P1) 步(P1)
漢·焦贛《易林·比之損》:“二人異路,東趨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處。”
年級字:東(P1) 牀(P1)
《紅樓夢》第七九回:“此人名喚孫紹祖,生得相貌魁梧……賈赦見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當都相稱合,遂擇爲東牀姣婿。”
年級字:東(P1) 風(P1) 浩(P4) 蕩(P3)
東風:春風。指吹着強勁的春風。形容春風吹拂大地,大地即將萬象更新,面貌煥然。
唐·李鹹用《春日》:“浩蕩東風裏,裴回無所親。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邊春。”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向(P1)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遍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年級字:東(P1) 牀(P1) 佳(P4)
陳國凱《代價》:“他成了總工程師的東牀佳婿以來,廠裏的那些科長、主任們,對他似乎比過去客氣多了。”
年級字:東(P1) 衝(P2) 西(P1) 決(P2)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於淮,以便運耳。南行非河之本性,東衝西決,率無寧歲。”
年級字:東(P1) 流(P1) 西(P1) 上(P1)
年級字:東(P1) 獵(P4) 西(P1) 漁(P2)
唐·孫樵《罵僮志》:“凡爲讀書,東獵西漁,粗知首尾,則爲有餘。”
年級字:東(P1) 山(P1) 復(P4) 起(P1)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同“東山再起”。
明·張煌言《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懸擬壯猷,東山復起。夫何訃聞,遽騎箕尾?”
年級字:東(P1) 飄(P2) 西(P1) 泊(P3)
《蕩寇志》第一一二回:“車伕道:‘只有一人想該鬥得他過。’徐槐聽了,忙問是何人?車伕道:‘這人姓顏,名叫樹德……向來東飄西泊,不知住處。”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走(P1)
詞性:動詞 ,形容詞
常見詞組
東奔西跑
忙於為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或某些事情的要求。
東 : 東面。
奔 : 奔跑、奔波。
西 : 西面。
走 : 走動、走出。
到處奔波。
元 · 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年級字:東(P1) 蕩(P3) 西(P1) 除(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東蕩西除,南征北討,非容易得此天下。”
年級字:東(P1) 窗(P2) 消(P1) 息(P1)
明·無名氏《精忠計·東窗》:“心事難憑枉致疑,夫人其實好心機,憑此黃柑無後患,東窗消息少人知。”
年級字:東(P1) 觀(P2) 之(P2) 殃(P0)
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年級字:馬(P1) 耳(P1) 東(P1) 風(P1)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年級字:東(P1) 方(P1) 將(P3) 白(P1)
年級字:東(P1) 挪(P6) 西(P1) 撮(P5)
《水滸傳》第九四回:“我這里正項錢糧,兀自起解不足,東挪西撮。你這項信賞錢,依着我,權且存置庫內。”
年級字:東(P1) 郭(P0) 先(P2) 生(P1)
年級字:東(P1) 聲(P1) 西(P1) 擊(P3)
明·李東陽《喻戰送李永敷南歸》:“子知戰乎……神出鬼沒,東聲西擊,變化而無常者,用也。”
年級字:東(P1) 飄(P2) 西(P1) 徙(P5)
明·陸採《明珠記·江會》:“幾年間東飄西徙,今日裏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年級字:東(P1) 西(P1) 扯(P4)
康有爲《大同書》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支持之事,東撏西扯,憂苦莫當。”
年級字:付(P2) 之(P2) 東(P1) 流(P1)
扔在東流的水裏沖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好象隨着流水衝走了一樣。
唐·高適《封丘作》詩:“生事應須南畝田,世事盡付東流水。”
年級字:東(P1) 撈(P3) 西(P1) 摸(P2)
宋·朱德《答廖子晦》:“蓋性命之理雖微,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如捕風繫影。”
年級字:偷(P2) 東(P1) 摸(P2) 西(P1)
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那個弟子孩,不似好人,偷東摸西,打發他去了吧。”
年級字:東(P1) 猜(P2) 西(P1) 疑(P3)
沙汀《柳永慧》:“當我正在東猜西疑的時候,拖拉機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年級字:東(P1) 差(P2) 西(P1) 誤(P5)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原約一到任所差人進京圖幹此事,誰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這裏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個信來,定是東差西誤的。”
年級字:東(P1) 磕(P6+) 西(P1) 撞(P2)
《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你道這幾件事豈是容易做的?這都是要腳奔波,足不沾地的勾當,豈是教書人所爲?[汪爲露]失了魂的一般東磕西撞。”
年級字:東(P1) 走(P1) 西(P1) 顧(P3)
年級字:江(P2) 東(P1) 父(P1) 老(P1)
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父老:父兄輩人。泛指家鄉的父兄長輩。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和何面目見之?’”
