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
年級字:期(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從「月」,從「其」。
會面或約定的時間: 後會有期、 定期、到期、日期。
希望會見的時間: 期待、期望、期盼。
約定的時間到了: 滿期、期滿、限期。
約定的時間過了: 過期。
未到約定的時間: 期內、期間、期中。
有預定時間製作的刊物: 期刊。
有預定交易時間待投資產品: 期貨。
有預定分時段的交易: 分期、數期。
【量詞】事物分階段或時段進行的計算單位: 第一期刊物、第三期工程。
《說文》:「期,會也。从月其聲。」
南朝梁.沈約〈還園宅奉酬華陽先生〉詩:「早欲尋名山,期待婚嫁畢。」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
三國魏.曹丕〈秋胡行〉:「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宋.歐陽修〈縱囚論〉:「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
唐.李益〈江南詞〉:「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我今日與小姐赴期去來。」
《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qī zhōng
年級字:期(P2) 中(P1)
詞性:名詞
一學期的前半學期結束的時候,經常在此時舉行考試並報告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chū qī
qī kān
jìn qī
qī mò
chūn qī
年級字:春(P1) 期(P2)
詞性:名詞
1.春季;春時。
例:唐蘇頲《長樂花賦》:“假春期而不彩,雖秋令而不殘。”
唐李商隱《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詩:“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
宋陸游《馀寒》詩:“漠漠餘寒透客衣,江村倍覺失春期。”
2.男女約會之期。
例:唐 皎然 《擬長安春詞》:“春期不可定,春曲懶新翻。”
qí sì
rì qī
qī wàng
xíng qī
jià qī
zǎo qī
duǎn qī
qī kāi
cháng qī
jié qī
年級字:節(P1) 期(P2)
詞性:名詞
猶節日。
例:殷夫 《小母親》:“她祖母、父親、母親,兩個弟弟,這樣組成的家庭,在這種節期中,常常是和樂融融的。”
qī jiān
年級字:遠(P1) 期(P2)
詞性:名詞,代詞
常見詞組比較長遠的時段,一般指一至十二個月或以上。
「遠」【時間標準】時間和空間: 長遠、遠見、遠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期」 日期、年期、期間、期限。
yù qī
qī nèi
shí qī
qí sān
fēn qī
mǎn qī
yúqí
qí yǐ
zhōu qī
年級字:週(P2) 期(P2)
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某些特徵多次重複出現,其連續兩次出現所經過的時間叫周期
rú qī
qī dài
年級字:期(P2) 待(P3)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希望,
憧憬,
期望,
盼望,
等候失望,
絕望希望在約定的時間見到面。
期: 約定會見的時間。
待: 等待、等候。
希望在約定的時間見到面。
南朝梁.沈約〈還園宅奉酬華陽先生〉詩:「早欲尋名山,期待婚嫁畢。」
qī pàn
suǒ qī
sǐ qī
rèn qī
xué qī
年級字:學(P1) 期(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學年之春季部分或秋季部分。
shǔ qī
wú qī
tóng qī
年級字:同(P1) 期(P2)
1. 同一時期。如:糧食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八。
2. 猶同一屆。如:同期畢業。
3. 指刊物的同一期。如:同期《小說月報》上,還刊登了 老王 的一篇作品。
qī huò
年級字:期(P2) 貨(P2)
詞性:名詞
1.為在未來交貨而買賣的股票或商品。
2.期貨合同的買進或賣出的簡稱--商品交易所術語。
hūn qī
dìng qī
wǎn qī
xiàn qī
zhōng qī
年級字:中(P1) 期(P2)
詞性:形容詞,代詞
常見詞組中長期短期把時間分成三段計量,短期、中期和長期,指集中於中期。
「中」【時間標準】時間和空間: 中期、中段、中間。
「期」 日期、年期、期間、期限。
hòu qī
qī xiàn
年級字:期(P2) 限(P4)
詞性:名詞
1.限定的一段時間
例:延長期限
2.時限的最後界線
例:超過規定的期限
Qī hòu
qián qī
bùqī
wéi qī
年級字:為(P2) 期(P2)
1. 作為約定的期限或日期。
2. 從時間、期限長短上看。如:為期不遠。
huì qī
guò qí
xīng qī
年級字:星(P1) 期(P2)
詞性:名詞,量詞
常見詞組禮拜七天的週期。
星: 晚上的星星。
期: 週期。一段慣用的時段。
我國古代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復始,稱為七曜。
西洋曆法也以七日為一周。後因以如此連續排列的七天作為作息日期的計算單位,稱星期。 跟「日、一、二、三、四、五、六、幾」等連用,表示一星期中的某一天, 例如:星期一、星期幾等。
一般指七天為「一星期」,也簡稱「星期」。也常用指「星期日」。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七天為一星期。
唐.王勃〈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
明.汪廷訥《種玉記》第四齣:「年少,夢中恍惚相逢,想是星期將到,若果應夢中所遇,不但你遂終身之托。得才郎我也白頭相靠。」
《幼學瓊林.卷二.婚姻類》:「成婚之日,曰星期。」
nián qí
