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zǎo mù
年級字:棗(P5) 木(P1)
詞性:名詞
1.棗樹。
例:《新唐書·五行志二》:“八年六月庚寅,京師大風雨,毀屋飄瓦,人多壓死者。丙申, 富平 大風,拔棗木千餘株。”
2.指棗樹的木材。質地堅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
例: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卑唐》:“ 歐、 虞、 顏、 柳諸家碑,磨翻已壞,名雖尊唐,實則尊翻變之棗木耳。”
Wáng mù
yú mù
mù pái
年級字:木(P1) 牌(P3)
詞性:名詞
1.木製的盾。古代防護兵器。
2.木製的牌子。用於告示或作標誌。
3.即木排。
mù zhi
mù lóu
mù mǎ
年級字:木(P1) 馬(P1)
詞性:名詞,名詞
1.木製的馬。
2.兒童遊戲器械,形狀像馬,可以坐在上面前後搖動。
3.指加馬鞍的獨輪車。
4.冰上滑行的工具。
5.建築工地上用的木架子,形似高腳長凳。
6.體操運動器械。有兩種:背上安雙環的叫鞍馬,沒有環的叫跳馬。
7."木牛流馬"的省稱。
yìng mù
年級字:硬(P2) 木(P1)
詞性:名詞
質地堅實緻密的木材。如紫檀、花梨楠木等統稱硬木。常用於製造高貴木器
mù yǐ
mù tōng
年級字:木(P1) 通(P3)
詞性:名詞
即通草。藤本植物。掌狀複葉,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雌雄同株,花紫色;結漿果,可食。果實和莖入藥。
sēn mù
mù kè
年級字:木(P1) 刻(P2)
詞性:名詞
在木上刻圖畫的藝術或方法,尤指在木料斷面上刻制圖畫以供印刷機拓印。
ruò mù
mù lán
年級字:木(P1) 蘭(P3)
詞性:名詞
人名辛夷,
花木蘭植物的花。花木蘭的簡稱。
一種落葉喬木-辛夷的別名。葉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裡面白色,果實是彎曲的長圓形。花蕾供藥用。
南北朝 《木蘭辭》中的主角「花木蘭」的名子。
mù zhuāng
rù mù
shù mù
mù chǎng
年級字:木(P1) 場(P2)
詞性:名詞
1.堆放木材的場地。
例:《新唐書·王叔文傳》:“ 劉闢 來為 韋皋 求 三川 ,吾生平不識 闢 ,便欲前執吾手,非凶人邪?掃木場將斬之,而 執 誼 持不可。”
2.元 代掌收發營造宮殿所用木材的機構。
例:《元史·百官志六》:“木場,提領一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掌受給營造宮殿材木。 至元四年,置南東二木場。十七年併為一場。”
Hēi mù
年級字:黑(P1) 木(P1)
詞性:名詞
黑木,是中國經典動畫《圍棋少年》系列中的男三號,日本圍棋圈頂尖。圍棋天賦難得的新一代傑出棋手。是中川百合的藍顏知己兼青梅竹馬。
zhuó mù
年級字:啄(P3) 木(P1)
詞性:名詞
即啄木鳥。
例:《藝文類聚》卷九二引晉傅玄《啄木》詩:“啄木高翔鳴喈喈,飄搖林薄著桑槐。” 前蜀貫休《湖頭別墅》詩之三:“園飛青啄木,簷掛白蜘蛛。” 清趙翼《戲詠蛛網》詩:“啄木嘴畫符,樹蠹起受劾。”參見“ 啄木鳥”。
Mù xiāng
年級字:木(P1) 箱(P3)
木箱,用木材、竹材或木質混合材料製成的膠質直方體包裝容器。是木箱是最古老的包裝容器也是一種重要的運輸包裝容器之一,它以其製作簡單、強度高、就地取材、耐久性好、有一定的彈性、能承受衝擊和振動、價格也比較便宜等特點在包裝世界裡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lín mù
mù sāi
年級字:木(P1) 塞(P3)
詞性:名詞
一小塊形如道釘的木頭,在拔出道釘之後在鐵路枕木上留下的空洞就用它來填塞;堵木桶漏孔的塞子;桶口的塞子。
mù xíng
年級字:木(P1) 行(P1)
詞性:名詞
1.謂五行說中的木德2.草木類。猶言植物
3.舊時經營木材的商行
mù tiáo
mù tou
年級字:木(P1) 頭(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yáng mù
年級字:楊(P2) 木(P1)
詞性:名詞
亦稱“小葉楊”、常有段子般的光澤,故亦稱“緞楊”,常做為榆木傢俱的附料和大漆傢俱的胎骨在古傢俱上使用,是我國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質細軟,性穩,價廉易得。
mù gōng
年級字:木(P1) 工(P1)
詞性:名詞
木匠1.用木材為工作對象的工人
2.以木材為工作對象的行為、方法或職業
jī mù
年級字:積(P3) 木(P1)
詞性:名詞
通常是立方的木頭或塑料固體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裝飾著字母或圖畫,容許進行不同的排列或進行建築活動
mù chuáng
jiù mù
cǎo mù
年級字:草(P1) 木(P1)
詞性:名詞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之陽有盤谷, 盤谷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劉基《<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
《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比喻卑賤。多用3.作自謙之詞。
唐陳子昂《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蘇軾《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4.沒有感情的。在“草木”前面加上“人非”,成為四字詞語“人非草木”。