年級字:東(P1) 門(P1) 黃(P1) 犬(P1)
《史記·李斯列傳》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年級字:道(P1) 東(P1) 說(P1) 西(P1)
《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覷俺咱似兒戲,使着後,道東說西暢憋氣。”
年級字:東(P1) 敲(P2) 西(P1) 逼(P4)
蔡東藩《後漢通俗演義》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輸糧,地方官刑驅勢迫,東敲西逼。”
年級字:東(P1) 偷(P2) 西(P1) 摸(P2)
清·曾樸《孽海花》第30回:“她還是饞貓兒似的東偷西摸。”
年級字:河(P1) 東(P1) 三(P1)
語出《漢書·張安世傳》:“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
年級字:避(P4) 世(P1) 牆(P2) 東(P1)
《後漢書·逸民傳·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牆東王君公。’”
年級字:東(P1) 塗(P5) 西(P1) 抹(P3)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
年級字:東(P1) 徙(P5) 西(P1) 遷(P5)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黃宗羲》:“宗羲竄匿草莽,東徙西遷,屢瀕於危。”
年級字:東(P1) 箭(P2) 南(P1) 金(P1)
東方的竹箭,南方的銅,古時都認爲是上品。比喻可寶貴的人才。
《晉書·虞潭顧衆傳·贊》:“顧實南金,虞惟東箭。”
年級字:東(P1) 飄(P2) 西(P1) 蕩(P3)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
年級字:東(P1) 扭(P4) 西(P1) 捏(P3)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准算過,便有幾兩贏餘,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
年級字:東(P1) 南(P1) 之(P2) 寶(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年級字:紫(P2) 氣(P1) 東(P1) 來(P1)
傳說老子過函谷關之前,關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着青牛而來。舊時比喻吉祥的徵兆。
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年級字:東(P1) 討(P2) 西(P1) 征(P3)
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學劍,卯歲論兵,以身許國,東討西征。”
年級字:河(P1) 東(P1) 獅(P2) 子(P1)
明·梅鼎祚《玉合記·砥節》:“吼動河東獅子,驚回海底鷗兒。”
年級字:指(P2) 東(P1) 話(P1) 西(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三荷包再問問他,他便指東話西,一味支吾。又說:“臨時我自來照料。”又說:“連我也不懂得甚麼。”三荷包無可奈何,只得辭了出來,又與丁師爺商量。”
年級字:日(P1) 東(P1) 月(P1) 西(P1)
漢·蔡琰《胡茄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年級字:福(P1) 如(P2) 東(P1) 海(P1)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佳期。從今後,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
年級字:東(P1) 挨(P3) 西(P1) 撞(P2)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終日間靠着些東塗西沫,東挨西撞,也濟不得甚事。”
年級字:東(P1) 家(P1) 西(P1) 舍(P2)
唐·李白《江夏行》:“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未知行李遊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逃(P2)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後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
年級字:失(P2) 之(P2) 東(P1) 隅(P6+)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年級字:拆(P5) 東(P1) 補(P2) 西(P1)
拆倒東邊的牆,以修補西邊的牆。比喻爲了應急而犧牲這個彌補那個。
唐·寒山《詩》:“雖乃得如斯,有爲多患累,與道殊懸運,拆西補東爾。” 宋·陳師道《次韻蘇公西湖徙魚》:“小家厚斂四壁立,拆東補西裳作帶。”
年級字:付(P2) 諸(P4) 東(P1) 流(P1)
付:交給;諸:之於。扔在東流的水裏沖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好象隨着流水衝走了一樣。
唐·高適《封丘作》詩:“生事應須南畝田,世事盡付東流水。”
年級字:東(P1) 遮(P4) 西(P1) 掩(P4)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遮西掩,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