年級字:年(P1) 期(P2)
詞性:數詞
1.年紀的期限,壽限。
例:《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飄迅而不再。”
2.規定的年限。
例:明李東陽《明故翰林院編修謝公墓誌銘》:“近制非滿十載者不得告,居常鬱鬱,至夜不能寐。今以年期且及,方具疏,未上,而文林公之訃至矣。”
yǒu qī
年級字:星(P1) 期(P2) 三(P1)
詞性:名詞,名詞
現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這個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1週,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稱是日(星期天),週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三),週四(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六)。
年級字:星(P1) 期(P2) 一(P1)
詞性:名詞,名詞
現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這個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1週,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稱是日(星期天),週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三),週四(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六)。
年級字:星(P1) 期(P2) 四(P1)
詞性:名詞,名詞
現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這個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1週,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稱是日(星期天),週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三),週四(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六)。
年級字:星(P1) 期(P2) 六(P1)
詞性:名詞
現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這個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1週,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稱是日(星期天),週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三),週四(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六)。
年級字:星(P1) 期(P2) 天(P1)
詞性:名詞,名詞
星期日現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這個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1週,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稱是日(星期天),週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三),週四(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六)。
年級字:星(P1) 期(P2) 二(P1)
詞性:名詞,名詞
現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這個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1週,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稱是日(星期天),週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三),週四(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六)。
年級字:第(P1) 一(P1) 期(P2)
詞性:數詞
年級字:中(P1) 長(P1) 期(P2)
詞性:形容詞,代詞
常見詞組中期,
長期,
遠期短期,
無限期把時間分成三段計量,短期、中期和長期,指集中於中期和長期,一般指六個月至十二個月之外。
「中」【時間標準】時間和空間: 中期、中段、中間。
「長」【時間標準】時間和空間: 長期、長遠、長空、長夜、長久以來、長治久安、天長地久。
「期」 日期、年期、期間、期限。
年級字:星(P1) 期(P2) 日(P1)
詞性:數詞
西方曆法中每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 之後是星期一、 星期二、...等等。
年級字:星(P1) 期(P2) 五(P1)
詞性:名詞,名詞
現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這個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1週,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稱是日(星期天),週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三),週四(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六)。
年級字:不(P1) 期(P2) 而(P1) 遇(P2)
年級字:後(P1) 會(P1) 無(P2) 期(P2)
北朝·魏衒之《洛陽伽藍記·大統寺》:“老翁送元寶出,雲:‘後會難期。’以爲悽恨,別甚殷勤。”