意謂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
mù tǒng
mù guā
年級字:木(P1) 瓜(P1)
詞性:名詞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長橢圓形,春末夏初開花,花紅色或白色。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味酸澀,經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可入藥。
má mù
年級字:麻(P1) 木(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身體失去知覺。
麻: 借麻杍的細小、小點的義。
木: 木頭、呆若木雞。
mù liào
年級字:木(P1) 料(P2)
詞性:名詞
木材,
木柴準備用於或構成一個建築物的部分的一塊較大的方木或修整過的塊木。
mù shān
mù zhù
年級字:木(P1) 柱(P2)
詞性:名詞
1.一根四方的木材,立放以支持建築構件(如牆身或大樑),尤指在樓角
2.滾木球場的球柱;尤指已打倒的球柱
mù guān
mù yǐ
mù bàng
mù zhì
mù dú
Mù jī
miáo mù
mù ǒu
年級字:木(P1) 偶(P3)
詞性:名詞
木頭做的人像或形似其他生物的小東西常用來形容癡呆的神情
他像個木偶
líng mù
年級字:鈴(P2) 木(P1)
詞性:名詞
鈴木(SUZUKI),是一家日本的汽車製造企業。鈴木公司成立於1920年,1952年開始生產摩托車,1955年開始生產汽車,以生產微型汽車為主。通用持有鈴木10%的股權。鈴木於1984年首次提供技術給中國市場,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汽車公司之一。鈴木商標圖案中的 “S”是 “SUZUKI”的第一個大寫字母,它給人以無窮力量的感覺,象徵無限發展的鈴木汽車公司。鈴木向全世界的客戶提供優質產品,並且向使用鈴木產品的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2012年11月5日,鈴木公司宣布退出美國汽車銷售市場,將集中於摩托車銷售業務。
guàn mù
年級字:灌(P4) 木(P1)
詞性:名詞
1.叢生之木。
2.灌木指那些沒有明顯的主幹、呈叢生狀態比較矮小的樹木,一般可分為觀花、觀果、觀枝乾等幾類,矮小而叢生的木本植物。是多年生。一般為闊葉植物,也有一些針葉植物是灌木,如刺柏。
mù gǎn
年級字:木(P1) 桿(P5)
詞性:名詞
木棍,木棒。
例:《宋史·兵志九》:“騎兵佩劈陣刀,訓肄時以木桿代之。”
《元史·禮樂志二》:“舞表:表四,木桿,鑿方石樹之,用以識舞人之兆綴。”
hóng mù
mù pán
年級字:木(P1) 盤(P2)
詞性:名詞
木盤是一種普遍的用於盛水或者其它物品的工具。木盤材質有很多種,楠木,椿木,楊木等等。
mù nè
mù bǎn
年級字:木(P1) 板(P2)
1.亦作“ 木版 ”。片狀之木2.特指刻有文字或圖畫的木製印板
ruǎn mù
年級字:軟(P2) 木(P1)
詞性:名詞
栓皮櫟樹莖的外層組織,幼年莖中有表皮、皮層組織和周皮,老年莖中有次生韌皮部和周皮,很厚,商業上用作塞子和絕緣體。
mù ěr
年級字:木(P1) 耳(P1)
詞性:名詞
即黑木耳。一種廣泛分佈的生長在朽木上、食用真菌
例:中國烹調中用的幾種真菌的其中一種
huā mù
mù jī
mù zhuō
bái mù
guān mù
mù gùn
mù sān
年級字:木(P1) 三(P1)
詞性:形容詞
入木三分: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mù jiàng
年級字:木(P1) 匠(P3)
亦稱木工。在製造家具零件、門窗框架,或其他木製品過程中用手工工具或機器工具進行操作的人。
mù diāo
年級字:木(P1) 雕(P3)
詞性:名詞
以鋒利的手工工具刻鑿裝飾木質物件的藝術;亦指以此法製成或裝飾過的木器
hé mù
年級字:和(P1) 木(P1)
詞性:名詞
和,小笙,管樂器;木,柷、敔之類的打擊樂器。借指高雅的音樂。
mù chuán
mù tàn
mù cái
tǔ mù
jiā mù
mù qì
年級字:木(P1) 器(P2)
詞性:名詞
供餐桌廚房和其他家庭用途的各種木製品
生菜盆和其他木製器皿
mù shū
mù jià
mù chái
shā mù
mù wū
sōng mù
年級字:鬆(P4) 木(P1)
詞性:名詞
1.木材紋理直,白色或黃色,很耐久,含大量樹脂,材質軟或硬,白松木很軟,而長葉松及相近的種類則很硬。
2.指屬於落葉松屬(Larix)和冷杉屬(Abies)的木材。
mù pén
lí mù
年級字:梨(P2) 木(P1)
詞性:名詞
梨木主要產於歐洲及部分亞洲地區,但是供應量不多。具有均勻細緻之木肌,顏色為紅棕色。防腐性質不佳。在過去曾與Apple應用於家具製作稱之為水果木【fruitwood】。木材之應用不十分廣泛,除用於家具外尚可用於樂器、工藝品或化妝單板。
mù xiá
mù yú
年級字:木(P1) 魚(P1)
詞性:名詞
一種打擊樂器,原為僧尼念經、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做成,中間鏤空。
年級字:花(P1) 木(P1) 蘭(P3)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人名木蘭南北朝 《木蘭辭》中的主角。
南北朝 《木蘭辭》中的主角「花木蘭」的名子。
年級字:木(P1) 棉(P2) 花(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落葉大喬木之一。
木棉(學名:Bombax ceiba),落葉大喬木之一,一般高10-20公尺。它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樹榦基部密生瘤刺,以保護和防止動物入侵。
它又名攀枝花、紅棉樹、英雄樹、吉貝、烽火、斑枝及瓊枝等。