年級字:東(P1) 尋(P3) 西(P1) 覓(P5)
《平妖傳》第十回:“比及讓了他罷了,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
年級字:東(P1) 談(P2) 西(P1) 說(P1)
魯迅《書信集·致金肇野》:“近來東談西說,而其實都無深研究,發議論是不對的。”
年級字:東(P1) 零(P3) 西(P1) 碎(P3)
郭沫若《文藝論集·自然與藝術》:“他們把他們父親的財產東零西碎地鋪滿了一堂,沒有絲毫處理的手腕。”
年級字:東(P1) 海(P1) 逝(P5) 波(P1)
明·劉若愚《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縱有真心爲國、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難鳴也。東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年級字:東(P1) 完(P1) 西(P1) 缺(P3)
年級字:東(P1) 挪(P6) 西(P1) 借(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6回:“來京引見的人,有幾個腰裏常常帶着幾十萬銀子?不過也是東挪西借,得了缺再去還人家。”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張(P2)
方誌敏《可愛的中國》:“三人擠在一個艙角里,看他們的眼睛,偷偷地東張西張的神氣。”
年級字:東(P1) 躲(P1) 西(P1) 藏(P2)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年級字:東(P1) 牀(P1) 嬌(P4)
《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東牀嬌婿實堪憐,況過青春美少年。”
年級字:東(P1) 野(P2) 敗(P2) 駕(P3)
春秋時善御者東野稷見重於魯莊公。其御左右旋轉,合規之圓;進退抑揚,中繩之直。自矜其能,驅馬轉百圈而不止,結果馬力竭盡,以失敗而告終。
年級字:東(P1) 牀(P1) 擇(P5) 對(P1)
明·吳承恩《壽胡母牛老夫人秩障詞》:“東牀擇對,得鳳舉之名英;中遘冓宣勞,勵雞鳴之至誠。”
年級字:東(P1) 搖(P2) 西(P1) 擺(P2)
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我們的某些同志卻象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裏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年級字:東(P1) 勞(P2) 西(P1) 燕(P2)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年級字:宋(P3) 玉(P1) 東(P1) 牆(P2)
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謂宋玉東鄰有一女,姣好爲楚國之冠,登牆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
年級字:東(P1) 觀(P2) 西(P1) 望(P2)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6卷:“張公也慌張了,東觀西望,恐怕有人撞見。”
年級字:東(P1) 西(P1) 南(P1) 北(P1)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年級字:高(P1) 臥(P3) 東(P1) 山(P1)
年級字:東(P1) 山(P1) 之(P2) 志(P2)
《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年級字:西(P1) 食(P1) 東(P1) 眠(P3)
在西家吃飯,在東家睡覺。比喻貪利的人企圖兼有兩利。
年級字:東(P1) 衝(P2) 西(P1) 撞(P2)
楊朔《鐵騎兵》:“他帶着一班人巧妙地摔開了追擊的敵人,東衝西撞,想再追上大隊。”
年級字:東(P1) 家(P1) 效(P3) 顰(P6+)
年級字:東(P1) 拼(P3) 西(P1) 湊(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說不得東拼西湊,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帶了秦鍾到代儒家來拜見。”
年級字:坦(P3) 腹(P4) 東(P1) 牀(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牀上,坦腹臥,如不聞。”
年級字:聲(P1) 東(P1) 擊(P3) 西(P1)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爲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年級字:盡(P3) 付(P2) 東(P1) 流(P1)
年級字:東(P1) 海(P1) 撈(P3) 針(P2)
元·柯丹丘《荊釵記·誤訃》:“兒,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東海撈針。”
年級字:東(P1) 山(P1) 高(P1) 臥(P3)
年級字:東(P1) 南(P1) 雀(P3) 飛(P1)
年級字:東(P1) 零(P3) 西(P1) 落(P2)
瞿秋白《餓鄉紀程》十:“出車站空場上,遠遠就看見東零西落的房屋,戰爭時燒燬的建築,殘石剩礎,悽然的哀訴資本主義的破產呢。”
年級字:東(P1) 望(P2) 西(P1) 觀(P2)
《再生緣》第十一回:“這邊受專心等,東望西觀只候臨。”