年級字:計(P2) 日(P1) 以(P1) 期(P2)
年級字:燕(P2) 約(P2) 鶯(P4) 期(P2)
元·昊昌齡《張天師》第二折:“等、等、等,則待要喜孜孜赴燕約鶯期。”
年級字:鶯(P4) 期(P2) 燕(P2) 約(P2)
年級字:計(P2) 日(P1) 可(P1) 期(P2)
年級字:刑(P3) 期(P2) 無(P2) 刑(P3)
年級字:文(P1) 期(P2) 酒(P4) 會(P1)
宋·柳永《玉蝴蝶》:“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年級字:期(P2) 期(P2) 艾(P4) 艾(P4)
《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年級字:貴(P3) 不(P1) 期(P2) 驕(P4)
指顯貴的人儘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驕恣專橫的習氣,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起來了。
語本《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孔傳:“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年級字:日(P1) 治(P2) 時(P1) 期(P2)
詞性:名詞
臺灣日據時期,為清朝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之後,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香港也有過一段短暫的時期為日本所佔領,也稱日治時期。
年級字:幽(P4) 期(P2) 密(P2) 約(P2)
幽期:相愛男女幽會的時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祕密會面。
年級字:不(P1) 期(P2) 修(P2) 古(P1)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辦法。指應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變革。
《韓非子·五蠹》:“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年級字:為(P2) 期(P2) 不(P1) 遠(P1)
為:作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規定或算定的日子。
年級字:位(P1) 不(P1) 期(P2) 驕(P4)
《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德,無載爾僞。”
年級字:雲(P1) 期(P2) 雨(P1) 信(P1)
宋·歐陽修《品令》詞:“懊惱人人薄倖。負雲期雨信。”
年級字:爲(P2) 期(P2) 不(P1) 遠(P1)
爲:作爲;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規定或算定的日子。
毛澤東《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肅清這一部分殘餘敵軍,還需要一些時間,但已爲期不遠了。”
年級字:不(P1) 期(P2) 而(P1) 然(P2)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這樣,而竟然這樣。表示出乎意外。
宋·鄭樵《與景韋兄投宇文樞密書》:“蓋磁石取鐵,以氣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年級字:後(P1) 會(P1) 有(P1) 期(P2)
期:時間。以後有見面的時候(用在分別時安慰對方)。
元·喬夢符《揚州夢》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後會也有期。”
年級字:期(P2) 頤(P0) 之(P2) 壽(P4)
《南齊書·禇炫傳》:“使淵作中書郎而死,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頤之壽。”
年級字:雲(P1) 期(P2) 雨(P1) 約(P2)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但則要捉對兒雲期雨約,便是俺師徒每全真了道。”
年級字:遙(P3) 遙(P3) 無(P2) 期(P2)
年級字:密(P2) 約(P2) 偷(P2) 期(P2)
年級字:計(P2) 日(P1) 指(P2) 期(P2)
年級字:雨(P1) 約(P2) 雲(P1) 期(P2)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麼天翻地覆,就順着他雨約雲期。”
年級字:不(P1) 期(P2) 而(P1) 會(P1)
年級字:新(P1) 年(P1) 假(P1) 期(P2)
詞性:名詞
新年假、新春假期每年新年期間的法定假期或在這段期間個人申請的年假。
年級字:三(P1) 期(P2) 賢(P4) 佞(P0)
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着,後爲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爲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
年級字:大(P1) 去(P1) 之(P2) 期(P2)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死期死亡的日期。
大 : 重大。
去 : 離去、死去。
之 : 的。
期 : 期限、日期。
年級字:不(P1) 期(P2) 而(P1) 同(P1)
郭沫若《文藝論集整理國故的評價》:“仿吾教人要注重科學,他的論調與吳稚暉的雖若不期而同,但是吳稚暉所注眼的是功利問題。”
年級字:不(P1) 期(P2) 然(P2) 而(P1) 然(P2)
宋·鄭樵《與景韋兄投宇文樞密書》:“蓋磁石取鐵,以氣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