木棉花亦可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乾,為涼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
年級字:木(P1) 棉(P2) 樹(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英雄樹落葉大喬木之一。
木棉(學名:Bombax ceiba),落葉大喬木之一,一般高10-20公尺。它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樹榦基部密生瘤刺,以保護和防止動物入侵。
它又名攀枝花、紅棉樹、英雄樹、吉貝、烽火、斑枝及瓊枝等。
木棉花亦可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乾,為涼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
年級字:獨(P4) 木(P1) 橋(P2)
詞性:名詞
1. 僅用一根木頭所搭成的橋。
2. 比喻艱難的途徑。
年級字:木(P1) 蘭(P3) 辭(P5)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木蘭詩、 木蘭歌中國古代南北朝的作品,作者不詳。記述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表揚她的孝行、勇敢和智慧的品德。
年級字:亡(P2) 猿(P4) 災(P3) 木(P1)
年級字:草(P1) 衣(P1) 木(P1) 食(P1)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你這出家人,無過草衣木食,幹受辛苦,有什麼受用快活處。”
年級字:朽(P4) 木(P1) 糞(P3) 牆(P2)
《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年級字:良(P1) 禽(P5) 擇(P5) 木(P1)
年級字:呆(P2) 似(P3) 木(P1) 雞(P1)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年級字:木(P1) 寡(P4) 言(P1)
《晉書·葛洪傳》:“爲人木訥,不好榮利,閉門卻掃,未嘗交遊。”
年級字:依(P2) 草(P1) 附(P2) 木(P1)
原指鬼神有所依憑,擅作威福。後比喻憑藉他人勢力,爲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別人。
五代·王周《巫廟》詩:“日既恃威福,歲久爲精靈,依草與附木,誣詭殊不經。”
年級字:異(P3) 木(P1) 奇(P2) 花(P1)
年級字:枯(P2) 木(P1) 發(P1) 榮(P2)
年級字:逢(P4) 場(P2) 竿(P2) 木(P1)
語出《五燈會元·南嶽讓禪師法嗣·江西馬祖道一禪師》:“竿木隨身,逢場作戲。”
年級字:蠹(P0) 眾(P3) 木(P1) 折(P2)
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災禍。
年級字:聲(P1) 振(P2) 林(P1) 木(P1)
《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年級字:草(P1) 木(P1) 蕭(P5) 疏(P3)
蕭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樹木都已枯萎凋謝。形容深秋景象。
《晉祠》:“春日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
年級字:木(P1) 頭(P1) 木(P1) 腦(P2)
沈虎根《小師弟》:“而且變得木頭木腦,竟連他母親來看他也會顯得冷冰冰的。”
年級字:浮(P3) 石(P1) 沉(P2) 木(P1)
漢·陸賈《新語·辨惑》:“夫衆口之譭譽,浮石沉木,羣邪所抑,以直爲曲。”
年級字:一(P1) 木(P1) 難(P2) 支(P1)
大樓將要倒塌,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年級字:朽(P4) 木(P1) 死(P3) 灰(P2)
枯乾的樹木和火滅後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任何事情無動於衷。
《莊子·齊物論》:“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年級字:木(P1) 人(P1) 石(P1) 心(P1)
《晉書·夏統傳》:“統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
年級字:冢(P0) 木(P1) 已(P1) 拱(P4)
《轂樑傳·僖公三十三年》:“泰伯將襲鄭,百裏子與蹇叔子諫曰:‘千里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泰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範寧注:“子之輩皆已老死矣……言其老無知。”
年級字:刻(P2) 木(P1) 爲(P2) 鵠(P0)
年級字:朽(P4) 木(P1) 不(P1) 雕(P3)
《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年級字:朽(P4) 木(P1) 難(P2) 雕(P3)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同“朽木不可雕”。
年級字:人(P1) 非(P2) 土(P1) 木(P1)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十二出:“謝荷公公!張協人非土木,必有報謝之期。”
年級字:寒(P2) 木(P1) 春(P1) 華(P2)
年級字:木(P1) 壞(P2) 山(P1) 頹(P5)