年級字:東(P1) 洋(P1) 大(P1) 海(P1)
年級字:東(P1) 遊(P2) 西(P1) 蕩(P3)
明·吳承恩《西遊記》六回:“他因沒事幹管理,東遊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園。”
年級字:東(P1) 拉(P1) 西(P1) 扯(P4)
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指說話條理齋亂,沒有中心。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裏原沒有什麼,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爲博奧。”
年級字:坦(P3) 腹(P4) 東(P1) 床(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年級字:東(P1) 零(P3) 西(P1) 散(P2)
明·袁宏道《致蕭允升庶子》:“曾未幾何,而東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繼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會合,何可常也!”
年級字:東(P1) 牀(P1) 快(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郗太傅在京品,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牀上坦腹臥,如不聞。’”
年級字:朝(P3) 衣(P1) 東(P1) 市(P2)
典出《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年級字:東(P1) 逃(P2) 西(P1) 竄(P6)
《雙鳳亂鳴記》二十一出:“亂紛紛東逃西竄,鬧哄哄兵荒馬亂。”
年級字:東(P1) 揚(P2) 西(P1) 蕩(P3)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着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年級字:東(P1) 鱗(P4) 西(P1) 爪(P1)
原指畫龍時龍體被雲遮住,只是東邊畫一片龍鱗,西邊露一隻龍爪,不見龍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清·龔自珍《識某大令集尾》:“東雲一鱗焉,西雲一爪焉,使後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年級字:東(P1) 歪(P3) 西(P1) 倒(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九回:“日暮挑燈閒徙倚,郎不歸來留戀誰家裏?及至歸來沈醉矣,東歪西倒難扶起。”
年級字:買(P1) 東(P1) 買(P1) 西(P1)
明·李開先《林沖寶劍記》第29出:“買東買西使官錢,點驢點馬是買賣。”
年級字:東(P1) 闖(P4) 西(P1) 踱(P5)
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開,但想到不吳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獨自東闖西踱較爲‘有聊’,便又捨不得走。”
年級字:東(P1) 曦(P6) 既(P2) 駕(P3)
曦:曦和,神話中駕日車的神。指太陽已經在東方升起。比喻驅散黑暗,光明已見。同“東曦既上”。
年級字:東(P1) 扶(P3) 西(P1) 倒(P2)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宋·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醚。”
年級字:東(P1) 方(P1) 千(P1) 騎(P2)
漢·樂府《陌上桑》詩:“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年級字:河(P1) 東(P1) 獅(P2) 吼(P4)
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年級字:東(P1) 南(P1) 半(P1) 壁(P2)
半壁:半邊。指長江中下游及其以東、以南的半邊江山。
元·施君美《幽閨記·虎狼擾亂》:“金朝那解番狼將,血濺東南半壁天。”
年級字:什(P1) 伍(P3) 東(P1) 西(P1)
什伍:縱橫錯雜。原指南斗六星,牽牛六星,箕四星等分佈得雜亂無章。後多形容事物錯雜紛亂。
唐·韓愈《三星行》詩:“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餘。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
年級字:東(P1) 流(P1) 西(P1) 落(P2)
郭沫若《歸去來·雞之歸去來》:“再從東京失業下來,只好成爲放浪奴隸,東流西落地隨着工做的地方向四處的鄉下移動。”
年級字:說(P1) 東(P1) 道(P1) 西(P1)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那堪長老鼓兩片皮,搖三寸舌,說東道西,指南言北。”
年級字:東(P1) 央(P1) 西(P1) 告(P1)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李甲]口裏雖如此說,心中割捨不下,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只是夜裏不進院門了。”
年級字:東(P1) 央(P1) 西(P1)
