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杯(P1) 盤(P2) 狼(P2) 籍(P4)
年級字:象(P1) 箸(P0) 玉(P1) 杯(P1)
《韓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史記·宋微子世家》:“紂始爲象箸,箕子嘆曰:‘彼爲象箸,必爲玉杯。’”
年級字:殘(P5) 杯(P1) 冷(P2) 炙(P6+)
殘:剩餘;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捨的東西。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勳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
年級字:好(P1) 酒(P4) 貪(P3) 杯(P1)
沙汀《酒後》:“保長王大廷只有一宗缺點:有點好酒貪杯。一喝醉了又會變得十足膿包,失掉了他那分堅韌的好性格。”
年級字:甕(P0) 盡(P3) 杯(P1) 乾(P1)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那時已弄得甕盡杯乾,只得收了心,在家讀書。”
年級字:傳(P2) 杯(P1) 換(P2) 盞(P2)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說着,家人擺上酒來,三個人傳杯換盞,吃到半酣。”又第二九回:“傳杯換盞,吃到午後。”
年級字:餘(P4) 杯(P1) 冷(P2) 炙(P6+)
明·湯顯祖《牡丹亭·尋夢》:“受用餘杯冷炙,勝如剩粉殘膏。”
年級字:杯(P1) 影(P2) 蛇(P4) 弓(P1)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年級字:杯(P1) 水(P1) 之(P2) 謝(P2)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次日,鳳四老爹果然別了萬中書,不曾受他杯水之謝,取路往杭州去了。”
年級字:杯(P1) 酒(P4) 解(P2) 怨(P3)
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飲酒言歡,消解仇怨。
《新唐書·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杯酒間可解。”
年級字:杯(P1) 蛇(P4) 鬼(P2) 車(P1)
指因疑慮、驚懼導致幻覺中產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車,傳說中的九頭鳥。
《水滸傳》第九五回:“況我兵驚恐,凡杯蛇鬼車,風兵草甲,無往非撼志之物。”
年級字:杯(P1) 觥(P0) 交(P1) 錯(P1)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衆賓歡也。”
年級字:杯(P1) 水(P1) 粒(P2) 粟(P0)
宋·洪邁《夷堅丙志·張拱遇仙》:“雖逾旬涉月,杯水粒粟無所須。喜飲酒,好作詩,行年六十,而顏色如壯者。”
年級字:杯(P1) 羹(P4) 之(P2) 讓(P2)
《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漢軍斷絕楚軍糧草,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對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爲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年級字:杯(P1) 水(P1) 之(P2) 敬(P2)
《歧路燈》第三八回:“孔耘軒道:‘小婿業師惠人老,原是弟說成的,今上學已經兩月,弟尚無杯水之敬,所以(備筵)並請三位陪光。’”
年級字:分(P2) 我(P1) 杯(P1) 羹(P4)
羹:肉汁。楚、漢相爭時,劉邦答項羽的話。比喻從別人那裏分享一分利益。
《史記·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年級字:甕(P0) 盡(P3) 杯(P1) 幹(P2)
年級字:杯(P1) 中(P1) 蛇(P4) 影(P2)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鳥獸》:“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馬,難分禍福。龍駒鳳雛,晉閔鴻誇吳中陸士龍之異;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
年級字:杯(P1) 盤(P2) 狼(P2) 藉(P6)
狼藉:象狼窩裏的草那樣散亂。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後桌面雜亂的樣子。
《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狠藉。”
年級字:杯(P1) 茗(P6+) 之(P2) 敬(P2)
《鏡花緣》第十一回:“吳之和對唐敖、多九公道:‘二位大賢由天朝至此,小子誼屬地主,意欲略展杯茗之敬,少敘片時,不知可肯枉駕?’”
年級字:杯(P1) 酒(P4) 戈(P0) 矛(P3)
《負曝閒談》第二十五回:“就是有天在吳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沒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
年級字:杯(P1) 酒(P4) 言(P1) 歡(P1)
魯迅《僞自由書·觀鬥》:“然而軍閥們也不是自己親身在鬥爭,是使兵士們相鬥爭,所以頻年惡戰,而頭兒個個終於是好好的,忽而誤會消釋了,忽而杯酒言歡了,忽而共同禦侮了,忽而立誓報國了,忽而……。”
年級字:杯(P1) 蛇(P4) 幻(P5) 影(P2)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迴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年級字:杯(P1) 弓(P1) 市(P2) 虎(P1)
指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參見“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詧盦《學界風潮記·天津商學界之活動》:“同時傳來上海有罷市之說,以致杯弓市虎,危機伺伏,人心恐惶,險狀萬分。”
年級字:傳(P2) 杯(P1) 弄(P2) 盞(P2)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回:“兩傍列坐,傳杯弄盞,花簇錦攢。”
年級字:杯(P1) 中(P1) 之(P2) 物(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只是飲酒,盡醉方休,日常飯食,有一頓,沒一頓,都不計較,單少不得杯中之物。”
年級字:蛇(P4) 影(P2) 杯(P1) 弓(P1)
把酒杯中的弓影當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
漢·應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年級字:杯(P1) 弓(P1) 蛇(P4) 影(P2)
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爲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晉書·樂廣傳》記載有人作客飲酒,見酒杯里有條蛇,喝後嚇得病了。後來知道這蛇原來是屋角上一張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年級字:弓(P1) 影(P2) 浮(P3) 杯(P1)
明·劉炳《鄱城歸舟》詩:“弓影浮杯疑老病,雞聲牽夢動離愁。”
年級字:頭(P1) 沒(P1) 杯(P1) 案(P2)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
年級字:杯(P1) 水(P1) 輿(P0) 薪(P6)
宋·曹輔《唐顏文忠公新廟記》:“杯水輿薪,勢且莫抗。”
年級字:褚(P0) 小(P1) 杯(P1) 大(P1)
《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年級字:杯(P1) 水(P1) 車(P1) 薪(P6)
用一杯水去救一車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孟子·告子上》:“今之爲人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年級字:弓(P1) 影(P2) 杯(P1) 蛇(P4)
見“弓影浮杯”。猶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一燈如豆,羅帳低垂,弓影杯蛇,驚神未定。”
年級字:不(P1) 勝(P2) 杯(P1) 杓(P0)
不勝:經不起。杓:舀東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經醉了。
《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年級字:杯(P1) 酒(P4) 釋(P4) 兵(P3) 權(P5)
釋: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爲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爲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
年級字:酒(P4) 逢(P4) 知(P1) 己(P1) 千(P1) 杯(P1) 少(P1)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三回:“二人也把別後之事,談了一番。三人俱備大悅。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