木:梁木。山:指泰山。頹:倒下。梁木折壞,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年級字:木(P1) 心(P1) 石(P1) 腹(P4)
年級字:枯(P2) 株(P3) 朽(P4) 木(P1)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朽:腐朽,腐爛。枯死的樹樁,腐朽的樹木。比喻衰朽的,沒有多大用處的人或物。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我雖比他尊貴,但綾錦紗羅,也不過裹了我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過填了我這糞窟泥溝。”
年級字:朽(P4) 株(P3) 枯(P2) 木(P1)
年級字:寸(P1) 木(P1) 岑(P0) 樓(P2)
一寸長的木材同尖頂的高樓比。原意是起點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輕重相比必須標準一樣。後也比喻差距極大。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年級字:緣(P4) 木(P1) 求(P2) 魚(P1)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年級字:身(P1) 非(P2) 木(P1) 石(P1)
年級字:木(P1)
葛洛《衛生組長》:“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腦袋,像榆木疙瘩一樣,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
年級字:直(P1) 木(P1) 必(P2) 伐(P5)
直木:筆直的樹木;伐:砍。成材的樹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逸周書·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年級字:一(P1) 草(P1) 一(P1) 木(P1)
《後漢書·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爲災,秋一木華亦爲異。”
年級字:烏(P3) 魯(P4) 木(P1) 齊(P2)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年級字:木(P1) 腦(P2) 殼(P2)
劉紹棠《柳傘》三:“‘大叔,謝謝您老人家!’黃金印淌下了熱淚,‘您敲開了我脖腔子上這顆榆木腦殼。’”
年級字:大(P1) 興(P2) 土(P1) 木(P1)
宋·洪邁《容齋三筆》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興土木之役,以爲通宮玉清昭應之建。”
年級字:枯(P2) 木(P1) 朽(P4) 株(P3)
漢·鄒陽《獄中上樑王書》:“故有人先談,則枯木朽樹功而不忘。”
年級字:蠹(P0) 衆(P3) 木(P1) 折(P2)
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災禍。
年級字:槃(P0) 木(P1) 朽(P4) 株(P3)
《後漢書·循史傳·孟嘗》:“槃木朽株,爲萬乘用者,左右爲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衆之所貴。”
年級字:刻(P2) 木(P1) 爲(P2) 吏(P0)
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污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兇暴可畏。
《漢書·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爲牢勢不入,削木爲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漢書·路溫舒傳》:“刻木爲吏,期不對。”
年級字:鑄(P5) 木(P1) 鏤(P0) 冰(P1)
指約束樹木(使其按人爲的形態生長),刻鏤冰塊(使其成某種精緻的工藝品)。比喻經辦毫無成效的事情。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中》:“賣漿販麥,利輒失時,鑄木鏤冰,初無成日。”
年級字:風(P1) 木(P1) 之(P2) 思(P2)
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陵寢紀》:“臣謹以山川形勝、陵宮規制,各爲一圖,用備九重瞻覽,少慰風木之思。”
年級字:觸(P6) 石(P1) 決(P2) 木(P1)
漢·揚雄《太玄·難》:“次八,觸石決木,維折角。測曰:觸石決木,非所治也。”範望注:“以弱治剛,故非所任也。”
年級字:入(P1) 木(P1) 三(P1) 分(P2)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年級字:畫(P1) 地(P1) 刻(P2) 木(P1)
《梁書·王僧儒傳》:“蓋畫地刻木,昔人所惡。叢棘既累,於何可聞?”
年級字:枯(P2) 木(P1) 逢(P4) 春(P1)
枯乾的樹遇到了春天,又恢復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獲得生機。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年級字:斬(P2) 木(P1) 揭(P3) 竿(P2)
揭:舉起;竿:竹竿。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合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傑並起而亡秦族矣。”