《歧路燈》第八四回:“王象藎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條例,東央西浼,託產行尋售主。”
年級字:東(P1) 碰(P3) 西(P1) 撞(P2)
巴金《火》:“劉波好像被困在一條死巷裏,他東碰西撞都找不出一個出路。”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跑(P1)
到處奔波。多指爲生活所迫或爲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年級字:東(P1) 抹(P3) 西(P1) 塗(P5)
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後用作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同“東塗西抹”。
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只東抹西塗還肯。兩載雲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只見前面一個人搖擺將來,見張貢生帶了一夥家人東張西覷,料他是個要嫖的勤兒沒個幫的人,所以遲疑。”
年級字:東(P1) 馳(P5) 西(P1) 撞(P2)
年級字:東(P1) 牆(P2) 處(P2) 子(P1)
《孟子·告子下》:“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年級字:移(P2) 東(P1) 就(P1) 西(P1)
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爲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餘。”
年級字:抉(P6) 目(P1) 東(P1) 門(P1)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同“抉目吳門”。
年級字:東(P1) 走(P1) 西(P1) 撞(P2)
年級字:指(P2) 東(P1) 說(P1) 西(P1)
曹禺《雷雨》第三幕:“你要罵我就罵我,別指東說西,欺負媽媽好說話。”
年級字:東(P1) 跑(P1) 西(P1) 顛(P4)
周立波《暴風驟雨》十四:“他和他的那個組,打地,評等級,品好賴,臂青苗,東跑西顛,整整地忙了五天。”
年級字:東(P1) 道(P1) 主(P1) 人(P1)
《周書·文帝紀上》:“令親人蔡儁作牧河濟,厚相恩贍,以爲東道主人。”
年級字:東(P1) 怨(P3) 西(P1) 怒(P2)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協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爲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竄(P6)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年級字:東(P1) 壁(P2) 餘(P4) 光(P1)
東鄰牆壁上透過來的光。表示對他人有好處而對自己並無損害的照顧或好處。
年級字:角(P2) 巾(P1) 東(P1) 路(P1)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爲容棺之墟。’”
年級字:東(P1) 鳴(P4) 西(P1) 應(P2)
蔡元培《歐美國學會叢刊發刊詞》:“海通以來……自一縷一針之細故,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無不東鳴西應,速於郵命。”
年級字:東(P1) 牀(P1) 坦(P3) 腹(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郗太傅在京品,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牀上坦腹臥,如不聞。’”
年級字:旭(P5) 日(P1) 東(P1) 昇(P3)
旭日:初升的太陽。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形容朝氣蓬勃的氣象。
年級字:東(P1) 道(P1) 之(P2) 誼(P3)
年級字:東(P1) 牀(P1) 嬌(P4) 客(P2)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東海龍神差老僧來做媒,招你爲東牀嬌客。”
年級字:東(P1) 扯(P4) 西(P1) 拉(P1)
《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制臺問了幾句話,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沒有露出馬腳。”
年級字:說(P1) 東(P1) 談(P2) 西(P1)
年級字:東(P1) 搜(P3) 西(P1) 羅(P3)
許地山《空山靈雨·補破衣的老婦人》:“我們所爲,原就和你一樣,東搜西羅,無非是些綢頭布尾,只配用來補補破衲襖罷了。”
年級字:東(P1) 風(P1) 射(P2) 馬(P1) 耳(P1)
射:射出。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年級字:東(P1) 西(P1) 南(P1) 北(P1) 人(P1)
《禮記·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鄭玄注:“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
年級字:河(P1) 東(P1) 獅(P2) 子(P1) 吼(P4)
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陳慥字季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年級字:東(P1) 西(P1) 南(P1) 北(P1) 客(P2)
年級字:東(P1) 風(P1) 吹(P1) 馬(P1) 耳(P1)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年級字:萬(P2) 宜(P3) 水(P1) 庫(P3) 東(P1) 壩(P5)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位於香港新界區西貢,面積約6.67平方公里,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
萬宜水庫工程計劃於1969年展開,1971年動工,1978年11月底完工。它也成為全港範圍最廣的郊野公園。
園內的東壩是西貢地區最受歡迎的自然景點之一,可以近距離觀賞世界級六角形岩柱的美景。
年級字:東(P1) 風(P1) 壓(P2) 倒(P2) 西(P1) 風(P1)
原指封建大家庭裏對立的兩方,一方壓倒另一方。現比喻革命力量對於反動勢力佔壓倒的優勢。
清·曹雪琴《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
年級字:拆(P5) 東(P1) 牆(P2) 補(P2) 西(P1) 牆(P2)
拆倒東邊的牆,以修補西邊的牆。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中國民歌資料·納布鞋》:“拆東牆,補西牆,先要顧前方。”
年級字:數(P2) 東(P1) 瓜(P1) 道(P1) 茄(P5) 子(P1)
年級字:東(P1) 家(P1) 唔(P0) 打(P1) 打(P1) 西(P1) 家(P1)
詞性:形容詞
轉工
事業發展要有信心,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和選擇。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
年級字:東(P1) 方(P1) 不(P1) 亮(P1) 西(P1) 方(P1) 亮(P1)
dōng xiàng ér wàng bù jiàn xī qiáng
年級字:東(P1) 向(P1) 而(P1) 望(P2) ,(P1) 不(P1) 見(P1) 西(P1) 牆(P2)
《呂氏春秋·去尤》:“東面望者,不見西牆;南鄉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年級字:無(P2) 面(P1) 目(P1) 見(P1) ,(P1) 江(P2) 東(P1) 父(P1) 老(P1)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wàn shì jù bèi zhǐ qiàn dōng fēng
年級字:萬(P2) 事(P1) 俱(P6) 備(P2) ,(P1) 只(P1) 欠(P1) 東(P1) 風(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只差最後一個最關鍵的條件。
萬: 千萬、百萬。
事: 事物、事情。
俱: 全部、都是。俱全。
備: 準備、後備。
只: 唯一、僅此。只有。
欠: 欠缺、虧欠。
東: 東方、東南西北。
風: 狂風、清風。
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從東面吹向的風,把火吹向敵方。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六六回:「昔日赤壁鏖兵之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今日二位元帥又欠了西風。」
guēn dōng chū xiàng guān xī chū jiàng
年級字:關(P2) 東(P1) 出(P1) 相(P1) ,(P1) 關(P2) 西(P1) 出(P1) 將(P3)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dōng yú yǐ shì sāng yú fēi wǎn
年級字:東(P1) 隅(P6+) 已(P1) 逝(P5) ,(P1) 桑(P4) 非(P2) 晚(P1)
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
唐·王勃《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shī zhī dōng yú shōu zhī sāng yú
年級字:失(P2) 之(P2) 東(P1) 隅(P6+) ,(P1) 收(P1) 之(P2) 桑(P4)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tóng shān xī bēnɡ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年級字:銅(P2) 山(P1) 西(P1) 崩(P2) ,(P1) 洛(P0) 鐘(P2) 東(P1) 應(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鍾應應。”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 sān shí nián hé xī
年級字:三(P1) 十(P1) 年(P1) 河(P1) 東(P1) ,(P1) 三(P1) 十(P1) 年(P1) 河(P1) 西(P1)
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後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勢,我是親眼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