年級字:泥(P2) 塑(P4) 木(P1) 雕(P3)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
年級字:剛(P2) 毅(P4) 木(P1)
剛:堅強;毅:果決;木:質樸;訥:說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慎。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
《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年級字:繩(P2) 鋸(P4) 木(P1) 斷(P3)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年級字:墓(P3) 木(P1) 已(P1) 拱(P4)
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麼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亦。”
年級字:呆(P2) 如(P2) 木(P1) 雞(P1)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年級字:朽(P4) 木(P1) 難(P2)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同“朽木不可雕”。
年級字:斷(P3) 木(P1) 掘(P5) 地(P1)
語出《易·繫辭下》。宋·黃庭堅《題王黃州墨跡後》詩:“掘地與斷木,智不如機春。”
年級字:草(P1) 木(P1) 皆(P3) 兵(P3)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年級字:故(P1) 家(P1) 喬(P2) 木(P1)
《儒林外史》第四回:“餘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家喬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這燈,我縣裏沒不第二副。’”
年級字:鳴(P4) 雁(P3) 直(P1) 木(P1)
年級字:金(P1) 口(P1) 木(P1) 舌(P2)
以木爲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佈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年級字:倚(P5) 草(P1) 附(P2) 木(P1)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權勢的人。②指精靈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洪教頭道:‘大官人只因好習槍棒,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槍棒教師,來投莊上,誘些酒食錢米。’”
年級字:木(P1) 石(P1) 心(P1) 腸(P5)
清·洪楝園《後南柯·辭職》:“雖木石心腸,亦爲之動。”
年級字:木(P1) 公(P1) 金(P1) 母(P1)
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後用於祝壽,比喻慶壽之主人夫婦。
年級字:蜚(P0) 瓦(P2) 拔(P4) 木(P1)
宋·袁文《甕牖閒評》第三卷:“餘鄉常有颶風,但初來聲勢頗惡,與三州不異,人家即曰:‘報起矣!’有頃則亦蜚瓦拔木,無所不至。”
年級字:木(P1) 腦(P2) 袋(P2)
谷峪《新事新辦》:“你娘不是那榆木腦袋!娶親不坐轎,這年頭淨這麼辦,俺也贊成。”
年級字:池(P2) 魚(P1) 林(P1) 木(P1)
《淮南子·說山訓》:“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爲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爲之殫。”
年級字:麻(P1) 木(P1) 不(P1) 仁(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身體失去知覺或神智喪失人性的感覺。
麻: 借麻杍的細小、小點的義。
木: 木頭、呆若木雞。
不: 不是。
仁: 仁慈、仁愛。
比喻做事不考慮相關對象的感受,缺乏仁愛的關注。
明·薛己《醫案·總論》:「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針刺不痛。」
年級字:心(P1) 如(P2) 槁(P0) 木(P1)
猶心若死灰。形容不爲外物所動的一種精神狀態。現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年級字:青(P1) 黃(P1) 溝(P3) 木(P1)
《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爲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犠尊於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於失性一也。”
年級字:朽(P4) 木(P1) 生(P1) 花(P1)
年級字:人(P1) 非(P2) 草(P1) 木(P1)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爲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同“人非木石”。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衆人道:‘上覆觀察,小人們人非草木,豈不省的?’”
年級字:誹(P0) 謗(P0) 之(P2) 木(P1)
誹謗:引以爲諫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豎立木牌,讓人們寫上諫言。
《史記·孝文本紀》:“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者而來諫者。”
年級字:死(P3) 灰(P2) 槁(P0) 木(P1)
冷了的灰燼,枯槁的樹木。比喻毫無生氣或意志消沉,對世事無動於衷。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晉·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無情耳。”
年級字:亡(P2) 猿(P4) 禍(P4) 木(P1)
《淵鑑類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曆中,有猴數百集古田杉林中,裏人慾伐木殺之。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里人懼,亟走救火,於是羣猴脫去。”
年級字:木(P1) 本(P2) 水(P1) 源(P3)
《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年級字:圓(P1) 孔(P3) 方(P1) 木(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若將有限心識作無限中用,如將方木逗圓孔。”
年級字:墓(P3) 木(P1) 拱(P4) 矣(P0)
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麼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亦。”
年級字:圓(P1) 木(P1) 警(P2) 枕(P5)
宋·範祖禹《司馬溫公佈衾銘記》:“以圓木爲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年級字:行(P1) 將(P3) 就(P1) 木(P1)
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年級字:鳴(P4) 於(P2) 喬(P2) 木(P1)
《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年級字:木(P1) 雞(P1) 養(P2) 到(P1)
木雞:善斗的雞,看上去象木頭一樣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年級字:投(P3) 木(P1) 報(P2) 瓊(P0)
原指男女相愛互贈禮品。後用以指報答他人對待自己的深情厚誼。
《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年級字:心(P1) 如(P2) 木(P1) 石(P1)
《五燈會元·百丈懷海禪師》:“一切諸法,莫記憶,莫緣念,放捨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無所辨別。”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君不以異類見薄,故爲悅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年級字:朽(P4) 木(P1) 糞(P3) 土(P1)
朽木:爛木頭;糞土:髒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
《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年級字:泰(P4) 山(P1) 梁(P5) 木(P1)
《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年級字:木(P1) 落(P2) 歸(P3) 本(P2)
猶言葉落歸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作客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本鄉。
年級字:登(P1) 木(P1) 求(P2) 魚(P1)
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
年級字:石(P1) 心(P1) 木(P1) 腸(P5)
年級字:木(P1) 朽(P4) 蛀(P3) 生(P1)
朽:腐爛。木朽腐爛就會生蟲子。比喻失去檢點就會犯錯誤。
年級字:盤(P2) 木(P1) 朽(P4) 株(P3)
《後漢書·循史傳·孟嘗》:“盤木朽株,爲萬乘用者,左右爲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衆之所貴。”
年級字:鑽(P3) 木(P1) 取(P2) 火(P1)
詞性:動詞
上古時代以尖石鑽木,藉磨擦生熱以點燃木材生火的方法。
年級字:竹(P1) 頭(P1) 木(P1) 屑(P4)
《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以。”
年級字:山(P1) 頹(P5) 木(P1) 壞(P2)
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衆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年級字:木(P1) 雕(P3) 泥(P2) 塑(P4)
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靈活或神情呆滯。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
年級字:削(P3) 木(P1) 爲(P2) 吏(P0)
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侮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兇暴可畏。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削木爲吏,議不可對。”《漢書·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爲牢勢不入,削木爲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
年級字:依(P2) 丱(P0) 附(P2) 木(P1)
比喻憑藉他人勢力,爲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別人。同“依草附木”。
年級字:呆(P2) 若(P3) 木(P1) 雞(P1)
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年級字:遷(P5) 於(P2) 喬(P2) 木(P1)
遷:遷移。喬木:高樹。原指鳥兒從幽深的山谷遷移到高樹上去。比喻喬遷新居。
年級字:木(P1) 幹(P2) 鳥(P1) 棲(P3)
年級字:人(P1) 非(P2) 木(P1) 石(P1)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爲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爲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年級字:枯(P2) 木(P1) 再(P1) 生(P1)
枯死的樹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歷經挫折又獲得生機。
宋·蘇轍《陳汝義學士南京謝表》:“豈謂聖恩未棄,見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年級字:木(P1) 已(P1) 成(P1) 舟(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年級字:山(P1) 木(P1) 自(P1) 寇(P0)
山上的樹木,因長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於禍。
年級字:直(P1) 木(P1) 先(P2) 伐(P5)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樹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會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年級字:土(P1) 木(P1) 形(P2) 骸(P0)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年級字:移(P2) 花(P1) 接(P2) 木(P1)
把一種花木的枝條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來欺騙別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年級字:水(P1) 木(P1) 清(P1) 華(P2)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
晉·謝混《遊西池》詩:“景晨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年級字:立(P1) 木(P1) 南(P1) 門(P1)
立木:豎木於地上。用具體事實來證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開來。多用於形容取信於民。
《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年級字:萬(P2) 木(P1) 爭(P2) 榮(P2)
詞性:形容詞
百花盛放
年級字:草(P1) 木(P1) 俱(P6) 朽(P4)
象草木一樣死去,世人並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無建樹。
《後漢書·朱穆傳》:“彼與草木俱朽,此與金石相傾。”
年級字:草(P1) 木(P1) 愚(P3) 夫(P2)
舊時農民的謙稱。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樣愚昧無知的人。也指人對農民的蔑稱。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回:“料你不過草木愚夫,識得什麼天時人事。”
年級字:木(P1) 木(P1) 獨(P4) 獨(P4)
疊詞
年級字:鐵(P3) 心(P1) 木(P1) 腸(P5)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三:“王介甫少時作《石榴花》……此老風味不薄,豈鐵心木腸者哉。”
年級字:刻(P2) 木(P1) 為(P2) 吏(P0)
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污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兇暴可畏。
《漢書·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漢書·路溫舒傳》:“刻木為吏,期不對。”
年級字:削(P3) 木(P1) 為(P2) 吏(P0)
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侮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兇暴可畏。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削木為吏,議不可對。”《漢書·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
年級字:枯(P2) 木(P1) 生(P1) 花(P1)
枯樹開了花。比喻絕處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花於已枯之木。”
年級字:槁(P0) 木(P1) 死(P3) 灰(P2)
枯乾的樹木和火滅後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一切事情無動於衷。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年級字:枯(P2) 木(P1) 死(P3) 灰(P2)
死灰:燃燒後餘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極其消極悲觀。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年級字:古(P1) 木(P1) 參(P3) 天(P1)
年級字:連(P1) 理(P2) 之(P2) 木(P1)
不同根的樹木而枝干連生在一起。古時認爲是吉祥的徵兆。
年級字:獨(P4) 木(P1) 不(P1) 林(P1)
年級字:風(P1) 木(P1) 之(P2) 悲(P3)
風木:同“風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指喪父母的悲傷。
明·顧大典《青衫記·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懷風木之悲;壯歲鼓盆,久虛琴瑟之樂。”
年級字:斬(P2) 竿(P2) 揭(P3) 木(P1)
清·褚人獲《堅瓠補集·關社引》:“維茲六月,忽有斬竿揭木之事。”
年級字:風(P1) 木(P1) 含(P4) 悲(P3)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年級字:草(P1) 木(P1) 知(P1) 威(P3)
《新唐書·張萬福傳》:“朕謂江淮草木亦知爾威名。”
年級字:土(P1) 牛(P1) 木(P1) 馬(P1)
《關尹子·八籌》:“知物之僞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
年級字:獨(P4) 木(P1) 難(P2) 支(P1)
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年級字:獨(P4) 木(P1) 不(P1) 成(P1) 林(P1)
年級字:孤(P3) 木(P1) 不(P1) 成(P1) 林(P1)
年級字:朽(P4) 木(P1) 不(P1) 可(P1) 雕(P3)
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亦作“朽木難彫”。亦作“朽木不雕”。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①也!於予與②何誅③?”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年級字:下(P1) 喬(P2) 木(P1) 入(P1) 幽(P4) 谷(P2)
從高樹上下來,鑽進幽深的坑谷裏。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入惡劣的處境。
《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於幽谷,遷於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
fēng shēng hè lì cǎo mù jiē bīng
年級字:風(P1) 聲(P1) 鶴(P2) 唳(P0) ,(P1) 草(P1) 木(P1) 皆(P3) 兵(P3)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爲王師已至。”
zhǐ jiàn shù mù bù jiàn sēn lín
年級字:只(P1) 見(P1) 樹(P1) 木(P1) ,(P1) 不(P1) 見(P1) 森(P2) 林(P1)
毛澤東《矛盾論·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見局部,不看見全體,只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
bā gōng shān shàng cǎo mù jiē bīng
年級字:八(P1) 公(P1) 山(P1) 上(P1) ,(P1) 草(P1) 木(P1) 皆(P3) 兵(P3)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wú gēn zhī mù wú yuán zhī shuǐ
年級字:無(P2) 根(P1) 之(P2) 木(P1) ,(P1) 無(P2) 源(P3) 之(P2) 水(P1)
語出《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wú yuán zhī shuǐ wú běn zhī mù
年級字:無(P2) 源(P3) 之(P2) 水(P1) ,(P1) 無(P2) 本(P2) 之(P2) 木(P1)
源:水源;本:樹根。沒有源頭的水,沒有根的樹。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
《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shí nián shù mù bǎi nián shù rén
年級字:十(P1) 年(P1) 樹(P1) 木(P1) ,(P1) 百(P1) 年(P1) 樹(P1) 人(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
成語勤奮、毅力形容培養人才是長久的教育使命,必須有承擔、恆心和毅力。
《管子.權修》:「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